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最常見的蝽類
入夏以來,各種蟲子都顯得十分活躍,不僅在室外會遇到它們,很多蟲子還會不請自來進入室內。除了一貫討人厭的蚊子蒼蠅,「臭名昭著」的蝽類也會來摻和一腳。蝽類還有更通俗的名字——臭屁蟲、放屁蟲、臭大姐等,總之都和它們能釋放令人不快的氣味有關,所以人們並不是很喜歡它們。有的蝽還會叮人,造成疼痛、瘙癢的感覺,使得人們更是「敬而遠之」。
蝽的種類很多,但不是所有都會放臭屁、叮咬人。這篇文章就列舉了一些蝽類,雖然不全面,但是包含了很多常見的種類。
首要問題:什麼是椿象?
從分類學的角度審視,蝽類是對半翅目異翅亞目(Hemiptera-Heteroptera)的通稱。全球大約有40000種蝽,它們和蟬類、蚜蟲、介殼蟲、木虱和粉虱等一起構成了昆蟲綱第5大目,同時也是不完全變態昆蟲中數量最大的。
蝽類的特點在於:它們的口器從頭的前端生出、觸角4-5節、前翅通常是半鞘翅、擁有臭腺。
入室小黑蟲
青革土蝽Macroscytus japonensis(引自 張巍巍和李元勝 2011 郭憲 攝)
這種夜間循著光亮進入室內、在地上跑得飛快的不是甲蟲,而是土蝽科(Cydnidae)的物種。
土蝽通常生活在地面,很容易被燈光吸引。它們通常取食植物的汁液,雖然也有取食其他昆蟲體液的,但是它們不叮人。不過,土蝽可以釋放很強烈的臭味!另外,土蝽還是罕見的土蝽(蟲扇)(Triozocerinae)的寄主。
日本土蝽(蟲扇)Triozocera macroscytiEsaki & Miyamoto (引自 楊集昆 1999)
典型臭屁蟲
麻皮蝽Erthesina fullo(張巍巍 攝)
這種經常在樹榦上趴著的是麻皮蝽,它們是中等大小的蝽,黑色的底色配上雜亂的黃色斑點,所以台灣又稱之為黃斑椿象。麻皮蝽以植物汁液為食,不會叮人,但氣味也較大。
麻皮蝽的初孵若蟲,色彩鮮艷可以起到警戒作用。(引自 嘎嘎昆蟲網)
麻皮蝽的末齡若蟲,灰暗的體色有助於隱藏在環境中。(引自 嘎嘎昆蟲網)
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王建贇 攝)
這種和麻皮蝽比較像的是茶翅蝽。它們只有1—1.5cm,而麻皮蝽可以長到2cm或更長,而且它們的頭部前面是平截的,不像麻皮蝽那樣尖,前足脛節也沒有麻皮蝽那樣的葉狀伸展。茶翅蝽頭後面有一排4個斑點,小盾片基部有一排5個斑點。茶翅蝽的體色多變,有的是典型茶褐色,有的則偏紫或偏綠,甚至有金屬光澤。它們也是以植物汁液為食,同樣會散發難聞的氣味。
輕功水上漂
這些在水面划行的是黽蝽科(Gerridae)的物種。它們中、後足比前足長得多,有助於分攤身體的重量,足頂端的結構有利於它們在水表面張力膜上活動。它們一般取食掉落在水面的昆蟲,據說受到侵犯時會放出一種很難聞的氣味,但是我沒有聞到過。
除此之外,尺蝽科(Hydrometridae)、寬肩蝽科(Veliidae)等近緣的類群也是在水面活動的,只不過它們很小,一般不容易引起注意。
格氏尺蝽Hydrometra greeni(王建贇 攝)
卧室的夢魘
溫帶臭蟲Cimex lectularius(引自 維基百科)
很不巧的是,臭蟲(臭蟲科 Cimicidae)也是蝽類家族中的一員。為了吸血不擇手段的臭蟲把自己「整容」得面目全非。據稱被臭蟲騷擾是非常難以忍受的,它們會造成紅腫、瘙癢和疼痛,不過隨著現代衛生條件的改善,臭蟲已經不容易見到,它們曾經是「四害」之一,現在已經被蟑螂所代替。一旦招惹上臭蟲是很難再將它們除去的,它們白天躲在孔穴、縫隙里,只在晚上才出來吸血,而且它們的繁殖能力和忍受飢餓的能力極強。
非常疼痛的叮咬
黑哎獵蝽Ectomocoris atrox(引自 Flickr,Len Worthington 攝)
