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為何喜歡自稱為「XX狗」?
摘要以狗自稱,有一點小壞,有一點小萌,有一點小幽默,還有一點小無奈,圍觀者也不必大驚小怪。這既是對社會壓力和焦慮的一種釋放,也是一種巧妙的嘲諷和反抗。
作者 唐三皮
剛過去的七夕,不少人自稱「單身狗」。除了「單身狗」,考研狗、高考狗,新聞狗、IT狗之類的自稱也俯仰即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以狗稱人多有貶損謾罵之意,為何在當代尤其是在網路上,人人以自稱狗為時髦?
一、從「貴族」到「狗」,是一場年輕人的集體審丑狂歡
在中國,狗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含義,是最為典型的文化動物,但也是被黑的最慘的動物。
如果把由「狗」(包括「犬」)構成的詞和熟語等, 稱為「狗」族語彙,那這個語族相當龐大。
以「狗」開頭的詞語,有狗官、狗屁、狗崽子、狗膽包天、狗急跳牆、 狗肉朋友、狗眼看人低、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等。「狗」字結尾的詞語,有瘋狗、哈巴狗、癩皮狗、偷雞摸狗等等。「狗」字放在中間的,有雞鳴狗盜、豬狗不如、掛羊頭賣狗肉、鳥不生蛋狗不拉屎、一張人臉一張狗臉等等。
總之,無論放在哪個位置,狗招黑的本色不變。事實上,漢語中絕大多數「狗」族語彙含有貶義,將人與狗關聯多是一種羞辱。說白了,要想在中國罵人,光學學漢語中帶「狗」的詞語就夠用了。
一直以來,「單身人士」與「狗」也無直接關聯。此前,單身人士有個美名,曰「單身貴族」。但現在「貴族」變成了「狗」,落差何止十萬八千里。
分析發現,「單身狗」的使用有兩個重要特點:就場合而論,多見於網路;就人群而論,年輕人使用居多,中老年人幾乎很少用來自稱。
對傳統文化與價值觀而言,網路是一個變形場乃至顛覆場。對主流價值觀的異議乃至反感,成為屢見不鮮的網路文化現象。研究者認為,近年來傳統的以和諧、雅趣、精緻為美的審美追求開始向丑劣、粗糙的審美追求轉化,展示出一種「審丑」傾向。一些人不再用傳統的審美那樣仰望崇高,而是選擇一種「以丑為美」和「低級趣味」的方式來瓦解崇高。
近幾年流行的「屌絲」「學渣」,從詞面意思或詞義所指來看,美感幾乎沒有,甚至給人低俗感,尤其「屌絲」一詞低俗不雅。但眾多網友不但不以之為丑,反而主動以「屌絲」自稱。而「鳳凰男」一詞,出自「山溝里飛出個金鳳凰」,原話本是褒義,「鳳凰男」卻帶上了貶義色彩。
「以丑為美」式的標新立異,顯然也更適合年輕人的胃口。相比「單身貴族」,「單身狗」是一個更令人耳目一新、吸引關注的辭彙,故而能以爆炸式的速度在以年輕人為用戶主體的網路上流行開來。它所表示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原來主要用於他稱,表示貶義,變成人們樂於用來自稱。所以,單身人士由「貴族」變「狗」,本質上是一場年輕人的集體審丑狂歡。
二、中外文化交流與萌文化的流行,狗的形象漸漸「洗白」
年輕人樂於以狗自稱,也與狗的形象日益由黑轉白有關。
辭彙在起源時本無褒貶,褒貶義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文化心理的投射,反映了說話人對所指對象的評價和主觀態度。而且,褒貶義並不是從一而終的,它隨著社會文化心理的改變而改變。
研究者認為,雖然現存「狗族」語彙多是貶損之意,但最先中國人對狗持著一種讚賞態度,在《詩經》中就有對狗的讚美詩句。在一些巫術、祭祀等重要活動中,狗肉是祭祀用品,牛、羊、豬等上不得檯面。春秋戰國時期,對狗開始有貶義,例如晏子使楚被要求鑽狗洞,這是一種羞辱和蔑視。但總體而言,貶義不深。一直到南北朝前期,都還有人專門做賦,誇讚狗的忠勇。但南北朝後期,含「狗」的成語典故開始多含貶義,唐宋元明清時則幾乎都是貶義,成了罵人的話。
對於狗的形象由白轉黑,學者分析認為,早期人類漁獵為主,狗是重要夥伴,而進入農耕社會,狗的重要性降低,也漸漸不受待見了。
現在,狗的形象為何漸漸洗白?首先是受外來文化的影響。
與中國文化相反,西方涉及狗的辭彙多含褒義性,如a lucky dog.(幸運兒),a gay dog(快樂的人),as [like] a dog with two tails(非常開心,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在西方人的生活中,狗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與狗相關的詞和短語多顯中性和褒義,人們甚至用狗的世界暗喻人類社會,因此可以看出,西方社會對待狗的態度,就像對待朋友。而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越來越多人了解狗在西方文化中顯示的褒義性,人們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
