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道觀棗冢廟 樑上盤龍怒抓一對不孝夫婦
閱讀提示
如果不是文物和歷史方面的專業人士,如果不是附近的善男信女,恐怕知道河南省商丘市睢陽棗冢廟的人並不多。
但在《睢陽區志》等文史資料上,棗冢廟不但有所記載,而且是相當有名氣。
位於睢陽區勒馬鄉的棗冢廟,始建於西漢,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千年古剎,曾馳名多省
根據《睢陽區志》記載,棗冢廟是一座馳名豫東、皖北、魯西南的千年古剎,位於商丘古城西南25千米。
相傳,商朝末年武成王黃飛虎幫助武王伐紂,曾在這個棗樹叢生的土冢上大戰商軍。周朝建立後,封黃飛虎於東嶽之地,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總管天地人間吉凶禍福,執掌幽冥地府十八重地獄。為紀念黃飛虎的功勞,後人便在此建造了一座廟宇,祭祀黃飛虎,並置陰府十八重地獄,人稱「棗冢廟」,又名「冥宮」。棗冢廟始建於西漢,經歷代重修、增修,至民國年間形成了三節九院十大殿的規模,與陳州(今淮陽)的太昊陵同為豫東兩大名剎。其建築藝術和廟宇內的泥塑、壁畫,堪稱豫東藝術珍寶。
棗冢廟佔地兩萬平方米,青磚牆壁,琉璃瓦房頂,遠遠望去宛如坐落在蒼松翠柏、茂桐密楊懷抱之中的一座古城。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廟院內的鐘鼓聲響徹方圓10餘里。
廟宇大門三間,正中一間是過道,東西兩間安有柵欄,柵欄里分別塑著兩個膀大腰圓的彪形大漢牽著兩匹大馬。兩根樑上各雕有一盤龍,它們在發怒地抓著一對不孝的夫婦……
大門內第一節院的正房為東嶽大殿。東嶽大帝黃飛虎的塑像端坐在高台上,兩邊塑有八大帥的戰像,各持兵器,栩栩如生。走廊兩端的哼哈二將,高大威武。東西兩廂的森羅寶殿(閻王殿)各5間,每間各塑一尊閻君像,讓人望而生畏。兩側的小鬼、小判、牛頭、馬面,形態各異。後牆壁畫中的十八層地獄,其鋸解、磨碾、油炸、大卸八塊的刑罰場景,令人毛骨悚然。
第一節院落東院的正房是關公殿。殿中塑有身穿戰袍的關羽坐像,兩側侍立著關平、周倉,一人懷抱兵符,一人拿刀。牆壁上繪有關公挑袍、過五關、斬六將的場面。西院正房為呂祖殿,殿堂內是木雕的呂洞賓坐像,身著黑緞子道袍,頭戴方巾,足蹬藍靴。有人按動他的膝蓋,他就會站起來,一鬆手便坐下。
第二節院中院的正房是玉皇殿,玉皇大帝端坐正中,金童玉女侍立兩旁。東西山牆上繪著上八仙、下八仙雲遊圖和醉酒圖,其似醉非醉的形態十分誘人。玉皇殿東側是觀音殿,西側是娃娃殿。廟會期間,娃娃殿里最熱鬧。殿里塑的大送生、二送生、三送生婆婆,他們懷揣、肩扛、手扯著一群胖娃娃,吸引著育齡夫婦前來「拴娃娃」。
第二節院的東院有羅漢殿,西院有佛祖殿。在佛祖殿的灶台上坐著大小不等的銅鑄佛像,有的閉目靜坐,有的挺著大肚皮憨笑。
從玉皇殿兩側往後進入第三節院——樓院。此處建有堂樓5間,東西樓各3間,東西樓與堂樓銜接處建亭,從任何一處上樓均可以環遊一周。整座樓閣至今保存完好。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至二十九為盛大廟會,這段時間前來趕會的人絡繹不絕。
堂樓及西樓
省級文保,見證了歷史
如今,來到棗冢廟前,依然能夠看到許多出售香燭的攤位。在寺廟內,也不時可以看到一些前來燒香、祈福的善男信女。
