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究竟哪些人是「炎黃子孫」?

究竟哪些人是「炎黃子孫」?


究竟哪些人是「炎黃子孫」?



中國要成為一個「民族國家」才能團結以自存於世界,這是清末許多知識分子的共同想法。然而這民族(或國族)只是漢族,還是包括清帝國內所有民族,當時曾有爭議。誰是「炎黃子孫」 王明珂


究竟哪些人是「炎黃子孫」?



阪泉之戰


五千年前,兩位「英雄」黃帝與炎帝大戰於阪泉,黃帝打敗了炎帝。後來黃帝又調集各諸侯軍隊,與另一部族領袖蚩尤大戰於涿鹿,勝了蚩尤。黃帝從此繁衍其子孫,因此後來的華夏或漢人都是黃帝之裔;或者說,有些人是炎帝後代,所以他們常自稱「炎黃子孫」。一部最簡單的中國民族史便是如此。

然而現在,大家對這歷史有意見。蚩尤的後代到哪去了?與黃帝同時代的其他人,他們的後代到哪去了?中國民族的蒙、藏、苗、滿等,也是炎黃子孫嗎?經過一番考據,這歷史變得有些複雜——持肯定觀點的認為,有些黃帝、炎帝的後代遷徙或奔逃到遠方去,所以中國北方的滿、蒙、藏等民族,以及今日朝鮮半島上的民族都是黃帝或炎帝的後代。蚩尤則被放逐,或被迫輾轉遷到南方,成為許多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但這種對歷史的解釋,還是有許多人不滿意,中華民族中還有許多民族與炎、黃、蚩尤的關係不清楚,更何況,除了炎、黃、蚩尤這些英雄外,當時一般老百姓應該也有後代罷。


若您是位懷疑論者,對以上歷史解釋都不相信,那麼,我們就先從「為什麼我們相信歷史」談起;之後,我再提出另一個版本的炎黃子孫歷史,看看是否能讓你信服。


歷史事實或歷史記憶塑造現在?


「歷史」這個詞,在中文裡可有兩個完全不同的含義。其一,真正曾發生的過去;其二,我們所記得、述說或書寫的「過去」。在英文里也一樣,一個字詞,history,代表兩個意思——歷史事實與歷史記憶、敘事。為何有這樣奇怪的現象?這是因為人類都生活在歷史記憶造成的社會裡,社會現實是如此真實,因此我們普遍將歷史記憶當做歷史事實。


我曾在川西研究羌族的歷史記憶。在那些高山深溝中,若一條溝中有三個寨子,當地人說起三個寨子所有人的來源時,常說:「從前有三個弟兄到這兒來,一人到一個地方建寨子,他們就是這三個寨子民眾的祖先。」說起更大範圍的人群,譬如鄰近七條溝所有村寨人群的來源,他們說:「從前有七個弟兄到這兒來……」乍聽來,我們會覺得這算是什麼歷史?但本地人的確相信這樣的歷史。生活在山溝中,三個寨子民眾共同擁有、分配與競爭溝中的資源。外面人來這兒挖葯,三個寨的人聯合起來把他們攆走,因「歷史」告訴他們這是本地那三個弟兄祖先所佔的地盤。一寨的人上山砍柴,要進入二寨地盤時便得止步,因「歷史」告訴他這是二寨的地盤。這就是前面說的,社會現實是如此真實,人們普遍將歷史記憶當做是歷史事實。

但稱歷史記憶,並不表示它們不真實。我是一位台灣歷史學者,就以台灣的歷史來說吧。台灣目前最強勢的一種歷史記憶便是:台灣最早的住民是原住民,三百多年前閩粵移民隨鄭成功來台,他們是閩南人、客家人的祖先,六十年前又有一批大陸軍民隨蔣介石來台,他們是外省人的祖先。相信這樣的歷史,所以台灣的社會現實便是:人分為四大族群,其中原住民是被征服者,外省人是新住民,閩南人與客家人才是真正的台灣人。以上歷史,哪一點不是歷史事實?但台灣的歷史也可以循著深溝里羌族講述歷史的辦法來寫:「從前有四個弟兄到台灣來,他們的後代分別成為台灣四大族群。」相信這歷史,那麼台灣的社會現實便會是:沒有征服者與被征服者之分,也沒有老居民與新移民之分。「歷史」不一定要始於鄭成功、蔣介石等「英雄」。但是絕大部分人類社會中都有征服者、被征服者之分,老居民、新移民之分,因此大家都喜歡談英雄歷史。


