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誰殺了自信
自信,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對它的定義似乎簡單又不簡單。就跟「幸福」一樣,簡單到每個人都能說什麼叫幸福,最近成都電視1台連續播報對全省人民的「幸福大調查」結果,證明了這點。但人們對幸福五花八門的說法本身,說明幸福是沒法定義的東西。換句話,幸福非簡單,它有無限多的定義,且在每個人那裡的地位和感覺不一。
所以也可說,自信是幸福,我自信故我幸福。
不幸的,我們總聽到的說辭是:我很不自信,我感覺不到幸福。這並不誇張,在心理諮詢的執業中,你幾乎每天都聽到這樣的表達。「不自信」凸現在各個方面,但常見有以下:
情感不自信。例子,女孩林某的哀嘆:我29歲了,至今感情沒著落。不是我不敢交往,而是談了4次朋友最終都被對方甩掉。從大學起,我就渴望擁有戀愛和婚姻,可現在的我,對感情一點自信都沒有,甚至感覺有戀愛恐懼。。。。
人際不自信。例子,34歲的吳先生說:我雖已成家立業,但心裡始終有結:害怕人際交往。工作以來,發現自己從不敢拒絕別人,老是憋屈自己討好別人,開會時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朋友一起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點。為此我失去了幾次晉陞的機會,也換了好幾家公司。現在,憑我自己的技術和表現,好不容易晉陞為部門主任,可我的擔心更重了,怕自己做不好,怕我的心結影響今後的前程。。。。
事業(或學業)不自信。例子,很有人緣,看起來活潑開朗的小允,表達了令人詫異的心聲:別人看起我很自信也快樂,那只是表象,是假象。但我心裡清楚我並不快樂。學生時代,無論我怎麼努力成績都上不去,在家在校總感覺抬不起頭。現在我依然自信不足,害怕的東西很多,怕別人超過自己,害怕工作做得不好,害怕沒有業績。。。。我一直生活在自卑中。
以上例子,呈現了「不自信」的表現以及表象之因。透過人們對情感、人際和工作領域所體驗的不自信感,可以看出不自信的表現雖有別,但本質一樣:都與外部關係有關,都是內部恐懼的反應。
如果說,自信是一種對事的勝任感、對人的信任感。那麼關於自信的得與失,(從上面例子)若深入追問,人的自信從何而來,那些不自信又跟什麼有關呢?
自信的不幸
林女孩的情感創傷。她出生在書香家世,從小乖巧成績又好。在她6歲那年,父母因為父親的外遇而離異,她跟隨性情暴躁強勢的母親長大。母親稱她為了女兒給予了高昂的付出:一輩子不再婚,吃穿、課外培訓、學校選擇必須是最好的,同時也給了女兒高昂的要求:絕不跟「壞爸爸」來往;必須學習第一;大學畢業前不許談朋友。概要說,小林是一個是典型的敏感、多疑、依賴型控制人的女孩。
其實,單親必不可怕,怕的是那單親家長的可怕教養。在小林的原生家庭和她成長的路上,充滿了缺失和禁忌。小林的性格特點,以及今天的戀愛恐懼,無疑是跟她身後兩條脆弱的感情關係直接有關:斷裂的父女關係,粘連控制型的母女糾纏關係。而後者更具剝奪「自主自信」的殺傷力。
如果自信是跟快樂在一起,那麼小林的幼年因乖巧和成績好,她是快樂、有自信的。如果說維持自信與快樂的動力,來自獲得情感信任和愛的能力感,那麼小林內心世界的能力感,伴隨她成長中——父愛的缺席、溫柔感受的匱乏、母親對她高昂的要求、戀愛受挫、被拋棄感的侵入。。。而被慢性吞噬著。
這裡說的林女孩的情感創傷,並非她早年有過什麼情感苦難,或情感的重大打擊,而是指最需要情感注入,並需要認同父親(或感受父性力量)的童年,她卻不僅經歷了與父親的分離,還附加了一個「壞父親」的心裡意象。分離的被棄感、對情感連結的禁錮才是她曾經的情感創傷。她長大後的四次戀愛失敗,表面看每次都被對方甩掉,彷彿她重複經歷了情感創傷,但實際上是她「曾經被棄的情感創傷」的重複感覺,更是她的「敏感、依賴、控制性」性格所致。
因此,小林說她對談戀愛沒有一點自信,不如說她對異性沒有一點信任,也沒有好感。但她並沒意識到,這因為在她無意識深處有著被棄的孤獨與自卑,也潛藏有對(壞)男人的敵意。
吳先生的人際不自信,其心底是脅迫恐懼。自信跟努力在一起,從吳先生的表達看出,他並非沒自信,相反他是靠堅實的自信與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家庭和事業。但他確實感覺在人前的不自信,並稱謂是自己的心結。
那麼,他何以害怕與人交往,又何以將它等同不自信呢?從他對過去的經驗描述,可以找到答案。「我有堂兄妹有4個,除了我內向不善言表,其他幾個是古靈精怪,更糟的是我成績不如他們。在我的記憶里,自小學開始就有兩大懼怕伴隨,一怕父親的板子和痛斥;二怕過年跟家人的聚會,那是我『老鼠見眾貓』被批鬥之日。至今我這腦海里總是回蕩著父親在兄妹面前說「就你,沒出息沒自信的傢伙,真給我丟臉」。那樣的訓斥,詛咒一樣令我背負著罪惡感。。。越感覺不如人,越不敢與人來往。但我暗地發誓必須活出個模樣,不然我無臉見人。。。不幸的,我終究還是沒自信見人。。。
