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他就像是一個希格斯玻色子——有質量,但得用一個完全不同的方法去測量。這就是他的名聲,但又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名聲。」

曾有媒體這樣形容geek漫畫《xkcd》的作者蘭道爾·門羅(Randall Munroe)。用英語中最常用的1000個詞,門羅就給所有人解釋了這個世界。漫畫家,科學家,還是科普作家,也許我們很難說哪一樣才是門羅的身份。


今年夏天,門羅帶著他的新書《萬物解釋者》來到中國,在北京鬧市區一間神秘的會議室里向果殼網和未來事務管理局大談極客版世界通用語。而在另一條偏僻的時間線里,《不存在日報》主編捕捉到了這位正準備溜走的「萬物解釋者」的一個克隆體。這個友善的傢伙向我們提供了很多有趣的腦洞,並嘗試著在「萬物」之外,解釋了一下「不存在」。


這次解釋,也催生了另一本神秘而且有用的書——《不存在之物的解釋者》。


一堆沒有五官的火柴人,就能解釋萬物

較真與有趣,在一個人身上很難並存,然而蘭道爾·門羅,媽的,他絕對是個例外。


你會思考「如果你試圖擊打一個0.9倍光速的棒球,結果會怎樣?」這類的問題嗎?門羅就會。對於很多駑鈍腦袋裡認為「不可能」或「沒意義」的事兒,這傢伙往往會傾注巨大的認真,並把整個思考過程用最簡單的「火柴人」漫畫畫下來。他的成名作——geek風網路漫畫《xkcd》,就是這麼一大堆「無用腦洞」的集大成。甚至這個名字,都是一個「最沒意義的字母組合」。


不久之前,門羅帶著新書《萬物解釋者》,穿越大半個地球來到中國,果殼網主筆Ent在他踏出蟲洞後,對這位低調的「萬物解釋者」進行了一小時的專訪。這位geek界的萬人迷像個腦洞大開的小孩一樣,興緻勃勃地為我們講述了他那些奇怪想法背後的故事。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用0.9倍光速投球,心疼擊球者。(漢化:fall_ark)

在「what if」專欄里,門羅致力於用科學回答一些「古怪而令人憂心的問題」:高壓鍋最危險能危險到什麼程度?如果每個人有且只有一個命中注定的真愛,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全世界每個人都手持激光筆照射月球,會看到什麼?能用BB槍射擊讓火車停下來嗎?對人來說蜘蛛的引力和太陽的引力誰大?這個專欄在2014年9月結集成書出版,並在9月21日升至《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What if》封面

另一些行為,讓門羅像個現代藝術家。他樂於把極大與極微、極快與極慢,與少量讓人癲狂的念頭混合起來,創造令人嘖嘖稱奇的東西——比如長165888像素,寬65536像素的巨幅漫畫,並刻意設定為無法縮放,你只能以恆定的比例一點點漫遊這個巨大世界,就像真正的旅行者一樣。他也畫過極其緩慢的《時間》——這幅會變的漫畫總計3099幀,每1小時在網站上更新一幀,從初次上線到最後一幀完成共長達123天。


整個宇宙都是這傢伙的素材,而且他永遠不會罷手揉捏萬物。


「有時候我也會覺得一件事情非常重要,值得花些工夫解釋;如果我畫一幅漫畫讓很多人看到,也許就能改變一些事情,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基於這樣的念頭,門羅開始了「解釋萬物」的瘋狂計劃——用1000個最常用的英語詞和火柴人風格的漫畫,解釋複雜的概念——潛水艇、核反應堆、大型強子對撞機、大型數據中心、洗碗機、地殼運動、電梯和美國憲法……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統統被他納入了自己那個充滿奇思妙想的體系中。即使你之前對這些東西完全沒概念,也能快速地理解它們。


這1000個最常用的辭彙,是門羅嚴格遵守的標準,這也為他的創作帶來了極大挑戰:


「繩子啊,電纜啦,連接索啊,毛線啊,諸如此類,我沒有任何同義詞可以用。但是沒有一個進入了前1000,所以我找不到把它加進去的借口。」


於是,我們在世界地圖上看到的「運河」被標記為「走船的孔」,而「對講機」則是「聽說按這裡可以說話」……所有閱讀這本書的人都是表情奇異的,因為他們都瞬間被打回了5歲兒童的狀態,臉上掛著幸福的傻笑——在這個世界裡,萬物都如此的簡單而有趣。


最終,這本沒有「繩子」、「運河」和「對講機」的書,就是我們看到的《萬物解釋者——複雜事物的極簡說明書》。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當被問到「畫這些漫畫最大的動機是什麼」時,他體內那個愛出風頭的小男孩就蹦了出來:


「太多的事情都太好玩了啊。我覺得我學到一樣新東西,就像是你看到了什麼好玩的場景。如果你只能事後用文字講給別人聽,那就不那麼好玩;如果你能和別人分享,帶他們親眼來看,或者至少拍個照片,那就會更加好玩;而如果你誰都沒法告訴,那簡直就像這事情沒發生過一樣。所以當我學到什麼很好玩的事情的時候,我想告訴所有人,這讓事情變得更加有趣。而且沒準他們也有好玩的事情要告訴我呢!」


