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的著名弟子
佛教從釋迦牟尼創教,到日後發展壯大,固然有佛教教義內在思想高超以及佛陀本人的人格魅力巨大的原因,但圍繞佛陀修行、傳教的弟子們的功勞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如果沒有那麼多有思想、有實踐、誠實可靠、富有才幹的弟子們扛起佛教大旗,並且搖旗吶喊,身體力行,那麼佛教的發展和壯大恐怕就不能成為事實了。在所有僧眾弟子中最著名的起過重要作用的有十大弟子和五大菩薩。十大弟子是常隨在佛陀身邊的,親聞佛陀的教化,親受佛陀的戒行,其地位之崇高、重要為其他弟子所不及,五大菩薩在傳承佛教的工作中起著另一種作用,他們之於釋迦牟尼,雖然親受佛陀的教誡而悟道,但與佛陀的關係不像隨侍佛陀的弟子可比,他們義為師徒,而在信行上相對稍稍獨立,他們是證得了菩薩的佛陀弟子,與佛只相差一階,指日撐舟可渡的。菩薩與阿羅漢的區別在菩薩為大乘的稱號,阿羅漢為小乘的稱號。菩薩,為菩提薩埵的略稱。意譯為覺有情,或導引眾生。是修持大乘六度,求無上菩提,利益眾生,於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阿羅漢,略稱羅漢。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有三種意義:一、消滅了一切煩惱;二、應當接受天人的供養;三、永遠進入涅槃之境,不再墮入生死輪迴。
舍利弗智慧第一,常代佛說法,為佛的侍者有二十年之久。僧團中碰到棘手的問題,都由舍利弗來解決。如提婆達多叛佛,帶走了許多僧眾,舍利弗通過說理對那些僧眾進行教育,最後使叛教的僧眾虛心懺悔,脫離提婆達多,回到僧團。舍利弗對維護僧團的統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目犍連最有名的是目連救母的故事,據說目犍連在禪定中見到母親墮落在餓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針尖那樣細小,皮骨相連,極為瘦弱。目犍連見狀,心中大為不忍,於是用缽盛飯菜給母親吃。但是,飯菜一到母親手中,立即化為炭火。目犍連因此大為悲痛。他將此情稟告佛陀,請求佛陀開導救母的辦法,佛陀說:「你母親在生的時候,謗佛罵僧,不相信因果正法,貪嗔邪惡,愚弄眾生,所以理應受到這樣的報應。這樣的重罪,不是一人力量所能拯救的,只有依仗十方僧眾的力量,才能使你母親脫離苦海。每年七月十五日,是僧眾自恣日,你可以鋪陳百味珍饈美饌以及時鮮果品放在盆中,供養僧眾,你母親便可得到超度。」目犍連聽後,大為高興,於是依教奉行。從此以後,七月十五日便成為了佛教中有名的盂蘭盆節。盂蘭,漢語中譯為倒懸,形容餓鬼之苦,有如人之倒懸。只有用盆盛食品齋僧,才能解除倒懸之苦。目犍連一生弘揚佛法,降伏外道,遭到外道的嫉恨,因而在一次經過伊私闍梨山下時,被一裸形外道從山上推下亂石活活砸死。目犍連是佛教史上第一位為傳播佛法流血殉教的人。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是佛陀的堂弟。佛陀對釋迦種姓出家的人要求特別嚴格。在一次說法中,佛不滿阿那律瞌睡,因而批評他說:「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阿那律當即跪地表示懺悔,發誓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死去,不再睡眠。不久,阿那律便因不睡眠而得了眼病,佛陀雖然勸慰他不要苦行做得太過了,但阿那律仍舊堅持不再睡覺,最終由於過度勞累而雙目失明。佛對他十分憐憫,便教他修習金剛照明三昧。不久,阿那律獲證天眼通,不論遠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有天眼通神力的阿那律都能一目了然。
多聞第一的阿難侍奉佛陀二十七年,為佛陀與教眾關係的和諧起了非常好的作用。他非常聰明,對佛陀的教誨牢記在心,這為將來佛涅槃後佛經的結集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佛陀非常喜歡阿難,涅槃前對大家說:「阿難非常辛苦地侍奉我二十七年,他為人溫和寬厚,聞法不忘,將來一定在世間發出大的光熱。」佛入滅後三天,阿難即趕赴王舍城參加聖典結集,路上走了兩個多月,四月十四日抵達王舍城,第二天即開始結集佛經,這時大迦葉被推為首座,把阿難排斥在外。阿難受此巨大刺激,當下發憤修行,在中夜證得阿羅漢果,因此才參加結集。阿難在會上誦出了《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雜阿含經》《譬喻經》《法句經》等。佛教之有聖典流傳於世,實賴阿難之功。
