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北美後,帶來的最可怕的變化!
想分辨一個人是否剛從中國大陸移民過來或是遊客或儘管移民很久,但經常返回原居地「拼經濟」,有個只需一分鐘的判斷方法:和他一起去中餐館吃飯。但凡習慣用公筷的,定是已移民一陣子的;若直接伸筷在餐盤裡點點戳戳,是後一類人。
不知大陸現在去餐館吃飯是否都習慣餐後打包,反正漢加在移民前從沒這樣做過。剛登陸溫哥華時,有一次和省議員、市議員 團坐在一起喝茶(在午餐時分,本地約在中餐館裡喝茶Ying Cai,是指那種帶有各式點心的簡餐)。餐後大家AA付賬,多出些排骨啥的,有個溫市議員就說,「我包回去給我家的小狗」,讓當年的漢加感慨了一會;又有一次參加活動,知道某個大慈善家,身家過億,每年都會捐出許多錢給社區。正巧散場時漢加又想單獨採訪他幾句,跟在他的後面出去,就看他手上提著一個打包的餐盒。聽說當年連中國總理訪加拿大,到他的公司參觀時,他都是親自做司機接送。
有些大陸的友好訪問團,某些有XX頭銜的主席、來加拿大交流時,不太了解本地的這些情況,把貢獻出自己的車輛、時間作接待的溫哥華的社團頭頭腦腦,當成僕人,頤指氣使,很不尊重。殊不知,本地不如大陸,這些 人來客往的招待,沒有多餘的經費預算可用來招待。開著Rolls-Royce(勞斯萊斯)來往機場做行李生、司機的義工,其實就是車主本人。
話題扯遠了,拉回餐館。為何在加拿大餐館,尤其是港式餐廳,每上一道菜,都會配上公筷或公叉,漢加認為一來為衛生;二來方便餐後打包。前幾天,因為要追蹤報道「田師傅」,有家中餐館的東主給漢加上了趟食品安全課:飯菜端上桌,就算一點也沒動過筷,絕對不能端回去,變成回鍋飯,以防交叉感染和二次污染。-------- 反正來加拿大後,慢慢地看不得浪費;穿著也樸素了。
在網上看一段子,挺形象的舉例:如果過往我們習慣這樣擺盤(大塊吃肉、大口喝酒)~~
來加拿大後,變成這樣的啦:
這叫格調,有末有?
難怪會議場地若從列治文的新加樂,移到waterfront的Canada Place開,人均100元加幣,都吃不太飽。但窗外風景,門口放了台鋼琴,這些檔次、B格是要算錢的;具體吃些啥,到在其次。
再也不習慣:
都變成:
「我已經厭倦了城市的車水馬龍,安靜悠閑的田園生活更適合我,我喜歡聆聽自然的聲音。」
總結一下,來加拿大後,慢慢的人變傻了、單純了、樸素了。
最可怕的變化是,變得會為別人考慮:講話輕輕,怕打攪他人;出入幫人撐門,方便後行者;就餐用公筷,方便它人打包~~~這種克己利人、謙卑恭敬的佛和神的思想,逐漸的融入骨髓中。難怪大家都說加拿大是大農村,適合漁樵耕讀、 詩禮傳家,來此地禪修。至於想多賺些銅板,還是回原居地以健康換金錢,努力打拚吧。
關於漢加風
漢加風平台聚焦於加國政治、財經資訊、社區動態、草根創業。致力揭示事件背後的深度、溫度;傳遞正義、擔當;體現社會責任。旗下品牌欄目:《加拿大騙子曝光台》揭露各類大小騙子、騙術;《漢加風系列》為時事評論;《閑閑聊時事》為一周新聞綜述;《加國職場》關注留學生就業;《漢加財經》為北美和中國每日財經簡訊及《溫哥華創業故事》系列、《加國養老》專題。
「小黑屋」里問話回答欠妥被遣返 中國商人不服氣申訴成功要回美國了
怎樣瞬間給人一種「英語好棒」的感覺?
開車需謹慎!赴美自駕游應該做好哪些措施?
歐美富豪如何鍛造接班人
無視這個標識,中國遊客在美國自駕又出事了,美國自駕實用經驗匯總
TAG:走遍美國 |
※移民北美后,带来的最可怕的变化!
※不讓移民來,美國損失最大的將是美後代
※移民的到來給德國帶來了久違的「嬰兒潮」,然後呢?
※中國那些賺翻了的富豪,最後都移民去哪裡了?
※中國那些賺翻了的富豪,最後都移民到哪裡了?
※實拍中美洲的美國移民:逃離暴力,擁有更好的生活!
※移民後,思想上將發生這11種變化,最後一種至關重要!
※一個世紀以來,美國移民來源都有哪些變化?中國又起著怎樣的作用呢?
※「移民友好」國家?就沖這點,也可以加入你的移民國家列表了!
※移民後的我 回國探親,眼前的一幕讓我驚呆了!
※澳英美已跌下神壇,誰才是移民心中生活、工作的最佳之選?
※富豪移民,看上去很美
※都是華人,移民的國家的不同,最後的差距怎麼這麼大捏
※外來移民將影響美國英語產生怎樣的變化?
※最受歡迎的移民國家竟然不是美國,而是它!
※赴美生子已成為移民的另一條便捷之路?移民不移居才是潮流?
※蝸牛、蛇、鳥屎……為了美沒什麼不能往身上糊!但是玩著刺激還同時移民英國,就很有套路了!
※移民≠換國籍!你的努力,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美國未來的移民政策怎麼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