答案也可以這樣表述:吳先生本來生長在一個自信滿滿的家族,可不幸遇到了自信摧殘性的脅迫:首先是來自父親善意動機下,源源不斷的「沒出息沒自信」的威嚇;其次是在他人聰慧強大的對比下,映照出「不如人」的弱小。威嚇與弱小感,成為他恐懼被人看見的深刻記憶,同時也成為了他要活出摸樣的強大動力。從深層動機出發,在吳先生的潛意識埋藏了一個給父親丟臉的「有錯之人」,所以在他的人際世界裡有個雷區:生怕說錯話做錯事;他的內心也內化了一個給父親長臉的「理想自我」,那就是在別人面前顯得威風榮耀之人。只是他在時刻提醒自己要自信,自信的同時,又生怕自己不自信,也唯恐自己被人否定。。。他是在無意識的脅迫恐懼驅動下,又無意識地強迫自己成為壓倒別人的人。(案例3小允的「工作不自信」的心理機制,跟吳先生一樣)
自信是一種心理上的能力感,或稱心理能量。在成人,它首先來自自我的成就,再是被他人被社會的承認;在小孩,它首先來自他人的認同和重視,再是自己對自我能力的欣賞。可在許多人際不自信,或叫人際恐懼的案例中,我們無一例外的發現,在他們心路歷程的過去,都有著自信的不幸際遇。用精神分析的話語說,人際自卑是有很深的對人的恐懼,這源於幼年的自戀(或自尊)創傷。
自信與有幸
人的自信本應是天生的,猶如同情和善良,這是人生來具有之。但我們看到的,自信原來有著隱蔽的殺手,它們潛藏在個體內心的旮旯角落。人之所以想活下去,是因為有願望、有追求,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為有實現願望的自信。然而,人對願望很迷惘,因為追求它很艱苦,人的自信也很不幸,因為有那些隱形殺手,自信稍不留神就給奪走了。不過,理解可以使我們變得清醒和強大:
——理解自己的過去。人現在的生活,是由你過去的記憶和未來的期待所構成。你活得怎樣,取決於你對過去記憶的看法,和對未來期望的態度。自信也好,自卑也罷,這都是人常態的情緒感受。無論你在哪方面有深刻的自卑,它都可能跟我們過去的經歷有關,我們需要看清它的來歷和面目;更需要理解,傷害我自信的「他者」內心也深埋有自卑,他不懂怎樣給予人信任。所以不是「他者」在傷我信心,而是外部世界瀰漫的虛榮、競爭、嫉妒、面子在迫害我的自信。然後,需要學習放下,包括放下對造成不自信原因的了解。
如果你能這樣理解自己,那麼重拾你的自信是有希望的。
——理解現在的不自信跟自己有關。儘管我們分析種種不自信,是跟過去關係人的無意識傷害有關,但必須理解,也是跟自己性格缺陷有關的。雖說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過去,但我們的現在,有無數選擇可以自主,比如選擇理解還是否定自己的性別,選擇諒解還是仇恨父母的養育方式,選擇承受還是逃避痛苦,選擇堅守還是改變觀念,選擇固戀還是分離過去。。。。
看待人生,如果你能這樣回歸自我,那麼你的自信沒被曲解。
——理解為自信爭取權力。自信是自我內部的事情,它的存在,需要自己為自己履行責權:自信是一種成就的副產品,其獲得,你得先對某成就有目標,有付出。比如與人交往的成就感,你得先確立目標是被人接納,是流暢的表達,還是其他?為達到目標,你先要做到認同與接納自己,而不自責自怨。。。。無論你想擁有哪方面的自信,記住,它都是人在運用能力過程中的情緒體驗。可以說,自身能力是要點。也無論哪方面的能力,其能力是主導自己的之高權力。
若你能這樣理解自信與能力的關係,那麼你將從在意他人看法的催眠中醒來。
人,也只有在這樣的清醒中,才可能防範自信的殺手鐧肆意傷害自信。或說才有力量獲取——自信與幸福。
* * *
美國高中留學申請現階段問題一站式解決
女人要是不便秘、不生氣,你活得比范冰冰還美!
古人為什麼不願意洗澡?
美國住院醫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指數調查
女兒車內偷約會 美國憤怒老爸開挖掘機砸奧迪
TAG:搜狐新聞 |
※熊玲:怎樣找回自信和自我
※熊玲:為何叛逆自我願望?
※熊玲:自己和別人
※熊玲:怎麼解決自卑問題?
※熊玲:為誰抑鬱為誰落淚
※熊玲:借著控制,你覺察了什麼
※熊玲:你害怕什麼
※熊玲:我不會笑了
※熊玲:母愛,我不想要
※熊玲:儿子为何叛逆母爱?
※熊玲:你的嫉妒心理從何而來?
※熊玲:夢究竟想告訴你什麼!
※熊玲:怎樣讓愛走出夢
※熊玲:誰讓你不快樂
※熊玲:你在婚姻里尋找什麼?
※熊玲:夫妻為何被控制
※熊玲:夢來於何處,去向哪裡!
※熊玲:覺知我 你關係
※熊玲:誰在投射性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