黃帝在眾多古帝王記憶中脫穎而出



究竟哪些人是「炎黃子孫」?



黃帝

五千年前黃帝、炎帝、蚩尤等幾個部落首領間的戰爭,當然可能是歷史事實,但類似的部落戰爭在商、周之前不知發生了多少。在商、周的甲骨金文史料中,完全找不到有關黃帝、炎帝、蚩尤的記載。那時也沒人自稱華夏。有趣的是,到了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貴族開始自稱華夏,此時便出現許多有關黃帝、炎帝、太皞等英雄祖先的歷史記載了。而且,就像戰國思想家們「百家爭鳴」,對於如何治理百姓、平息戰爭提出各種意見一樣,這時人們對於如何將黃帝、太皞等各部族祖先記憶集結成一個「歷史」也紛紛提出不同方案。譬如其中一個方案是,稱黃帝、炎帝為兩個弟兄。但最後有一個歷史版本廣為大家接受。這「歷史」便是,太皞等為遠古蠻荒之世的帝王,炎帝、蚩尤為敗於黃帝之手的部族領袖,黃帝成為結束亂世、開創文明的唯一帝王。


在政治上,當時自稱華夏的各國外驅戎狄、內爭雄霸。事實上,所有這些現象(政治上的爭王與兼并,思想上為社會長治久安進行的爭辯,以及在歷史記憶上出現組合各部族祖先的多元版本)都表示當時華夏正由多元分立走向統一。甚至「華夏」這個詞,其意涵都由複數成了單數。「華」原有眾多的意思,在戰國時「華夏」便是「諸夏」,也就是指不同於夷狄的「許多夏國」。但由戰國末至西漢初,便逐漸指的是一個族群整體了。


「華夏」「族群」是指凝聚在一個祖源記憶下,以分享、分配共同領域資源的人群。因此,祖源歷史記憶也「規劃」一個族群或民族的內部關係。將炎黃視為弟兄,這歷史方案的意義是,嘗試以祖先的弟兄關係來聯結分別以黃帝、炎帝為代表的兩個對等族體。這是一種「弟兄祖先歷史」。無論如何,最後在華夏的歷史記憶中黃帝成為打敗敵手、結束亂世的唯一英雄祖先,這也表示華夏政治體正走向權力集中化與社會階序化之路。


到了西漢初,華夏及其帝國已穩固形成,這時最完整的黃帝歷史也出現在第一部中國典範歷史《史記》中—典範歷史與典範社會情境同時形成。這也說明為何此後兩千年中國人不太懷疑這「歷史」,因人們生活在「歷史」所規劃的世界裡。華夏的性質,全然表現在《史記》對黃帝的描述中。我們看看《史記》作者司馬遷如何通過黃帝來界定華夏。書中,黃帝是征服者及王朝建立者,他是華夏政治體的始祖;黃帝為堯、舜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家族之祖,這說明黃帝為華夏血緣性族體之祖。《史記》記載黃帝及其后妃臣僚有許多發明,如此黃帝又代表華夏文化體的起始。《史記》還說黃帝曾四方征伐,東至於海,西至崆峒山,南至大江,北逐葷粥,這是表述華夏領域空間的起源。所以說,由《史記》對黃帝的敘述可看出,至少由漢代始華夏便是集政治、族群、文化、領域空間為一身的共同體。這也表現出歷史記憶的珍貴之處—它不一定是歷史事實,但以「密碼」方式隱藏許多歷史事實在其中。

