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筋紋辨證不靠譜?看兒科專家趙心波怎麼說
導讀:趙心波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兒科主任。在臨證上,他既注意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又注重摸索疾病的治療規律,擅長以溫病學理論指導治療小兒傳染病與發熱性疾病,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及調治小兒脾胃疾患等方面多有獨到之處,效果顯著。
趙心波在兒科疾病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一位聞名遐邇的新生命守護者。他用藥的特點可用清、瀉、潤、血、奇幾個字來概括,就是重視清熱毒、瀉積滯、潤臟腑、調血脈、用藥奇。他診病嚴謹縝密,辨證論治精準無誤。他的醫藥學術思想核心內容如下:
望診當先 重筋紋體態
趙心波認為,治療小兒病證的關鍵在於深入了解小兒體態發育之狀況,細審發病之原因,掌握季節多發病、常見病之規律。比如,冬春之際小兒常發麻疹、猩紅熱、白喉、腮腺炎等;夏秋之際常發吐瀉、痢疾、腦炎、小兒麻痹症等。病之初起癥狀多相似,作為醫生應審度病狀來勢,掌握病證關鍵。他爛熟於心的醫學典籍——清代夏禹鑄的《幼科鐵鏡》中有「望形色,審苗竅,六字為大主腦」的精闢論述。其中,望是觀察面色,審是審度、衡量、揣摩小兒從表到里病情的基本狀況,對其瞭然於胸。
小兒診斷至宋代開始有手指筋紋之說。如看一歲以內小兒食指三節,分別主風、氣、命三關。筋紋亦有仔細論述,如來蛇形主濕熱成疳;去蛇形主傷食吐瀉;乙字形主內熱痰盛,驚風抽搐;水紋形主感冒咳嗽等。這些說法在明清兩代一些醫家中,如夏禹鑄《幼科鐵鏡》、陳飛霞《幼幼集成》等書都持反對態度。對此,趙心波融會貫通,根據自己多年經驗提出:按通常程序一歲以內應視患兒食指三節筋紋,一歲以上則以切脈為主,所謂「一指定三關」,指醫生應用右手中指切患兒兩手腕後寸、關、尺三關。對於古書所載小兒紋赤主熱、紋紫主驚、紋紫黑不治,以及紋在風關病淺、紋在氣關病重、紋在命關病危之說等等,趙心波持冷靜理性分析而不貿然否定亦不輕易肯定之態度。趙心波認為,小兒手指筋紋不像書上說的那樣明顯,有時不能以此斷定病情之輕危。看患兒手指筋紋主要是因為一歲以內小兒氣脈不勻,脈象不顯,因而須通過觀察其手指筋紋、了解小兒手之涼熱、手腳有無緊握或強直情況,以準確判斷病情。至於兩手指筋紋的色澤只能作為參考。如手心溫和表示病情初起輕淺;手心很熱表示身燒壯熱,病情較重;手腳冰涼多表示熱深厥深;手腳強直或緊握則表示將有抽搐或已發生抽搐。因此,診察細看小兒手部手指是一個很重要的診斷步驟。
