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樂耕:當代工藝美術的發展問題
《中國美術報》第29期 藝術設計
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發展之思
精彩內容
7月10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館承辦的第三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900餘件(套)作品組成「承古啟今、巧奪天工」與「薪火相傳、演繹華彩」兩部分。為加強展覽的學術性與專業性,展覽期間還舉辦了工藝美術專題學術研討會,針對傳統工藝與藝術、現代科技、現代設計、當代教育的關係等問題進行專題研討。
近年來,當代工藝美術日漸繁榮,而在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下,也存在著對未來發展道路的茫然:技藝傳承陷入窘境、作品設計彷徨歧路。諸如對當代性的表達、對傳統文脈的延襲等都成了當代工藝發展道路上不得不去解決的問題。本期「藝術設計」版邀請工藝美術專家再談發展問題,探尋解決方案,希望能為當代工藝美術的未來發展與走向指明方向。
本期導讀
訪 談 | 朱樂耕:當代工藝美術的發展問題
專 題 | 尚剛 ·文化修養:工藝美術的設計之憂
當代工藝美術的發展問題
王雯雯
訪談時間:2016-07-11
訪談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訪談嘉賓:朱樂耕(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院院長)
朱樂耕? 行空的天馬? 陶藝
中國美術報:您認為當代工藝美術發展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朱樂耕:工藝美術集中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審美旨趣,但其發展卻一度出現了斷層,無論是在國內博物館或是國外博物館,都很難看到有關鴉片戰爭以後我國工藝美術作品的相關介紹。為何會出現這一現象,原因在於許多優秀的技藝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失傳了。論及造成斷層的原因,我認為主要在於我們在接受西方現代文明的同時,丟失了本民族的優秀藝術傳統。很多人會覺得只有落後的東西才會被淘汰,但這種所謂的「落後」是在大力發展工業化的語境下提出的。我們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事項在生活中已經消失,目力所及都是工業化的產物,喪失了民族特色。近年來,我們逐漸認識到了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性,並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這對於工藝美術的傳承和發展是一件益事。
柳朝國 簋 玉雕
此外,制約工藝美術發展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作品當代性表述的欠缺,作品未能體現時代信息。傳承是復興優秀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我們需要做的是對悠久的歷史內涵重新進行表述,在傳承中實現發展。作品的形式與內容都應與時代發生關係,應面向當代,面向現代人的需求,這種需求應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工藝美術是活態的,是隨著歷史的演進不斷發展著的,如果在今天仍然固守傳統,顯然存在偏頗。
中國美術報:當我們談到現代藝術時會不自覺地將它等同於西方藝術,而談到傳統藝術似乎理所應當的就是指中國的藝術。那麼中國的藝術、本土化的藝術是否能表達現代性呢?
朱樂耕:這是我一直致力於探討的問題。我希望通過作品、藉助展覽解決本土化與現代探索的問題,在作品中通過運用現代元素,結合宋代紅綠彩、宋代青白瓷、大明五彩以及景德鎮官窯的顏色釉,探討「本土」概念的內涵及外延。中國的藝術形式應該參與到當代空間中,而這種參與的切入點應該是與人、與我們的生活產生互動,進而再去探討對本土化和現代性的表達。現代藝術試圖建立起一個新的秩序,而新秩序的建立在我看來是不容易的,新的秩序怎麼去表達、怎麼去創立,我覺得還應該繼續研究。作品需要與時代展開對話,這是一個不斷開拓,並不斷產生出新觀念的過程,進而才能實現對多種可能性的探索。
陳桂玉、柯宏榮? 山神? 德化瓷
我們所創造的藝術作品如何在空間里實現與現代人的對話,首先要面向共同的未來、討論共同的話題、分享共同的感悟。本土文化和本土藝術應是反映民族精神的,這種精神在當代理應得到更好的延續和發展,它應該是面向未來的。反觀工藝美術創作,如果藝術家本身不去關注未來,工藝美術的未來何在?如果作品不觀照當代人,失去了觀眾,創作的價值又該如何體現?缺少了對這些重要問題的思考,就會得到的是一種無用的創作,換而言之是與時代相脫節的。
《中國美術報》:您在對陶瓷藝術空間的研究過程中開創了「環境陶藝」的概念,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環境陶藝」呢?
朱樂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鎮發展過程中的許多問題都顯現了出來,比如城市的交通擁堵、人與人生存空間的相互擠壓等,在由鋼筋水泥築成的生存環境中,人們對物質的表達太多了,而缺少了精神的空間。因此,我認為藝術家應該參與到城市建設之中,打造公共空間藝術,通過藝術與建築空間的結合使建築更具詩意,以改變鋼筋混凝土、玻璃幕牆的物質屬性。而陶藝因其自身具備的豐富語言,更能夠實現這一結合。陶藝通過火燒煉之後,它的形式和內涵都十分豐富,是十分人性化的,手工的製作方式也更容易與人展開對話。同時,作品在被人觸摸的過程中,能夠與觀者形成一種場域,進而使作品真正走向完整。
由此再言及當代陶藝教育,我認為應該保持兩個不同的方向:一個方向是對純粹觀念性的表達,可以與實用無關,單純探討藝術表達的多種可能性,探討陶瓷材料語言的可能性;另一個方向是更多地吸收優秀的創作傳統,令優秀的民族藝術形式能夠在學生群體中得到傳承,記錄我們民族文化的特色,創作出具有民族特徵的作品。
趙永麗? 境? 顏色釉瓷板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關注美術前沿熱點 報道中外美術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海外發行代號:C9257官方微信:izgmsb
王侃:設計中的純設計——看瑞士平面設計展
尚剛·文化修養:工藝美術的設計之憂
心香·飛夢——傅狷夫的藝術世界特展
微時評:真真假假話「非遺」
呂婷茹:多方聚焦 合作共建 2016年第三屆「新繹之星」——青年藝術家計劃啟動
TAG:中國美術報 |
※尚剛·文化修養:工藝美術的設計之憂
※「原創親工·匠心傳承」當代玉雕藝術家作品展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開幕
※北文中心發力傳統工藝美術
※致敬唐代工藝美術巔峰的新裝飾主義
※傳統工藝的「世外桃源」——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推出粵綉藝術展
※侯樣祥:「純藝術化」有利有弊 | 中國工藝美術新趨向
※看看工藝美術家的繪畫作品
※中國工藝美術品之絨綉
※中日韓工藝美術精品在滬展出
※黃小明大師力作《金龍聚寶》亮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孝誠
※工藝美術大師——金旭明
※和藝美術教育優秀作品展
※「美在民間——湖北美術館館藏工藝美術教育家張朗作品及文獻展」入選文化部《2017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項目》
※雲錦織錦技藝亮相江蘇工藝美術精品展 眾人由衷讚歎非遺魅力
※榆林工藝美術展亮相西安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
※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燕京八絕,民間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