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樊代明院士說出了所有醫生的心裡話!

樊代明院士說出了所有醫生的心裡話!

來源:梅斯醫學


導語:當醫生比當科學家難得多,醫學才是人類最崇高的事業,人類科學發展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人類服務,為了讓人能活得長一些,活的好一些。所以,有什麼理由不尊重醫生?


2016年6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癌症康復與姑息醫學大會在合肥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西京消化病院院長樊代明院士帶來了「醫學與科學」的精彩演講,演講充滿幽默與激情,全場掌聲雷動。樊代明院士是我國著名的醫學家、科學家、也是文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學家。梅斯醫學小編站著聽完了全程演講,獲益良多。現與大家分享部分精彩內容。

樊代明院士說出了所有醫生的心裡話!



樊代明院士指出,現代醫學的發展突飛猛進,但是醫療改革的發展舉步維艱。現代醫學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很多貢獻,但仍有很多問題。人類目前四千種常見病,90%沒有好葯可治,最常見的感冒也不是藥物治好的。人類七千種罕見病,99%以上沒藥可治。一個個醫學模式粉墨登場,從循證醫學,到轉化醫學,再到精準醫學,醫學研究的越來越細,越來越精。我們總是鼓足力量研究局部發病的原因,而對醫學本質的認識出現了偏差。


偉大領袖毛主席用如此激昂的語句形容科學:「可上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而卻用如此悲情的詩句形容醫學:「華佗無奈小蟲何,萬戶蕭疏鬼唱歌。」面對很多醫學無能為力的事情,無所不能的科學就能做到嗎?能用要求科學家的方式來要求醫生嗎?我們曾經這麼做,現在還在這麼做。但到底利弊如何呢?

醫學≠科學


醫學是什麼?目前沒人能給出具體的答案。醫學充滿了科學和哲學,但醫學不是單純的科學,也不是純粹的科學,還包括社會學、人類學,法學,心理學等等。一切與人類相關的學問都可以納入醫學。醫學的發展早於科學,科學是1500年前,一部分地球人發明的一個名詞叫Science,以後成為了一種方法學,我們不能用一個方法學來要求所有的方法學,同樣不能用科學來要求醫學。


醫學的積澱和需求催生了科學,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物,所以要格物致知,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所以要知人。科學研究的目的是尋找普遍性,放之四海皆準,要求100%和0%的結果,而醫學是0%-100%之間所有的可能性都有。這就複雜的多了。


中醫也有自己的科學


醫學研究的對象是人,人是有生命的,而生命到底是什麼?誰能給出解答?共同的認識是:生命是物質的特殊功能,有物質才有生命,但有物質不一定有生命。科學研究的是物質,所以是物質不滅論,醫學研究是生命,回答生死有期。西醫是研究物質的,與科學很相似,所以我們認為西醫是科學的;而中醫是研究生命的功能,不太像科學,所以人們總說中醫不科學。但其實中醫和西醫都是從不同的角度研究生命。西醫和中醫都不等於科學,但都屬於醫學。

現代醫學發展的弊端


隨後,樊代明院士指出了現代醫學的一些弊端,現在醫學對循證醫學,分子醫學,精準醫學的過度依賴,忽視了人是一個整體的本質。逐漸出現了「唯器官論」、「唯細胞論」,甚至「唯基因論」。體外培養的細胞,在小鼠身上做的試驗等都是遠離人體的實驗,不能完全代表在人體身上的效果。有人統計過,10年前,在nature,science,cell上發表的101篇論文,至今,只有1篇真正有用。樊代明院士用一句話總結以上現象:「即動物身上的陽光未必聚能給人類帶來溫暖。


「患病」是一種狀態而非單單尋找一個「分子」就能完全解決


目前分子治療,靶向治療的作用被提的很高,但有時疾病防不勝防,「患病」是一種狀態而非單單尋找一個「分子」就能完全解決問題那麼簡單。人體有無數的細胞,有無數的分子,一個疾病絕不是一兩個分子就能解決。為此,他列舉了中藥人蔘皂苷治療卒中的例子,這個治療過程中可以說靶點無跡可尋,而是利用藥物的作用來動員全身的積極力量治療卒中,通過一些間接作用達到整體調理。


樊代明院士用一首詩形容這個現象:分子復分子,分子何其多,哪個更管用,誰也不好說。

樊代明院士隨後引出了「從沒有藥效中找療效,從沒有藥理中找道理,從老葯中找新葯」的觀念。以及基因治療目前存在的一些誤區及現代醫學發展的副產物。並進一步強調了整合醫學的理念。


整合醫學


樊代明院士整合醫學論簡介:事物發展多數都表現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現象,通常都按照「螺旋上升,波浪前行」之方式。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將醫學分的很細,但並沒有很好的解決現有的困難,反倒將人類分割為分子,細胞,器官來看待,而忽視了人體作為一個整體的觀念。醫學發展的新時代需要使用整合醫學的方法論,將眾多醫學發展知識整合起來,整體看待疾病是人體的一種狀態,真正以人為本的治療疾病。整合醫學是把數據證據還原為事實,把共識認識提升為經驗,把藝術技術凝練為醫術,是一種方法學和認識論,從而形成一種新的醫學知識體系,更好的治病救人。


當醫生真的很難

科學家講究證據,醫生講究經驗。因為經驗是由不同的證據組成的。科學強調因果,醫生強調相關,相關關係比因果關係複雜的多,永久的恆定的因果關係必然會導致病人的死亡。當醫生真的很困難,海量數據致相關關係混淆不清,難分因果;混雜變數,多重間接因果導致難說因果,自身認識水平有限,導致難辨因果。醫生一定要有高智商,在國外,要讀完大學才能讀醫學院。現在,醫學院的入門分數非常低,培養水平層次不齊,怎麼可能不出事。而且獸醫院校居然高出醫學院校125分,以後要誰來給人看病?簡直荒唐。