黃帝子孫在邊疆


戰國時處於華夏邊緣的秦、楚、吳、越諸國,其民被中原華夏視為蠻夷,但他們的統治家族可能當時已自稱是黃帝之裔了。許多華夏文獻稱,吳國王室為周太伯之後,越王家族為大禹的後代,楚國與秦國王室則是帝顓頊的後代。但這些家族的歷史記憶中常出現弟兄祖先,如《史記》記載,楚國先世昆吾、彭祖等部族之祖為兄弟,秦遠祖鳥俗氏、費氏兩部族祖先為兄弟。


《史記》稱吳、秦、楚等國「黃帝子孫」的後代有些在中原,有些居住在蠻夷之中。這就為後世華夏在邊遠異族中找尋「黃帝子孫」埋下了伏筆。漢代有些華夏人認為匈奴是大禹的後代,所以是黃帝子孫。魏晉南北朝時有些人認為鮮卑慕容家族,以及統一北方建立北魏之鮮卑拓跋氏,都是黃帝子孫。漢代到魏晉南北朝時,這一類歷史書寫常循著一個模式:一個失意的或受挫折的英雄奔於他鄉,在那兒他受人信服崇拜,因而成為當地的王。如東北方,一個商朝的王子箕子奔於朝鮮;東南方,一個周王朝的王子太伯奔於句吳;西南方,一個楚國的將軍庄蹻奔於滇;西北方,一個秦國逃奴無弋爰劍奔於西羌。根據歷史記載,他們及其後裔由此世代在這些地方為王。這四個英雄,根據歷史記載,前三個(箕子、太伯、庄蹻)都是黃帝子孫,那秦國逃奴無弋爰劍則是炎帝子孫。


難道歷史事實都是如此循著一定的模式發生?路途遙遠,語言不通,這些英雄如何到那兒去說服土著,讓自己成為本地的統治君王?我對這四則歷史記憶有另一種解釋:這些歷史記載中的商、周、秦、楚,以及王子、將軍、逃奴都是「密碼」,隱藏著當時華夏對這些四方邊緣人群不同的情感與意圖—他們認為朝鮮人與吳人應是尊貴的華夏子孫之後,滇人也是華夏子孫但地位稍遜,西羌為炎帝之後,勉強算是華夏子孫。


中古時的炎黃子孫


炎帝,那個被視為敗於黃帝之手的古帝王,後來並未自華夏歷史記憶中退出。魏晉南北朝時,只有少數華夏家族自稱是炎帝後裔。畢竟在華夏歷史記憶中炎帝是戰敗的古帝王,所以大家還是喜歡自稱黃帝子孫。


魏晉到隋唐,由於北族貴胄大量移入中原,進入朝廷與地方門閥社會中。就在這時,出現了一些出身北方草原部族的炎帝子孫。譬如,曾在華北建立北周的鮮卑宇文氏,中國史書對其祖先來源有個說法:炎帝被黃帝滅了後,他的子孫逃到北方去,有一支後來便發展成鮮卑宇文氏。唐朝一個代郡鮮卑貴族宇文琬,他的墓誌也稱這宇文家族是炎帝之裔。《新唐書》記載,唐代女皇武則天曾問臣下道:有學問的人談起各氏族由來,都說是炎帝、黃帝後裔,難道上古沒有一般老百姓嗎?這真是個好問題。由此可見,這時自稱炎帝子孫的家族已相當多。後來在華北建立大遼的契丹貴族耶律氏,根據《遼史》的說法,也是炎帝之後。《遼史》中還有一段話,大意是說,炎帝、黃帝的子孫很多,四方君長大多是他們的子孫,因此建立中原王朝的帝王其實都同出於這根源。《遼史》編於元代,主編是蒙古史家脫脫,這可說是史家以「炎黃子孫」來將遼、元政權正統化。