如果你被獵蝽(獵蝽科 Reduviidae)叮咬了,那感覺一定不好受——我被獵蝽叮咬手指之後,感到非常疼痛,曾經一度紅腫。這些捕食性昆蟲的唾液里有蛋白酶和具有麻痹作用的物質,把這種唾液注入你的體內自然是不好受的。有人被叮咬後出現了水泡,醫生將此歸咎於隱翅蟲,並且開了一大堆外用藥,這種做法實在是不妥的。
環斑猛獵蝽Sphedanolestes impressicollis(王建贇 攝)
不過同是獵蝽的錐獵蝽(錐獵蝽亞科 Triatominae)就另當別論——它們吸血,但不造成疼痛。美洲的錐獵蝽被認為傳播克氏錐蟲病(Chagas disease),每年有超過十萬人因此喪生,不過在國內還沒有發現這樣的病例。
大型的臭屁蟲
大臭蝽Metonymia glandulosa(引自 張巍巍和李元勝 2011 李元勝 攝)
南方的小夥伴們有機會見到體型很大的蝽,到北方就不太容易了。這些大型的椿象可能來自蝽科(Pentatomidae,如大臭蝽)、荔蝽科(Tessaratomidae,如荔蝽和碩蝽)和緣蝽科(Coreidae,如月肩奇緣蝽),它們都是以植物汁液為食的,不過氣味一般都異常濃烈。另外,有的獵蝽體型也很大。
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張巍巍 攝)
碩蝽Eurostus validus(張巍巍 攝)
月肩奇緣蝽Molipteryx lunata(張巍巍 攝)
這種黑而長的是竹緣蝽Notobitussp.,成蟲和若蟲常聚在一起趴在竹子表面,行動敏捷。(張巍巍 攝)
這種全國廣布的是點蜂緣蝽Riptortus pedestris(蛛緣蝽科 Alydidae),和它相似的還有條蜂緣蝽(側面的黃斑連成一條線)和小蜂緣蝽(側面的黃斑只在節間縫處有所間斷)。(王建贇 攝)
漂亮的種類
菜蝽Eurydema dominulus(王建贇 攝)
常見而且漂亮的蝽也不在少數,例如菜蝽這樣的物種,幾乎是人畜無害的(雖然對它的捕食者而言可能不咋好吃……)。很多盾蝽(盾蝽科 Scutelleridae)也十分好看,它們往往被誤認為是某種甲蟲。
金綠寬盾蝽Poecilocoris lewisi(引自 張巍巍 攝)
二色普緣蝽Plinachtus bicoloripes(王建贇 攝)
赤條蝽Graphosoma rubrolineatum在北方常見。它們小盾片很大,因此常被誤認成盾蝽,其實它們是蝽科的成員,腹部側接緣和一部分前翅顯露在外,可以藉此區分。(引自 維基百科)
網蝽(網蝽科 Tingidae)很小,但是仔細觀察之後你會發現它有一種別緻的美感。它們棲居在葉片上,吸食葉片的汁液,造成葉片上出現枯斑。(王建贇 攝)
入葯良方
九香蟲Coridius chinensis(張巍巍 攝)
九香蟲(兜蝽科 Dinidoridae)是很常見的中等大小的蝽,其貌不揚,又會釋放濃烈的臭味,但是受到中醫偏愛,中醫認為它們能「理氣止痛,溫中補陽」,因此從古至今各大藥典都有記載。我在四川蘆山曾見到當地人收集此蟲,炒熟後食用。有的不法商家用皺蝽來冒充九香蟲,不過皺蝽較小、觸角4節(v.s. 九香蟲觸角5節),加之皺蝽小盾片基部中央有一個明顯的黃斑,因此很容易區別開來。
皺蝽Cyclopeltasp. (張巍巍 攝)
小而繁盛的類群
這些「屁股」往後折的小蟲子就是盲蝽(Miridae),雖然很小很不起眼,但是它們是蝽類中最大的家族——盲蝽科包含1200多個屬10000多種。盲蝽的「屁股」之所以下折,是因為它們有發達的前翅前緣裂,形成一個叫楔片的結構,翅面就依著前緣裂下傾。不過也有一些種類不出現這種情況。盲蝽沒有單眼。盲蝽有植食性的,也有捕食蚜蟲和蟎蟲的,經常活躍在植被上,善於飛行。當它們被侵犯時,會自己斷掉腿逃跑,加之它們身體本身比較脆弱,因此野外採集很難帶回完整的盲蝽標本。
紅蝽、紅長蝽、紅緣蝽
闊胸光紅蝽Dindymus lanius(張巍巍 攝)
