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也逗比,趣味研究大盤點
作者:解螺旋.子非魚
導語
在多數人的普遍印象中,科學總是嚴肅枯燥的,科研論文更是想天書一樣讓人退避三舍。然而,誰說科學就非得要一本正經的搞?總有一些腦洞大開的科學家對一些「不正經」的主題做過研究,現在小魚盤點一些「犯二」的科學家所做的趣味研究,讓你感受下科學「炫酷」的幽默感。(回復「文獻」,可下載相關文獻)
1、Nature:為何我們越來越「不耐熱」?
隨著全球氣溫的飆升,人類檢測溫度和避免在過熱的地方呆著對於調節人體的體溫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對這個溫度檢測調節的機制還知之甚少,但是近日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小鼠動物模型發現,TRPM2的離子通道可傳導出「太熱了」的信號,驅使它們去尋找涼爽的環境。而一旦小鼠的這個基因被刪除後,小鼠就會無法分辨出涼爽和炎熱的溫度。
參考文獻:The TRPM2 ion channel is required for sensitivity to warmth
2、Cell: 男性聞多了「女性氣味」,求偶行為大不同
一般而言,人類在求偶的過程中,氣味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為了研究男性對女性氣味感興趣的信息素以及觸發他們「求交往」的動機,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小鼠犁鼻器內(vomeronasal organ)的成千上萬個神經元的進行篩選,發現了一種只存在雄鼠犁鼻器的特定神經元,可探測雌鼠尿液中的信息素——表睾酮硫酸鹽。此外,神經元具有一種可塑性,長期暴露在某種雌性氣味下會消失,從而改變雄鼠的求偶行為,變得不再對雌性感興趣。
參考文獻:Experience-Dependent Plasticity Drive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heromone-Sensing Neurons
3、Cell:到底有沒有健康的胖子?
在過去的15年里,曾有研究認為約30%的肥胖個體的新陳代謝是健康的,則不需要採取過多的干預措施,因而「健康肥胖」的概念也隨之被炒的很熱。但是,近日的一項新研究對這個概念提出質疑。
一般認為對胰島素的高度敏感是健康肥胖的標誌,因而研究者評估了15名健康人和50名肥胖者(胰島素敏感組&抵抗組)對胰島素的應答,進而對志願者的白色脂肪組織進行mRNA測序,發現兩組肥胖者對胰島素的應答幾乎沒有區別,但與健康人相比很明顯的差異;同時胰島素可改變肥胖者超過200個基因的表達水平,而在非肥胖組中僅影響了2個基因的表達。
參考文獻:The Adipose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 to Insulin Is Determined by Obesity, Not Insulin Sensitivity
4、Nature: 誰控制著你的喝水行為
最近,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小鼠腦中一些特化的腦細胞可「預測」喝水的補水效果,從而很早就在喝入體內的液體真正改變血液組成之前停止活動。即位於大腦的穹隆下器(SFO)可以檢測到血容量下降或當血液變得過於濃縮時,會使機體產生有口渴的感覺。同時,SFO神經元在小鼠開始喝水後幾乎立即關閉,之後小鼠停止喝水。這也說明了,SFO不僅僅作為血液成分的監視器,且與口腔和喉嚨中快速檢測食物和水的感測器有關聯。
參考文獻:Thirst neurons anticipate the homeostatic consequences of eating and drinking
5、Cell:為何熬夜會讓人昏昏欲睡?