在國際上,醫生工資起碼是社會工資的3-5倍,而有些XX員卻說這會導致社會不穩定,樊代明院士用一句話回駁:「他們能幹的我們都能幹,但我們乾的他們幹不了。


科學不準抄襲,而醫學主要靠模仿。科學得到結果,得結論,醫學要得到結果,得結論,再來看結局,結局不好,前面的工作全都白乾了。所以做醫生難啊。


想當好一名醫生,不僅要懂西醫,中醫,還要懂得一些文學,社會學,心理學的知識才能真正做好醫生。除此之外,能夠處理好意外的才是好醫生,否則也就是拿工資幹活的。


醫學包含科學,但卻有著比科學多得多的東西。例如,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醫生治療疾病三大法寶:語言、藥品、手術刀。語言是排在第一的。同樣是腫瘤,有三種方式表達:1.你得了癌,要手術 2.你得了癌,要化療 3.你得的是慢性疾病,需要慢慢治療,姑息治療。大家覺得哪種更好呢?


自從五四運動後,science在中國的地位就是為我獨尊,至高無上。我們把一切正確的事情叫作科學,不正確的事情叫作不科學,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科學不等於一切,如社會科學的整合。在美國,沒有醫學科學院,只有科學院和工程院。中國有醫學科學院,而中醫院以前稱為中醫院研究院,後來改名中醫科學院。我們把科學當成格式刷,來要求醫學,刷掉了人類的本性和特性,剩下的只是醫學的科學部分。諾貝爾獲得者費因曼說過:「科學這把鑰匙既可以開啟天堂之門,也可以開啟地獄之門,究竟打開哪扇門?有待人文的引導」。醫學中除去科學的東西,都稱為人文。不考慮人文,都用科學的方式看病,那要出大事情。因此當醫生比當科學家難得多。


樊代明院士對科學和醫學關係的理解總結:


一、用科學的理論幫扶醫學,但不能用之束縛醫學


二、用科學的方法研究醫學,但不能用之誤解醫學


三、用科學數據助診疾病,但不能用之取代醫生


四、用科學共識形成指南,但不能用之以偏概全


最後,樊代明院士指出,醫學要考慮多種關係,只有每個關係都把握得當,才能看好病,當好醫生。在國外,MD的價值和難度要遠遠高於PhD。樊代明院士提出整合醫學觀點論的另一原因是,希望國家能從上層到下層都認識到醫學要比科學重要,最起碼,我們要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醫生。在中國,顛倒了醫學與科學的關係,認為醫學只是科學的一個分支。但醫學才是人類最崇高的事業!所有的科學發展都是為醫學服務的,所有科學發展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讓人活得長一點,活得好一點。只能說科學為醫學服務,而不能說醫學為科學服務。


所以,一定要尊重我們的醫生,不能殺我們的醫生,傷害我們的醫生。我們醫生起得比誰都早,睡得比誰都晚,我們(在社會收入上)排第幾位啊?


搶救別人生命的人自己的生命被剝奪這是什麼狀況啊?!(全場振奮,掌聲不斷。)


講到最後,樊代明院士再次強調醫生的收入應該是社會平均工資的三到四倍,而不是要依靠灰色收入維持生活。


這是一個醫學大家對醫學,科學,人文,哲學的深刻理解和整合。提出問題不難,難的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樊代明院士在深諳現代醫學發展的不足和中國醫療環境的情況下,提出以上方法並告誡世人,語言表述更是化難為易,蕩滌心靈。真的是聽君一節課,勝讀三年書。相信,看完此文,您一定也有所感悟,歡迎留言交流。


END


關注醫學之聲,和35萬小夥伴一起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之聲 的精彩文章:

第一次臨床「值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中醫非常棒,可惜腦殘多!
孕前和孕期用藥,這些問題要注意!
聞所未聞:藿香正氣水也可導致過敏性休克?
孕產婦,哪些抗生素不能用?

TAG:醫學之聲 |

您可能感興趣

國人欽佩不已:馬偉明院士霸氣說出這番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科技居然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這麼發達了!
為何院士大多都長壽?所有的養生秘訣,五大院士終於說明白了
鍾南山院士:生病的一半問題都出在心理上
張金哲院士:醫生該有幾本「看家書」
從出生就打,但你真的了解疫苗嗎?聽趙鎧院士講講疫苗的「三生三世」
犀利!醫生論文造假問題,寧光院士發表看法了……
從出生就打,但你真的了解疫苗嗎?聽趙鎧院士講講疫苗的三生三世
工程院院士在心臟大會說了7句話,心血管病一定要聽!(有指導意義)
孫燕院士的真心話:防癌真沒有什麼秘方
馬偉明院士這番話令人振聾發聵 連美俄都沒有說這話的底氣
沉痛悼念陳士櫓院士
70歲了,精力和身體狀況不亞於年輕人,王隴德院士是如何做到的?║聽我給你講養生
聽劉耀院士介紹:法醫——一個讓證據會「說話」的職業
院士提醒:這些營養誤區醫生也會犯,你呢?
為什麼現在心血管病人這麼多?院士一句話道出了原因!
高鐵來之不易,聽王夢恕院士講講鮮為人知的故事
「不要叫院士,請叫我老師」
黃宇和:從貧民窟走出來的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