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陳丹青:中國人素質差是反覆革命的深刻報應

陳丹青:中國人素質差是反覆革命的深刻報應




來源:《北方人》2007年第09期

作者:陳丹青




  當今教育繞過體制問題,無法議論。而體制的問題,只有體制才能解決。但是,即便體制問題獲得最大限度的改革、改善、改觀,今日中國的所謂「人文教育」問題,仍然難以議論,難以解決。



  今日中國大學生,尤其是大學教師「人文水準」、「人文素質」的觸目驚心,不完全是大學門牆內的教育問題,而是「歷史遺留」問題。假如我們有勇氣承認,則人文素質的低下、人文教育的切迫,是百年革命的深刻報應。




  所謂人文教育、人文素質,可能並不僅僅涉及知識、才能、品德、身份等等因素,而且深度涉及歷史的問題。




  當今大學,多有德才兼備的教師,多有稟賦優異的學生,多有先進知識的傳授,然而普遍素質仍然有問題。素質有問題,不是靠重視、研究、討論、政策及學校教育所能夠解決。



  今日全社會所謂的素質問題,是我們國家文明與文化的整體問題,是幾代人總體品質被「歷史遺留問題」長期敗壞、持續惡化的後果。




  一個人的素質好,或者不好,通常的說法,看他是不是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可是為什麼即便是今日的大學生,甚至大學的教育者也普遍存在「素質問題」?今日上過大學,獲得高等學歷的青年,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期,但在高的意義上,



  當代大學生配不配稱得上是所謂「受過教育的人」?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討論素質教育?有沒有素質教育這回事?素質能不能教育?怎樣教育?誰來教育?




  以我的偏見,考察一個人的素質,除了種種課程及教育措施,還要看他的家庭出身、師承關係、交遊範圍、社會閱歷;這些條件,與學校有關,也與學校無關;與教育有關,也與教育無關。



  我們應該詳詳細細算一筆賬:在我們記憶中被高度推崇的學者、教授、文人、藝術家、政治家,是什麼出身,什麼師承,什麼交遊,什麼閱歷。




  扼要舉幾個例子。譬如,陳寅恪與陳散原的父子關係,周樹人與章太炎的師生關係,徐悲鴻與康有為的交往關係,錢鍾書與楊絳的夫妻關係……這類關係,並不涉及大學教育問題。




  最近我正在讀英國思想史家以賽亞·伯林傳。他出身商家,二十幾歲畢業牛津,先後與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猶太復國主義先驅魏茨曼、作家伍爾夫夫人、詩人帕斯捷爾納克和阿赫瑪托娃、英國首相丘吉爾等等人物有過交往。




  加拿大傳播學大師麥克魯漢的多達數十位以上的交往名單中,囊括了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包括愛因斯坦、卓別林、畢加索。而與畢加索的交往也囊括了他的時代最優秀的人物:美國作家斯坦因與海明威、法哲學家薩特與超現實主義大師阿波里奈爾,等等。




  這是可以不斷開列下去的長串名單。這些人物可能有種種其他問題,但沒有我們今天憂慮的所謂素質問題。所謂素質問題不是大學教育問題,而是一民族文化生態文化水準的整體問題。




  在一民族文化生態的整體狀況中,如果說以上例子都是名流,那麼就我記憶所及,五六十年代在我童年少年時代,販夫走卒、農夫農婦和今天的市井和農民比,所謂素質,要好得多。




  正如劉小楓先生準確指出的那樣,傳統時代的教育主要是宗法教育,宗法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與學校無關。我們在文學史中多次發現,好幾位大師幼年的教養來自目不識丁的祖母、奶媽、家丁和僕人……




  我們觀察教育在一代人身上的後果,要推前二十年或三十年,才能找到根源,找到時代的流變如何有形無形地塑造「人」、從深處養育人的「素質」——今天五十歲至六十歲之間的老師,大致是「文革」前的大學生或「文革」中的知青。




