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文化未來發展的思考

道教文化未來發展的思考

道教文化未來發展的思考



道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之一,曾對中國的社會歷史產生過深刻影響,借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它乃是「中國根柢」,可稱為東方文化的瑰寶,在21世紀里,無論從國內或國際情況來看,它都將和整個中華傳統文化一道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其理由如下:

首先,從國內的情況來看,正因為道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宗教,所以它的興衰是和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的。在20世紀前50年里,中華民族處於列強的蹂躪之下,民族文化受到野蠻的踐踏,民族的存亡危如壘卵。這個時候,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主流之一的道教,也和整個民族的地位一樣處於極端衰敗當中,江河日下。直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之後,隨著民族的獨立和振興,道教才隨之從衰敗的低谷走向新生,翻開了道教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從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路線以來,隨著國家經濟的日益發展和繁榮,道教文化亦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弘揚和發展。在21世紀到來的時候,由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將主辦2008年奧運會,我國經濟必將進一步蓬勃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必將大大增強,中華民族的國際地位也將更加提高,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一定會更加輝煌,作為它的組成部分之一的道教文化,只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便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弘揚和發展。


再從國際範圍來看,在21世紀里,世界經濟將向全球化的方向發展,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往來必將更加頻繁,在文化發展方面,也將走向東西方文化溝通、對話和交流的局面,雖然彼此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時也會存在彼此之間的吸取和補充。在東方文化中,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傳統文化,以及這一傳統文化主流之一的道教文化,也必然會為愈來愈多地為人們所關注,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試從三個方面舉例以說明之。


第一,在個人的人生價值觀上,道教文化認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物質利益或個人名利,而在於尊道貴德,唯道足求。為了求道,必須保持恬淡無欲、歸真返樸的思想,不為個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為自己的私慾而心神不安,始終保持一種「知足常樂」的高尚情操。


第二,在對待人際關係上,道教文化主張濟世渡人,強調在人與人之間要實行互助互愛,要「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反對「智者」欺負「愚者」、「強者」欺負「弱者」、「少者」欺負「老者」。它還認為「天道助弱」,「天之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主張實行人人平等而又公平的平均主義原則。如果人人都按照道教文化這些思想辦事,就可以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係,使整個社會和諧有序;也可以處理好國與國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大國和小國、強國和弱國、富國和窮國都能和平共處,整個世界也自然就會得到安寧。

第三,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上,道教文化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出發,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強調「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主張人應當愛護自然,與大自然協調相處,順應大自然的客觀規律辦事,才能使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發展,否則就將作繭自縛,必然會危害人類自身,引起自絕於天地的嚴重後果,最終大自然將把整個人類都從「地球村」開除出去。道教文化這種「道法自然」、順應自然的思想,乃是從對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深刻認識中總結出來的,是符合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的,是一個古今中外都概莫能外的普遍真理,應當是人類行為的共同準則。


由此可見,道教文化中確有不少救世良方,在21世紀里,道教文化正面臨著一個弘揚和發展的大好機遇,我們對此應當十分珍惜。


但應指出,儘管機遇很好,道教文化也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得到弘揚和發展。要使這種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還須教內外的廣大同仁把握時機,做好以下的工作:


第一,既要使道教文化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又要使道教文化與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只有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相適應,才能使道教文化得以隨同整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的步伐而一道前進。只有與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相適應,才能使道教文化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從而為全人類的文化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第二,為了實現上述國內和國際的兩項任務,首先就要求我們對道教文化本身進行全面而系統的研究和總結,按照「古為今用」的方針,分辨其中哪些因素對於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體系有參考價值,哪些因素值得西方文化的借鑒和吸取。其次,還應根據道教文化所奉行的「知常容,容乃公」的準則,善於學習別家之長,包括學習西方有關道教文化研究的成功經驗來不斷豐富自己;同時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還須儘可能地將道教的主要經典和教理教義做出符合現代化精神的闡釋,以便使道教文化為更多人所理解和接受。

以上這些工作,對道教文化在21世紀的弘揚和發展來說都是必要的。要做好這些工作,只有依靠教內外的廣大學者共同努力,彼此之間取長補短,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團結一致,才能很好地完成這項弘揚和發展道教文化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作者:卿希泰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


(來源:《中國宗教》2002年第2期)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初秋預防秋燥 這些湯水滋陰潤肺
以道為本,以德為用
道教「神仙」二字的真實含義
全真第二代掌教馬丹陽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宮觀和道教文化的發展
道教三品論——道教在當代發展的宏觀設計
道教發展歷史精要簡讀
玉器文化的發展
英國養老金融產品的發展與思考
南傳佛教適應時代發展的三點思考
道教醫學的形成與發展!
原創創新的理論前提——文化發展戰略
辣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道阻且長——關於崖柏行業發展三個問題的思考
杜祥琬院士: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戰略思考
打造文化載體 發展特色文化
臨滄地區道教發展
天文儀器的革新與發展
人工智慧驅動未來教育發展
《中國綠色宗教:道教與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科學發展觀與黨的指導思想》出版
漢字教育攸關文化傳承發展
書法教育關係到文化發展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