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道之前提在於積累「功德與福報」

修道之前提在於積累「功德與福報」

《抱朴子·對俗篇》云:


或問曰,為道者當先立功德,審然否?抱朴子答曰,有之。按玉鈐經中篇雲,立功為上,除過次之。為道者以救人危使兔禍,護人疾病,令不枉死,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行惡事大者,司命奪紀,小過奪筭,隨所輕重,故所奪有多少也。凡人之受命得壽,自有本數,數本多者,則紀籌難盡而遲死,若所稟本少,而所犯者多,則紀筭速盡而早死。又雲,人慾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復中行一惡,則盡失前善,乃當復更起善數耳。故善不在大,惡不在小也。雖不作惡事,而口及所行之事,及責求布施之報,便復失此一事之善,但不盡失耳。又雲,積善事未滿,雖服仙藥,亦無益也。若不服仙藥,並行好事,雖未便得仙,亦可無卒死之禍矣。吾更疑彭祖之輩,善功未足,故不能升天耳。

修道之前提在於積累「功德與福報」


這裡提到一個問題,就是學道者當先立功德。佛教稱之為培福報,其實是一個意思。後世的《感應篇》其實也是從這裡衍化出來的。有的人認為做好事會有好報,或者子孫富貴,家門興旺。《漢書》云:「湯、武置天下於仁義禮樂,而德澤洽,禽獸草木廣裕,德被蠻貊四夷,累子孫數十世,此天下所共聞也。秦王置天下於法令刑罰,德澤亡一有,而怨毒盈於世,下憎惡之如仇讎,禍幾及身,子孫誅絕,此天下之所共見也。」


但是道士立功德,所求並不在於此,而葛洪也並沒有說修功德就能獲世俗的福報。還有就是這裡已經有了陰鷙的概念,「雖不作惡事,而口及所行之事,及責求布施之報,便復失此一事之善,但不盡失耳。」有的人雖然不做壞事,但是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就到處跟人說,或者希望獲得對方的回報。當然這個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這就不能算一件善事了。所以古人非常重視「陰德」,就是做好事不留名,也不拍照,也不寫日記。這樣才算是好人好事,才算是一件功德。

修道之前提在於積累「功德與福報」


修道之人,如果功德不夠,層次是很難提升上去的。葛洪說:「積善事未滿,雖服仙藥,亦無益也。若不服仙藥,並行好事,雖未便得仙,亦可無卒死之禍矣。吾更疑彭祖之輩,善功未足,故不能升天耳。」有的人功德不夠,縱然服食金液還丹,也不能飛升成道。抱朴子甚至懷疑彭祖是因為功德不夠,所以沒能升天。而葛洪一生也是踐行他的這個理念,以治病救人為務,為我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悟真篇》里說:「大葯修之有易難,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積行施功德,動有群魔作障綠。」我們都知道,「一粒還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修道之人,如果修成了內丹,成了大羅金仙,證得不壞金身,自然天地也奈何不了他。但是在修鍊金丹的時候,既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其實也要神仙的暗中護持。如果修道之士,平時沒有積累功德,那麼就會有各種障礙來阻擾他修道。這個不僅僅是煉丹的人會遇到,就是我們平時誦經、學法、打坐的道友,也會遇到這種情況。比如你今天想念經或者是打坐了,剛坐下沒多久,就有美女發簡訊邀請你去吃飯,或者說有人敲門叫你去勞動等等。各種煩惱,各種魔障。修道是需要很大的福報的,而福報從哪裡來?就在於我們平時積累的功德。

修道之前提在於積累「功德與福報」



《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云:「凡欲修道,建功為先。是以諸天上帝、諸天高尊、諸天真人、諸天神仙,咸以功勤超聖真位, 諸天記功而為品格。積功滿千,形神俱仙。功不及千,形滅神仙。功及兆民,玉清之賓。凡蛻為仙,仙化為真,真人無礙,洞合自然,消則為炁,息則為人,神通自在,變化無形,飛行三界,出幽入明。吾昔在世立世之功,吾游天中諸天奏功。一切眾生,咸願濟拔,心不退轉,自得真道。」

積累功德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就算你成不了神仙,起碼也可以積累一些福報。種下善根,為以後成仙打好基礎。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老子》哲學:治世之學和養生之道
《清靜經》養生:觀空
老子「貴身」觀念的現代意義
道教的中元節
入秋養生食譜——蓮藕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觀音菩薩成道日,積累功德,福報滿滿,轉發功德無量!
如何積累語言的福報
在工作中積累福德
享受福報的同時要積累福報
修什麼才能積累婚姻的福報?
仁清法師:在修行中積累福報
頓珠法師:無論福報大小,都要不斷積累福報之因
聰明在於勤奮,成功在於積累
如何積累福報?做好十件事,福報自然來!
誰偷走了辛苦積累的善根和功德
積累福報,原來並不難
飯前念供養偈,可積累福報!
如何在懷孕期間為胎兒積累福報?
想為兒女積累福報?首先別損耗他們的福報!
原來積累福報如此簡單
誰偷走了辛苦積累的善根和功德?
索達吉堪布:快速積累大福德的正確方法,請不要行為顛倒
把工作看成積累福德的途徑
飯前簡易供養偈,可迅速積累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