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量子通信進展情況
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勁旅。以潘建偉為代表的一批「領跑者」,通過發展多光子糾纏干涉量度學,引領和推動了我國的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研究的熱潮,也奠定了我國在該領域極具特色的國際優勢。
量子通信
目前量子通信技術正在從物理學走嚮應用,小編梳理了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一些里程碑事件:
1、1997年,在奧地利留學的中國青年學者潘建偉和荷蘭學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實現了未知量子態的遠程傳輸。
2、2006年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小組、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歐洲慕尼黑大學-維也納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各自獨立實現了誘騙態方案,同時實現了超過100公里的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由此打開了量子通信走嚮應用的大門。
3、2008年,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儲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具有存儲和讀出功能的糾纏交換,建立了由300米光纖連接的兩個冷原子系綜之間的量子糾纏。這種冷原子系綜之間的量子糾纏可以被讀出並轉化為光子糾纏,以進行進一步的傳輸和量子操作。該實驗成果完美實現了遠距離量子通信中急需的"量子中繼器",向未來廣域量子通信網路的最終實現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08年底,潘建偉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了基於誘騙態的光纖量子通信原型系統,在合肥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3節點鏈狀光量子電話網,成為國際上報道的絕對安全的實用化量子通信網路實驗研究的兩個團隊之一(另一小組為歐洲聯合實驗團隊)。
4、2009年9月,潘建偉的科研團隊在3節點鏈狀光量子電話網的基礎上,建成了世界上首個全通型量子通信網路,首次實現了實時語音量子保密通信。這一成果在同類產品中位居國際先進水平,標誌著中國在城域量子網路關鍵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產業化要求。
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彭承志、陳宇翱等人,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電技術研究所黃永梅等組成聯合團隊,於2011年10月在青海湖首次成功實現了百公里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實驗證明,無論是從地面指向衛星的上行量子隱形傳態,還是衛星指向兩個地面站的下行雙通道量子糾纏分發均可行,為基於衛星的廣域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力學原理檢驗奠定了技術基礎。
6、2012年,中國科學家潘建偉等人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百公里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為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訊衛星"奠定技術基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8月9日重點介紹了該成果。"在高損耗的地面成功傳輸100公里,意味著在低損耗的太空傳輸距離將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基本上解決量子通訊衛星的遠距離信息傳輸問題,也表明未來構建全球量子通信網路具備技術可行性。 潘建偉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科學》雜誌"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並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
7、2016年8月,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為量子通信由城域網向廣域及全球互連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JCSat-14衛星6日由 Falcon 9發射
TAG:航空航天港 |
※量子通信技術發展現狀
※不傳輸粒子也能實現量子通信
※世界首條量子通信幹線開通 首次洲際量子通信實現
※中國聯通牽手亨通光電 推進量子通信發展
※未來通信的大佬——量子通信,中國完成了空天量子通信和水下量子通信試驗,新時代儼然到來
※世界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成功,量子通信如何實現?
※世界首個量子通信衛星「墨子」成功發射 且看亨通如何發力量子通信領域
※中國:世界首條量子通信幹線順利開通,成功實施洲際量子通信
※解放軍量子部隊能鎖定「薩德」系統,向全球展示量子通信高速發展
※不傳輸粒子也能實現量子通信 中國科學家完成「天方夜譚」式實驗
※我國首次實現量子密鑰分發 量子通信時代或不遠?
※中國領跑量子通信研究,首次實現千公里級的量子糾纏
※深度解讀:中國量子衛星的核心技術——量子通信!
※我國量子衛星發射成功 量子通信體系建設獲突破
※中國量子衛星一步千里,量子糾纏通信前途無量
※我開通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幹線
※中國量子衛星一步千里,量子糾纏保密通信前途無量
※量子通信:研究人員通過測量編碼激光束中的「量子態」有新發現
※中國全面推動量子基礎建設:量子通信網,量子衛星,量子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