橫帶紅長蝽Lygaeus equestris(引自 維基百科)
小紅緣蝽Leptocoris augur(引自 嘎嘎昆蟲網)
上面三種紅色的蝽,由上到下依次屬於紅蝽(紅蝽科 Pyrrhocoridae)、長蝽(長蝽科 Lygaeidae 紅長蝽亞科 Lygaeinae)和姬緣蝽(姬緣蝽科 Rhopalinae 紅緣蝽亞科Serinethinae)。
可以通過比較簡單的方法來大致辨識它們:沒有單眼的是紅蝽;有單眼的類群中,如果翅膀上只有4—5條翅脈,那就是長蝽,而翅膀上有很多翅脈、而且都從一個橫脈發出,那就是姬緣蝽。
順帶提一嘴,有的紅蝽的味道,真的很難聞……很難聞……
水蠍子
壯蠍蝽Laccotrephessp.(張巍巍 攝)
因為外表酷似蠍子,蠍蝽(蠍蝽亞科Nepinae)因此得名。雖然在長相上和一般的蝽類大相徑庭,但是這只不過是它們適應水生生活而發生的改變而已。蠍蝽是兇猛的水下捕食者——這一點從它們的前足可以看出來,當然它們也會叮人,長長的「尾巴」是它們的呼吸管,用於伸出水面換氣。蠍蝽有時候會被亮光吸引,從而飛出水面。
印鱉負蝽Lethocerus indicus(引自 https://thedragonflywoman.com/)
田鱉(鱉負蝽亞科 Lethocerinae)可以算是巨型的蝽類,它們會捕捉魚或青蛙來吃,所以要是被這種昆蟲咬一口恐怕不會很輕鬆。我國有2種田鱉,它們都是現在的飼養者們很熱衷的寵物。
主要參考文獻
劉國卿, 卜文俊 (2009) 河北動物志 半翅目:異翅亞目.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528頁, 8圖版.
饒戈, 葉朝霞 (2012) 香港蝽類昆蟲圖鑒. 香港: 香港昆蟲學會, 263頁.
蕭采瑜, 等 (1977) 中國蝽類昆蟲鑒定手冊(半翅目異翅亞目)第一冊. 北京: 科學出版社, 330頁, 52圖版.
蕭采瑜, 鄭樂怡, 任樹芝, 等 (1981) 中國蝽類昆蟲鑒定手冊(半翅目異翅亞目)第二冊. 北京: 科學出版社, 654頁, 85圖版.
鄭樂怡, 歸鴻 (1999) 昆蟲分類(上). 南京: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24頁.
鄭樂怡, 歸鴻 (1999) 昆蟲分類(下). 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89頁.
鄭勝仲, 林義祥 (2013) 椿象圖鑒. 臺中: 晨星出版, 381頁.
*******************************
想了解有關昆蟲的一切?
新浪微博:混世魔王張巍巍
****************************
識得自然萬物:痴迷自然、熱愛分享
「識得自然萬物」成員,回復「自然」可獲得完整聯盟成員名單推薦
【蟲譜大觀】鱗翅目
【肖蛸在戶】蜘蛛的擬態
科學家首次發現琥珀中的古鳥類,侏羅紀公園將成現實?
撩妹的蛾子喲,吃我一錘
蚊力負山 陸寶麟
TAG:昆蟲記 |
※常見的暖氣認識偏差
※常見的鐵觀音錯誤認識
※這種宮外孕類型最常見 要認識它的6大癥狀
※人們對鼻竇炎常見的認識誤區
※認識認識不一樣的蝗蟲
※認識汗皰疹的護理常識
※幾種最常見的草藥,看你認識幾種?
※仙人球最常見的品種,你能認識幾個?
※仙人球最常見的品種,你能認識幾個?
※滿場人認識的不認識的,都特么看過來了
※這些常見的藥草你都認識嗎,不知道可以認識一下哦
※這些常見的植物有毒,你認識幾種?
※乳房腫塊的常見認識誤區
※14種常見植物,你認識嗎
※如今的我們常常跟認識的人聊生活,跟不認識的人聊感情
※老子對「五常」的認識和態度
※有的人認識真好,不認識更好
※真的很後悔認識你
※辨識-植鞣革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