「一旦開始研究一個問題,總會發現5個新問題。」蘭道爾·門羅對自己「腦洞」的誕生如此解釋道:


「比如說,有一篇what-if問的是,如果讓尼亞加拉大瀑布全流經一根吸管會發生什麼?這裡面當然有一堆物理問題,但除此之外我還發現了一整套法律,規定在發電以外必須留下這麼多水給瀑布。可這樣的法律誰來執行啊?結果我花了大概3周的時間,在一堆政府網站里找到了『國際瀑布專職警察們』的名字,還發現了一個大到打不開的「美利堅合眾國委員會大湖管理子委員會組織章程表.pptx」,我就坐在那裡想,我怎麼跑到這地方了呢?」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在開始實驗前,你需要先和一堆「黑衣人」打交道。(漢化:豬的米)


這傢伙絕對不是道格拉斯·亞當斯,那種丟給你一個42之後露出「來啊互相傷害啊」一臉壞笑的英國老頭。他的魔法令人想起《道德經》中耳熟能詳的「三生萬物」。在門羅眼中,萬物都是由「火柴小人+直線和曲線+奇思妙想」三種基本元素構成,而他正是用這三種基本元素畫下了萬物的表達式,讓那些連五官都沒有的火柴棍小人用閑聊、吐槽或者抱怨時說的大白話,把那些原本只出現在教科書上的複雜過程攤開放在你面前。高深的理論變成了小故事,不知不覺間,你就理解了世間萬物。


給不存在之物建詞條的「維基百科」


當世間萬物似乎都有了解釋,別忘了那些想像中的不存在之物,它們來自一個我們還未抵達的時間線,或者一個我們尚未理解的世界。在門羅先生一腳跨進蟲洞前,《不存在日報》主編糖匪向他拋出了三個看似沒辦法回答的問題,讓這位「行走的另類維基百科」給那些尚未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奇怪的傢伙們建立了一些詞條。


糖匪:


存在的事物和不存在的事物之間的界限到底在哪兒?我也不知道!不管這個界限是什麼,它總是在變化的。


門羅:


我們可以羅列出自己以為存在或者不存在的事物,但總有一些東西是介於這之間的。我想應該沒人做過這樣的列表,所以這列表本身就應該被歸為「不存在」。這樣做的前提是你必須已經創建了「不存在」這個列表,這就意味著你要把「不存在」列表從「不存在的事物」這個列表中刪去,然後放到「存在的事物」這個列表裡。但你又必須先創建「存在的事物」列表,因此你還得把「存在的事物」列表從「不存在的事物」列表中刪去,然後放到它自己裡面。


那麼現在「不存在的事物」這個列表裡又什麼東西也沒有了!因此你大概可以說它本身並不存在,也就不能再放在「存在的事物」列表中,帶來了更加複雜的操作。


一個更簡單的解決辦法也許是,把「生活在太陽上的貓」放到「不存在的事物」列表中,「生活在地球上的貓」放到「存在的事物」列表中。這兩個列表都存在,因此都是「存在的事物」。你看,我們才添加了四個東西,就花了這麼多的工夫,我建議把剩下的問題留給讀者去琢磨吧。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糖匪:


想像不存在的事物究竟有什麼意義?我們應該鼓勵大家討論這些東西嗎?


門羅:


我們對存在或者不存在的事物的認識從來都不可能是確定而完美的,因此應該說我們討論的這些東西可能存在或者可能不存在——這只是一個可能性的問題!比如說我也許認為黑天鵝不存在,但之後確實發現了幾隻黑色的天鵝。不管怎麼說,討論不存在的事物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那些存在的事物。在航空航天工程學上有一個「無限翼展機翼理論」(infinite wing theory),研究的是無限長的機翼。這樣的東西並不存在,但描述它的方程比描述有限翼展機翼的方程要更簡單,這就為研究之後應用於有限翼展機翼的理論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


況且,不存在的事物多有意思呀!人類在發明文字之前,早就開始編故事講述不存在的事物了。我想我們永遠也停不下來,因此大概也就談不上鼓勵還是不鼓勵了。


糖匪:


如果我們用恆星當球來玩一場星際撞球,一杆子下去會發生什麼?


門羅:


恆星的確是會互相碰撞的!當然這個幾率非常非常低,因為宇宙太大了,相比之下恆星簡直太小了。事實上,如果你隨便朝一個方向扔個東西,它很可能穿越了整個已知的宇宙也不會撞上一顆恆星!但時不時的,恆星們也會撞在一起,這通常來說會造成災難性的爆炸。恆星一直處於坍縮和爆炸的平衡點上,核熱(nuclear heat)能防止它們往內部坍縮。如果這樣的平衡被打破,那麼爆炸很可能就難以避免了。因此要玩星際撞球的話,你得讓恆星們彼此錯開而不是撞在一起,用引力交互來影響它們的運動軌跡。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也許可以用黑洞來當球袋。黑洞們有時候也會撞在一起,就像恆星一樣。這在幾個月前剛得到證實,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探測到了碰撞產生的引力波。這個發現幾乎穩拿諾貝爾獎!