棗冢廟裡的堂樓建築風格很古樸。
「根據歷史傳說,棗冢廟始建應該在西漢或者更早一些……」睢陽區文物局工作人員陳懋領說,棗冢廟的傳說和黃飛虎在該處大戰商朝軍隊有關,其廟宇的修建也和姜子牙的封神榜有著密切的關係,「雖然這些只是歷史傳說,但也能夠證明商朝和商丘之間的密切關係!」
陳懋領說,棗冢廟裡現存的一些建築物為明代所修建,在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之後,曾經進行過兩次修繕。
「最初,堂樓二樓的樓板都毀完了,後牆也破損嚴重,柱子嚴重傾斜,是名副其實的危房!」陳懋領說,文物部門對二樓樓板進行了維修,更換了後牆,還扶正了傾斜的柱子,「以前棗冢廟都是由所在的睢陽區勒馬鄉翟樓村黨支部負責的,現在平時的管理都是由棗冢廟基金會進行的!」
今年75歲的謝立義,曾經擔任翟樓村黨支部書記。他說,記載棗冢廟歷史的一些石碑在建國後的1958年就損毀了,因為道路不好,如今遊客也很少,主要都是一些善男信女,前來燒香、祈福。
「兩年前吧,有七八十名韓國人乘坐兩輛大巴車來到棗冢廟,待了快一天才走……」謝立義說,這些韓國遊客是從網路上了解到棗冢廟的,特意前來參觀,但本地及周邊省市的遊客平時並不多,「主要是農曆初一、十五和三六九的時候,很多人前來燒香,真正的遊客並不多!」
硬體設施,制約了發展
「棗冢廟是姜子牙封神後,人們為了祭奠黃飛虎而修建的。以前廟裡還有石碑,石碑上說黃飛虎就埋葬在這裡!」今年74歲的張一善,平時就居住在棗冢廟內。他說,棗冢廟的廟會每年都是在農曆的三月二十六,就是因為這是當初黃飛虎殯葬在該處的時間,「可惜的是,這個石碑在建國後被人賣掉了!」
張一善說自己也是最初開始復建棗冢廟的人,「以前棗冢廟的規模是很大的,有三折九院,但在我小時候就已經被扒掉了許多」。
如今的棗冢廟內,還有名為園遜道長的墳墓。張一善說,園遜道長生於1826年,在豫東一帶非常有名氣,曾經掌管著19座寺廟,去世後就葬於棗冢廟。
「建國前,棗冢廟內有四名道人,除了名先道人,還有張、孫、戚三名道人……」張一善說,張姓道人也就是名修道人,就是他的二爺。所以,自己對棗冢廟的歷史也深有了解,「建國後,道人們都還俗回家了,寺廟也一度無人管理!」
「1978年,經過政府批准,開始復建棗冢廟,那個時候我就在這裡……」張一善說,棗冢廟除了遺留下來的堂樓、東樓、西樓和二殿以外,其他的各個殿堂,都經過長期的努力才一點點復建起來,「自1978年開始,我在棗冢廟裡待了10多年!」
張一善說,1992年他在南陽正式出家,成為一名道人,後來就再次回到棗冢廟。這一待就是20多年。回來之後,始終都在想辦法對棗冢廟進行建設。如今,他負責著廟內的一些管理工作。
「棗冢廟不賣門票,平時只有依靠善男信女隨心意捐贈的一些香火錢來進行建設和發展。」張一善說,寺廟的香火錢並不多,有的只有一元錢,有的甚至只有一角錢。
「每年農曆三月的廟會,也都是鄉政府想辦法組織戲班來唱戲的。」謝立義說,每年的廟會是棗冢廟最熱鬧的時候,前幾天的人非常多,但到了後面的幾天,就蕭條了不少。
如今,前往棗冢廟的道路不但曲折,也不平坦。這些都制約著棗冢廟作為旅遊景點的發展。關注棗冢廟的人們,希望道路方面能得到改善,讓曾經的千年古剎,煥發出應有的風采。(魯 超 吳瑞林)
中元祈福節抬黑龍演巫儺 老爺爺在講趕屍故事
老君山道士下山為登山者拔火罐去疲勞
復原藥王廟 藥水泉能緩解病痛
TAG:道教天天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