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墨子號」成都技術實現「天地對話」
(原標題:跟蹤「墨子號」成都技術實現「天地對話」)
華西都市報記者探訪量子衛星地面望遠鏡系統研發團隊
我國自主研發的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已順利升空。
衛星升空後,如何跨越時空距離,和地面望遠鏡找到彼此?地面設備又如何精準捕捉衛星信號,實現天地間對話?作為量子激光通信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中科院光電所研製的地面望遠鏡,正是通過發射信標光準確覆蓋量子衛星,並快速捕獲高精度跟蹤星上信標光,從而搭建地星之間穩定的「對話通道」。8月17日,華西都市報記者走進中科院光電研究所,採訪了成都「智造」地面望遠鏡系統研發團隊。華西都市報記者張想玲
空地光路對接 依靠直徑不到5毫米激光光束
跨越遙遠距離的衛星和望遠鏡如何實現對接「握手」?
實現空地牽手對話,首先要實現空地光路對接。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說,就像兩個東西都在黑暗裡面,通過事先設計好的軌道和準確的望遠鏡的天文指向,來建立一個鏈路,然後相互的發射信號過來,完成一個通信。
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望遠鏡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賀東表示,衛星從地面站上空經過的時候,地面站將發射一束直徑不到5毫米的激光光束覆蓋衛星所在區域。衛星接收到信標光後,反饋一束信標光給地面站,隨後地面站根據衛星返回的激光信號進行捕獲跟蹤,光路對接任務就算完成,此時衛星就可以與地面進行既定的各種測試。「讓地面望遠鏡發現衛星,衛星看見地面望遠鏡。」賀東說,首先找得到彼此,實現光路對接,這也是實現空地對話的第一步。
見抓得准「針尖對麥芒式」跟蹤
對「墨子號」升空後,將在500公里的近地軌道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划過天際,通過每一個接收點的空域時間大約只有五分鐘左右。
由於不是同步衛星,這顆量子衛星將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飛行,這就表示,對每一個接收點來說,一天就只有一次機會和衛星進行通信連接,所以每一次的機會都彌足珍貴。
如何看得見,還能抓得准?賀東表示,星地光路對準是量子同時實驗任務的難點之一,這種光子的發射與接收,是真正的「針尖對麥芒」,其相當於瞄準一個500公里外的目標射擊,最終的誤差不能超過50厘米,而且靶子還是移動的。
「沒法對準,就沒法通信。」賀東表示,衛星的位置是個絕對位置,我們望遠鏡的絕對指向能力精度也非常高。一個錶盤360度,其中一份就是一度。將一度分成3600份,3600分之一度,就是一個角秒,我們的指向精確度技術是一個角秒,達到這樣的精度,在國內國際都是最高的。
「對準之後,衛星上的信號發射回來要抓得穩。」賀東進一步解釋說,這就要求跟蹤精度要非常高。打個比方,假設手電筒的光能照到500公里外,我們的技術可以實現光斑晃動小於50厘米,這樣的跟蹤精度可見一斑。「當然,由於不可見光,在捕捉光波的時候還要保證波段和和方向不被改變。這樣才能確保後期對信號處理的精確性。」
成都女掌門領銜「地空對話」技術
8月16日凌晨1點多,「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升空。黃永梅是現場見證人之一,衛星順利升空的那一瞬間,她懸著許久的心終於落地。
「星地量子通信地面光學通信終端系統的研製和試驗」項目2013年立項,2015年下半年完成安裝調試。過去兩年半時間,中科院光電所投入20人團隊,在河北興隆、青海德令哈、雲南麗江、新疆南山,研製和改造了四台直徑一米以上的觀測望遠鏡,主要完成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實驗、星地量子糾纏實驗、星地相干激光通信實驗等。作為量子衛星地面望遠鏡系統技術總指揮,也是團隊唯一一位女掌門,黃永梅已經記不得自己在這四個量子通信地面站往返了多少次。
17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和黃永梅進行了對話。
華西都市報:「墨子號」順利升空了,現在心情怎麼樣?
