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歷代關於「陰陽升降」的格言

歷代關於「陰陽升降」的格言



中醫書友會第106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格言是寓含哲理的警句,它出自偉人,又造就了偉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本篇關於陰陽升降格言,上自四大經典,下迄近代名醫,熟諳中醫者,可錦上添花。另外也可參考《幫你看病的歷代問診格言》(編輯/張亞娟)




陰陽升降


整理/於伯海






  •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素問·生氣通天論》



按:陽氣之在人體,如同空氣和陽光那樣重要。人若失去陽氣的溫煦,必將生機滅絕,面臨著死亡。故陽氣的衰退,壽命亦將減少。






  • 「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素問·五常政大論》




按:陰精,謂陰寒之氣;奉,上奉,上升之意。陽精,指陽熱之氣降,下降,下陷的意思。



經文指出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會影響人的壽命。在氣候寒冷的地區,陽氣不妄泄,陰精內養,因而長壽;在氣候炎熱的地區,陽氣易發泄,陰精易消耗,因而壽短。這是古人對自然界的觀察,及與人體相互作用的科學論斷。






  •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生氣通天論》




按:陰陽和調,陽氣才固密不泄,陽氣固秘於外,陰氣秘藏於內,精、氣、神,五臟六腑,都治而不亂,運行不息。若陰陽失去平衡,乃至分離,則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失去存在的條件,那麼生命也就滅絕了。






  • 「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結乃散。」——《金匱要略·水腫病脈證並治》




按:陰陽二氣本來是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的,二者相得,能使陰陽二氣暢行無阻,陰陽互助,則胸中大氣運轉有力,人氣振奮,縱然水寒凝滯之邪,也會逐漸消散,失氣和遺溺,是陰陽相失的結果,邪實則亡食正氣,正虛則陽不溫煦蒸發而小便自遺。






  • 「善言天者,必驗於人,善言人者,必本於天。」——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一·論大醫習業》




按:此四句出自漢儒董仲舒之《賢良三策》中。是說,談論天道,必須結合人體人事來討論,以做到息息相應。陽指功能活動,要賴形質產生;陰指營養物質,要靠陰精來奉養。天、地、人雖異,其理則一。






  • 「生由乎陽,死亦由乎陽,非陽能死物,陽來則生,陽去則死。」——明·張介賓《質疑錄·論陽常有餘》




按:人體的體溫來於陽氣的溫養,人之死,由於陽氣亡失,陽脫在前,陰留在後,有一分陽氣則有一分生機,陽氣絕則必死。可知人之生存死亡,視陽氣的存亡而定。






  • 「求汗於血,生氣於精,從陰引陽也;引火歸元,納氣歸腎,從陽引陰也。」——明·張介賓《類經·論治類》




按:血汗同源,奪血者無汗,奪汗者傷血,故養血可以作汗。精氣同源,氣能生精,精可化氣,故八味丸補腎益精,引火歸元,是從陽引陰;六味丸補陰以生陽,為從陰引陽之法。






  • 「病見於陰,甚必及於陽;病見於陽,窮必歸於弭。」——清·尤怡《金匱要略心典·卷上》




按:陰病日久必然會陰損及陽,病發於陽,久必由陽及陰,陰陽二者不可分離,治療亦應陰陽兼顧而治,不可見陽治陽,見陰治陰。養陽氣之不足可救陰邪之偏勝,補陰液之虧損可救陽氣的亡失。






  • 「亡陽者,陽外亡而不守也,其根在腎;無陽者,陽內竭而不用也。其源在胃。」——清·尤怡《傷寒貫珠集·卷一》




按:無陽寫亡陽似同而實異。亡陽因汗下失度,久病陰不斂陽,陽氣暴脫於外,來勢急,多發生於疾病的極期。無陽為陽氣不能化生,由胃氣虛極不能納谷生氣,陽氣化源斷絕,二者一亡脫於外,一竭絕於內。






  • 「陽屬腑氣,主乎衛外;陰屬臟真;主乎內營。下焦陰陽宜潛宜固,中焦營衛宜守宜行。」——清·葉桂《臨證指南醫案·吐血》




按:陽經主表內合於腑,主要功能是衛護於外;陰經屬贓,主要作用是營運於里。下焦肝腎之陽應該潛藏而封固不宜外泄和上越。中焦脾胃是營衛化生之地,營衛應該循常道運行,即營行脈中,衛行脈外,二者互相協調,循行有序。






  • 「陽外泄則為汗,陰下注則遺。夜暮熱熾,陰虛何疑。陰傷及陽,最難充復。」——清·葉桂《臨證指南醫案·虛勞》




按:陽氣外泄則出汗,陰精下注則遺精。入夜而熱,熱勢變熾,一定是陰虛致熱,一旦陰損及陽,造成陰陽兩虛時,治療需費時日,因久病元氣大虧,難以短期恢復。






  • 「夫陽氣藏於陰中,陰氣斂之,則陽方靜謐。少陰之藏斂不固,則陽氣從陰中勃然而出。」——清·張聿青《張聿青醫案·咽喉》




按:陰陽在人體,陽氣恆涵養於陰中,陰氣以收斂陽氣,二者不棄不離,陽氣即能安謐平靜,不會妄動,若謂之封藏失固,則陽氣失戀,即勃熱逸出。可見寒噤戰慄而倦卧。






  • 「陰陽互為其根,陰虛則陽無所附,血脫氣無所歸。」——清·吳謙等《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




按:《經》曰:「獨陰不生,孤陽不長。」所以丹溪翁指出四物湯為陰柔之劑,婦人久服有絕孕之嫌,萬物皆然,不得陽和之氣,則不能孕育成實。而陰虛則陽無所附,血脫則氣無所歸。是陰陽失和,有脫離之可能,必須使二者相交,或滋陰以藏陽,或補氣以生血,使血隨氣行,陽生陰長。不然陰虛久削亡氣,無氣則死,陽虛久則寒生,寒極則附滅,陽滅亦死。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歷代臨證格言選粹》,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整理/於伯海編輯/張亞娟,校對/張術強、儲小彬。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橘皮竹茹消胃炎
溫膽湯化裁治療脂肪瘤
任何一個醫生都不可能是「常勝將軍」
晚喝了十年的桂枝加附子湯
下法治病好神奇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五毒降頭-陰陽降頭草-愛情降分為針、鉛及降頭油
調和體內陰陽平衡,如何才能「采陰補陽」
太極拳與陰陽五行的關係
陰陽五行與健康之間的關係
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與中醫的關係,陰陽五行的發展史
陽主陰從還是陰陽平衡?
陰陽親
最大的陰陽就是天地,陰陽二氣結合的產物即"精氣"!
陰陽五行與中醫的關係
玉門關與陽關是一對?原來是蘊含陰陽信仰的雙關
陰陽師中那些性價比超高最值得升六星的SR式神
道教里的陰陽和柔弱
中國詭異漫畫—陰陽屍血降
漫談精氣和陰陽
無極、太極、陰陽的狀態區別
詭案實錄《陰陽師血降》
純粹的中國文「陰陽五行」,五行是怎麼由陰陽演變而來的
「八字」與陰陽五行的關係!值得收藏!
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加強沒酒吞!被陰陽師遺忘的式神第二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