趙心波還認為,觀察小兒形色也很重要,但也並非書上所記述的那樣簡單易行。如有的母親抱小兒來看病時,將患兒包裹得很嚴,使本來發熱的患兒捂出汗來,揭開被子、衣物,身上反而轉涼。還有的小兒病情較重,面色蒼白,用衣被一捂,患兒更顯氣息不勻。因此,這些患兒的表面癥狀都可能包含假象,醫生臨床診治絕不可大意,需要認真詳看患兒神志、色澤、目珠、鼻窩、口角、唇齒、涕淚、涎水、皮膚、毛髮、舌苔等。因為通過望診不僅能看出小兒當時的病情,而且可以判斷出疾病的發展趨向。尤其是急重病,如急性高熱患兒,若診見無汗、身熱、昏睡、兩眼猩紅、雙手緊握、無大便、不思食、飲水較多、呼吸氣粗、脖頸及前胸後背有疹點或無疹點,多為發病之初,來勢甚猛,病情危重,且多具傳染性,如傳染病之猩紅熱。這類病如果病程很短,疹點未顯,口唇周圍未見異常,僅見高熱、氣粗、昏睡,就很難與肺炎初起相鑒別。此時醫生應該嚴密觀察病情的發展,如了解小兒病史,本次發病的時間,飲食次數,大小便次數,大便干稀程度、有無發綠、有沫或夾有奶瓣、或奇臭發黃黏滯、或拉黑屎球、或多日無大便,小便是否清長、短赤、色白等,有汗無汗,夜睡安靜與否,有無驚乍現象等,對此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進一步做出正確的判斷。
參通古醫 融會貫通
趙心波熟讀歷代醫書,對各家各派之義理瞭然於胸。對於各家之說,他認為一般情況下各家理論都有相對合理的一面,但又不能絕對堅持一端,主要看病之深淺、病屬何經何證而隨證施治。
第一,關於兒科診治的難易程度,古人說法不一。如宋代錢乙《小兒葯證直訣·閻季忠序》講兒科有五難,即小兒疾病,雖黃帝猶難之,一難也;脈微難見,又多驚啼,不得其審,二難也;骨氣未成,形聲不正,喜笑非常,三難也;小兒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四難也;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五難也。《景岳全書》則雲治療小兒最易,認為小兒之病無非外感風寒,或內傷飲食,以至驚風吐瀉及寒熱瘡病之類不過數種,且其臟腑清靈,隨撥隨應,不像成人積病損傷難治。趙心波結合其思想精髓,融會貫通,認為小兒如春天之小草,易生易折,保護適宜則生機旺盛;如果保護失宜則又易摧折,所以治療小兒疾病一定要掌握季節多發病的規律,細察發病原因。如冬春之間的麻疹、猩紅熱、白喉、腮腺炎,夏秋的吐瀉、痢疾、腦炎、小兒麻痹症等都要細察發病原因,審度疾病來勢,掌握病證關鍵,斟酌用藥。
第二,關於先健脾還是先補腎的古之爭論,趙心波以為不可偏廢,應根據病情而決定。他認為,脾胃為主乃多數情況下的首選,但仍不可忽視腎氣的滋養。如宋代許叔微指出「補脾不如補腎」。元代李東垣專主脾胃,認為「土為萬物之母」,「脾胃為後天資始之源」。之後明代醫生復有脾腎兩重之說。對專主脾胃之說,趙心波認為,兒科治療當然應重在脾胃,臨診一定要問飲食如何,吃母乳者應問一日幾次,病後較平日吃多吃少,是否吐奶,對大點的孩子還要問添加輔食的情況,如粥、餅乾、雞蛋、牛奶、肉鬆,甚至魚肝油、鈣片都應問到,以便弄清楚飲食異常的程度。如果患兒發熱二三日,飲食如常,說明胃氣未傷,病未太深;相反,飲食減少,大便干或無大便,說明病情日重,但尚未出現危象,法當清熱以外,注意養陰生津,培補脾胃。若發熱三四日,飲食不進,或雖已不燒,但四肢冰冷,面色蒼白,精神萎靡,不時下瀉,說明病情深重,胃氣已敗,治應回陽救逆兼養胃氣,此時附子、生薑應適當使用。
對於腎氣的滋養,趙心波亦有獨到見解。例如,對小兒「解顱」一病,趙心波一般認為屬於「命門火衰」,先天稟賦太差,治療原則為「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進行加減,如去澤瀉,加肉蓯蓉、枸杞、破故紙、杜仲,或偶用鹿角膠等,以補腎氣。又如腎炎一病中醫稱為「腫滿」,症見面部和四肢浮腫,臉色青而無神,眼胞腫脹,小便細長,食納不香,治療除用四君子湯、五苓散、五皮飲之類,尚可用當歸養血,白芍斂陰,萆薢、澤瀉、金錢草入腎化濕利尿,必要時應配用枸杞子、龍眼肉、肉蓯蓉滋養腎氣。
