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先生將明教雙使四王寫得窮形盡相、深入人心,行文中對明教的歷史和教義也多有涉及。

然而,金庸先生在談明教教義時,經常會與祆教(拜火教)的教義混淆,在談明教歷史時,又會把伊斯蘭教的部分歷史算在明教頭上,對此有必要加以釐清。

現在,大司馬將《倚天屠龍記》中有關明教的內容條分縷析,看看屬於伊斯蘭教、祆教、明教的分別是哪些內容,順便簡要介紹一下三教的歷史。

山中老人與暗殺團——伊斯蘭教

小說中,關於山中老人霍山、依斯美良派暗殺團等內容,來自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個支派——亦思馬因派,跟歷史上的明教一毛線關係也沒有。

金庸說霍山是波斯明教的創始人,更是毫無根據,差不多把明教創立的歷史往後推了上千年,而明教真正的創始人摩尼更是直接被一筆抹殺了。

下面我們來扒一扒霍山。

7世紀初,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接下來的四大哈里發時代(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阿拉伯人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征服,一手持彎刀,一手持古蘭經,讓伊斯蘭教迅速風靡世界。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阿拉伯大征服路線圖

其時羅馬帝國(東帝國、拜占庭帝國)與波斯薩珊王朝乒乒乓乓打了四百年,雙方都殺得兩敗俱傷、精疲力盡,阿拉伯乘勢而起。

636年雅穆克河之戰,阿拉伯名將哈立德大破羅馬大軍,殺羅馬皇帝希拉克略之弟提利,隨即奪取羅馬帝國的敘利亞、埃及等膏腴之地,幸虧羅馬都城君士坦丁堡是舉世聞名的堅城,海戰中又使用了秘密武器希臘火,消滅阿拉伯海軍,羅馬帝國才避免滅頂之災,得以苟延殘喘。

波斯的運氣就沒這麼好了。637年卡迪西亞之戰,阿拉伯名將賽義德大破波斯軍最後的精銳,波斯名相魯斯塔姆、名將巴赫曼陣亡,護佑薩珊歷代先王出戰的卡維戰旗也被阿拉伯人毀掉。接下來阿拉伯人勢如破竹,攻陷波斯都城泰西封,一鼓作氣消滅波斯薩珊王朝。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沙普爾一世背後的卡維戰旗

波斯雖然徹底淪陷於阿拉伯人的鐵蹄之下,主流宗教也被迫從祆教改為伊斯蘭教,但畢竟是文化高度發達的地區,對阿拉伯這些蠻子暴發戶不大瞧得上。

正好四大哈里發時代末期,正統哈里發阿里與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爆發權位之爭,最終穆阿維葉上位,建立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而阿里遇刺身亡。

波斯人趁機提出只承認阿里的後裔為穆斯林領袖(伊瑪目),不承認自封的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創立了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與主流的遜尼派針鋒相對。

什葉派實際上是波斯人「打著紅旗反紅旗」的產物,因而從成立之日起就大遭鎮壓和迫害,即使幫助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推翻倭馬亞王朝後也一樣,而其內部也分化為較溫和的塞德派與較激進的伊瑪目派

伊瑪目派里又產生了更激進的十二伊瑪目派,連四大哈里發里的三個都不認,只認穆罕默德和阿里。十二伊瑪目派里又因為第六代伊瑪目的繼承問題,分出了亦思馬因派(追隨第六代哈里髮長子亦思馬因的派系)。

亦思馬因派即是金庸在小說里描寫的「依斯美良派」,這個派系作為伊斯蘭教異端中的異端,備受壓迫和歧視,不得不轉入敘利亞地下活動。不過到909年,他們在北非布局成功,在突尼西亞建立了法蒂瑪王朝(綠衣大食),後來還征服了埃及。

亦思馬因派既已時來運轉,自然要擴大教區,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秘密派人去具有什葉派傳統的波斯傳教,所以亦思馬因派在波斯也獲得發展。

山中老人霍山(一般譯為哈桑·本·薩巴赫,Hasan. b. Sabbah)就是亦思馬因派在波斯的一個教長,他率領教眾奪取了塞爾柱王朝裏海南部的山區,在險要處建起一百多座城堡,建立了一個神秘、封閉的宗教王國。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山中老人哈桑

