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明勇法師:如何消除生活中的雜念

明勇法師:如何消除生活中的雜念

明勇法師:如何消除生活中的雜念



煩惱的大小,雜念的粗細,就能影響到一個人行善所能達到的程度

文/明勇法師


雜念的根源是什麼呢?我們為什麼會有雜念?我們有雜念,就是源於我們自心有染污的種子。我們過去遇到種種人,種種事,種種環境,種種外緣境界,在這個外緣下,我們起心動念,或者歡喜,或者煩惱,這樣,起心動念,即會生成染污種子。這個種子在後來遇到相應的境界的時候,又起作用,表現出來,即是種子現行,就是雜念。有時在安靜的時候,也會有種種的雜念,這是過去積累的染污的種子現行。染污種子的現行,就會對我們當下所做的事形成干擾。


一、什麼是善?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行善的體驗,都對「善」有一定的理解。但是,每個人的經驗不同,眼界不同,對善的理解,對善的講說也就不同。經驗豐富、眼界更遠、看問題更廣的人,行善就會更圓滿;如果看不到這麼遠,行善的著眼點可能只在當前的一個小的利益上,對長遠的利益恐怕就顧及不到。社會上提倡行善,各大宗教也宣傳行善。出發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不同,解說各有不同,行善的方式也有不同,達到的目的恐怕也有不同。既然是「善」,應該說,都是於人有益的。這個「益」,說得全面一些,並不僅僅是對他人有益,應該自己和他人都包括在內,共同有益,這個「善」才更完整,做起來才更容易長久。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利益,可分為三種:一個是暫時的利益,一個是長期的利益,一個是根本的利益。佛教把這三種分別叫做「現善」、「後善」和「究竟善」。暫時的利益,或者說,「現善」——也就是眼前的利益,能夠解決當下的問題;長期的利益可以說是「後善」,可以使人一生受益,也包括來生受益,像儒家的教育,接受儒家的教育,做得好,可以一生受益。佛教人天乘的教育,比如皈依三寶,持五戒,行十善,教人做人的道理,這樣也可以得到來生的利益。來生的利益,即是來生升人天道。根本的利益,也就是究竟善,是有利於生命究竟解脫的,叫解脫道。佛教的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的教育,就是教人行解脫道,使生命解脫一切的困惑和系縛。佛教的人、天乘教育,再加上佛教的聲聞、緣覺、菩薩乘的教育,這合起來就是佛教的五乘法。針對我們大家來講,就是以人天乘為起點,通過修行,以究竟解脫為目標。所謂「行善」,即是幫助解決一切的困難,解決一切的煩惱,解決一切的問題。一切的問題都解決了,生命得自在,不再受任何的系縛,也就是究竟的解脫,也就是究竟善。這是對「善」的概說。

二、什麼人可以行善?


可以說,任何人有願望,都可以行善。但是,各人能力不同,所能達到的行善程度就有不同。有些人有行善的願望,但未必能長久,只能暫時行善。要想長期地、一生去行善,沒有一個良好的平和的心態,沒有相應的智慧作指導,恐怕就難以實現。有一定修養的人行善,可以一生去行善,一生去幫助別人。菩薩行善,則是生生世世行善,於一切眾生行善。菩薩無私無我,具足大智慧,以大智慧幫助眾生,利益眾生,就能修圓滿的善。實際上,人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行善的願望,只是能力不同,所達到的行善程度不同。


三、行善可能遇到的障礙


一切人行善所遇到的障礙,歸納起來,無非是自心煩惱。任何人有了煩惱,就顧不過來體察別人的需要,也就沒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了。所以,有了煩惱,就難以落實行善。


所謂煩惱,就是雜念。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種種的雜念,這些雜念有大、有小、有歡喜的、有苦惱的,大家也都習以為常,不覺得這是一個苦。人們一般都習慣了有雜念的狀態。但是,如果有的雜念發展到很強烈的程度,發展到難以調伏的程度,就是痛苦了。自己的苦還顧不及,更談不上幫助別人。但是,這種比較強烈的雜念,都是由小的雜念發展起來的,小的雜念不注意調伏,久而久之,到了難以調伏的程度,就會受其苦。對於菩薩來講,微細的雜念即是苦,菩薩有很細的心,能夠覺知微細的雜念,微細的雜念也是苦。對於每一個希望行善的人來講,雜念,或者說煩惱,就是障礙。煩惱的大小,雜念的粗細,就能影響到一個人行善所能達到的程度。如果把雜念按照粗細來分的話,我們可能會有粗重的雜念。粗重的雜念,像惡念,若有惡念,有害人之心,則善念不生;微細的煩惱,微細的雜念,像潛意識中的私心和自我意識,如果這樣的話,雖有善念,但不究竟、不徹底;如果我們能夠依一定的方法來修行,能夠轉化煩惱,轉化雜念,能夠達到無煩惱、無雜念的境界,這就是大菩薩的境界,在這個境界上,大智慧現前,可以究竟行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佛學 的精彩文章:

西行漫記:洛陽龍門石窟
接受不完美才會趨近於完美
躺著看佛經有沒有過失
禪修天地:人生的種子
嘎瑪仁波切: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建寺院

TAG:新浪佛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妙華法師:如何將佛法融入生活
妙華法師:「戒」對於當下生活的意義
《魔鬼經濟學》:如何用經濟學思維來聰明地生活?
如瑞法師:把佛法運用到生活中,才能解決我們的煩惱
如何將佛法修行落實於生活中?
星雲大師解讀《金剛經》 如何過「放光」的般若生活
學會以佛法轉念,生活中處處皆是光明
生活中如何正確預防肝病?
圓瑛法師:在生活中修行 念佛最為穩當
明海法師:生活中要用耳朵去修行
明海法師:在生活中觀自在
明代藩王 平庸生活里沒有真正的藝術
如何讓生活美好?
如何對治生活中的負面情緒
宗性法師:面對世事無常,用佛法透視生活
如何向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
夢參老和尚:如何把佛法落實到生活中
揭秘:動物界的「光棍」如何生活
酒精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