黃永梅:
發射成功後,當天就搭乘飛機回了成都。我們團隊以80後居多,過去幾年付出了很多努力。首先是,四個點位都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條件相對困難,對於身體的挑戰很大。其次,有些點位是新建的,團隊為了設備安裝調試加班加點,經常是工作到凌晨三四點,每天持續工作18個小時,非常辛苦。
華西都市報:目前有沒有捕捉到衛星的信號?
黃永梅:衛星升空之後,按照規劃,前三個月內,屬於在軌測試期,不一定做通訊或者其他的試驗任務,三個月以後做大量的常規工作。當然,如果條件允許,我們會儘快啟動實驗項目。目前尚沒有捕捉到星上的信號,預計三天之後,地面望遠鏡或將獲取到來自墨子號衛星的軌道信號,實現對衛星的首次跟蹤。
華西都市報:量子衛星實驗,實用的空間有多大?
黃永梅:量子很熱,實用化的可能非常大,特別是量子密鑰實驗。
在我們的四個地面通信站中,河北興隆和新疆的南山目前已經布局了光纖。從地域上講,興隆和南山不可能通過地面光纖實現量子保密通訊。但是通過衛星將興隆站和南山站建立起密鑰連接,可以實現兩地的保密通信。
解密
關鍵部件手工研磨精度是頭髮絲的三十分之一
外表通體白色,安靜地佇立在懸臂上,望著遠方,就像一隻充滿好奇的眼睛。這個就是光電研究所研發的地面望遠鏡。不同於一般的天文望遠鏡,這台直徑達1米以上、重達10多噸的「大傢伙」,其量子光保偏、通光效率以及跟蹤精度等均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量子實驗很複雜,對實驗設備的要求也異乎尋常的高。在中科院光電所精密機械製造中心,項目工藝主管錢靜告訴記者,不包括螺釘螺母等標準件,一台望遠鏡的機械零部件大概有300多件。衛星升空後,地面設備必須對它進行「針尖對麥芒」跟蹤和對準,這對望遠鏡的很多關鍵部件要求很高,其中就包括關鍵部件——軸承環軸。
地面設備為了達到精準,主要是依靠望遠鏡軸線的迴轉精度和垂直方向偏擺精度。迴轉精度,靠軸承環的平面度等來完成。目前,光電所的技術,可以實現水平方向的軸承環,平面精度達到0.003毫米。垂直方向跟蹤的精度,通過同軸孔同軸度來保證的,精度可達到0.005毫米。
這個精度是什麼概念?錢靜解釋說,一根頭髮絲是0.07毫米,這個的精度是頭髮絲的二十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望遠鏡所需要的軸承環是通過研磨的方式加工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手工研磨。「軸承環研製,從最初的圖紙到加工最後完成,大概要半年多。」錢靜說。
責編:海聞
「VR新聞實驗室」在京成立
傳統醫藥領域蘊含原創性科技資源
中醫科學大會期間遊客可免費體驗艾灸
看中藥如何精準打擊
TAG:海外網 |
※「墨子號」天地對接 用了哪些技術
※劉慈欣對話上海觀眾:科幻其實跟在現實技術後面
※中國鑽地導彈鑽地如切豆腐,技術領先成為熱議話題
※日本藝術家實現人臉投影技術 讓你瞬間易容
※漫畫與現實實現「無縫對接」,技術功底和想像力缺一不可
※現代技術讓圓明園「復原」:如果你還在,定會驚耀全球
※中國能把宇宙飛船送上天,卻為何現在才掌握圓珠筆頭製造技術?
※我們是在科幻世界嗎?腦控VR技術已經成現實了
※在火星上行走將成為現實?!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即可!
※空椅子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實現「靈魂出竅」,讓你體驗死後的感覺
※俄遙控武器站可自動追蹤目標 看著酷炫實則爛大街技術
※中國這獨一無二的技術突然曝光 嚇得美日連忙跪地求饒磕頭認錯!
※科幻技術已經走進現實
※直男作死化妝成妖艷女子,就這技術走你面前你能認出來么
※網球王子里出現的哪些擊球技術是在現實可以實現的?
※中俄印三國軍工互相看不上對方航母技術:尷尬的是技術來源都一樣
※一個晚上就成核大國!掌握固體推進技術:日本可實施洲際核打擊!
※掌握該技術人類可複製自己,實現瞬間移動,秒登太空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