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開封古都中心,喧囂的馬道街旁,一座大相國寺,雖沒有了北宋年間的格局,卻依舊遺世獨立、寵辱不驚。

大相國寺


它位於古城開封的鬧市區,曾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的宅院舊址;後來成為佛教聖地,北宋時期作為皇家寺院,更是達到了輝煌的頂峰;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林沖結識魯智深,曾發生在這座寺院的菜園。它和登封少林寺、洛陽白馬寺、汝州風穴寺齊名,並稱中原四大名寺。這便是千年古剎、文化名寺——開封大相國寺。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千年古剎


開封大相國寺,於北宋時期達到鼎盛。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的布局採用宮廷式建築風格,由南向北,沿著一條中軸線整齊排列開來,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殿宇,還有目前正在修建的資聖閣。然後兩邊對稱,有鐘樓、鼓樓,東西廂房等。」開封大相國寺僧值(古稱「糾察」,主要管理寺院、維護寺院規章制度等)源樹法師說。


大相國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當時叫「建國寺」,後來毀於戰火。公元712年重建,唐睿宗李旦為了紀念自己由相王登上了皇位,便賜名為「大相國寺」。


北宋時期,大相國寺成為皇帝平日觀賞、祈禱、壽慶和進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它歷經多次擴建,地位也日益提升,並達到鼎盛,成為當時開封最大的皇家寺院。


於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黃河決口,大相國寺遭厄運,損毀嚴重。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倒拔垂楊柳


絕大多數人知道大相國寺,是源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小說中膾炙人口的故事——「花和尚魯智深倒拔垂楊柳」讓許多人記憶猶新,也讓大相國寺更具神奇色彩。北宋時期,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後,在五台山文殊院落髮為僧,而後因難守寺院清規,投奔大相國寺安身。魯智深來到大相國寺之後,被安排在菜園做看守,為了收服一群經常來偷菜的潑皮,他將菜園裡的一棵垂楊柳連根拔起,恰逢「豹子頭」林沖從此經過,兩人相見恨晚,並結為異姓兄弟……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現如今,當你走進千年古剎大相國寺,山門後、鼓樓前,便立有花和尚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銅像。「這些年來,許多到大相國寺參觀的遊客總是會問我們,『當年魯智深看守的菜園到底在哪裡?』據歷史記載,北宋時期的大相國寺不僅有中心寺院,還有若干下院分布在四郊。」源樹法師說,根據有關資料分析,以及《水滸傳》中的描述,魯智深看守的菜園應該位於現在開封的西北郊。在不久的將來,菜園有望得以復建,呈現在遊客眼前。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鎮寺之寶


供奉在八角琉璃殿(也稱羅漢殿)內的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大相國寺的鎮寺之寶,源樹法師告訴記者,「它建於清朝乾隆年間。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高6.6米,共有四面,周身貼金,每一面有6隻大手,兩側有呈扇形分散開來的200多隻小手,共計1048隻,每隻小手的手心都有一隻慧眼,因此得名。


據源樹法師介紹,這座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由當時一位民間藝術家,用一棵完整的白果木(即銀杏木)精雕而成,「耗費了這位藝術家48年的心血」。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千年美景


「青女飛霜放曉晴,禪宮漏盡巨鐘鳴。驚音怒吼三千界,蝶夢驚回百八聲。」這是清代人無名氏所作的大相國寺題詠。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有鍾、鼓二樓,位於東側的鐘樓內,至今還懸掛著一口銅鑄大鐘,大鐘高2.66米,重達萬餘斤,為清朝乾隆年間所鑄,也是大相國寺的珍貴文物。汴京八景之一的「相國霜鍾」指的就是鐘樓里的這口大鐘。


源樹法師介紹道,每到秋、冬季節里的霜天,敲擊鐘樓內的大鐘,其發出的「嗡嗡」響聲雄渾洪亮,可以傳得最遠,傳遍開封全城,故有「相國霜鍾」之稱。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源樹法師告訴記者,大相國寺每年都會根據不同的節日舉行放生、齋天、誦經、祈福等佛事。例如,每年除夕之夜都會舉辦「燒頭香撞鐘祈福」活動,「為國家祈福,為百姓除去煩惱」。2008年,大相國寺首次將新年祈福的「撞鐘權」進行拍賣,並將這筆善款全部捐獻給了當年遭受雪災的群眾。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除了「相國霜鍾」,「資聖熏風」也名列汴京八景之一。「資聖」指的是大相國寺內的資聖閣,它曾是開封最高大的建築、中國歷史上佛寺第一高閣,「閣高三百尺(約合現在90米)」,唐代時毀於雷火,明代又因黃河水灌開封而毀於水害,從此不復存在。


2010年,資聖閣開始重建,建成後將成為開封地標性建築。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非遺」梵樂


「大相國寺是文化名寺,尤其北宋時期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在此鬥茶、吟詩、賦詞、聽琴,是政治、商貿、社交、文化等活動的重要場所。」大相國寺梵樂團的源德法師說,梵樂又稱佛樂,主要是以「提升道德、善化信眾、祥和社會」為目標。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梵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寺院開山便有記載,至唐代天寶年間,大相國寺已出現完整的樂隊,至唐代大曆年間,已將梵樂演奏定為制度,開壇講經必由樂隊獻樂,以示莊嚴、虔誠。「到了北宋時期,大相國寺還出現了兩個音樂場所——供名人雅士欣賞梵樂的『維摩院』以及供一般大眾欣賞梵樂的場所『樂棚』,北宋大相國寺的佛樂團最多時有近300人同時演奏,足見當時的輝煌。」源德法師說。


2002年,為使大相國寺歷史上極負盛名且失傳已久的梵樂重光再現,承載著歷史積蘊的大相國寺梵樂團恢復成立,並開始致力於大相國寺傳統梵樂的挖掘整理,經發掘整理詮釋百餘首梵樂,汲取了民間音樂和宮廷音樂的精華,傳承與創新相結合,讓空靜舒緩梵樂重現輝煌。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梵樂在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相國寺的隆江法師同時被評定為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相國寺梵樂的代表性傳承人。「經過我們精心、刻苦訓練,目前大相國寺梵樂團能參與演奏的僧人有25個。除了傳統的編鐘、編磬等樂器,我們還有兩種特殊的樂器——錫管和籌,都是我們大相國寺的僧人代代傳承下來的。」源德法師說。


文字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圖片源自網路


統籌監製:許興旺 責編:李鵬臻製作:林岩 審校:馬永


微信ID:zgmzbwx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報


國內統一刊號:CN11-0192


郵發代號:1-236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報 的精彩文章:

制器尚象:宋瓷中的道家思想
甘南郎木寺 神秘清幽的東方小瑞士
雲南最大藏傳佛教寺廟——松贊林寺
都閃開!真正的女神在這裡!
色達:一個藏紅色的世界

TAG:中國民族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千年古剎大相國寺,千百年來神奇的傳說增添了許多傳奇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