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都是「媽媽控」
文|msiling
在東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國人的自我概念中,母親是密不可分的成分。西方文化鼓勵獨立和個人價值,而中國人,不管是出於倫理或是情感,母親早已是「自我」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並且不具有可替代性,很難捨棄。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中國人為何都是「媽媽控」。
(視覺中國/圖)
註:本文首發於果殼網
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國人才會糾結「媳婦母親同時落水問題」,因為中國人離不開媽媽。我們到底有多離不開媽媽?心理學家說,就像離不開自己。
「兩個女人同時落水」問題是中國男人的集體噩夢。一邊是愛得如漆似膠還正眼巴巴望著你的女友,另一邊是你心底永遠的無可替代的母親——似乎怎麼說都不對。
這個難倒了大批中國好漢的問題,真有這麼大的殺傷力嗎?如果你有機會問問老外,比如美國人,回答很可能就沒那麼糾結了:選擇另一半。為什麼會這樣?難道美國人就不愛他們的母親了?
中國人的「母親參照效應」
或許心理學家可以給出一個解釋。2002年,北京大學朱瀅等人以中國大學生為被試的研究首次發現:與西方人不同,中國人的記憶不僅具有「自我參照效應」,也就是說對與自己有關的信息記得格外好,而且對與母親相關信息也能記得很好,就像是記自己的事一樣,出現了「母親參照效應」。
實驗中,朱瀅等人以中國大學生為被試,在「自我參照效應」(詳見《記得你等於記得自己》)實驗的經典範式上再增加了母親參照條件。比如問「『勤勞』一詞適合描述你的母親嗎?」通過類似問題讓參與者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將「勤勞」這個辭彙和母親聯繫到一起。
所有被試通過類似方法將不同的辭彙和不同的對象聯繫到一起,再測驗其記憶效果。結果發現,當記憶材料與母親掛鉤時,其記憶成績與自我相聯繫的一樣好,兩者都優於其他條件下的成績,包括名人參照條件(如「『清廉』一詞適合形容朱鎔基嗎?」)。就是說,對中國人而言,不僅與自己相關的事能記得更好,與母親這一「重要他人」相關的事也具有相同的記憶效果。這與西方文化背景下參與者的實驗結果大相徑庭。對西方人而言,「母親」與「總統」這個概念是一樣的,都不及被試對與「自我」相關的材料記得更好。
中國人獨特的「母親參照效應」說明母親在中國人「自我」中具有重要位置。從嬰兒時建立的依戀,到成年後,「母親」依然以這種方式存在於中國人的生命里。對中國人而言,「對母親的情感」似乎並不難理解也並不陌生:在我們幼時的回憶里,往往離不開母親的身影;當男孩長大後,儘管在外面呼風喚雨,回到家裡還是母親的孩子;甚至問及奧運冠軍「最想把獎盃送給誰」時,母親也會是得票最高的。
(視覺中國/圖)
文化這隻「神奇的手」
為什麼母親對中國人具有獨特的意義呢?
這與「自我概念」的文化背景有關。一般來說,自我包含與自己有關的個性、身體特徵、職業等許多內容。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自我概念表現不一樣。在文化心理學界,斯坦福大學社會心理學家黑澤爾?馬庫斯(Hazel Markus)等人曾根據文化差異提出過「獨立型自我」與「依賴型自我」兩種自我概念類型。
她認為,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自我的概念是獨立的、個人主義的,他們關注於自身的思想、感受和行動。而在東方文化背景下,個人是一種關係自我,強調的是人與人彼此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依附,尤其看重家庭。因此可以推測,對美國人來說,就算是母親,也屬於自我以外的其他事物,在記憶上並不佔有優勢。而對中國人來說,自我中包涵有母親的成分,母親是「自己人」;「自己人」的事也就是自己的事,當然也就放在心上了。
由此也可以理解,中國男人與美國男人對於「兩個女人同時落水問題」的反應。西方文化鼓勵獨立和個人價值,尤其是成年個體要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在這一過程中,母親的參與與影響力會主動降低,理性的美國人會選擇對今後生活重要的人。而對中國人而言,不管是出於倫理或是情感,母親早已是「自我」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並且不具有可替代性,很難捨棄。這樣看來,如果一個女生還傻乎乎地糾結於此,估計是徒勞的。
中國人的自我和媽媽在同一個腦區?
從上面來自行為實驗的研究可見,文化對中國人的自我概念產生了影響。有人可能會問:如果這種影響真那麼確鑿,那麼在中國人的大腦里是否存在相應的自我表徵的神經生理基礎呢?
答案是肯定的。2007年朱瀅等人用中西方大學生兩組被試進行了「母親參照效應」的腦成像研究。結果發現:對中國人而言,在自我參照和母親參照條件下,都激活了腹側內側前額葉;但西方人只有自我參照激活了腹側內側前額葉。這說明中國人的自我與母親是住在同一個腦區的,為中國人獨特的「母親參照效應」提供了神經生理層面的證據。
這是中國文化造成的特殊現象還是中國人大腦比較特殊呢?為此,研究者特別研究了雙重文化背景下的特殊群體——香港人。在研究者提示了中國文化元素後,香港人的自我與母親同住在腹側內側前額葉;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香港人的自我與母親的神經基礎是分離的。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入骨髓」。受中西方文化影響的香港人的自我甚至會根據文化情境轉換:有時候母親像是「路人甲」,有個時候又與母親「形影不離」。
總之,可以看出,在東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國人的自我概念中,母親是密不可分的成分。這說明,中國人把母親擺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就算是長大成人了,對母親的情感聯結,也早已滲透到個人的認知與行為甚至生理結構中。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對母親更依戀的原因。
不是「剩女」可笑,是你太無知了
職場人都應該知道的防猝死技能!
宋人用牙刷刷牙,這是真的
跑一跑,讓你越來越聰明?
柏拉圖不常有,跟風、盲從、迷信的卻有一大堆!
TAG:南周知道 |
※「我們也是中國人」
※中國人,我們是什麼人?
※他們雖是德國人,但總喜歡稱自己是中國人
※「遼寧艦護台」女星:我是中國人後代,為何不能跪中國人!
※中國人為何都自稱是「龍的傳人」?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稱父母為「爸爸媽媽」的?
※「愛迪生救媽媽」是中國人編的嗎?
※非洲老闆如何看待當地人和中國人?最好員工都是中國人!
※美國人選總統,中國人是怎麼賺他們錢的?
※美國控制的中國媒體為何支持這些中國人?真相太可怕
※這個國家號稱「離中國最近」,可為何中國人不太喜歡它?
※美國人比中國人更愛國嗎?中國人沒必要謙虛
※比中國人還愛中國的美國人,所有中國人都不該忘記他
※我是中國人!這才是中國人自己的聖誕節
※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稱父母為爸爸媽媽的
※這些韓國藝人,中國人都知道,但是韓國人卻不一定知道
※「爸爸,我不想當中國人了……」
※此人本是中國人,為何能當上泰國國王?
※這些國家不歡迎中國人,原因竟然是中國人有錢又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