羅睺羅尊者是佛陀的親生兒子。佛陀成道後,應父王之邀,從摩揭陀國回到故鄉迦毗羅衛省親。這時,羅睺羅才幾歲。佛陀想到將來王位的繼承一定會是羅睺羅,幼童做萬民之主,非國家之福,因此佛就叫舍利弗收他出家,為僧團中最初的沙彌。羅睺羅因為年紀小,常受到年齡大的比丘或者流氓的侮辱,舍利弗便對他進行教育,要他學會忍辱負重。「世間沒有比忍辱更勇敢的人,任何力量也戰勝不了忍辱。」舍利弗這樣說道。後來佛又對羅睺羅說:「有智慧的人,能見到深遠的因果,克服嗔心,多行忍辱。能忍惡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災難。忍是大海中的舟船,能度一切苦難;忍是病者良藥,能救垂危病人。我能成佛,獨步三界,主要是心地安穩,知道忍辱德行的可貴。」從此以後,羅睺羅就默默地思維道理,默默地修持忍辱之功,最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佛陀因此稱讚他是弟子中密行第一。
摩訶迦葉尊者雖然非常富有,而且學問高妙,但他淡泊名利,厭薄情慾。雖然父母給他娶了一位絕色美人,但終不受誘惑。兩人分床而睡,後來父母去世,便先後出家,做了佛陀的弟子。摩訶迦葉不喜歡過僧團的生活,經常獨自一人露天靜坐,冢間觀屍,樹下補衣。他認為屍臭和白骨對修習無常、苦、空、無我、不凈觀等具有極大益處。摩訶迦葉修的是頭陀苦行。他說:「我要樹立艱苦修行的榜樣,讓將來的人對少欲知足的苦行能尊重和實踐。」有一次,佛在鹿母講堂為僧眾說法,迦葉身穿糞掃衣,蓬髮垢面,蹣跚而走。佛便勸他:「迦葉,你年紀老了,不要繼續苦行,脫下糞掃衣,換上整潔輕軟的服裝,也不要過分疲勞。」迦葉當即拒絕說:「我把頭陀苦行看作是快樂的事情,不為穿衣吃飯憂愁,沒有人間的得失,我的內心中因此而感到清凈解脫的喜悅。」佛陀聽了迦葉的話,說:「將來我的正法,不是毀於天魔外道,而是毀於僧團內部的腐化和墮落。如果要久住正法,僧團鞏固,一定要像迦葉那樣過嚴肅的生活。迦葉,我不勉強你,你就走自己的路吧。」大迦葉最大的功勞是主持結集三藏聖典。他在佛滅後,主動挑起統理僧眾的重擔,結集聖典,避免教團的分裂,在佛教史上做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貢獻。
迦旃延尊者主張種姓平等,主張人們不分職業、地位、年齡、出身等一律平等,是真能脫離我執、躬行佛陀所宣揚的佛性平等的極有力的阿羅漢。他思維敏捷,回答問題針鋒相對,觀點鮮明。他說法時辯才無礙,長於議論,先闡述原則,然後再舉出大量實例加以證明。如迦旃延說無常,便先說無常的法則。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壞。世間一切有為法,山河大地,森羅萬象,都離不開無常的法則。再舉自然界和社會上各種實例。自然界中,春天來了,百花開放;秋風一起,黃葉飄零。發出無量光明的太陽,天天要消失在黑暗的夜裡。美貌紅顏漸漸雞皮鶴髮,老態龍鍾。社會上恩愛眷屬,老死時誰也不能相互代替。孝子賢孫,縱然哭得死去活來,也不能感動無常而使之不再到來。名位權勢,縱然煊赫一時,轉瞬即逝,豈能長久?富比王侯,雖是熱鬧非凡,災禍驟至,一切成空。再述說不懂得無常的道理,就會被五色繽紛的假象所迷惑,表面看去,自然界的青山綠水,人生的幸福快樂,社會的燈紅酒綠,好像生機盎然,實質上是時時被無常所吞食。最後闡明佛弟子的任務是要敢於向無常挑戰,勤修正道,粉碎無常的世間,證得不生不滅的永恒生命。迦旃延的說法層次分明,說理透徹,生動具體,使得聽眾獲益不淺。
富樓那是布教第一。為弘揚佛法,富樓那如行雲流水一樣,到處漂游,到處為家。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各地。富樓那布教的最大特點是,不作空洞的說教,而是從改善人的生活這些具體的事情做起。比如給人看病,教人識字,傳授知識等,在這些具體事情中因勢利導,灌輸因果報應以及修行持戒的道理,因此深得人心。另一個特點是,越是艱苦的地方,難以教化的地方,就越要去。他具有不怕犧牲的真實的忍辱精神。他說:「假如有人打傷了我或刺傷了我,只要還沒有把我打死,就還不是最可怕的。假如有人真的打死了我,那麼我就應該更加感謝他們,因為是他們殺害了我的色身,幫助我進入涅槃,幫助我用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報答佛恩。」佛陀稱讚他說:「富樓那,你真是我的好弟子,布教、修道、忍辱都很好,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即使再艱險的地方也能夠去了。」
佛陀為太子時,優波離是釋迦王族的理髮師,出身於首陀羅,為下等種姓。釋迦牟尼成道後回到迦毗羅衛,優波離便向舍利弗提出出家的要求。佛陀親自為他剃度,說優波離有很好的善根,將來一定能宣揚正法,使佛法光大。他出家後,很快證得阿羅漢果。他在生活上很重視行住坐卧的四種威儀,對佛制定的戒條,都能一一加以遵守,從不毀犯,被大眾推為持戒第一。優波離的一生是在處理僧團的糾紛,為犯戒比丘懺摩,向佛陀請問戒律中度過的,堪稱為戒律權威。
須菩提尊者是佛弟子中最能理解空的道理的一人,被稱為解空第一。什麼是空?空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因緣所生,因緣所滅。因緣即是空的同義詞。佛教說空,不是虛無的空,不是空洞的空,不是無因果的空,不是破壞因緣生法的空,而是充滿了利人濟世,廣修六度萬行的菩薩精神。菩薩於一切法不起執著,應住於空,住於無分別,才能完成六波羅蜜的修學,才能住於不退轉的地位。空性無處不有,佛的法身也無處不在,須菩提悟得了此中的道理,因此受到了佛的稱讚。