  我們進入大學是在七十年代未,那時我們的大學老師若在五六十歲。那麼,他是在民國年間接受的大學教育。而我們在五六十年代上中小學期間的老師,則是在民國年間接受中小學教育……




  再前推到民國,四十年代精英如儲安平之流的中學老師,大致是「五四」一代人,「五四」一代人如蔡元培陳獨秀之流,則他們的私塾老師就是清末一代人……




  我們再來向後推算:今天二十歲到三十歲一代年輕人的家長與老師,大致就是我們這一代人;今天在兩課(英語、政治)考試中掙扎長大的少年人,則十年二十年後將要為人父母,為人師表,執掌教育大權,帶著今天我們看到的集體人格與集體素質,去教育我們的孫輩……




  如此推算,以百年中國歷史變化之劇,文化斷層之深,一代與一代之間教育品質的差異,乃直接造成今日全民素質不堪補救的後果,這後果,又是未來教育後果的層層前因。




  要之,教育的功德,教育的遺患,在於隔代見效的因果報應。




  我並不是說,凡是早遠的年代或人物,其人文素質便是必然的好,新時代的新知識、新科技、新觀念,前人就沒有。但所謂人文素質,不完全是學問高低,所謂宗法教育,深深影響某一人或某一群人的行為、舉止、談吐、魅力,甚至相貌。




  然而「素質」無可量化,難以指陳,它是時代、階級、文化、家教等等在一個人、一代人身上的總和。我甚至感嘆於老照片中的臨刑罪犯,也比今日的罪犯更見氣質。




  以上極其粗略的推算,也許仍然不能描述什麼是素質,然而我以為從中可以窺見百年中國史的幾次斷裂與斷層,如何深刻地影響到斷層此端的一整代人。




  人文教育,必要講到文化傳統。十多年前,海外漢學者曾將我們面對的文化,分成四種傳統:




  (一)由清代上溯周秦的中國古典文化大統;


  (二)「五四」新文化傳統;


  (三)延安傳統;


  (四)「文化大革命」傳統。




  這四項傳統並非平行奏效,任由我們選擇,而是一項傳統吃掉另一項傳統——「文革」傳統極端擴大了延安傳統,延安傳統扭曲變形了「五四」傳統,「五四」傳統,則深刻顛覆了整個古典傳統。換句話說,我們的集體記憶與集體遺傳,全都是「文革」傳統,連延安傳統延安精神,也找不回來了。




  我認識好幾位老革命,也就是當年的延安青年,他們與我們這一代有許多分歧,但其人品與素質,沒有、或甚少我們今天憂慮的種種問題。他們都是參與推翻民國的「逆種」,我試圖提醒他們:他們的幼年少年接受民國教育,而民國推行的所謂「禮、義、仁、智、信」教育,大致傳遞著古典教育傳統。




  即便是民國年間最激進的新青年、顛覆者與叛逆者,也在人格中深深浸染著傳統教育及其價值觀——試想,辛亥烈士「五四」健將、共產主義運動的英雄,還有昔日北大、清華、西南聯大的才子們,憑我們今日的教育制度與價值觀,出得來么?




  現在我們談論讀經,恢復國學,好像要裹攜著今天的所謂「人文教育」,跨越延安傳統、「五四」傳統,去和清代上溯兩千多年古典傳統相銜接。這樣一種反方向的跨越與追溯,有沒有可能?




  我願意說,在學術上或有微茫的可能,但在現實層面、人心層面,在億萬人群中,我看不見可能。為什麼?




  社會分層消滅了,文化差異抹平了,不同的人群與生活方式遺失了,千百年文明維持不墜的一系列內在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毀損了,「文革」最後一擊,中國地面成千上萬有品質的家庭單位,亦即所謂「宗法教育」最後那點脈跡,也被連根拔除。




  總之,在人文傳統種種資源蕩然無存的今天,我們對傳統價值體系試圖追尋、把握、攀緣、附會的願望,在家庭教育這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即已不可能。








  有一本著名的家庭之書《傅雷家書》,在我出國前就出版了,十八年後回國,這本書居然還在暢銷。另有新書即《曾國藩家書》,也持續熱銷。說明什麼?說明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家長,已經沒有了。




  而這樣的家庭,是要千千萬萬好家庭好在那裡,才會出那麼幾家——民族的種性,不會斷絕,種性之稟賦優異者,也不會斷絕。現在、將來,我們還會不斷冒出新的鋼琴神童乃至種種天才,但是還會有那樣的家長,給孩子寫那樣的家信嗎?在如今的千萬封家信中,還能浸透著豐富的人文價值嗎?




