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毀起孩子,比任何一所學校都可怕
文 |張豐
在中國,但凡受到過像樣教育的人,都對應試教育非常反感。尤其是像我們這樣靠寫文章為生的,抓到機會就對應試教育批判一下。我太太有時候看不下去,說:「你這種靠高考改變命運的,難道不應該感謝這種教育嗎?」
中國現存的教育,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它有備受爭議的一面,也有壓制人性的一面。如今70後與80後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這些新生代家長對中國學校教育的整體看法是非常負面的。這種負面評價,在促進中國教育進行著緩慢而前途不明的改革。
但是,當人們在控訴教育系統時,同時就陷入了一個難題:既然孩子是親生的,既然自己不喜歡這個教育體制,為何要把孩子送進去受苦?在家長和學校之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矛盾。
《新京報》的調查報道《讀經少年聖賢夢碎:反體制教育的殘酷實驗》所展示的就是一種激進的家長行為。就記者所提供的幾個案例來看,無一例外都是由於家長對現行教育體制心生反感,擅自做主把孩子從學校接回送去讀經學堂。有的家庭,還因為夫妻態度不一致而走到了離婚的地步。
幾天前,媒體報道四川瀘州一位叫李鐵軍的父親則更為極端,2005年,已經62歲的李鐵軍把9歲的女兒接回學校,發誓要把她培養成科學家。如今女兒已經20歲了,只想早一點結婚,擺脫她瘋狂的老爹。
像李鐵軍那樣瘋狂的人是少數,但是把孩子送往讀經學堂培養聖人的,卻大有人在。如果說學校教育有「毀人」的一面,這些父母的做法則是標準的家長暴政。這些父母所踐行的,不過是「我的孩子,我要親手毀掉他」。在他們看來,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孩子應該接受什麼樣的教育,他們擁有全部的決定權。
海南海口孔子學堂,身著漢服的孩子對著一幅孔子畫像在讀經誦典。圖片來自CFP
現代社會普遍認可,成年人應該有自己的事物擁有決定權。但是,在一個孩子成年之前,他到底是誰的?傳統社會,孩子當然是父母的,父母甚至可以打死自己的孩子而不用吃官司。
現代社會的一個根本特徵就是,社會或者國家把兒童從父母手裡剝奪過來,進行「統一」的教育。這種統一的教育,每個國家都不一樣。
但是,不管教育的內容如何,孩子與父母的分離都是一種趨勢,這種分離都是強制性的。所不同的只是,有的國家完全把孩子看成「國家財產」,而有的國家則比較謙虛,認識到國家的角色不過是「代管」,即使在義務教育階段,仍然給予兒童更多的可選擇權。
現代國家,往往都會制定一個《義務教育法》。這種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培養為聖賢,甚至相反,學校教育總是培養「更相似」的孩子。全球通用的科學語言、現代世界核心的價值觀(遵守契約)、可以與大多數人進行交流的語言等等,這些普及性的教育,把一個孩子規訓成「現代人」。
所謂的「合群」,並不一定是什麼開朗的性格,而是懂得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它是怎麼運轉的,個人在其中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認真讀經誦典的孩子,東方IC供圖
培養共同的價值觀,傳統社會的教育不但也行,甚至還是它的強項。中國古代的科舉,大家都一起讀有限的幾本經典,最後的價值觀當然也是相似的。
問題的關鍵在於,傳統社會的教育是不折不扣的精英教育,識字率低下,讀書人才能一統江湖。而現代社會的根本特徵就是知識的爆炸性增長與分化,最聰明的人,也只能在某一個領域稱雄。
現代社會的特徵,要求一個普及性的大眾教育,這樣的教育將讓你獲得作為普通人的「通用知識」。個人的興趣和鑽研,都只能建立在這種「通識」的基礎上。「同質化」是一個貶義詞,但現代教育的核心,首先就是「同質化」,那些出類拔萃的孩子,將能夠在這樣的教育中保持個性,有一番作為。
大多數人,最終結果都是社會分工中某一個流水線的一員而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一個普通人,這讓人泄氣,但是卻是難以改變的現實。
對那些想徹底拋棄這種教育的家長來說,我們不得不悲哀地承認,不管你有多厲害,哪怕是你從清華獲得一個理學博士,再從北師大讀一個教育學博士,你仍然無法獨自把孩子培養好。
一天霸佔孩子24小時,他也不過是一個縮小的、低能的複製版的你而已。同樣,人們也不可能考依靠在深山老林里苦讀經典20年,就幻想能「治國平天下」,等你出山,天下是什麼你都認不出來了。
很荒謬的現實是,號稱培養精英的讀經學堂的流行,竟然很大程度上是拜央視《百家講壇》所賜,而《百家講壇》本質上不過是一個把經典讀物大眾化的節目而已。家長竟然只是看了幾期于丹講《論語》,就想像著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聖賢,卻不明白于丹連研究論語的學者都算不上。
最近這些年媒體曝出來的一些包辦或者以專制態度對待孩子教育的「強人」,大多都是知識結構有著嚴重缺陷的人,在教育的意義上,他們自己就是失敗者,卻幻想通過在子女身上施加法力來個大翻盤。一旦家長的無知和狂妄達到一定程度,對孩子的危害性將超過任何一個學校。
讀經學堂的孩子,圖片來自CFP
一個看上去不太招人喜歡的結論是,儘管學校教育看上去很糟糕,我們還是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家長的失落,只能通過對學校教育的批評來緩解。還有一個讓人沮喪的結論是,不要指望有完美的教育,也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完美。
我讀初中的時候,父親是學校的數學老師。我的數學非常糟糕,讓我奇怪的是,父親卻沒有利用特權把我調到他的班級嚴加管教。初二的時候,一個年級只有三個班,父親卻照樣避開了我。
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一直困擾著我,後來我才知道,作為老師,父親一直避免對我施加直接的影響。他認為,對知識的教育是老師的事,他很認真地對待他的學生,而我也只能從自己老師那裡想辦法。
親戚們很不解,責問他為何不輔導我數學,他的解釋是:他的偏科,只能自己解決,我也教不會啊。父親這個不干涉的原則里有一些真理的成分。「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一無所知」,如果蘇格拉底是對的,做父母的就不要太自負。謙虛的父母,會讓孩子進步。
(原標題:《家長暴政,危害性比任何一個學校都大》)
【作者簡介】
張豐|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讀書人。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陳念萱:電影藍白紅三部曲里,你最喜歡哪一部
孫明揚:為什麼中國帝王身後都有個神話故事
馬立明:嚴肅點,革命呢!
雲也退:1982年,有一段相聲叫《看排球》
張鳴:民國時一次失敗的抄家事件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