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學這6大方法,才能幫寶寶做好口腔護理!
No.71 | 這是大白媽媽第71期微講座
《潔牙護齒,愛上牙醫》
主講人:沃嘉偉
世界衛生組織衡量健康牙齒的標準是:清潔,無齲洞,無痛感,牙齒、牙齦的顏色正常,無出血,牙齒排列整齊。一口整齊的牙齒,不僅能為孩子的面貌加分,也是孩子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
大白媽媽說:寶寶健康的牙齒要從嬰兒期就開始護理,別看小寶寶出生後還沒有牙齒,但打媽媽懷孕第2個月起,小胎兒的乳牙胚就已經開始發育了,很神奇吧。
點擊播放 GIF/19K
隨著現代人對牙齒的重視與關注,牙齒健康不僅影響人的飲食生活,還影響整體美觀,這對寶寶成人後的發展很重要,所以要從小就要重視牙齒健康,以後才能擁有一口潔白整齊的牙齒。
所以這一期,我們來聊聊牙齒護理,內容比較多,先來個預覽,不想全看完的,可以直接跳去感興趣的部分:
1、口腔細菌有強大的侵略性,而且極易傳染;
2、怎麼幫寶寶清潔牙齒?如何讓他愛上刷牙;
3、焦慮的萌牙期,家長可以做點什麼;
4、乳牙發育好壞=顏值高低;
5、多久做一次口腔檢查?如何讓寶寶不再抗拒看牙醫;
6、一旦發生牙齒外傷,你要記得這樣做。
寶寶並不是一個孤立體,他生活在一個群體里,這裡有整個家庭成員。所以,孩子的口腔健康實際上取決於他周圍的環境,如果家庭裡面的每個成員都有健康的牙齒,口腔里有很少的細菌,那麼寶寶的口腔也會更健康。
其實很多人並不了解自己的口腔,也不知道口腔細菌是怎麼回事,做一個簡單的測試——菌斑染色實驗,通過給牙齒染色以後可以清楚看見,那些可怖的細菌是如何「為非作歹」的:
菌斑染色實驗
顯微鏡下的口腔細菌
看上面的圖可以發現,細菌就像珊瑚蟲一樣,當我們吃完食物,糖、澱粉就會掛在牙齒表面,細菌也會附著在上面,並會分泌出一種長的糖鏈,把自己包裹其中,隨著細菌繁殖越來越厚,就變的像珊瑚礁、珊瑚島一樣,形成自己的生存環境。
隨著細菌越來越多,一些產酸比較強的、容易形成齲齒的細菌,便因他們耐酸能力強,慢慢的變得有優勢。
而且隨著細菌增多,菌斑就會越來越成熟,並具有傳染性。它們會從一顆牙齒傳染另一顆牙齒。如果爸爸媽媽有牙周病、齲齒、刷牙特別容易出血等狀況時,跟孩子接觸要多注意,否則很容易會把細菌傳染給寶寶。
當菌斑產生且越聚越厚時:
一旦有食物殘渣,細菌就會把它們分解產生乳酸,附著在牙齒表面腐蝕牙釉質,這種事情尤其發生在夜奶以後。所以給孩子喂完夜奶以後,一定要用濕的紗布蘸些礦泉水把牙齒表面清潔一下。現在目前很多孩子齲齒嚴重,都是因為夜奶的問題。
酸會腐蝕牙齒表面,形成一個小洞,細菌會侵入產生更多的酸。酸會不斷腐蝕牙齒越來越深,從而很可能引起牙齦發炎。所以如果發現有小洞、有齲齒的可能,要儘早去檢查。
諸多口腔問題說明,我們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的口腔細菌。
常常有家長問,孩子出牙了該怎麼清潔?