以上是十大弟子的概況,基本上屬於小乘佛教。下面講到五大菩薩,則是屬於大乘佛教的。
五大菩薩是大慈彌勒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菩薩的總稱。這五大菩薩在中國民眾中的影響是巨大的,它超過了前面所講到的十大弟子。而其中觀世音的影響所及幾乎家喻戶曉,沒有人不知道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其聲威甚至寖寖超於教主釋迦牟尼之上,幾乎有人的地方,有井水的地方,就知道有一個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又因為他的大慈大悲,一到中國,就從男身轉變成為了女神,不能不說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當然在佛教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無法與釋迦牟尼佛相提並論的,這只是反映了觀世音在民間的影響巨大這一事實。
彌勒菩薩學佛的歷史其實比釋迦牟尼資格要老得多,他出身於有崇高地位身份的大婆羅門家庭,一生下來,就被相士們傳為將來要當轉輪聖王,因此招致了國王的忌恨。其父預感大禍臨頭,便將他藏在母舅家中。後來讓他見佛聞法,便因此從佛出家了。彌勒出家後,不與小乘比丘為伍,總是和文殊、普賢、觀世音、大勢至等大菩薩共同修道,所以在大乘法會上,彌勒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釋迦牟尼在眾多弟子中,對彌勒總是另眼相看,他選擇彌勒作自己的接班人,予以授記,次當作佛。這招致了其他比丘的異議。修慈心觀而上求佛道,是彌勒思想的一大特色。彌勒從一開始就不吃肉,對一切眾生均不起殺心,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寧願打破骨髓頭腦,也絕不吃眾生的肉。他制定了斷肉戒,規定其弟子不得吃肉。在素食問題上,彌勒菩薩比釋迦牟尼尚勝一籌,所以為大慈。大慈者及於所有眾生。彌勒否定了娑婆世界外境實有,徹底地把所有虛空世界佛土也一筆勾銷。一切染凈因緣均沒有了,顯現諸法的我心,又將安立在何處呢?這種不定一法的精神,只有佛與佛之間才能證知。彌勒是創立瑜伽學派的第一人。傳承彌勒學說的有無著、世親兄弟。
普賢與文殊為大乘釋迦牟尼的兩位脅侍(輔助佛教化傳道的菩薩),普賢侍右,主持定德門;文殊侍左,主持智德門。表示如來教法是行(實踐)和解(理解)並進,定(禪定)慧(智慧)雙修。普賢主要在對佛以及眾生的禮敬、修行、護持等儀式上面盡心儘力,為行為舉止上奉持佛法的代表。
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是大悲行解脫法門。大悲是觀世音菩薩特別的德行,所以被稱為大悲觀世音。觀世音在中國又稱作觀音,是因為避李世民的諱,將名字中間的「世」隱去,而變成觀音的。觀世音以大悲心觀照世間眾生,而現身說法,大悲救苦,成就了與佛平等的功德。怎樣修學大悲行解脫法門?主要是平等視一切眾生,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時時刻刻以拔除眾生的痛苦為己任。怎樣產生平等的心?從根本上說,一切有心識的動物,都是業障深重的苦惱而成。
TAG:正義女神 |
※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
※釋迦牟尼佛弟子中的傑出比丘尼
※釋迦牟尼佛與八大菩薩唐卡
※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生
※●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生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歷史悠久的佛家名剎,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的佛教聖地
※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之間的關係
※釋迦牟尼佛本生唐卡
※釋迦牟尼佛最後的囑咐
※釋迦牟尼名言
※佛光普照的家庭:如來佛祖釋迦牟尼的親人們
※釋迦牟尼佛和如來佛的關係,釋迦牟尼是如來佛嗎
※燃燈佛與釋迦牟尼佛
※南懷瑾老師:佛教徒是釋迦牟尼佛的罪人,儒生是孔孟的罪人
※尼泊爾藍毗尼,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佛陀故鄉」
※諸行第一,遠播佛法: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
※圖說: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生
※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