頭一天晚上睡得越晚,起床的時候就越發艱難。為了研究此現象的背後機制,John Hopkins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果蠅中發現了負責調節睡眠衝動的神經元R2位於大腦中橢球體(ellipsoid body)。果蠅越長時間不睡,這些神經元就越活躍。
同時,研究人員也分析了R2神經元在清洗狀態、睡眠狀態和睡眠剝奪狀態的活性。R2神經元在清醒狀態下活性最低,每秒激發一次。在睡眠狀態下,R2神經元每秒激發四次。在睡眠剝奪狀態下R2神經元活性最強,每秒激發七次。因而,如果我們硬要跟生物鐘對著干,大腦就會產生一種難以遏制的睡眠衝動(sleep drive)。
參考文獻:Sleep Drive Is Encoded by Neural Plastic Changes in a Dedicated Circuit
6、Nature: 「社交狂熱」背後的人腦社交機制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建立了一種罕見遺傳病——威廉氏綜合症(Williams Syndrome,WS)的神經發育模型。WS最有趣的特徵就是過度社交傾向,即常常表現出對他人過度友好、信任及容易和陌生人或不同種族的人親近。因而,該模型的建立可為科學家們了解這種行為異常背後的科學機制。
參考文獻:Neurodevelopmental Model of Williams Syndrome Offers Insight into Human Social Brain
7、PNAS:DNA也會「眨眼睛」
幾十年來教科書的知識表明,活細胞內的大分子如DNA、RNA及蛋白質本身不會發熒光,當進行大分子成像時,需要依賴熒光染料來提高對比度。但最近,研究人員發現當DNA在自然狀態下也能發熒光,即在可見光照射時,DNA分子可被激活而「發光」,且在無熒光染料的情況天也能成像。
參考文獻:Superresolution intrinsic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chromatin utilizing native, unmodified nucleic acids for contrast
8、Plos biology: 延遲入睡,或許我們該少玩手機
近期,牛津大學的研究者發現藍光(479nm)會上調小鼠體內激素腎上腺酮,延長它的清醒時間,而綠光(530nm)則傾向於讓小鼠快速進入睡眠。其實,相比於處於黑暗中的小鼠,藍光、綠光都會提高小鼠血液中腎上腺酮的表達量,但藍光刺激的腎上腺酮水平遠遠高於綠光。
前期研究已證實,生物鐘、睡眠調節等非成像功能是由眼中特殊的感光細胞及光感測蛋白——黑視素(由Opn4基因編碼)調控,且黑視素蛋白對於調節睡眠有著重要作用。研究發現相比於野生型小鼠,Opn4–/–突變小鼠對藍綠光的反應卻相反:藍光有助於入睡,而綠/白光則會延遲入睡。
參考文獻:Green Doesn』t Mean Go for Mice
精彩內容回顧(回復左邊數字查看):
61:非編碼RNA類型及功能匯總,吐血推薦!
62:一文讀懂 與自噬相關的mTOR信號通號
63:乾貨 Oligo設計引物,就是這麼簡單
64:跟著13分文章學作圖,等著收穫SCI吧(origin8教程)
65:乾貨 磷酸化抗體使用必殺技
66:Discussion寫作模板:從3分、5分到10分
67:一文包會:Web of science資料庫應用寶典
68:讀圖 qPCR那些奇奇怪怪的曲線都代表啥?
69:MicroRNA,如何實現從零基礎到10分的跨越
70:ELISA實驗操作中值得關注的細節大盤點
回復SCI、國自然、信號通路、CNS、實驗工具、統計查看相應專欄文章!
想與同行同領域探討學術,交流感想嗎?掃描加入分領域專業社區吧!
投稿郵箱: tougao@helixlife.com.cn
合作微信:helixlife6
实验不可重复≠学术造假
國外大牛談把科研做好的那些細枝末節
CNS熱點推薦:衰老引的研究和投資熱潮
8000刀就可能「返老還童」,年輕血液真的讓人年輕?
醫學名刊故事:期刊老大哥不但是小號狂魔,撕逼更是一把好手
TAG:解螺旋 |
※漫威反派大盤點:誰是最逗比的反派?
※大學裡的這些逗比事,印象好深刻
※野生偶像林更新,蹩腳港普古天樂,呆萌逗比魏大勛,全是笑點!
※盤點火影中的那些逗比男人!
※盤點專門搶鏡的逗比動物們!
※盤點爐石傳說十大逗比橙
※林更新有很多萌點,逗比、小自戀,但最後一點,特別招人喜歡!
※小動物搞怪,比人還逗比
※憨實慵懶的大笨熊在炎炎夏日竟上演逗比搞笑的一幕幕
※我閨蜜是個污污的大逗比
※細數英國大學逗比社團:歪果仁很會玩
※奧斯卡影后大熱門,原來是個挺萌的逗比?
※搞笑程度堪比喜劇大師,男神和逗比之間只差一個李光洙
※盤點動物們的逗比行為,有些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裝酷耍帥溫柔紳士賣萌逗比,沒有哪個是我普京大大不會的
※趣聞——論逗比,姜還是老的辣!原諒我放蕩不羈笑點低~
※盤點,美國間諜衛星那些逗比趣聞
※逗比學姐:賣個菜都要腦洞大開 這些創意真的很燒腦
※獎勵人工智慧,就能自己學習?這波技術研究展示太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