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蘭一竹一石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蘭一竹一石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蘭一竹一石



古時世俗調笑,以為人生最大憧憬莫過於「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中古時人物,說到揚州不能不提杜牧。近古時人物,說到揚州便不能不提八怪。然而造就揚州成為繁榮大都會的卻是運河, 運河沿岸城市經濟的高度發展令舉世矚目。揚州正當南北運河入東西長江之交匯口岸,為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和太湖流域物資交流的主要樞紐,成為漕運及鹽鐵轉運中心,舳艫相接通宵達旦,成為唐代全國排名第一的熱鬧大都會及貿易港口,其意義決不亞於今日上海,中外商賈雲集輻湊,在當時有「揚一益(今成都)二」之說。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蘭一竹一石



以豪奢而追逐名家字畫,對於揚州成為藝術中心勢必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八怪」應運而生。「八怪」究竟是哪八人,實際有不同的說法。他們並無組織,只是不約而同地來到勝地以賣畫為生,兼有文人畫家與職業畫家的特質,他們在生活中特立獨行,藝術上敢為天下先,崇尚新奇獨創,為千年古揚州增添了最後一筆亮色。「八怪」當中最為家喻戶曉的是鄭板橋,以其人格與書畫並舉,將一介芝麻官做到了不朽。


鄭板橋詩文書畫俱佳,恣情山水,多與騷人游;最愛畫蘭竹石,凜凜有生氣,書法自創「六分半書」,隸楷參半,在畫史地位和後世影響都是首屈一指。在鄭板橋眾多存世畫作中,竹石蘭是永遠的主角,「一蘭一竹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1764年作 竹石圖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蘭一竹一石



墨竹始於五代,南唐後主以金錯書法寫墨竹,是雙鉤畫法。蜀之李夫人見月下竹影翩然,有所領悟而作墨竹圖。宋代文與可畫墨竹最為著名,之後各代都有長於墨竹的人,以清代鄭板橋為最著名。士人以物比德,梅竹蘭菊歲寒四友是君子節操的象徵。板橋所作竹不講師承,風格峭硬,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竹石,同樣的是他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人格化身。


1756年作 竹石蘭蕙圖 立軸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蘭一竹一石



畫面繪幾叢修竹立於岩石之前,下有蘭蕙映襯,恰如天成,呈自然之趣。修竹安排錯落有致,竹竿細密卻透著力量,竹葉以硬毫之筆挑、剃出來,且呈隸書之撇捺,竹干亦如篆書之筆意,搖曳而生姿。據板橋自題《墨竹圖》云:「東坡、魯直作書非作竹也,而吾之畫竹往往學之。黃書飄灑而瘦,吾竹中瘦葉學之;東坡書短悍而肥,吾竹中肥葉學之。」畫竹之法從書法用筆中來,此圖體現的尤為明顯。高竹瘦葉撐滿畫面,乃以淡墨黃體瘦筆來處理;畫面最重處的肥葉選擇以濃墨蘇體肥鋒描繪,既與高竹、岩石區別開來,又加重了畫面感,可謂「適其天,全其性」。


墨竹蘭石圖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蘭一竹一石


板橋畫石主要自倪瓚畫法而來,以簡勁線條勾輪廓而不加渲染;又用斧劈皴簡單皴擦,且「石不點苔」,與蘭竹相得益彰,憑添雅氣。岩石雖以簡單的幾筆皴擦出來,卻給人堅挺的感覺,「秉得堅剛性」。畫家從山東任縣令十二年之久,屢屢為百姓興利除弊,成績斐然,卻因得罪了當地不法商人和官員而丟了官。然而畫家的錚錚鐵骨卻未有絲毫的改變,此處可見一般。


秋風傲立圖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蘭一竹一石


竹下蘭蕙雖寥寥數筆,卻獨具精神,「有數里之香」。蘭葉作釘頭鼠尾描,洒脫中見其秀氣。蘭葉之妙以墨揮毫,借草書筆法運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既添畫面之美,又增胸次之香,正所謂「春蘭滿徑芳」。


畫上題跋為七言絕句:「南山獻壽高千尺,勁節清風覺更高。積行人家天所佑,蘭蓀蕙種自能饒。」款署:「乾隆丙子,寫祝劉母卞太君八十榮慶暨青藜年學兄教可。板橋鄭燮。」鈐印:「乾隆東封書畫史」、「丙辰進士」。板橋精書善畫更擅長作詩,詩詞不屑作熟語,且關心民間疾苦。


七賢圖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蘭一竹一石



鄭板橋一生仕途不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既是謔語,也是自嘲。任職縣令十二年未得升一階,經世治國的抱負始終無法實現。早年為謀生而學畫,於揚州做了十年職業畫家,中進士後等候補缺生活來源還是靠賣畫,于山東罷官後回揚州又以賣畫終老。一生不如意,皆入詩畫中。賣畫的艱辛,世態的炎涼,都化入了鄭板橋的筆中,有無奈也有堅毅,為其精神可貴之處亦為畫家本人精神之寫照,正是「勁節清風覺更高」。


雙松蘭竹圖 立軸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蘭一竹一石



秀頂雙松最老蒼,雙勾蘭竹更芬芳。知君百尺凌高志,並與青山作主張。立先、煥文兩長兄。板橋老人鄭燮。


拾遺君(lantiancaoyi)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右拾遺 的精彩文章:

壺說八道——瓷 壺
弘一法師幾幅具有佛心禪性的對聯
舊時:人物民俗老照片
王寶強深夜發離婚聲明——百度百科太敬業,寶寶不哭
我們來了,中國式的精緻的點翠之美

TAG:左右拾遺 |

您可能感興趣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千絲堆細縷,燒酒水晶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