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三顧吉隆 | 高原化石考察記(一)

三顧吉隆 | 高原化石考察記(一)


?全體考察隊員




編者按:       


       在古生物學家的眼裡,青藏高原寶物萬千,不可勝收。從西藏披毛犀、札達三趾馬、喜馬拉雅原羊……一系列冰期動物化石的發現表明,在北極圈起源說之外,很有可能部分冰期動物是由西藏走出。而在青藏高原古環境與古高度研究中,化石記錄又是不可或缺的多學科綜合研究的珍貴材料。


       然而,在高原上找化石卻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今年暑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鄧濤帶領團隊再一次飛抵拉薩,三顧吉隆,回望札達,橫貫西藏,收穫良多。

       從今天起,讓我們追隨鄧濤老師的化石考察記,領略雪域高原的大美。




撰文 | 鄧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責編 | 李曉明



  




雖不像羅伯特·彭斯宣稱的那樣「我心在高原」(他所說還僅僅是海拔不到1000米的蘇格蘭高地),但每當開始籌備青藏高原的考察計劃,我都會抑止不住地激動起來。我不能說是「老西藏」,但自從15年前第一次踏上高原以來,至少可以說是老來西藏。






今年我們有多學科的隊伍協同工作,所以隊員不少。從前我們還總是從北京開車過來,因為有很多材料和工具要運來,採集的標本和樣品也要運回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西藏的交通建設日新月異,現在我們全體隊員都直接到拉薩,在當地租車前往野外考察,而所有採集品依靠鐵路快運,很快就能安全地送到北京。




我和幾位同事乘坐7月14日從北京直飛拉薩的航班,而其他一些隊員,特別是第一次來西藏的,已經先期抵達,以便有一個適應過程,減小高原反應的程度。我自己的高原反應雖然並不輕鬆,到達的前幾天總是睡不著,但現在找到解決的辦法:相信醫學,吃安眠藥就行了,所以不必提前來耽誤時間。



從北京到拉薩的航程前面的主要時間都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地面景物,一方面是地形地貌不太突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東部的空氣能見度很差。快到航程的最後階段,青藏高原的雪峰撲面而來,我就立刻緊貼舷窗,這真是百看不厭的風景,當然也要用相機航拍如此獨特的畫面。





?俯瞰藏東南雪峰







7月15日,我們的考察隊開始向西部進發,8輛越野車27人組成的車隊,每輛車上都貼著我們的隊徽,以便於識別。從拉薩沿雅魯藏布河谷的道路暢通,幾乎與拉日鐵路並行。還記得12年前的2004年,那時這條公路中斷,我們不得不繞道羊八井,翻越念青唐古拉山,在大竹卡渡過雅魯藏布前往日喀則。就在荒野的土路中前途迷茫地行進時,我們曾在一戶人家問路,得到很大幫助,當時我拍下幾張照片。大竹卡早已有了跨江大橋,因此今天在途中我想拐進去尋訪那戶好心的人家。





?尋訪指路人




現在交通確實方便,我們還提前拐錯了一座橋,走到了仁布火車站。重新跨過雅魯藏布到北岸,我很清楚地記得當年的場景,所以準確無誤地找到了拍照片的位置,但房屋已經廢棄,而在高處有新建的石頭砌築藏式民居。請我們的藏族司機師傅前去詢問,沒錯,就是這家人,主婦和孩子們也正在家中。我們很高興重逢,我拿出列印的照片,女主人還記得當年為我們指路的事。她現在又添了兩個孩子,而當年照片上的小兄妹現在都上中學了。看到一家人幸福的笑容,倍感欣慰。







15日晚上我們住在拉孜。雖然縣城外的油菜花海依然金黃燦爛,但每次經過這裡都會發現又有巨大的變化。房屋蓋得越來越多,不過卻沒有什麼特色,與內地那些滿是水泥盒子的城鎮漸行漸近了。




次日繼續行程,一出拉孜縣城,立刻開始翻越喜馬拉雅山,而昨天還主要是在雅魯藏布的河谷行進。中尼公路的嘉措拉山口海拔5248米,是整個從上海至樟木的318國道上的最高點,如此的海拔對不少隊員來說是第一次體驗。站在這樣的位置,在稀薄的空氣和凌冽的寒風中大家卻依然興奮地下車來活動,最大的期望是能夠看見喜馬拉雅的一座座雄偉雪峰。但壯麗的風景似乎並不能輕易見到,實際上接下來在定日和崗噶兩個珠穆朗瑪峰的「觀景台」也沒能看見隱藏在雲霧中的世界最高峰,隨後在佩枯錯畔眺望希夏邦馬峰的機會同樣沒有顯現。




