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結束冰站作業
新華社「雪龍」號8月20日電 綜述: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結束冰站作業
新華社記者伍岳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20日結束了全部六個短期冰站和一個長期冰站的作業,開始返回低緯度海域繼續開展北冰洋大洋作業。冰站作業期間,「雪龍」船隨海冰漂浮到達北緯82度52分附近海域,這是本次北極科考的最高緯度作業點。
「卧雪鑽冰」開展取樣觀測
科考隊員們把短期冰站的作業內容形象稱為「卧雪鑽冰」,指的就是隊員們鑽取冰芯、收集雪樣的過程,這也是短期冰站主要的作業項目。
科考隊員、來自武漢大學的季青博士告訴記者,積雪如同海冰的護膚霜,對於海冰與大氣的熱交換等因素有著直接影響。研究北極海冰積雪,將會使科研人員更好地理解北極地區氣-雪-冰-海各因素的變化過程,為認識北極海冰對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反饋與響應,全面獲取北冰洋海冰冰情信息提供依據和參考。
「冰芯是研究北極海冰及其他環境因素的天然標本,」科考隊首席科學家助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雷瑞波博士說,「本次鑽取的冰芯將會為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等多學科提供研究樣本。」
「定點設站」獲取長期數據
雷瑞波表示,開展冰站觀測,尤其是長期冰站多學科綜合觀測,是我國北極考察區別於南極考察的一個主要特徵。單從作業時間上來說,短期冰站作業只有4至6個小時,而長期冰站作業一般在一周以上。因此,長期冰站作業側重於對環境變化過程的觀測研究,尤其是氣-冰-海相互作用過程觀測研究。
本次科考在長期冰站布放了海冰物質平衡浮標2套,海冰溫度鏈浮標5套以及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冰基拖曳式海洋剖面浮標。在冰站作業結束後,這些浮標將長期提供關鍵觀測數據,幫助科學家研究北極地區積雪累積和融化、積雪成冰、海冰生消等過程。
氣象觀測是長期冰站作業的一個重要項目。作業期間,科考隊員每天3次釋放由氣球攜帶的GPS探空儀,獲取北極核心區大氣邊界層和對流層結構的日變化數據。
科考隊員還布設了漂流式自動氣象站,預計將在未來一年內獲取北冰洋區域溫、壓、濕、風等常規的氣象要素和海冰表面輻射及海-冰-氣間能量收支的變化特徵,為北極氣候變化研究和海冰、天氣氣候數值記錄提供基礎的參考數據。
「這些設備將會為我國北極考察提供持續的觀測數據,有助於研究夏季海冰消融過程和冬季海冰生長過程以及它們相互間的影響,從而了解北極海冰快速減少機制,提高對未來北極氣候變化、海冰變化以及海洋環境變化的預測能力。」雷瑞波說。
「海豚展翅」保障作業安全
在極地環境作業,最重要的是要保證科考隊員的人身安全。此次北極科考中,「雪龍」船搭載了兩架「海豚」直升機,用於執行人員運輸、貨物弔掛和應急救援等各項任務,並在長期冰站作業期間開展了我國首次直升機極地應急救援演練。
演練模擬科考隊員在作業時冰面突然開裂,無法使用雪地摩托和小艇救援的情況,不僅演練了直升機降落在人員受困冰面救援,還演練了直升機懸停空中,用絞車放下救生員對受困人員營救。
科考隊直升機組負責人、機長趙祥林說,此次「雪龍」船搭載的「海豚」直升機首次配備了絞車等專業救援設備,為考察隊員在北極特殊環境下開展科考作業提供了安全保障。
科考隊領隊夏立民表示,這次應急演練進一步完善了考察隊的應急處置預案,提高了考察隊應急響應水平,為今後我國極地考察隊應對類似突發情況打下堅實基礎。
結束冰站作業後,「雪龍」船將駛向門捷列夫海脊的預定作業點開展大洋水文作業,這也是該區域首次被列入我國北極科考的考察範圍。此後,考察隊將繼續向南前往白令海峽開展多個站位的水文作業。「雪龍」船預計將於9月26日返回上海。
責編:海聞
「墨子號」飛天家鄉人歡慶
封面新聞專訪暗物質「獵手」肖夢蛟:科學發展需要科幻天馬行空的想像
中美科學家首次使硅納米線的彈性接近理論極限
旅途睡覺不安穩?試試帶上睡眠新「神器」
美國業餘錦標賽:本土卡爾森爆冷晉級半決賽
TAG:海外網 |
※「海洋六號」南極科考隊員完成首次登陸考察任務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7月11日出征
※我國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性科學考察
※「中國國家地理號」南極三島考察
※中國向極地考察強國邁進 第5個南極考察站即將開建
※雪龍號科考船開始新年第一次南極考察
※英國中學考察之旅
※英國南極考察處宣布將開建新一代極地科考船
※中國女排二期集訓軍遼國手缺席 瑞士賽考察新人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科普考察活動報名,最後3天
※「科學」號執行南海綜合考察航次隨船手記(一)
※德國學校考察——第二站Ecolea文理中學
※探途童軍第二屆螢火蟲科考營——環境考察
※我國南極考察新站完成優化選址
※第一屆「義田杯」日本智慧農業遊學考察開始了
※俄百名企業家組團赴南極考察 普京視頻連線慰問加油
※第三屆美國區塊鏈項目考察暨監管對洽會
※日本智慧農業考察第四天-農業的「極致」
※探秘第三極——普若崗日冰原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