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盂蘭盆會?它和孝道有什麼關係?
養育之恩,何以為報?
問:什麼是盂蘭盆會?它和孝道有什麼關係?
答:盂蘭盆會是佛教法會之一,自傳入中國以來,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相沿至今的重要傳統節日。《佛說盂蘭盆經》記載:目連尊者見母親因生前造作惡業在地獄備受煎熬,悲傷不已,發願救母。雖然他是佛弟子中的神通第一,卻因其母罪障深重而無力援手。目連哀痛,祈求於佛陀。佛陀告知,可於七月十五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以此功德令過去父母得離惡道,同時也令現世父母健康長壽,死後生天。此即盂蘭盆會的緣起,因法會主要為超度亡者而設,又稱鬼節、亡人節。這一天是僧團經過三個月精進修行之後的自恣日,又稱佛歡喜日,是殊勝而吉祥的日子。
盂蘭盆會之所以會在眾多佛教節日中受到國人的特別重視,和儒家大力提倡孝道的文化背景有關。但是,儒家所提倡的孝主要是建立於倫理綱常之上,側重於現世責任,而對亡者,雖有慎終追遠之說,終究是語焉不詳的。因為儒家對亡者的世界避而不談,所謂「未知生,焉知死」。那麼,以祭祀來追遠,除了紀念意義之外,究竟能使祖先獲得什麼利益呢?這成了一個被擱置,而又讓人心存疑惑的問題。
可以說,《盂蘭盆經》的傳譯,正是對此作了解答。讓人們認識到,通過什麼方法,才能使故去的親人真正得到幫助,而不只是一種紀念,一種生者感到慰藉的形式。隨著這一法會的盛行,目連救母的故事也傳入民間,以文學、戲劇、藝術等種種方式加以演繹,歷千年而不衰,成為弘揚孝道的重要題材。
相對儒家提倡的倫理性的孝道來說,佛教主要側重從報恩的角度來談。也就是說,盡孝不是被動的道德約束,而是接受恩德後的主動回報。應該說,是更為究竟的盡孝方式。
問:中國文化受儒家文化影響頗深,儒家孝道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民間流傳更久的想法是「光宗耀祖」。一旦選擇作為出家人,以上幾點就很難做到。那麼佛教與行使孝道之間是否矛盾?
答:出家和行孝並不矛盾,關鍵是怎樣來定義這個「孝」。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被士大夫詬病的一大罪狀,就是沒有子嗣。從傳宗接代的角度,這種觀念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否可以作為唯一標準呢?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是否成家或生子的權力,這不應該作為判斷是否盡孝的標準。
我覺得,孝的內涵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對生前的照料,二是對死後的超度。
關於第一點,需要澄清的是,雖然出家人離開了世俗的家庭,但並不逃避對父母的贍養。對於這個問題,佛陀特別在戒律中做了細緻規定。比如父母生活困難或無法自理,出家人應供給衣食所需或親自照料。當然,佛教提倡的關懷並不局限於生活,關鍵還是要引導他們學佛,使之身心安康,快樂無憂。
關於第二點,正是出家修道的意義之一。我們只有解脫生死之後,才真正具備報效父母的能力。否則,即使能令他們衣食無憂,或成就一番「光宗耀祖」的事業,也不過是短短几十年。當他們要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們無力挽留;當他們不幸墮落惡道時,我們無力救拔。所以,惟有令他們生得安養,死入善道,才是為人兒女應盡的孝道。正如明代蓮池大師所說:「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父母恩重如山,不論給予什麼物質饋贈都無以為報,當他們究竟離苦得樂時,才是孝道的圓滿成就。
所以,從佛教角度來說,出家非但不與孝道相違,而是更深層的孝,更長遠的孝。除了以上所說的《盂蘭盆經》外,佛弟子們熟悉的《地藏經》、《佛說父母恩重經》等,都是對報恩和孝親思想的弘揚。佛陀本人,也在成道後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並在生父凈飯王往生後親自為其抬棺送葬,為我們示現了盡孝的典範。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如此,為什麼佛教要有出家這種修行方式?為什麼不和父母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這是因為,世間親情是建立在貪著之上,是有粘性的。這種粘性又會加深貪著,使人們對此產生依賴。但世間一切都是無常,即使骨肉至親,也終有離散的一天。貪著越深,依賴越深,由此帶來的傷害就會越大。出家,就是從這種彼此束縛的關係中超越出來,將有粘性的貪戀凈化為法緣,升華為大愛。
問:從佛教的角度來看,父母和子女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
答:從中國傳統的倫理來看,父母對子女具有絕對權威。這種權威從哪裡來?其實是建立在強烈的貪著和佔有之上。換言之,很多父母是把子女納入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將之作為獨立個體看待。從而造成一種扭曲、失衡的關係,痛苦也就在所難免。
而從佛教的角度來看,父母和兒女只是因為緣分走到一起,並沒有必然的從屬關係。任何一方,都沒有權力來主宰另一方。父母不能要求子女絕對服從,子女也不能要求父母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雙方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雖然有親情,有血緣,但也應該彼此尊重,而不是以這種親情和血緣作為佔有對方的砝碼。
在尊重的同時,佛教也提倡惜緣。佛教認為,在父母和兒女之間,必然有著特別深厚的緣分。有道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不論來的是什麼,終歸是有它的緣由,有它千絲萬縷的宿世糾葛,所以要安然接受。如果是順緣,固然要心存感恩。如果是逆緣,同樣要心存感恩,因為當下就是化解往昔惡業的機會。把握這個機會,才能轉逆緣為順緣,而不是讓這種不良關係帶入未來生命,生生世世地互相纏繞。
所以說,佛教在看待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時,是以彼此尊重為前提,以珍惜緣分為原則,以心存感恩為重點。
銜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如何將福報延續?