  如果非要說素質教育,家庭教育才是無微不至的素質教育。那樣的素質教育,再好的大學也教不了、比不了、代替不了。




  蘇聯、東歐也消滅了社會分層,但是知識階層還在,尤其是,家庭單位——作為社會的細胞、成長的搖籃,作為教育最初的課堂,作為最後一道抵禦社會災變的屏障——尚未遭遇徹底毀滅。




  而什麼是完整的、有品質的、自我支配的階級、階層所構成的社會、人群與教育,我在歐美看到了。其中也有種種問題,甚至是駭人聽聞的問題,但沒有我們所謂的素質問題。




  今天,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都承認:中國人素質太差了,太有問題了,要抓緊人文教育,搞好素質教育——「抓緊」、「搞好」這兩個詞,就來自「文革」傳統。




  我可能描述了一幅太悲觀太灰暗的圖景,但是我要說,問題與現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更深刻,更普遍。尤其令人沮喪的,是在今天,有一部分問題可以放開來談——包括「經史子集」問題——但另一部分問題,譬如歷史遺留問題,譬如僅僅發生在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三十多年前、五十多年前的問題,總之,種種造成國家命運的大問題,直接導致今日教育狀況的大問題,卻不可以談,繞開來談。




  我不知道這種只談結果、不談原因,只談一半、不談另一半,是否就是我們長期被迫培養而終於高度自覺的「現實感」,這是迴避現實。




  今日中國的現實是:國家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富強,充滿機遇,而且必將更富強,出現更多的機遇。




  另一半現實是:自孔夫子以來,當今中國教育是歷史上空前龐大、空前繁榮的時期,也是空前荒蕪、空前貶值的時期。若是以有所保留的「現實感」談論讀經、國學、人文教育,是否是在試圖克服作為教育者而不願說出的羞恥感?






轉自 梁文道專欄文集




——原文標題《關於教育的人文素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文學選讀 的精彩文章:

錢鍾書:吃飯就像結婚(精闢妙語)
袁岳:如何經營自己的獨立人脈
只有3%的人能找出全部隱藏的圖案!不信你試試!
原來這叫:費斯汀格法則!(經典好文)
香港女作家林燕妮:萬千寵愛在一身

TAG:港台文學選讀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名駐華大使把中國比作「親人」,但他卻反覆強調:「薩德」沒有針對中國
最反覆無常的國家,中國曾大量援助,它卻在關鍵時刻投中國反對票
三國史上堪比呂布的反覆小人,同時背叛魏、蜀兩國
口瘡反覆或與激素變化有關
如何應對癥狀中的反覆問題
貴妃志:皮膚反覆過敏的真相
似曾相識的民國眾生:新與舊的衝突,被人們反覆演繹的「活戲劇」
華國鋒曾與江青等人反覆爭奪毛澤東何遺物?
傅抱石反覆創作的古代仕女形象
非洲最反覆無常的國家,拿著中國的援助,卻投中國反對票
他三次叛變馮玉祥,被稱反覆無常的「倒戈將軍」
過敏為何愛反覆呢
四大因素決定美國不會讓菲律賓倒向中國,杜特爾特還會反覆!
《三國演義》中三大反覆無常的叛將!
反覆感冒,當心過敏體質
中國重型魚雷讓美專家反覆琢磨:我們成中國老師了?
感情反反覆復的人究竟會怎麼樣?
紅血絲反反覆復,都是角質層薄惹的禍!
倒戈將軍馮玉祥:八次倒戈是反覆無常還是順應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