重視火熱 倡散火清氣
趙心波汲取宋代錢乙《小兒葯證直訣》之思想精髓,提出「兒科症難在辨因,只要病因明確,治易也。」他認為,兒科疾病火熱居多,一因外感溫(瘟)毒機會多;二因內傷飲食機會多,導致積滯生熱。在治法上他推崇朱丹溪的滋陰降火和李東垣的昇陽散火法。對於溫(瘟)毒,他按「衛氣營血」和「三焦」進行辨證論治。他不同意衛、氣、營、血或上、中、下三焦僵化式的傳變規律,認為兒科溫病重在熱毒,往往是表裡俱熱,上下同病,神昏或驚厥或出血皆熱盛所致。
他治療小兒溫病重清氣分之熱,首選白虎湯合清瘟敗毒飲,即使症見神昏、抽搐也不離清氣之法。對於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顱腦外傷,以及產傷引起的後遺症,如抽搐、震顫、麻痹、失語、痴獃等,他認為均乃熱毒深陷腦絡所致,非重用清熱解毒、透邪達表不可。如在小兒麻痹癱瘓初期,他採用清熱透邪、祛風活絡之法,選用局方至寶丹、紫雪丹、安宮牛黃丸等,很多患兒經他治療,短則一周,長則不過40 天即可恢復運動功能。20世紀60年代,他曾對40例小兒麻痹患兒進行了觀察記錄,僅3例無效。這個結果曾引起兒科界的高度重視,可見其醫術造詣之一斑。此外,他在腦炎、小兒麻痹症、腦病後遺症、大腦發育不全等疑難病的治療上也頗有造詣。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智庫」即可下載。
查找微信公眾號「神黃中醫智庫」關注我們。
麻黃附子細辛湯,原來還可以這樣用!
家長必讀:小兒多發性抽動症的中醫療法
著名中醫內科學專家治胰腺癌的思路與經驗探析
緩慢性心律失常,名老中醫是這樣治療的
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主任李玉新:用中醫治療癌性胸水
TAG:中醫智庫 |
※酸奶可以調腸胃到底靠不靠譜?看看專家怎麼說!
※無痛分娩到底靠不靠譜?孕媽你真的知道嗎?產科醫生這樣說
※爸爸帶孩子究竟有多不靠譜?看著都心累
※都說「巴鐵」不靠譜,但你知道它不靠譜在哪嗎?
※看臉真的不靠譜啊
※都說爸爸帶娃不靠譜?錯!爸爸帶的孩子更聰明!
※古法胭脂怎麼做?自己做的靠不靠譜?
※透析後還能存活多久?「在家透析」等方式靠不靠譜?聽專家怎麼說
※不要再說老爸帶孩子不靠譜啦!看看老爸的神反應
※四維彩超看性別靠不靠譜?看了這個你就知道
※王思聰手撕劉亦菲面癱沒演技,范爺放狠話:不靠你爹你什麼都不是
※聞香識小葉紫檀,靠不靠譜用你說?
※佟麗婭曾為陳思誠花心找大師?不靠譜的男人,娶了女神照樣不靠譜
※幹細胞治療究竟靠不靠譜?
※不靠紅唇不靠眼線,毛曉彤王艷這些反派靠演技讓你恨得牙痒痒!
※靠譜兄弟就這麼不靠譜嗎?
※驅蚊手環到底靠不靠譜?這些人最好不要佩戴驅蚊手環!
※「過午不食」的養生方法究竟靠不靠譜?起床後最不該做的八件事,看看專家怎麼說!
※誰說建築師設計的眼鏡不靠譜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