無論如何,經歷魏晉南北朝及隋唐,許多入於中原的北族為「中土之人」注入新血,華夏(此時或應稱中國人)由「黃帝之裔」成為「炎黃子孫」多少反映了這種變化。


近代黃帝子孫爭議


在中國歷史上,大家熱烈討論黃帝的時代有兩個。一個是在戰國時期,也就是前面提及的華夏形成的關鍵時刻。另一個發生在清末至民國初年,這是合傳統華夏及其邊緣人群而成為當代中國民族的變遷時代。


近代黃帝子孫爭議發生的時代背景是,當時中國受世界性民族主義、民族國家潮流衝擊,中國要成為一個「民族國家」才能團結以自存於世界,這是清末許多知識分子的共同想法。然而這民族(或國族)只是漢族,還是包括清帝國內所有民族,當時曾有爭議。因此許多知識分子一方面以「黃帝子孫」來鼓吹國族團結,另一方面又彼此爭論到底哪些人是黃帝子孫。最後在清帝國政治疆域框架下,在歐日列強爭奪滿、蒙、西藏與西南邊疆經濟利益的情況下,結合帝國勢力下各地人群成為一中華民族終於成為晚清知識分子共同的國族理想。


在清末民初知識分子心目中,中國內部有漢、滿、蒙、回、藏等族。如何說明這些民族都是黃帝子孫,的確讓許多學者煞費苦心。當時有一種說法是,滿族之祖源肅慎為黃帝孫「般」的後代;蒙古族之祖源匈奴為黃帝之後「淳維」的子孫;回族出於安息,安息為黃帝之孫「安」在西方所建之國;藏族出於西羌,黃帝之裔「休」是西方諸羌之祖—所以大家都是黃帝子孫。雖然以上諸說在中國古史文獻中都有蛛絲馬跡可尋,但這樣的「民族史」顯然已不能滿足當時另一股知識潮流—科學理性。所以,顧頡剛等學者掀起古史辨運動,對此種追尋祖先譜系的古史提出質疑。當時許多學者都熱切捲入對三皇五帝的爭議,顯示此時的確需要一個國族歷史來提供一共同「起源」,用以凝聚中華民族,但黃帝子孫之歷史遠不能滿足此需求。後來的中國民族史,大量採用考古學、語言學、民族學、體質學知識,從語言、文化、體質等方面建立中國民族的一體性,並以歷史說明其分化融合過程。在新建立的民族史中,炎帝、黃帝曾被解釋成各民族集團代表,以他們間的戰爭遷徙說明漢族及各少數民族的由來,但歷史學者愈來愈不願談他們。


談黃帝、炎帝,我們倒忘了蚩尤。漢代以來,華夏並沒有將他視為南方某族群的祖先,華夏認為南方各族群為廩君或盤瓠的後裔。直到近代,在為各少數民族尋歷史源頭時,蚩尤才被認為是一些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今日苗族常自稱是蚩尤的後代,並呼籲蚩尤應與炎、黃並為中華三祖。無論這是否為歷史事實,許多苗族的先祖在舊明清帝國時曾不堪受歧視而自稱黃帝子孫(如稱祖上為來自江西吉安府的漢人),他們的後代今日驕傲地宣稱自身是蚩尤子孫,這是十分有意義的時代轉變。


說英雄歷史,我們也別忘了弟兄歷史。漢代蜀人接受「蜀為黃帝之後」而成為華夏時,當地還流傳著一個歷史故事:人皇在中原稱帝,他的八個弟兄分別在周邊八方,蜀始祖便是人皇的弟兄之一。唐宋時,華夏稱湘西「五溪蠻」的祖先是盤瓠,但也記載當地父老的說法:巴國五個王子逃難到這兒,弟兄們各佔一條溪谷繁衍後代。20 世紀30 年代時,有人說雲南中緬邊界上的野人(今景頗族)是蚩尤子孫,但當地老人說了另一個歷史:「最早,野人、擺夷(今傣族)和漢人是三弟兄……」彝族也有人說,古代有三弟兄,老大是漢族始祖,老二是藏族始祖,老三是彝族始祖。四川鹽邊的苗族也說,伏羲兄妹成婚後生了三個兒子,這三弟兄大哥為苗族祖先,二哥為漢族祖先,老三是彝族始祖。