雖然亦斯馬因派有了根據地,但法蒂瑪王朝很快衰落,在埃及以外的地區,亦思馬因派依然是備受迫害的少數派。為了爭取生存空間,山中老人哈桑開始訓練刺客,刺殺對亦思馬因派懷有敵意的各國政要,金庸據此把山中老人描寫成一個武林高手:


他(山中老人霍山)於未曾創教立派之時,慣常在波斯沙漠中打劫行商,見有商隊遠遠行來,便坐地捶胸,呼天搶地的哭號,眾行商自必過去探問。他突然間踢起飛沙,迷住眾商眼目,立即長刀疾刺,頃刻間使數十行商血染黃沙,屍橫大漠,實是一招極陰毒的手法。

但實際上,山中老人哈桑是一個宗教學者,雖然思想比較極端,作風比較兇悍,但並不會武功。不過,他訓練刺客的方法倒是和《倚天屠龍記》里描寫的一樣:

先把刺客麻翻,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去,土地上流著奶和蜜,還有七十二個處女之類的隨便玩,一周以後又麻翻了送出來,告訴他你剛才去了天堂,只要你為社團努力刺殺,不怕犧牲,死了以後就可以進天堂,爽吧。

這一下刺客們荷爾蒙爆表,眼睛發綠,簡直視死如歸,以死為樂,這樣的刺客有誰擋得住?塞爾柱帝國、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都曾經派兵來征剿,結果統兵將帥全部被刺客做掉,不得不撤兵。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刺客信條

因為釀造麻醉藥酒的草叫做阿薩辛,亦思馬因派里的這個極端派別被稱為阿薩辛派,裏海南岸的這個政權則被稱為木剌夷(迷途者)。

山中老人死後,木剌夷國指揮下的阿薩辛刺客更加彪悍,殺過塞爾柱帝國的宰相,殺過兩任阿拔斯王朝哈里發,讓哈里發不敢在公眾場合露面,還差點殺掉伊斯蘭教的大英雄薩拉丁,基本上是看誰不爽就殺,有人給錢也殺,各國政要被幹掉的不計其數,對阿薩辛簡直是談虎色變,聞風喪膽。

不過可能是阿薩辛橫行的時間太久,見神殺神見佛殺佛殺出了癮,他們甚至派出四百人的超強刺客團去刺殺蒙古大汗蒙哥,雖然沒殺成,但成功的惹毛了蒙哥。

這時的蒙古帝國版圖西到東歐,東到華北,囊括歐亞,威凌世界。世界各國都在這個龐然大物面前戰戰兢兢的時候,阿薩辛居然敢迎難而上,挑戰地獄難度,刺殺蒙古大汗,不愧是擁有刺客信條的極品刺客。

蒙哥這時即位不久,正愁沒有戰功令人心服,於是便派六弟旭烈兀率十五萬大軍西征,第一個目的就是阿薩辛刺客的老巢木剌夷國。

旭烈兀也如臨大敵,據說睡覺都穿著全副鎧甲,開進木剌夷國後,直撲其總部鷲巢。鷲巢雖然建在山頂上,易守難攻,但這次西征軍中配備了漢人的炮手、弩手和噴火兵,使蒙古兵攻城也變得犀利起來,鷲巢很快就支持不住了。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木剌夷國的總部鷲巢

末代國主魯克賴丁·庫沙只好開城投降,其他一百多個城堡也跟著投降,但這個暗殺組織凶名赫赫,實在太令人生畏,好在蒙古人處理事情的辦法很簡單,把六萬亦思馬因派信徒斬盡殺絕,根絕後患,魯克賴丁·庫沙不久也被幹掉。

兇橫一時的阿薩辛刺殺組織至此覆滅,這時忽必烈連元朝都還沒建立,到元末明初,這個組織更是連影子都沒了,自然不會跟當時的明教產生任何聯繫。

聖火與聖火令——祆教(拜火教)

小說中,關於聖火、聖火令等內容,來自於祆教(又稱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雖然明教可以說是受祆(xiān)教的影響產生的,但兩者並不是一回事,是兩個不同的宗教,下面我們來說說祆教這個極古老的宗教。

操印歐語系的古伊朗-印度人原本居住在南俄草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遷居到中亞,過著帶有游牧性質的生活,他們原有一套神話體系和世界生成觀。

後來他們分為兩支,一部分在公元前14世紀南進征服了印度,即印度-雅利安人,與印度當地的達羅毗荼人融合,產生了吠陀文化婆羅門教,後來又催生了佛教、印度教。一部分人西進至東伊朗地區,即伊朗-雅利安人,在公元前幾百年到一千多年之間出現了先知蘇魯支(又譯瑣羅亞斯德),創立了祆教。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祆教標誌