例如,西方拍攝了大量有關狗的電影和動畫作品,絕大多數展示的均是狗的正面形象,例如《南極大冒險》、《導盲犬小Q》、《無敵眼鏡狗》、《忠犬八公的故事》、《人狗奇緣》、《靈犬萊西》等等。這些作品因為趣味與溫情而為中國人所喜歡,也大大改善了狗在國人腦中的形象。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劇照。
而萌文化的流行,又為狗的形象轉變再添一把火。
在現代社會,狗的捕獵和看護功能已不重要,狗更多是作為一種寵物存在,主要靠顏值吃飯,並以調皮、忠心、可愛的形象和略顯笨拙慵懶的姿態,成為萌文化的重要代言物種。我們可以發現,在關於「萌」的照片、視頻和段子中,狗是一個重要主角。在人們常用的表情包中,狗有自己的專屬。
而為了扮萌,顯得親切俏皮可愛,很多人不介意自稱為狗。
三、鴨梨山大的年輕人自稱為狗,是因為在狗身上看見了自己
最先從狗身上看見自己影子的是孔子。
《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sǎng)似堯,其項類皋陶(gāo yáo),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周遊列國,無人賞識,無家可歸,他在喪家之犬上看到了孤獨飄零的自己。而「單身狗」的由來,被認為是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
「那個人樣子好怪。」 「我也看到了, 他好像一條狗。」 這句《大話西遊》里的對白, 心酸、戲謔而又形象地描畫出一個單身者的孤獨和沒落。
電影《大話西遊》中的對白被認為是「單身狗」一詞的由來。
「單身狗」之後,又產生了論文狗、加班狗、學生狗、編輯狗、累成狗、IT狗等等。年輕人樂意以狗自稱,因為每個人似乎都能從狗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年輕人基本上處於初入社會的迷茫期,一切都在起步,但各方面的壓力不斷,因而有著深刻的卑微感和無力感。這種現狀與狗的地位具有一定相似性。自古以來,狗是卑微低賤的,《禮記·曲禮》中就有「婦人不立乘,犬馬不上於堂」的記載。年輕人多處於社會中下層,自然感覺也像狗一樣的卑微,上不了檯面。而中老年人所處的地位不一樣,所以很少以狗自稱。
除了地位相似,年輕人也感覺自己的生存狀態與狗相似。狗的生活艱辛、孤單,有時勞苦,有時怠惰,有時自娛自樂,這與年輕人尤其是在城市打拚的年輕人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例如考研狗,透露出來的語義即為:早起晚睡,做不完的習題,杜絕娛樂活動,滿腦子的就業焦慮和學歷焦慮。在這樣的語義環境下,人們再加上一個狗字作為後綴,加強語義,表示像狗一樣地活著,將考研的辛酸和疲憊道盡。
鴨梨山大,卻無力改變,年輕人唯有以自嘲和自黑自解。以色列學者艾弗納·茲夫在《個性與幽默感》一書里,把幽默按其社會功能區分為五種:攻擊型幽默、性幽默、社交幽默、智力型幽默和自我保護的幽默。對年輕人來說,當今社會差距越來越大,學業、工作、婚姻、養家、養老的壓力,接踵而至。面對高富帥和白富美的瀟洒自如、咄咄逼人,大量年輕人更是感覺前路茫茫、焦慮異常。自稱為狗,便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幽默,一種自我疏解的智慧。
【結語】
以狗自稱,有一點小壞,有一點小萌,有一點小幽默,還有一點小無奈,圍觀者也不必大驚小怪。這既是對社會壓力和焦慮的一種釋放,也是一種巧妙的嘲諷和反抗。
巴西為什麼沒出過頂尖作家
小孩讀不懂魯迅,能怪小孩嗎?
鄉村合并了,鄉愁還會有嗎?
廢985、211改「雙一流大學」:換湯不換藥?
冥婚為何在部分農村再度流行?
TAG:文化觀察 |
※中國人為何都自稱是「龍的傳人」?
※中國為什麼喜歡自稱為「天朝上國」?
※什麼人喜歡自稱是「菩薩」?
※中國人為何自稱漢人而不稱唐人?
※中國人為何一直自稱漢人而不稱唐人?
※喜歡自稱「大」國的國家,大在哪裡?
※美國「福特」號航母自稱世界第一強,讓人難以想像!
※為什麼皇帝都喜歡說「朕」皇后喜歡自稱是「哀家」呢
※它被稱為「印度中國」,自稱龍的傳人,非常喜歡中國人
※此人自稱是皇族後人,希望政府把香港「還」給他,否則告到聯合國
※此人被稱日本「關羽」韓國說他是韓國人,他卻自稱中國皇室後裔!
※這個戰亂地方的人自稱是中國人:使用人民幣說中國話,一心想回歸
※這群外國人自稱是中國人,還喜歡打扮成中國人的模樣
※這個國家以華夏正統自居,首都以「龍」命名,國王自稱「朕」
※此人是日本武神,自稱祖先來自中國,韓國卻說他是韓國人
※泰國絕色總理自稱姜子牙的後人,竟親自到中國祭祖,稱讚中國人!
※黑人拳王身披五星紅旗自稱中國心,出國後嘲笑中國「錢多人傻」!
※他戰場無雙,被日本人跪拜稱「神」,自稱祖先中國人,韓國人不認
※老照片:倫敦人「趕集」買便宜貨,自稱這裡世界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