最後,回到究竟「誰是炎黃子孫」這問題,我們這樣說罷—五千年前在華北爭戰的炎帝、黃帝、蚩尤那些部落領袖,他們的血液可能流在今日任何一個中國人身上,就像是每個人身上都可能有冒頓單于、成吉思汗、松贊干布的血液一樣。古華夏或漢人成為炎黃子孫與炎帝、黃帝「史實」無關,而是由於人們有這樣的「歷史記憶」。我們需關心及深思的是,他們為何有此歷史記憶?「攀附」是個重要的社會文化背景,讓許多人成為炎黃子孫。中國民間神話中,黃帝乘龍升天時許多人攀著龍鬚想跟他一起上天,便隱喻著這個深遠的社會文化背景。攀附、模仿,是因為人們都希望活得安全、活得好,像是毛蟲將自己偽裝成一根樹枝或蛇以避免受傷害。他們或因仰慕,但更多是因為不願受歧視,而成為炎黃子孫。今日中國人該感到驕傲的是,此種邊緣人群對黃帝的攀附已成為過去。這就像是,當今日美國人已非兩百年前的美國人,「五月花號英雄祖先移民史」也就少人願談了。


以上我說的炎黃子孫歷史,您可信可不信。然而,人們經常根據歷史記載的「明碼」來爭論歷史事實,爭論誰是黃帝、炎帝或蚩尤子孫。這些爭論造成人群間的衝突,或讓一些不是英雄後裔的人落入邊緣。在此我強調的是,我們也可以從歷史記憶角度,從我們對人類社會的了解,來探索、解讀歷史敘事中暗藏的「密碼」,藉此體會及體諒人們為何要宣稱自己或他人是黃帝、蚩尤、盤瓠子孫,或宣稱自身是檀君子孫而非箕子之後(如今日朝鮮人)。我們也可以思考,為何有些人群說的歷史總是始於「弟兄祖先」而非英雄,如此我們或能了解今日「兄弟民族」不只是強調民族團結的套語,而是有更深遠的歷史與人類生態意義(包括悠久頑強的男性中心主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氏宗族文化 的精彩文章:

開疆拓土不需一兵一卒!五千年來最「幸運」的王朝
古典文學愛情故事中的「初見」
中國十大名塔 大理千尋塔最美
中國的獨特「錢文化」
中國古代十大秘術,不只是「迷信」

TAG:陳氏宗族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身為「炎黃子孫」,你真的知道炎帝是誰嗎?
我們炎黃子孫究竟是從哪來的?女媧造的?猿猴進化來的?根據這些證據都說不通
我不是炎黃子孫
知道自己是炎黃子孫,那你知道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誰嗎?
我們為什麼叫炎黃子孫?讓孩子看看,這才是真正的學歷史
為什麼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依據什麼?
炎黃子孫的稱謂只是起源於傳說?事關國人血統純正!
為什麼越南人也長期自認為是炎黃子孫?
為什麼要稱炎黃子孫?「炎黃」原本是「黃炎」
嘗百草種五穀,炎黃子孫的「炎」,說的就是他
中國人為何叫炎黃子孫 仍以「黃帝的子孫」自傲
炎黃子孫的「炎」字,到底代表著啥,曾經又發生過那些故事呢?
上古有三大部落,為何我們只自稱是「炎黃子孫」?
上古六十個神話傳說,炎黃子孫都應該知道!(可為孩子收藏好)
韓國隊以蚩尤為旗幟 為啥不說炎黃蚩 只說炎黃子孫?
我是炎黃子孫 何來聖誕節
相比於炎黃子孫,我更願意說自己是龍的傳人!
這個民族曾喪心病狂的蹂躪中國人,殊不知,他們自己也是炎黃子孫
上古六十個神話傳說,炎黃子孫都應該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