祆教認為世界長期處於光明神阿胡拉·瑪茲達和黑暗神安格拉·曼紐的戰爭之中,雖然最終光明神會獲勝,但在戰鬥的過程中,人類有義務幫助光明神,抑制惡神,這樣才能通過最終的審判日的火判,進入光明的理想國度。這是一種善惡二元對立的宗教觀。

基於光明黑暗的對立,祆教有以下教義:

光明神阿胡拉·瑪茲達是最高的神、世界的主宰;火是通往光明的媒介,所以要崇拜火,建立專門的火廟、火祠;屍體跟幽冥界有聯繫,十分不潔,所以絕對不能碰,要由專門的受歧視的「不凈人」抬到高處的寂沒之塔,讓陽光帶走靈魂,屍體則任其腐爛或被鳥獸啄食;人要用善言、善思、善行來驅趕靈魂中惡神帶來的惡念。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祆教的葬所——寂沒之塔

此外,一些民族習俗也被固定在教義中,比如因為牛對半耕半牧民族的重要性,祆教認為原人誕生前有原牛,祭祀時要使用牛尿;又如游牧族較晚解體的族內婚,被祆教稱為血親聖婚,鼓勵近親結婚。

PS:賣點節操,這裡的近親,並不止是大家通常所認為的兄妹,還包括母子、父女,中國的祆教徒也玩過,西安出土的漢、巴列維雙語《唐蘇諒妻馬氏墓誌》中,漢語部分倒還不敢太驚世駭俗,巴列維語部分則明說了馬氏是蘇諒的女兒,但目前這個優良傳統貌似已經轉移到了島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研究一下。

到這裡,我們可以談談祆教跟明教教義的不同,以及聖火令的來路了。

明教雖然也崇拜光明,火也是受尊崇的五明子(氣、風、明、水、火)之一,但是並沒有單獨強調對火的崇拜,也沒有專門供奉聖火的火廟;祆教則極度重視火,火廟裡的聖火終年不滅,教徒要在固定的時間對其禮拜如儀。所以小說中的聖火令」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的歌謠,只能是來自祆教,而不是明教。

後來,西伊朗的米底人、波斯人都皈依了祆教,居魯士大帝建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波斯帝國後,更是奉祆教為國教,祆教獲得快速發展,居魯士的兒子岡比西斯就娶了自己的兩個姐妹,後來的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則娶了自己的兩個女兒,血親聖婚玩得不亦樂乎。

不過,居魯士大帝建立的波斯第一帝國是一個兼容並包、信仰自由的國家,祆教雖被尊為國教,祆教諸神卻與巴比倫諸神、埃及諸神、希臘諸神一起受到供奉,和諧共存。

亞歷山大大帝滅掉波斯帝國後,波斯遭受希臘化的塞琉古帝國帕提亞帝國的異族統治,祆教日趨衰微,但在居魯士的龍興之地法爾斯一帶則一直盛行,後來陸續出現一些半獨立的祆教小國。

帕提亞帝國晚期,祆教僧侶薩珊的後裔阿爾達希爾一世據法爾斯起兵,在一次單挑中挑死帕提亞末代國君阿爾達班四世,消滅帕提亞帝國,建立波斯薩珊王朝,又稱波斯第二帝國,奉祆教為國教,波斯傳統全面復興。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薩珊波斯與隋朝對比圖

庫斯魯二世治下波斯疆域最大時

這一次,飽受壓制的祆教開始大肆迫害異教徒,並且鼓動薩珊王向信奉基督教的羅馬帝國(後來是東羅馬帝國)連連進攻,兩邊打了幾百年,兩敗俱傷,最後被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輕鬆收拾掉。

阿拉伯帝國統治期間,雖然祆教教徒改宗伊斯蘭教的很多,但因為伊斯蘭教對包括祆教在內的一神教相對寬容,繳納人頭稅以後可以部分享有信仰自由,所以還有相當人數的信徒。

塞爾柱突厥統治波斯時,充滿王霸之氣的野蠻人酋長取締了有限的信仰自由,命令祆教徒不改宗伊斯蘭教就全部幹掉。

祆教經此一劫,在波斯幾乎絕跡,只有南部山區的克爾曼、亞茲德等人跡罕至之地還有極少數孑遺,反而遷往印度古拉吉特邦的祆教徒帕爾西人成了祆教的大頭,但也不過數萬人,一度輝煌的波斯帝國國教,至此式微已極。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祆教最久遠的聖火

