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錯字」被圍攻了4年,怎麼辦?氣象學妹子是這樣做的
譯:紅豬
編輯:游識猷
論文中出現了一個錯字,招來懷疑論者的四年窮追猛打、甚至夾雜性別歧視言論時,該怎麼辦?科學家的做法是,用無懈可擊的方法重新分析一次數據,得出更加詳細可信的結論。結果顯示:最近30年間,澳大利亞確實要比之前1000年中的任何時候都熱。喬莉·蓋爾吉司(Joelle Gergis)撰文回顧這段歷程。
2012年5月,我和同事的一篇論文被《氣候雜誌》(Journal of Climate)錄用。論文中指出自1950年以來,在澳大拉西亞(Australasia)記錄到的溫度要比過去1000年中的任何時候都高。(譯註:澳大拉西亞,大洋洲的一片區域,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幾內亞群島及周邊島嶼)
這篇論文先在網上放出,同時校對原文、準備稍後在雜誌的紙版上登載。就在這時,我們團隊中的一位成員在文章的「方法」部分發現了一處錯字。
文中寫到這項研究使用的是「去趨勢數據」(detrended data),也就是去除了長期趨勢的溫度數據,而實際上,研究中使用的是原始數據(raw data)。我們檢查了計算機代碼,發現「去趨勢」指令顯示了「否」,而其實它應當顯示「是」。
原始數據和去趨勢數據都曾在此前的類似研究中使用,兩者都是科學上可行的方法。本團隊的疏忽在於,在論文中寫出的方法和實際分析所用的方法不一致。這是一個無心之過,但畢竟是個錯誤。
在這種情況下,最簡單的做法是把錯字一改了之。然而出於謹慎,我們還是要求出版方暫勿在雜誌上發表,並將網上的版本也撤下了。同時我們對這兩種方法對於研究結果的影響開展了評估。
博客登場
這時,其他人也發現了這個錯字。就在我們發現問題之後的兩天,有人在博客網站「氣候審計」(Climate Audit)上指出了這個問題。
博客主人斯蒂芬?麥金太爾(Stephen McIntyre)接著(錯誤地)宣稱,我們的研究有著「根本的錯誤」。針對我們研究的一場共同抹黑運動就此開始,最初的發端就是這篇博客。
除了博客圈中的討論(有的討論使用了十分無禮的性別歧視口吻),這個「缺陷」還被某些主流媒體抓住了大做文章。
一篇博文標題將這名女氣象學家稱為「Bimbo」,這個詞指的是放蕩而愚蠢的女人。文中還有大量人身攻擊。圖片來源:www.c3headlines.com
同時,我們的團隊收到了大量表達仇恨的郵件,還有許多人根據《信息自由法》要求我們提供原始數據和過去幾年的郵件,想從中找出把柄來使我們的團隊和成果名譽掃地。這耗費了我們大量時間。而這只是他們的許多手段之一。無論在澳大利亞還是海外,都有人企圖恐嚇科學家,並破壞我們的研究活動。
博主們開始指責我們串通一氣、用預設結果倒推數據、誇大這個地區的氣候暖化。曾經的地質學家、氣候變化的著名懷疑者鮑勃?卡特(Bob Carter)在《澳洲人》(The Australian)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評論,號稱同行評議存在錯漏、氣候科學不可信任。
核對事實
與此同時,我們也開始嚴格地複查再複查這項研究中的每個步驟,希望以此消除對其準確性的一切懷疑。我們運用了獨立生成的計算機代碼、三種額外的統計學方法、去趨勢和非去趨勢方法、以及氣候模型數據,對大量數據進行了重新處理,以此核查我們之前得出的結論。
這個龐大的工程包括額外多出的三輪同行評議,其中還追加了四位評議人。從2011年11月3日首次投稿,到2016年4月26日重新接收,我們的論文經歷了七位評議人和兩位編輯的審查,共做了9輪修改,經過了21次評估——這還不包括我們研究團隊和數據提供者的無數次內部修改。一位評議者甚至說我們的研究「值得讚賞,工作量大得近乎瘋狂」。
到了7月10日,我們終於將這項研究重新發表,結論和上次幾乎相同: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周邊海域在過去30年中的氣溫,比過去1000年中的任何30年都要溫暖。
重新發表的論文。圖片來源:dx.doi.org/10.1175/JCLI-D-13-00781.1.