還有一本《不存在之物的解釋者》?!


在時間線之間來回跳躍的門羅或許還不知道,在他試圖尋找存在與不存在之物界限時,另外一些有著同樣好奇心和嚴謹態度的人,已經開始捕捉隱藏在想像力深淵中的不存在之物,並把它們拖進我們的世界,用量子噴槍與克蘇魯的鼻涕,印刷在羊皮卷、銅版紙或二向箔製成的別冊《不存在之物的解釋者》上。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這是一本跨越存在萬物的邊界的書,來自狄拉克之海豐饒的彼岸。它悄悄通過一道曼妙的愛因斯坦-羅森橋,滑入《萬物解釋者》旁邊。如果說那本大到不能完全塞進背包中的《萬物解釋者》涵蓋了從宇宙尺度到衣物烘乾機的大尺度內容範圍,包含了手繪集成電路板和世界山脈洋流圖的超密集大信息量,那麼這本別冊就是它戳出背包拉鏈的那個角所指的方向。如同達斯·維達對原力,威震天對能量塊,秤對秤砣的渴望,《萬物解釋者》也在空間裂縫中尋找另一些秘密:一小時環遊地球的真空管道列車、以恆星為球進行的一場星際尺度斯諾克、讓時間倒流的方法,還有科幻作品中不平凡的2015年。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不存在之物的解釋者》是「不存在」這個能指的所指,由未來事務管理局與未讀聯合出品。把這本書與《萬物解釋者》並置,你就是你所在那條時間線里,掌握最多秘密的人。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友情提示:《不存在之物的解釋者》與《萬物解釋者》並不會產生正反物質湮滅的狀況。它們是一對互補的好朋友。那是古老的八卦里陰與陽的相輔相成,《星球大戰》里歐比旺與盧克的雙劍合璧,或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我來組成頭部」的偉大革命友誼。


美國國寶級趣味科普作家蘭道爾·門羅推出新書《萬物解釋者》。《不存在日報》與未讀聯合出品別冊《不存在之物的解釋者》,搭配《萬物解釋者》限量發行。《萬物解釋者》的神秘伴侶、銀河系內最神秘的出版物之一。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未來局吉祥物「柯浣」友情代言,插畫作者:碎碎)


責編:糖匪、Raeka


xkcd漢化:fall_ark、豬的米


插畫:碎碎


採訪:Ent、糖匪


文:Ent、高小山


Ent,科學松鼠會成員,果殼網主筆,長期關注宇宙本質、生命發展等問題,並樂於將見解整理成文,惠及人類。


糖匪,素人幻想師,不存在日報主編。生於404,not found。好奇心強烈,熱愛捕捉與被捕捉。作品有《八月風燈》《面孔》《看見鯨魚座的人》。


高小山,大齡犰狳,性溫和,喜床。西壩河畔文字工作者,淡粉色愛的戰士。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聽聽《What If》作者門羅怎麼解釋「不存在」



本文首發於不存在(微信公號:non-exist-FAA)日報


不存在日報是一個關注未來與科技的媒體,為你提供來自不同宇宙和時間線的新聞或故事。小心分辨,跟緊我們。因為,我們的指導單位是:未來事務管理局。


所有內容歡迎個人轉發,謝絕媒體機構轉載


未經授權使用會導致沒有未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幽靈倒計時:距《三體》舞台劇在北京上演還有兩天
不需要黏土或者肋骨,給我437個基因就能創造生命

TAG:不存在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iPhone X貴我們能理解,庫克你這「劉海」不打算解釋下?
我要給你打call 你特么不先解釋解釋什麼是打call
Little Orbit解釋接手的《Unsung Story》爛攤子:不可能變得更糟
懶得說話!Slogan Tee替我解釋全部!
mansplaining:不是男人給你解釋事情
解釋:盜取 iPhone 密碼
用Fate Zero解釋《龍珠》茶神梗 似乎沒有什麼不對的
說到底,字母解釋法到底是個Whiskey Hotel Alpha Tango?
Linus Torvalds 解釋為什麼 Linux 仍然讓他驚訝
Quora:無法解釋的經歷
解釋新款 iPhone 為什麼會命名為 iPhone X
Angelababy胸前忘擦粉?雖然尷尬,但網友這麼解釋
蘋果解釋為何發布會上iPhone X的Face ID演示失敗:是意外
五月天沒有freestyle 阿信感性解釋為什麼
Bethesda官方解釋為何暫不開發《上古捲軸6》
Heron Preston 解釋他自己的最新系列」Show House「
原來是這樣!Twitter解釋為何不封殺特朗普
Justin Bieber昨晚突髮長文!解釋取消《Purpose》巡演原因?
為什麼手機影片拍出來畫面長這樣?這則短片解釋什麼是 Rolling Shutter 果凍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