在伊朗亞茲德,從公元470年燃燒至今

所以書中」波斯總教「的說法應該也是從祆教得來的,因為明教總教並不在波斯而在巴比倫。但祆教十分注重血統,是一個民族宗教,拒絕接受波斯民族以外的人入教,你想來我還不歡迎呢,所以他們是不會到世界各地去傳教佈道的,既然只流行於波斯,也就更不存在」波斯總教「一說。

末了多說兩句,祆教或者說古印度-伊朗神話體系對世界的影響是極廣的。

因為印度和伊朗的雅利安人信奉的原本是同一套神話體系,所以婆羅門教的經典《梨俱吠陀》和祆教的經典《阿維斯塔》裡面有大量共同的神祇。與婆羅門教有淵源的佛教和印度教,可以說深受這個體系的影響。

古希臘文化的先驅米利都學派(繁榮於在今土耳其西岸的一系列城邦中)也有祆教的影子,米利都的泰勒斯、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都受過祆教崇火、崇水、厭惡死者等理論的影響,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的祆教大祭司奧斯當斯據說是德謨克利特的老師。

祆教的末日火判和善惡對立的理論,影響了基督教的教義。小亞細亞的祆教祭司吸收兩河流域的占星學成果,結合希臘羅馬神話,創造了密特拉教,一度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而中國掌管陰間的神靈從東嶽大帝變成閻羅王,也是受到這個體系的死神閻摩神的影響,藏族的天葬也與祆教葬俗頗有淵源。

聖處女與總教——明教

終於說到明教本體了,其實歷史上的明教因為是摩尼所創,本來叫做摩尼教,因為管最高神叫「大明尊」,所以也稱為明教

摩尼出生於帕提亞帝國(主要領土在波斯)文化最發達的巴比倫地區,他看見各宗教之間的紛爭造成很多無謂的爭端和悲劇,就發願創建一種包含所有宗教(當然只包含他所能知道的所有宗教)教義的新宗教,大家的神這個新宗教里都有,大家一起信了新宗教,不就不用打了嗎?

他還真就辦到了,從基督教、祆教、佛教、諾斯替靈智教派里各拿了些內容,創立了新的宗教摩尼教。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明教創教祖師——摩尼

因為摩尼出生在波斯附近,所以摩尼教受到波斯祆教的影響最明顯。

早期祆教說光明神阿胡拉·瑪茲達和黑暗神安格拉·曼紐是一對孿生兄弟,但沒說他們的爹是誰,後來有祭司給他們設計了一個抽象的爹佐爾文(又譯察宛),成立了祆教佐爾文派,摩尼索性又設計了一個抽象的與佐爾文旗鼓相當、一直戰鬥的暗魔,而把佐爾文稱為明尊

明尊和暗魔的戰鬥方式跟祆教很不一樣,祆教認為大家的肉體和靈魂里都有善惡因子,所以兩方面都要崇善去惡,摩尼教則認為人類的肉體是黑暗魔王製造的囚籠,用來鎖住靈魂中的光明因子,所以必須苛待肉體,靈魂才能升入樂園,否則到了世界末日就會和黑暗物質一起沉入地獄。

所以摩尼教的戒律四不(不吃葷,不喝酒,不結婚,不積聚財物)相當苛刻,這雖是受佛教影響,但佛教戒律是為了摒除煩惱求法,是主動遵守的,摩尼教則是為了避免下地獄,所以強制力更大。

不過,芸芸眾生不見得有這個決心和毅力,所以摩尼教要求高階人員要嚴格做到四不,一般教眾則可以放寬(但你們這樣不努力是要下地獄的)。所以小說中紫衫龍王、小昭先後擔任的聖處女一職,靈感當是來自於四不戒律里的不結婚一條,但歷史上似乎並沒有這個東東。

摩尼教跟祆教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祆教是民族宗教,注重教徒的血統(外族不要),摩尼教則是普世宗教,從創建伊始就要打破民族界限,吸納各族教眾入教,消弭爭端。