最新的分析使得我們的結果更加可信。如下圖所示,我們在重構古代氣候時發現,十二世紀中有幾個30年的時段或許比1961~1990年的平均氣溫稍高(0.03~0.04℃),然而這個結果並不確切,因為它們來源零散、只有兩條記錄。而且即便如此,它們也還是比1985~2014年間的這個地區最精確的儀器所記錄的平均氣溫低了大約0.3℃。
澳大拉西亞的幾次氣溫重構比較。紅線:2012年5月發表的氣溫重構;綠線:2013年4月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較晚的重構;黑線:最新發表的重構;橙線:儀器測量到的氣溫。灰色陰影表示2012年那次重構的90%不確定度估計;紫色陰影表示根據四種統計方法修改後的2016版中顯著擴張的不確定度估計。近30年來的暖化(橙線)處於過去1000年氣溫變化重構(黑線)的範圍之外。圖片來源:theconversation.com
總之,我們確信過去30年在澳大拉西亞測量的氣溫要高於過去1000年間的任何一個30年時段——我們進行了12,000次古代氣候重構,採用了四種獨立的統計方法、三個不同的數據子集,置信度達到90%。尤其重要的是,這次研究中的氣候建模還顯示,只有人類製造的溫室排放才能解釋這個地區近年來記錄的暖化現象。
和現有的大量證據一樣,我們的研究也顯示,本地區的氣溫和地球上其他角落一樣,自1950年起開始迅速暖化,帶來氣候變化導致的種種衝擊,。單是2016年,我們就目睹了塔斯馬尼亞島的古代世界遺產雨林燃起野火;大堡礁有93%的部分發生了白化,在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熱的海水中――而「海水高溫」這個事件的可能性因為氣候變化而增加了175倍。從世界範圍來看,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及現在這麼熱。
速度vs精度
從這場紛爭中,我們可以得到兩個教訓。
第一,抨擊科學只是舉手之勞,而開展嚴謹的科學研究卻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發送一篇博文能獲取即時的滿足,然而,科研的過程卻包含了細緻的評估和獨立的專家審核,往往要耗費數年之久。
是的,是我們有錯在先,我們在一份74頁的文檔中弄錯了一個單詞,把「非去趨勢」寫成了「去趨勢」。為了糾正這個錯誤,我們又用了四年時間重新研究,同時還經受了大量尖刻毒辣的批評。
這就要說到第二個教訓了:對澳大利亞一所頂尖大學的研究者做惡毒攻擊、把她說成是「愚蠢蕩婦」(bimbo)和「腦死亡的白痴」(brain-dead retard),這無助於促使專業氣候科學家同網上的業餘愛好者開展交流。更壞的是,這種性別歧視的謾罵可能使女性在公共辯論之前卻步,或是不願意從事像科學這樣為男性主導的職業。
氣候變化的否認者們急著想被科學界正眼看待,但是面對一群不懂得基本禮儀的人,我們很難與之交流,更別說他們還不願遵守標準的科學流程、將自己的研究呈交給這個領域的前沿專家審查了。
雖然有外界的種種污衊,但是翻看我們的數百封郵件,能找到的只是一眾同行在高壓下竭盡所能地糾正一個誠實的錯誤。這並非如那些博主所說、是一群主張氣候變化的激進分子在為自己有缺陷的研究開脫。我在其中看到的,是科學能自我更正的性質,以及研究者們不辭辛勞地日夜工作,只為取得最好的科學成果。
我們原本可以走一條輕鬆的路,但我們還是選擇撤回論文、多花幾年時間來複查研究中的每一個步驟。而在這次徹查之後,再度發表的論文也得出了和原來相同的結論,區別僅在於,我們現在對自己的結果更有信心了。
我們的故事展示了真實科研過程的緩慢與枯燥,這一點並不會為人的好惡所改變。在將來,這個故事會成為氣候科學史上的一個註腳、茶杯裡面的一場風暴,而這一切的背景,是一顆在人類歷史上從未如此炎熱的行星。
果殼網
ID:Guokr42
中二病究竟有沒有得治?
密集恐懼症真的「只是矯情」?
不相干的東西嚴絲合縫拼在一起就覺得爽,是強迫症嗎?
你有病?沒事~ 果殼有葯呀!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北京Maker Faire果殼強勢來襲,腦洞青年都準備好了嗎?
從王室特供到你手上的易拉罐,鋁這個元素,戲還挺多
為什麼吃豆子總愛放屁?好尷尬!
緝毒犬也會犯錯?會,但是它們錯得都如此呆萌……
希臘神話里的獨眼巨人,搞不好是……大象?
TAG:果殼網 |
※有時候,和妹子聊天,打錯字也是一種幽默!
※和別人聊天打錯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笑死老鐵們了
※聊天打錯字是怎樣一種體驗?
※最神奇的戰爭,因為一個錯字,輸掉了一場戰爭
※當一個錯字覆滿了他的一生
※令人震驚的事實:一個錯字竟然輸掉了一場戰爭!
※寫錯字還有理了?史上最著名錯別字皇帝真是開了個好頭
※沒文化真可怕,看到這些錯字,笑噴了
※中國歷史上四大著名的錯字,是真寫錯字還是另有原因?
※別有風味的6個「錯字」,你知道嗎?
※故宮匾額上有一個錯字,是一個大官私心,為何歷代皇帝不改正它
※那些打錯字的尷尬,直接沒救了……
※皇宮門匾上的一個錯字 沿用了幾百年 第四種說法很嚇人
※錯字先生到處浪,笑話鬧了一籮筐
※寫錯字:一種是沒文化,一種是太有文化!
※青史留名的九個錯字,去這些地方你都看到了嗎?
※一個手滾鍵盤的錯字引起的狂歡……半夜,川普又給全世界造了一個新單詞……
※寫錯字,一種是沒文化,一種是太有文化
※跟妹子聊天打錯字,這誤會太大了!原諒我笑點太低笑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