問:社會對「富二代」的看法始終褒貶不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銜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的確擁有著太多其他人不可比擬的先天優越條件。這是先天的福報。但是為什麼有些家族的「富二代」把這個福報延續下去,有些卻漸漸沒落?
答:佛教認為,眾生雖然是平等的,但生命起點各不相同。生為富二代,表面來看,只是命運的格外垂青。事實上,這種福報是來自過去生的積累,是往昔善因招感的樂果。從這點來看,他們享有比別人更多的機遇也無可厚非,因為這一切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是自身的福報所招感。
但我們還要看到,這種福報只是今生的起點,並不是永久保障。若不能善加利用,福報也會轉化為違緣。就像身處半山,如果繼續向上,固然比他人領先一步;如果不幸墜落,也會比旁人摔得更重,更慘。作為富二代,在擁有這些福報時,必須看清其中潛在的危機。這樣,才會有駕馭財富而不為之傷害的能力。否則的話,或是因出身富貴而不求上進,渾渾噩噩;或是為富不仁,作惡多端,最終毀了自己的一生。這樣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
怎樣才能使福報延續下去?這就需要播種,需要耕耘,佛教稱之為培植福田。福田有三,分別是恩田、悲田和敬田。所謂恩田,就是對有恩於我們的一切人,都要懷著感恩之心去報答,包括父母恩、師長恩、國土恩和眾生恩,這也是佛弟子在每天修行迴向時所說的「上報四重恩」。所謂悲田,則是從慈悲心出發,盡自己所能幫助千千萬萬需要幫助的人。所謂敬田,就是恭敬一切應當恭敬的人,主要指佛、法、僧三寶,及一切值得恭敬的有德之人,這才是人生的真正依怙。
事業上的成功,主要取決於機遇和能力。其中,機遇主要和福報有關,包括往昔的積累,也包括今世的培植。有一分耕耘,才會有一分收穫。在這點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不再播種,再豐厚的田地也會漸漸荒蕪。
訂閱本刊:
或者關注本刊新浪微博:@六度佛學周刊
以往連載可以查看歷史消息
或者將您的問題直接提交給微信,我們會儘快給予解答,隨喜感恩
投稿信箱:foxue@namobud.com
每日慧語-去貪則清涼
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表法的區別
佛教中的「不可說」是什麼意思
今日課誦-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菩薩緣起成就與形象
TAG:佛學周刊 |
※如來蘭盆會為何請鎮元子?唐僧前世為何敬他一杯茶?
※智敏上師:真正盂蘭盆會就是報父母恩的
※道業精進佛歡喜 盂蘭盆會報親恩!
※胎兒入盆會出現這幾種情況,准媽你感覺到了嗎?
※佛歡喜日,五台山的各大寺廟是這樣舉辦盂蘭盆會的
※如來佛祖邀請鎮元子參加盂蘭盆會,金蟬子向其傳茶有何目的?
※圖解《盂蘭盆會》的由來
※你的辦公室里還差一盆會「吸毒」的植物
※隨喜參加盂蘭盆會,萬千有情同得解脫
※換了個大盆會好一點,多肉不在那麼擁擠
※千年佛畫圖解《盂蘭盆會》的由來
※菠蘿吃完頂花留下,2分鐘種出一盆會結果的盆栽菠蘿
※孕婦懷孕後胎頭何時入盆,胎頭早入盆會出現早產嗎?
※佛歡喜日(農曆七月十五 ? 盂蘭盆會)
※海城大悲寺法會流程|盂蘭盆會 · 9月4日~5日
※2017年海城大悲寺盂蘭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