過去從中尼公路分道駛向吉隆縣立刻就變得車輛稀疏,而今年不同,雖然由於樟木口岸因去年4·25大地震關閉後大批印度香客無法前來,但另一個結果是所有的貨運車輛都蜂擁到吉隆口岸,所以原來僅有季節性香客車輛來往的吉隆公路現在貨車川流不息。我們也隨著大批的車輛翻越馬拉山,在傍晚時分到達吉隆縣城所在地宗嘎鎮。




我們為什麼來吉隆?我為什麼第三次來吉隆?尋找化石的目標區選定具有很強的理論基礎,不僅要有某個工作時代的地層存在,還必須有適合某類化石保存的沉積條件,吉隆因此被選為尋找新生代晚期哺乳動物化石的重要「靶區」。





?車隊進入吉隆







1975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考察隊中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隊員,在吉隆的沃馬盆地海拔高度為4384米的湖相地層中發現了晚中新世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其生態特徵顯示森林和草原動物各佔有一定比例,其中如高氏羚羊、狍後麂、古麟屬於低冠、食嫩葉、通常居住在森林的動物,而鬣狗、大唇犀、鼠兔和嚙齒類是草原生活的動物。吉隆三趾馬動物群已與南亞的西瓦立克三趾馬動物群產生了分異,表明這一時期的喜馬拉雅山已對動物群的遷徙產生了顯著的阻礙作用。




2001年,我第一次來西藏參加野外考察時的隊伍進行了精確的古地磁定年,結果顯示吉隆哺乳動物化石層為距今700萬年前。2004年我們回到吉隆進行地層和化石的同位素樣品採集。穩定碳同位素資料證明吉隆盆地在晚中新世存在C4植物,並且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示這個地區在當時具有比現代溫度更高、海拔更低的氣候環境特點。根據分析,碳同位素數據推算出吉隆盆地在700萬年前的海拔高度低於2900~3400米,最有可能是在2400~2900米。





?盛開的銀蓮花




青藏高原的研究需要綜合性的力量,我們這次的考察雖然以古脊椎所為主,但也聯合了中科院其他一些相關研究所,如青藏高原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西雙版納植物園的同行。為了對比青藏高原在地質歷史時期的古高度變化,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喜馬拉雅山現代海拔的梯度效應,而吉隆河谷從海拔5300多米的馬拉山口速降到1800米的熱索口岸提供了非常好的採樣條件。




吉隆河谷,即吉隆藏布所切穿的喜馬拉雅山缺口自古就是西藏連接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公元637年,尼泊爾尺尊公主由此進藏嫁給松贊干布,並在吉隆鎮建立了尼泊爾樣式的帕巴寺;公元658年,大唐使節王玄策由此前往天竺並留下石刻銘文;公元8世紀後期,赤松德贊從印度迎請蓮花生入藏時途經吉隆;公元11世紀,米拉日巴出生於此,並在吉隆河岸懸崖高處的查嘎寺修行;清代乾隆年間,福安康率兵到吉隆抵禦廓爾喀入侵西藏。




我們沿著吉隆河岸的險峻公路向下游前進,景色從冬天氣候的高山荒漠,經過春天般鳥語花香的濕潤草甸,最後來到展現出此刻夏天溫度的森林地帶,而背景卻是高聳入蔚藍天空的皚皚雪峰,一條條白練似的瀑布飄逸在群山之間。我們在不同高度採集了各個研究方向所需要的地質和生物樣品,每個人都感到極大的收穫。





?吉隆河谷的飛瀑




重新回到高處的沃馬化石地點,這裡不僅有中新世的哺乳動物化石,在作為盆地基底的侏羅紀海相地層中還含有豐富的菊石和箭石等頭足動物化石。但我們在這裡工作時卻受到一位沃馬村民的阻攔,他很輕鬆就爬到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攀上的剖面山頂,要求我們立刻下去。由於他不懂漢語,我們只好暫時結束工作回到河邊,請我們的藏族司機師傅充當翻譯。最後搞明白了,三趾馬化石地點已成為保護區,不能隨意進入,更不能「太歲頭上動土」。老漢是縣裡聘請的看護員,我們此刻反倒非常感謝他對工作認真的態度,並向他出示了自治區國土地質部門的證明並給了他複印件,覺得問題解決了。