如果長出兩顆牙齒,清潔起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紗布裹在手上蘸一些礦泉水,把這兩個牙齒里里外外擦一遍,要把牙床也輕輕帶一遍。
有一些硅膠做的那種指套可以用來清洗,6個月到12個月都可以用。也有一些硅膠頭的牙刷,像下圖顯示的那種也可以用。
1歲~2歲的孩子,可以給他買最小的牙刷。牙刷頭和剛剛他有的兩個小門牙一樣寬就可以。這個時候孩子拿不住牙刷,所以買手柄最大的那種。這時孩子使用牙刷只是為了好玩。孩子6歲之前刷牙都應該是家長的責任。
三歲到五、六歲開始第一次換牙時,父母就要注意口腔的衛生和保護了,這時孩子也開始學會自己配合清潔口腔了,父母也要做好引導,讓寶寶意識到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更多家長遇到的問題是,孩子不愛刷牙怎麼辦?
其實讓孩子配合刷牙的一個好方法就是:儀式感。
定時間,定地點刷牙。固定在衛生間就一直在衛生間,坐在板凳上還是坐媽媽腿上,還是躺著……怎樣都要固定。
定人。比如一直是媽媽幫著刷牙,那就一直是媽媽刷。
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讓寶寶躺在媽媽腿上,爸爸負責給孩子放兒歌,同時負責固定住孩子雙腿雙手來防止他們亂動。媽媽把孩子的嘴張開,一個面一個面、一顆牙一顆牙的刷乾淨,不要有遺漏。
不要把刷牙當成任務,把它想成這是一個親子互動的時間,把這個時間拉的越長越好,刷完之後可以用一些小獎勵來鼓勵寶寶。
孩子長出兩個小牙齒後,下合牙會一顆接一顆長出來,然後就會進入萌牙焦慮期。
這兩個時間段會比較敏感:六個月長第一顆牙齒 &兩歲長第五顆牙齒。尤其是長第五顆牙齒時,因為那個牙齒比較大,孩子會感覺到疼痛和一種壓力感。
有一些方法可以緩解這種壓力:
給孩子一個桿狀或者棍狀的牙膠,如果對牙膠敏感,也可以做一些水果冰棍,靠物理降溫的方法,讓寶寶的牙齦得到緩解。
比較自然的方法是,把小胡蘿蔔冷凍一下,凍的稍微硬一點,給孩子自己咬,孩子感覺涼,就會把它放到合適的位置咬一咬來緩解疼痛。
也可以當看到孩子的牙齒快要萌牙了,頂著牙齦有點難受,就輕輕地給孩子按摩牙齦,讓牙齦儘早萎縮然後讓牙齒萌發出來。
長了十幾顆牙齒的時候,要給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過了一歲後,就要讓孩子用杯子喝水,而不要再用吸管杯或奶瓶。奶嘴對孩子的整個頜骨發育和前牙位置都有很大影響,因為拿奶瓶的時候如果控制不住,可能會壓迫下邊的牙齒和撬動上頜的牙,導致整個上頜和下頜的牙發育不平衡。
一旦過了兩歲孩子一些不良習慣就會給孩子造成氣質性的變化。比如說開合,頜骨發育畸形,有這種問題的時候,在兩歲之前及時糾正,最晚不能超過三歲。
多久檢查一次口腔才合理?
