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歷史上朱棣為何會選擇大肆捕殺尼姑?

歷史上朱棣為何會選擇大肆捕殺尼姑?

永樂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將全國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統統逮捕送到京師逐一審問,驗明真實身份。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索天下尼姑案,打破了佛門千年來與世無爭的靜雅,那麼,朱棣為什麼要捕捉天下尼姑呢?尼姑,是出家修行的女教徒,講求六根清凈,四大皆空,與朝廷素無瓜葛,但明朝的尼姑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擾和追捕。永樂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將全國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統統逮捕送到京師逐一審問,驗明真實身份。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索天下尼姑案,既打破了佛門千年來與世無爭的靜雅,也讓後人感到莫可名狀的疑惑。


而事情的起因,卻是一場發生在山東境內,由唐賽兒(女)領導的農民起義運動。據《明史》及清代有關野史雜鈔記載:唐賽兒於永樂十八年二月,在家鄉蒲台(今山東濱州)聚集數千白蓮教徒,以紅白旗為號,揭竿而起,對抗朝廷。這場發生在山東境內的農民起義,因為規模小、持續時間短,且沒有震動明朝政權,所以連歷史教科書上沒有記述,但當時的皇帝朱棣卻「甚為震驚」,不但派出了「京營」五千精銳人馬,還把正在山東沿海「抗倭」的軍隊,也用在了鎮壓這場農民起義上面,很有股子「攘外必先安內」的架勢。



歷史上朱棣為何會選擇大肆捕殺尼姑?


唐賽兒(1399~?),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山東濱州蒲台縣人。1420年(永樂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眾起義,震動京師,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朱棣為何如此興師動眾?據筆者分析有以下原因。其一,起義發生在「遷都北京」前夕,直接影響到皇帝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朱棣決不允許在這種時候出任何亂子;其二,起義軍以「白蓮教」為依託,教徒對唐賽兒死心塌地,惟命是從,朱棣決不允許「邪教」蠱惑民眾;其三,起義軍隊伍不斷壯大,屢敗官軍,且唐賽兒對於朝廷的招安不理不睬,使朝廷和朱棣顏面掃地。種種原因,使朱棣對唐賽兒分外仇恨,對起義軍進行瘋狂鎮壓。因為寡不敵眾,腹背受敵,起義軍只堅持了三個月就失敗了,但唐賽兒卻下落不明。


為了消除心中忿恨,為了防止死灰復燃,為了能夠殺一儆百,朱棣下令嚴察唐賽兒的行蹤,但搜捕工作沒有任何進展。民間搜不到,朱棣決定調整工作重心,把搜捕唐賽兒的重點放到了佛門。朱棣之所以這麼做,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一者,搜捕人員為了推卸搜查不利的責任,有可能以唐賽兒入佛門來搪塞朱棣。二者,佛門弟子遠離世俗,官府一般不介入,唐賽兒兵敗後極有可能混入佛門避難;三者,唐賽兒起義時,曾自稱「佛母」,朱棣以此認為唐賽兒與佛門有著某種關聯。史料中也有相關記載,朱棣因「唐賽兒久不獲,慮削髮為尼或處混女道士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東境內尼及道站,逮之京詰之」。(《明史紀事本末》)



歷史上朱棣為何會選擇大肆捕殺尼姑?


於是,朱棣下令將北京、山東的尼姑、女道士統統逮捕,押送朝廷審訊。同年七月,朱棣又命段明為山東左參政,繼續搜索唐賽兒。段明為了完成這一任務,不僅把山東、北京的尼姑逐一搜查,全部捕捉,甚至還逮拿了全國範圍內的數萬名出家婦女。關於此事,《明史》也有簡單記載:永樂十八年二月,山東蒲台唐賽兒反,唐賽兒不獲,溟逮天下出嫁尼姑萬人。一直到朱棣病逝,他一心想捉拿到唐賽兒的願望也沒能實現。明朝強大而又嚴密的特務、巡察機構,在捉拿唐賽兒的問題上,因為不得民心,即使想出通過捕捉天下尼姑的荒唐、極端的辦法,最終也無濟於事,得到的結果是「賽兒卒不獲,不知所終」。唐賽兒究竟哪兒去了?多少年來,不少歷代史學家,為了尋覓這位巾幗英雄的最後歸宿,窮經皓首,至今仍無定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氏宗族文化 的精彩文章:

結婚當天的婚鞋風水禁忌
立秋,陰陽轉變,禁忌多!戴金戴銀能旺運
歷史上十大女人之最 李清照最有才
中國歷史上十大傳奇人物 古人想像力好豐富

TAG:陳氏宗族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蘇聯密史:斯大林妻子為何會選擇開槍自殺?
蘇聯密史:斯大林妻子為何會選擇開槍自殺
海賊王中羅傑的實力比不上大媽?為何他選擇偷走歷史文本?
陳凱歌為何拋棄倪萍選擇陳紅?真相驚人!
熱身賽里皮選擇了王大雷,中敘戰門將銀狐會用誰?
宋江在臨死之前,為何會選擇毒死李逵?
屈原為什麼選擇自殺於汨羅江?
如果你是王柏川,你會選擇樊勝美么?
殺手古德:選擇
讓天下人聞風喪膽的大秦殺神白起為何卻會選擇自殺?
希特勒自殺之前為何會選擇鄧尼茨為接班人?而不是自己的親信?
諸葛亮擇主:為何棄「皇叔」劉表,而選擇落魄劉備?
林則徐為什麼選擇在東莞搞大新聞?
匈奴為何選擇囚禁蘇武與張騫?而不是殺了他們?
讓天下人都聞風喪膽的大秦殺神白起,為何會選擇自殺?
老呂神探:明朝永曆皇帝朱由榔為何最終會選擇逃亡緬甸?
曹操為何選擇在南征前殺孔融
《海賊王》娜美和羅賓是女帝的情敵?路飛會選擇誰呢
《海賊王》木葉丸和桃之助若要選擇,你選擇打誰?山治又怒又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