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凡夫和聖者臨終時的心境有什麼不同?

凡夫和聖者臨終時的心境有什麼不同?

凡夫和聖人臨命終時的心境


《大般涅盤經》云:「生死甚危脆,身命悉無常,常求於解脫,勿造放逸行。」又云:「一切諸眾生;皆隨有生死,我今亦生死,而不隨於有,一切造作行,我今欲棄捨。」


所謂生者皆歸死,聖人和凡夫都一樣,無人能避免。當然聖人臨終時的心境和凡夫必然不同,兩者的差別在哪?我們引用《瑜伽師地論》卷第一來做討論。

凡夫和聖者臨終時的心境有什麼不同?



又行善不善補特伽羅,將命終時,或自然憶先所習善及與不善,或他令憶。彼於爾時,於多曾習力最強者,其心偏記,余悉皆忘。


「補特伽羅」,翻譯作「數取趣」,就是眾生。善、不善的眾生,「將命終」的「時」候,很容易的就能想起來,或者是別的人令他回憶,以前做的善事,或者做的惡事。

在那個時候,平時在生時做哪一樣事做的最多,內心就能夠特別容易把它回憶出來,其它的力量不大的,就都忘記了。


若俱平等曾串習者,彼於爾時,隨初自憶,或他令憶,唯此不舍,不起余心。


若是這個人所做的善事,或者惡事,沒有什麼強弱的不同,力量都差不多。這樣的情形,臨命終的時候,隨他自已,初開始所想起來的那件事,或者是別的人幫助他想起來的,他就唯獨回憶這件事,其它的做的善事,或者惡事,都想不起了。


彼於爾時,由二種因增上力故,而便命終。謂樂著戲論因增上力,及凈不凈業因增上力。


由兩種強大的力量的原因,「樂著戲論因增上力」和「及凈不凈業因增力」,眾生就死了。這兩種業力影響臨命終的時候的心境,也影響將來所得的果報。

受儘先業所引果已;若行不善業者,當於爾時,受先所作諸不善業,所得不愛果之前相;猶如夢中,見無量種變怪色相。


眾生生存的時候,享「受盡」了以前的業力,所引得的果報。若在生存的時候,造了很多的惡業的話,臨近死亡的時候,由不善業所得的不可愛的果報,還沒來之前的時候先有一個前兆,也就是「前相」。就是:像人做夢似的,在夢裡邊看見很多種「變怪」的「色相」,不如意的境界。


依此相故,薄伽梵說:若有先作惡不善業及增長已;彼於爾時,如日後分、或山、山峰影等,懸覆、遍覆、極覆。當知如是補特伽羅,從明趣闇。


作惡業的人在臨終的時候會有這個前相。佛是這樣說:若有眾生在死亡之前這一生,或者更前的一生,造作了很多的罪過的事情,罪業力量很大,所以就在臨命終的時候就出現了這些事情。感覺的事情就像太陽要下山了,陽光照著大山,山就現出了陰影。或是現「山」的影像,或者「山、山峰」的「影」像。


「懸」,就是遠的意思。「懸」遠,從遠遠的,山的影就過來了,這個是初開始的一種情形。這時候臨死的人感覺世界上不是光明,就是暗了,這個光明的度數暗下來了。「遍覆」,就是普遍的被陰影遮覆住了。那麼就是太陽可能還沒有完全落下去,也差不多了,但是在這個大山的對面,就是完全看不到光明,就是完全是陰影,但是還不是十分黑。「極覆」,這個時候完全是黑暗了,這是說臨死的這個人,若是惡業發生作用去得果報的時候,就又顯現出這種形相來,就是黑暗了。這是表示:他是從光明的境界,趣向黑暗的地方去,到三惡道受苦了。

凡夫和聖者臨終時的心境有什麼不同?



若先受盡不善業果而修善者,與上相違。當知如是補特伽羅,從闇趣明。此中差別者,將命終時,猶如夢中,見無量種非變怪色可意相生。


若是這個眾生在三惡道裡面「受盡」了「不善業」的「果」報,不善的果報結束了。在得到不善業果報之前,他造過善法,臨死的時候這個功德現在要發生作用了的時候,現出來的相貌和前面那個「不善業」不一樣的,那就是看不見陰影。表示這個眾生他就從黑暗的三惡道裡面,向人天的世界去了,向光明的地方去了。

這個眾生善業果報成熟了,「將」要「命終」的「時」候,就像在夢裡面看見很多種「非變怪」的「色」,是可意的境界。


若作上品不善業者,彼由見斯變怪相故,流汗毛豎,手足紛亂,遂失便穢,捫摸虛空,翻睛咀沫;彼於爾時,有如是等變怪相生。


「作上品不善業」,做的罪業非常的嚴重的。若是這個眾生,創造了「上品」的「不善業」,最嚴重的惡事。就是做這惡業傷害了很多的人,或者是對父母、師長有嚴重的過失。臨命終要死的時候,看見這樣的不如意、恐怖的境界出現了。這個眾生就流出來很多的汗,全身的寒毛都豎起來,「手」和「足」不停的掉動。「便穢」。手在「虛空」里摸來摸去的,眼睛向上翻,或者嘴裡面嚼,有口水。作上品不善業的有情,在臨終的時候,有這些「變怪」的「相」貌出現。