12個月時,即使孩子沒有任何牙痛問題,也需要做第一次檢查,目的是檢查口腔衛生的風險和情況。
12個月跟兩歲之間,檢查口腔整個牙齒菌斑的情況、刷牙的情況以及孩子口腔整個乾淨清潔的情況。
兩歲以後,比較重要的就是檢查頜骨發育。
三歲以後,早期開始對其進行咬合誘導,從而糾正不良習慣、平衡整個頜骨的發育速度和發育的方向等。
六歲以後,開始換牙時要開始進行比較勤的檢查和觀察。基本上是一年檢查一次,但最好是3~6個月就檢查。有些孩子齲齒或其它風險比較高,就必須要3個月一查。
第一次看牙醫,對孩子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經歷。其實第一次看牙就只有一個目的:熟悉環境、熟悉醫生的用具、熟悉整個看牙的流程。等孩子接受以後,如果真的需要治療,則安排在第二次、第三次的時候進行。
第一次看牙醫不僅需要醫生跟孩子配合,也需要家長配合,其中有幾點要特別注意:早來檢查、不要說威脅性的語言、不要做許諾獎勵。
×在孩子治療牙齒的時候,不要說:寶寶聽話,我就給你買一個大玩具等話語。因為獎勵會讓孩子把看牙醫想成是一件可以討價還價的事,對孩子積極行為的促進基本沒有效果。
√我們可以給孩子獎勵,但這個獎勵要等孩子發生在積極行為以後。比如說孩子積極認真的配合治療,完成了初步檢查,這個時候可以給他一個獎勵,讓孩子明白這麼做是對的,那麼孩子下次還會為了拿到獎勵去這麼做。
劃重點:最最最最重要一點就是:不要給孩子錯誤的許諾,比如最常見的就是在打疫苗時,醫生和家長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一點也不疼,一點也不疼」,當這種一點也不疼反覆出現,但實際卻給孩子打了特別疼的一針後,孩子就會記住。所以千萬不要說假話,說完假話以後,再跟孩子建立起信任就很難很難了。
雖然牙齒髮生的幾率比較低,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果一旦發生,第一時間該怎麼辦。孩子經常跑跳,如果不慎磕掉一顆小牙或者僅僅是磕掉一個小角,哪怕只是鬆動了,都一定要及時帶去看醫生,防止造成氣質性的變化。
以下幾點,需要大家牢牢記住:
如果牙齒鬆動得到及時固定,也要拍x光片來排除各種潛在風險。
有些孩子新換出的門牙,往往會支出一些,導致牙外傷都會磕到門牙。如果整顆門牙連根兒一塊掉出來,一定要把這顆牙放到生理鹽水裡,如果找不到生理鹽水,就放到牛奶里或者含在嘴裡,及時帶到醫院,那麼這個牙齒還是可以重新植回牙窩中,復活幾率也比較高。
如果牙磕掉了,千萬別拿紙巾直接包起來,也不能用白水泡,否則拿到醫院也沒用了。
如果這顆牙因為外傷直接連牙冠帶牙根整個脫落,這個乳牙就不需要在保護好送去醫院了,因為已沒有辦法再複位了。
最後希望所有的寶寶,都可以擁有一口健康潔白的牙齒。各位媽媽若仍有潔牙、護牙方面的困惑,可以來大白媽媽平台找沃嘉偉醫生交流,他會給你一個非常科學的指導。
掃描下方二維碼
即刻諮詢
寶寶長出的「馬牙」,求你們千萬別亂擦!
濕疹 過敏,最讓你頭疼的兩種病這樣治就對了
中國的媽都是全能超人,但卻總被這件事給打敗!
50%產後媽媽都會出現的病症,醫生告訴你對策
分床睡&分房睡?寶寶一個人睡參考指南!
TAG:大白媽媽 |
※寶寶多抱才能長得好,正確方法很重要
※寶寶長牙期別大意,寶媽做這四件事才能幫寶寶長一口好牙
※兒科醫生教你怎樣做才能讓寶寶好好吃飯!
※餵奶是個技術活,媽媽這樣做,寶寶才能吃得好
※寶寶睡眠好,寶媽也輕閑,怎樣才能讓寶寶睡個好覺呢?
※剛斷奶的幼犬不能這樣喂,怎麼才能讓狗寶寶健康長大
※父母適當自私,才能養好孩子
※怎樣才能讓寶寶不吃夜奶好好睡覺?其實方法很簡單!
※寶寶臍帶這樣護理才能正常脫落!感染可就麻煩大了!
※把尿真的會給寶寶造成心理傷害嗎?寶寶多大才能把尿呢?
※怎樣才能讓寶寶擁有大長腿
※寶寶的服裝也不能隨便,掌握這些才能讓寶寶好看又舒適
※寶寶和父母睡要注意什麼?怎樣做才能避免窒息著涼
※寶寶多大才能記清父母的樣子呢?
※媽媽這樣懂營養,寶寶才能更健康
※保護好你的腎,才能守護好你的幸福附秘方
※怎麼才能讓寶寶睡出好頭型?
※擼貓大法好!怎樣擼貓才能讓主子最舒服?
※寶媽們要知道,寶寶什麼時候才能吃肉類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