摩尼的教義里也確實含有他所能知道的各教的內容,比如在大明尊和暗魔的戰鬥中,大明尊召喚出各種明使(因為忌諱生殖,所以都是召喚出來的),蘇魯支(祆教)、如來耶穌(一般譯為夷數)都在其中,自己則是大明尊召出最後一個明使(先知),來教導世人。小說中左右光明使者波斯三使的設置就來自於這裡。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光明左使楊逍

教義上因為承認所有宗教都是真理,所以跟各教交叉的地方舉不勝舉,大司馬畢竟不是專門研究宗教學的,這裡就不詳談了。

後來摩尼得到薩珊波斯雄主沙普爾一世的賞識,獲准在境內傳教。其時沙普爾一世大破羅馬軍團,俘虜羅馬皇帝瓦勒良,薩珊波斯國勢正盛,摩尼教也趁此東風傳布開來。

可惜好景不長,沙普爾一世去世後,嫉妒摩尼教的祆教僧侶煽動繼任的巴赫蘭一世,不但把摩尼像耶穌一樣釘了十字架,而且還剝皮實草,並取締摩尼教。摩尼教雖然在波斯陷入低潮,但卻開始向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摩尼教向西傳播到羅馬帝國,向東傳播到中亞、印度、西域、蒙古高原乃至中國,像基督教和佛教一樣成為真正的世界性宗教,而且摩尼教也像基督教有羅馬教宗一樣,有自己的教宗,聖座就設在巴比倫,向各教區委派主教。

所以明教確實如小說中描寫的一樣,是有總教的,不過這個總教應該叫「巴比倫總教」而非「波斯總教」

摩尼教兼有各教教義的特點,使其容易在各教流行的地區傳播,但這種拿別人的神借殼上市的行為,也特別遭各教的忌恨。所以波斯的祆教徒必欲取締摩尼教而後快,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徒搞宗教迫害時也是迫害摩尼教最賣力,中國的佛教高僧批判起摩尼教來也絲毫不留情面。

中國沒有宗教迫害的傳統,所以摩尼教活得長些。不過中國有政治迫害的傳統,崇信道教的唐武宗在會昌年間,為了與佛教爭奪稅源並方便管理,由宰相李德裕主持了滅佛運動,史稱「會昌法難」

會昌法難並不止是佛教的劫難,祆教、明教、景教(基督教聶思托里安派)等三夷教也一起被取締,中國至此放棄了海納百川的心態和天可汗的地位。

摩尼教從此轉入地下,與民間的彌勒教、白蓮教合流,在民間組織「吃菜事魔」,屢次掀起反暴政起義,如五代的母乙起義、宋代的方臘起義,以及元末的紅巾大起義,就連大明朝的國號里,也留下了明教的痕迹。

然而純正的摩尼教畢竟在世界各地消亡了,這個曾經的世界性宗教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痕迹——除了福建晉江還有一座僅存的大雲光明寺之外。

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文史宴

明教最後的遺迹

晉江草庵摩尼光佛(明尊)像

總之,金庸先生筆下的明教,伊斯蘭教、祆教、明教的內容都有,可謂秉承了我們華夏文化宗教觀念相對淡薄,宗教界限相對模糊的傳統,搞了一個另類版的「三教元來是一家」。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注

更多、更新好文章

我們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穎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文史宴:金庸筆下的明教其實是三教合一
漢武帝一朝政治真相|文史宴
一代雄主明成祖竟患有羊角瘋|文史宴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百鬼夜行其實是日本的宮斗與陰謀|文史宴
明清兩朝的不同品格,這部失傳的科學書給出了最好的說明|文史宴
无视《战狼》的YY,谈谈史上真正的“虽远必诛”|文史宴
古文明留下一座小城後神秘消失,其天文史記載當今宇宙現象,引科學界爭論
文史宴:西漢的宦官專權與斷袖之癖——二者密切相關
文史宴:明清兩朝的不同品格,這部失傳的科學書給出了最好的說明
文史百草園:于謙的另一首詠物詩
唐律中的「度」——唐律漫談之一|文史宴
文史宴:百鬼夜行其實是日本的宮斗與陰謀
三皇五帝生活在商朝?——近年楚簡研究介紹與狂想|文史宴
外蒙古近代歷史的重心——你應該了解的哲布尊丹巴|文史宴
文史宴:段延慶堪稱一代明君,完爆段正淳和段譽
書畫與文史
看圖說話,三分鐘弄懂五胡十六國(一)——五胡的祖宗|文史宴
文史宴:圖說五胡十六國第一篇——五胡的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