若造中品不善業者,彼於爾時變怪之相,或有、或無,設有不具。


若造「中品」的惡法的人,臨終的時候,可能看見「變怪之相」,或者沒有。就是有,也不是那麼多了。


又諸眾生將命終時,乃至未到惛昧想位,長時所習我愛現行。由此力故,謂我當無,便愛自身;由此建立中有生報。


凡夫的有情臨命終的時候,麤想現行的階段,能夠明明了了憶念他生平的時候造的善業、或者造的惡業。「惛昧想」,就是想不明了了。「乃至未到惛昧想位」,可是還沒有到「惛昧」的階段,沒到那個階段,還是明了的時候。


在憶念平生所造的善業、或者惡業,憶念過去以後,忽然間內心裏面有變化,久遠以來,無始劫以來習慣了的「我愛」,這時候在心裏面顯現出來。「我愛」,就是愛著這個我,這是凡夫很嚴重的一種煩惱。


由於我愛煩惱的力量,執著色、受、想、行、識的身體是我。現在感覺身體要壞了,這我要沒有了,這心情一生起來了,對這個生命體的愛著心更強了一點。結果會怎麼樣呢?


「中有」是我們平常說的中陰身。臨命終時,我愛現行,所以就有了中陰身。


「生報」,就是中陰身結束了以後,所得的果報。由此我愛的力量建立「中有」;由此我愛的力量,建立「生報」。

凡夫和聖者臨終時的心境有什麼不同?



若預流果及一來果,爾時我愛亦復現行。然此預流及一來果,於此我愛,由智慧力數數推求,制而不著。


聖人臨命終時是怎麼情形呢?


「若預流果」:「預」,是參預的意思。「流」者,類也,現在是參預聖人的這一類。開始是聖人了,所以叫做「預流」。


「及一來果」,就是二果聖人,還要再來人間一趟,才能得阿羅漢果,所以叫做「一來果」。若是三果就不來這人世間了。「若預流果及一來果」,臨命終的時候他的我愛的煩惱,也是出現在心裏面的:「謂我當無,便愛自身」也會有這種想法。


聖人「於此我愛」,立刻會反省,愛著這個我是不對的!由無我的「智慧力」,「數數」的去「推求」,一次又一次的觀察這色、受、想、行、識是沒有我的,我是不可得的,色也是無常的,受、想、行、識都是無常的。這裡面沒有我可得,沒有常恆不變異的我,他這樣觀察。就能制服住我愛,不執著有我。


猶壯丈夫與羸劣者共相角力,能制伏之。當知此中道理亦爾。


用一個譬喻說明這件事。就像一個很強壯的大丈夫與那個贏弱沒有力量的人,在那裡摔角,爭一爭誰的力量大。「壯丈夫」能把那個「羸劣者」制伏住,能打倒了。這是表示,初果、二果的聖人有無我的智慧,能把我愛的煩惱制伏住,使令他不現行。


若不還果,爾時我愛不復現行。


「不還果」,就是三果聖人,因為欲界的煩惱完全斷掉了,所以沒有力量再推動三果聖人來到欲界,所以他是不回來欲界了,他就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或者是到無餘涅盤那裡去了。因為三果聖人道力更高了,所以「我愛煩惱」是不活動了。但是他又沒得無餘涅盤,那麼他還是要受生的,他用什麼來受生呢?就是用煩惱的種子。初果聖人、二果聖人也是有我愛煩惱的種子,他若是用無我觀,能降伏我愛的煩惱,使令我愛煩惱不現行了,那麼就等於是沒有潤生煩惱了。煩惱種子還在,就是用煩惱的種子來潤生,還是要得生死的果報的。


初果聖人、二果聖人,他臨命終的時候,「由智慧力數數推求,制而不著」,但是還是會有我愛的煩惱,那還是有我愛煩惱滋潤他來到人間,或天上受生的,還是有一點。「不還果」就是不需要修無我觀,這個我愛煩惱也就不動了,不會現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中國發行《玄奘》特種郵票
東禪寺等覺院:崇寧大藏,私刻首部
七月十五,韓國佛教界怎麼過?
水陸法會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法會呢?
佛門清凈地怎能被「一炷香」玷污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慧律法師: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見識,依照完美聖者所啟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認真負責的人,永遠受
開悟的聖者會有疼痛的感覺嗎?
佛的姨母 聖者的故事
同樣行走在公路上,有的是朝聖者,有的卻是被世界拋棄
慧律法師:要常親近賢明的人,親近智慧的人,要親近博學的人,要親近忠誠熱心的人,要親近盡責的人,聖者常跟
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
震撼!這就是朝聖者的真實樣子
烏克蘭繪畫:那些如同朝聖者的心靈
賴吒和羅|聖者的故事
弟子眾多不一定是聖者
虔誠的西藏朝聖者:三步一叩,磕得四肢潰爛也不停止
虔誠西藏朝聖者:三步一叩,磕得四肢潰爛也絕不停
被世人低估的聖者,他寫出一本書被禁千年,孔子都比不上他
與良善益友相處,是達成聖者之道的全程
為何諸多聖者不入涅槃
實拍印度朝聖者的沐浴集會,髒亂的恆河水真能洗去罪惡?
朝聖者的眼睛
岡仁波齊,等一等迷途的朝聖者
薄福善來|聖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