?講解沃馬剖面







次日再來沃馬繼續採樣,我自己卻想先到村裡去打聽兩個人。2001年當我們在這裡工作時,在河灘上遇見一對姐弟,當時雖然衣衫襤褸,卻難掩美麗和英俊。但當我在村裡拿出列印的照片,通過藏族司機的反覆詢問和翻譯,才悲傷地了解到,姐姐在17歲的花季年齡乘拖拉機在吉隆河岸的崎嶇道路上翻車跌落下深谷。稍感寬慰的是,弟弟已長大成人,正在當年拍照片的河灘上挖掘建築用的沙石。我們趕到河邊,見到小夥子一點不減當年的英俊,而且更加帥氣。我把照片交給他,但很遺憾地獲知,他必須把故去的姐姐從照片上剪掉,這是當地的習俗,往生的人不能再在現世留下影像。





?十五年前的姐弟




巧合的是,當我剛爬上剖面跟其他隊員一道工作時,這個小夥子也很快跟了上來。雖然我們剛剛有過愉快的交流,但他卻很堅決地要我們下去。又不得不暫停工作,到河灘上通過司機翻譯,原來他就是看護員的兒子,今天把證明送到縣裡後,剛來電話,化石保護區歸文物部門管理,國土部門的證明沒有用。原來如此。我們雖然是這個地點的發現和研究單位,但他們按規章辦事,我們只能發自內心地讚賞他們一絲不苟的精神。當然,知道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們也很快聯繫了自治區的文物主管部門。得益於現在便捷的通訊手段,這次問題是徹底解決了,小夥子愉快地告訴我們可以自由地開展工作。




很快,我們順利地進行了吉隆盆地的各項工作,將要奔向阿里地區的札達縣,啟動這次野外考察第二階段的任務。離開吉隆的日子正遇上藏曆的六月十五,這一天是卓林吉桑節,信徒相信在此日作何善惡都會呈百萬倍放大。我們在翻越馬拉山的盤山公路上看到,雖然是雲霧和雨雪籠罩、能見度極低的天氣,當地人還是利用各種或先進或原始的交通工具向最高處匯聚,節日的儀式是煨桑,祈禱現場一片煙火繚繞。雖然科學與宗教完全是不同的範疇,但我們也感受到這虔誠的氛圍,而我們解讀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地質歷史變遷,也正是百萬年級的地質時間尺度,期望我們新的考察工作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請繼續留意明天推送的《高原化石考察記(二):回望札達》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機器人醫生 | 亞裔成績好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


屠呦呦 | 張亭棟 | 白岩松 | 何江 | 張鋒 | 楊振寧


高考招生 | 冬蟲夏草 | 艾滋 | 疫苗 轉基因笑話


定製食療 饒毅談讀書 | 核心期刊 | LIGO



知識分子
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虛擬現實:視覺盛宴背後的技術革命
用木乃伊研究癌症、不上癮的止痛藥、最長壽脊椎動物 | 每周科技播報
獨家 | 關鍵人物反駁:「我很震驚……」(基因技術之爭2)
張崢:熱愛詩歌的人工智慧研究者 | 科學家與書
機器人「坐診」代替醫生為時不遠?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橫貫西藏 | 高原化石考察記(三)
回望札達 | 高原化石考察記(二)
【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紮根高原教書育人——記青海果洛州瑪沁縣第一民族小學老師萬春香
葉永青:雲南高原上閃亮的雞樅
漢朝西南四郡,雲貴高原上的明珠
高原紅:青海湖
7歲蘿莉劉墨涵高音《青藏高原》
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隆升的奧秘
澄城窯黑釉瓷:渭北高原上的黑珍珠
五色風馬經幡:青藏高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國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性科學考察
科學家解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看點
中科院研究稱古紅河曾連結青藏高原和南海
預告《對話高原》第九集專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長趙凌雲
「高原坦克」王曉林:從三戰巨人之旅 到西部100中國第一
青藏高原的「聚寶盆」——察爾汗鹽湖
科學家揭示青藏高原與蒙古高原湖泊變化特徵相反
海拔四千米高原上的魅力紅海——記西藏白朗枸杞生態觀光產業園
墨揚?《眺望高原》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