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之五: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友

《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之五: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友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


五、菩薩幾種親近善友?


當知菩薩由四種相,

方得圓滿親近善友。


由四種相才能夠圓滿的和善友來往。


一、於善友有病無病隨時供侍,恆常發起愛敬凈信。


「一、於善友有病無病隨時供侍」,菩薩是眾生的好朋友,不論菩薩有病,或者是無病,都應該隨時有所供給、侍奉、為他做事。對善友發出很誠懇的愛心、恭敬心。

二、於善友隨時敬問,禮拜奉迎、合掌殷勤、修和敬業,而為供養。


「二、於善友隨時敬問」,於好朋友、菩薩,隨時要恭敬的問候,禮拜、恭敬的歡迎,「合掌」,誠懇的修和合恭敬的禮儀,這就是對他的供養。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五:「於所應敬,時起奉迎,合掌問訊,現前禮拜。修和敬業,所作機捷,非為愚鈍,善順他心。」見到恭敬的善友,能夠立起來去歡迎,還「合掌問訊,現前禮拜」,禮拜師長。「修和敬業」,做和敬業的時候,行動非常的敏捷,並不遲鈍。能善巧的隨順他人的想法,並不違背別人的想法。


三、於善友如法衣服、飲食、卧具、病緣醫藥、資身什物,隨時供養。


於善友如法的供養衣服、飲食、卧具、病緣醫藥、資身的什物,隨時的供養,對這個善友要這樣子供養。

《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之五: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友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二:「依止處苦者:依,謂四依。由依此故,於善說法毘奈耶中,出家受具,成苾芻分。所謂衣服、飲食、卧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三:「善說法者:道理所攝故,任持勝德故。毘奈耶者:隨順一切煩惱滅故」。


有道理的叫做「法」。學習了佛法,能成就殊勝的功德而不退轉。佛所說修行的法門,若能夠努力的去學習,我們就能隨順一切法滅煩惱;如果不學習佛法,老是在色聲香味觸上活動,它就隨順一切煩惱增勝,煩惱就增長。能滅煩惱,所以叫「毘奈耶」。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三:「又言善者:能與無罪可愛果故」。「善」就是能給與沒有罪過和可愛的果報。


依有四種依。「由依此故,於善說法毘奈耶中,出家受具,成苾芻分」,有了這四種依,才能夠「於善說法毘奈耶中,出家受具,成苾芻分」。如果沒有這四種依,「苾芻分」不能成就。


法和律是佛說的,毘奈耶是律,佛的善說法,它能為作聖道的增上緣,所以是好。「出家受具」,在佛的法、律之中,遠離了煩惱的家,到寺廟裡面,受了具戒,受了比丘戒。「成苾芻分」,這時候就成就了比丘的身份。成就這個身份,要靠四依,有這四種事情才能成就的。「所謂衣服、飲食、卧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就是這四種,要準備這些事情。


「如法」的,這叫做凈命。如果用非法的手段,去取得了衣服、飲食、諸坐卧具、病緣醫藥,那就不是凈命了。

《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之五: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友



四、於善友若正依止,於如法義若合若離,隨自在轉,無有傾動,如實顯發,作奉教心;隨時往詣,恭敬承事,請問聽受。


「依止」是建立的意思。「正依止」,就是要好好的以善友為依止,就是以他為師長。


「於如法義」善知識教導眾生合乎佛陀正法的聖義。


韓清凈《披尋記》:「謂以善友為正依止,於其教授教誡既聽受已,如其法義,若所開許、若所遮止,身語意業無倒隨轉,於所開許無倒修證,於所遮止無倒遠離,是名於如法義若合若離」。


知道這個人是真實的是好朋友、良好的一個師長,就應當信受奉行善友的教授、教誡。指導法義的時候,就分這麼兩類:「若所開許」這件事聽許這樣做;


「若所遮止」這件事不可以做。「身語意業無倒隨轉」,身語意沒有錯誤的隨順善友的教導而行。「於所開許無倒修證」,對於所聽許的、容許我們要做的事情,也不要搞錯了,要依教奉行的去修證,從聞思修得無生法忍。「於所遮止無倒遠離」,對於身語意有污染、罪過的事情,也要正確的領解,遠離一切過失。「是名於如法義若合若離」,「若合若離」是這麼解釋的:「合」就是所開許的,「離」就是遮止的,要遠離。


「隨自在轉」,師長、好朋友教導佛法的法義,應該隨順他的教導,很喜悅的地隨順而行。「自在」就是很歡喜的、不勉強的。


對善友的教導的信心是沒有人可以破壞的,若是有人從中說壞話,或者外道、邪知邪見,想要破壞我們對佛法的信心,心裡還是不動搖,知道善友真實的是我的善知識,他說的話,我百分之百的相信,任何人不可以破壞的,這叫「無有傾動」。


若是一時胡塗失去正念,違犯了好朋友的教導,就應當向善友發露懺悔,滅除過失,叫做「如實顯發」

《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之五: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友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四:「奉教心者:無惱亂心,唯欲求解故。」到善友處,並沒有觸惱善友的心思,只是「唯欲求解」,這裡有「有疑當往問」的意思。只是願意和歡喜的希求能通達佛法,有疑問的地方,就應該請問,而不是「試探」善友,「唯欲求解,是名作奉教心」。


「隨時往詣,恭敬承事」,知道什麼時候是合適的、不合適的,到善友那地方去「恭敬承事」,要隨順善友的意思為他做事。「請問聽受」,有什麼疑問要請教,要「聽受」,要聽信他的教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之四:由五種相,於所化生為善友事
索達吉擅改法華經 很輕鬆暴露智與慧
評雨山《法華經的漢譯與藏譯》
路上的小和尚
《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之三:成就五相,令善友性作信依處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之四:由五種相,於所化生為善友事
《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之三:成就五相,令善友性作信依處
《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之六:菩薩欲聽法時,作五種想
《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系列
《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之七:由五種處於說法師不作異意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邪見
南懷瑾《瑜伽師地論》四十講之四十
南懷瑾《瑜伽師地論》四十講之三十八
《瑜伽師地論-修所成地》講記·八暇十滿
《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師父要如何收徒弟(上)
《瑜伽師地論》第十四講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十善業
《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師父要如何收徒弟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5)離間語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系列合集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4)妄語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8)貪 欲
《瑜伽師地論》第六講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記·觀方隅 明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