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一生沒有篡位,他死後兒子曹丕卻立刻稱帝,實為被逼無奈

曹操一生沒有篡位,他死後兒子曹丕卻立刻稱帝,實為被逼無奈

大漢丞相曹操一生,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世人稱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但無論如何,他終究是沒有坐上那張一步之遙的龍椅,戴上唾手可得的皇冠。而他死後,他的兒子曹丕卻迫不及待逼漢獻帝讓位,取而代之。這奇怪么?難道曹操的赫赫武功,一輩子尚且顧慮重重,不敢篡竊皇位,曹丕又有何德何能,反而有勇氣決然踏出那一步,取四百年漢室代之呢?

不妨對比三列歷史人物:

第一列:曹操、司馬師司馬昭、宇文泰、高歡高澄:這類人物雖為總攬軍政大權的權臣,但終身止於臣位;死後方得繼承者追封為帝。

第二列:曹丕、司馬炎、宇文覺、高洋:這類人物在短暫接任權臣角色後,很快易代改朝,成為新王朝的開創者。

第三列: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楊堅、李淵:這類人物則在自己有生之年,便順利實現從權臣而為新朝天子的過渡。

曹操不稱帝,曹操一死,曹丕稱帝了。

司馬師不稱帝、司馬昭不稱帝,司馬昭一死,司馬炎稱帝了。

宇文泰不稱帝,他一死,他兒子宇文覺稱帝了。

高歡不稱帝,高澄不稱帝,高澄遇刺,高洋稱帝了。

論能力,論威望,論權力鞏固程度,曹丕肯定比不了曹操,司馬炎肯定比不了司馬昭司馬師,

宇文泰是西魏政權實際建立者,他死後,其子宇文覺年紀尚幼,被堂兄宇文護拿來做個招牌;和父親相比,威望功業差如雲泥;

高歡是東魏政權實際建立者,他長子高澄,十四歲起便做為他的代理人,入鄴都執政多年;自幼便被輕視,在人前表現庸碌守拙的高洋與父兄相比,同樣萬不能及。

第一列的曹操們之所以有生之年不稱帝,正是因為自身優勢太大,自認為可以緩緩圖之;若非天不假年,他們一樣會是第三列的楊堅李淵們。從來不是不想改朝換代,而僅僅是人壽有限,來不及罷了。

別只記得曹操公然自稱的「大漢征西將軍曹侯」之志,也要看看曹操對自己人夏侯惇說的心裡話:「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一步步變成魏公、魏王,自然是曹操自己野心膨脹,可為人者又怎能不為自己子孫家族的身家性命計?

「衣帶詔」事件後,都已經和漢獻帝劉協徹底破臉了,若不著手取漢代之,難道讓曹氏一族如霍光一般被誅滅滿門么?就算對大漢王朝再有感情和留戀,曹操也絕不會情願自己的子孫如霍光家族一般死無遺類的。哪怕換了任何人在他的立場都不會。


漢丞相、魏王曹操

曹操一生沒有篡位,他死後兒子曹丕卻立刻稱帝,實為被逼無奈

第二列的曹丕司馬炎們之所以迫不及待稱帝,也根本不是因為他們如何比父輩強,形勢比父輩更好,正因為他們只是新繼任不久的權臣二代,能力威望不及父輩,勢力基礎不如父輩,所以他們才需要儘快稱帝,正是為了確定易代事實,徹底杜絕皇權舊勢力反撲的幻想,同時也和本集團重臣們定下不可動搖的君臣名分。

北齊開國君主文宣帝高洋君臣,與其母親婁昭君的對答,恰恰揭示了第二列諸人實行皇朝易代的本質:正因為高洋威望遠不及其父其兄,所以他才要頂著眾多元老勛貴反對,靠大軍威懾強行建立新朝,造成不可挽回的既定事實。


北齊文宣帝高洋

曹操一生沒有篡位,他死後兒子曹丕卻立刻稱帝,實為被逼無奈

【顯祖入,召弼入與徐之才相告。之才云:「今與王爭天下者,彼意亦欲為帝,譬如逐兔滿市,一人得之,眾心皆定。今若先受魏禪,關西自應息心。縱慾屈強,止當逐我稱帝。必宜知機先覺,無容後以學人。」】——《北齊書·高德政傳》

【洋以告婁太妃,太妃曰:「汝父如龍,兄如虎,猶以天位不可妄據,終身北面,汝獨何人,欲行舜、禹之事乎!」洋以告之才,之才曰:「正為不及父兄,故宜早升尊位耳。」洋鑄像卜之而成,乃使開府儀同三司段韶問肆州刺史斛律金,金來見洋,固言不可,以宋景業首陳符命,請殺之。洋與諸貴議於太妃前,太妃曰:「吾兒懦直,必無此心,高德政樂禍,教之耳。」洋 以人心不壹,遣高德政如鄴察公卿之意,未還;洋擁兵而東,至平都城,召諸勛貴議之,莫敢對。】——《資治通鑒·第一百六十三卷·梁紀十九》

曹操無需天子名義,他也一樣終生是大漢帝國大部分疆域的實際控制者;可是曹丕如果不篡位易代,卻絕沒有信心如其父王那般,僅僅靠魏王和丞相名義便統攝全國了。


魏文帝曹丕

曹操一生沒有篡位,他死後兒子曹丕卻立刻稱帝,實為被逼無奈

徐州臧霸別部和青州軍的鳴鼓嘩變事件,其弟曹彰的問璽試事件,皆說明了這點。甚至敵對勢力劉備孔明一直所期盼的「天下大變」,也正是以曹操壽終後、曹魏控制區域極可能大規模動亂為前提。

所以說,曹操有足夠底氣和迴旋餘地,當然不必急於取漢而代之,曹丕篡位則是因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統治基礎相對於其父實在薄弱,因此除儘快取得天子之位外,別無選擇。事實證明他賭贏了,並以南征東吳為名,撫平之前半獨立的青徐二州。在名正言順的天子御駕親征下,原就野心平平的臧霸等青徐諸豪將,根本無力抗拒,拱手交權,入朝養老。整個曹魏治下九州實現真正的一統。


【建安二十四年,霸遣別軍在洛。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眾人以為宜禁止之,不從者討之。逵以為方大喪在殯,嗣王未立,宜因而撫之。乃為作長檄,告所在給其廩食。

……休言之於帝,帝疑霸軍前擅去,今意壯乃爾!遂東巡,因霸來朝而奪其兵。】——《三國志·魏書·臧霸傳》注引《魏略》

【(臧霸)與曹休討吳賊,破呂范於洞浦,徵為執金吾,位特進。】——《三國志·魏書·臧霸傳》

【時昭侍側,因曰::……臧霸等既富且貴,無復他望,但欲終其天年,保守祿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幸?】——《董昭傳》

【時鄢陵侯彰行越騎將軍,從長安來赴,問逵先王璽綬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三國志·魏書·賈逵傳》

其實一個攝行朝政的權臣集團(或說:幕府、霸府)的內部構成,既有大量僅僅忠於權臣個人、而徹底無視皇權的基本部屬;同樣隨著霸府總攬舉國軍政大權,也自然而然吸收了許多對舊朝尚有懷戀之心的首鼠兩端之徒加入。這些人或為自身功名,或為施展才幹抱負,才會效力於權臣霸府,對改朝換代之事往往並不熱衷,甚至為了能在史書上不留下貳臣之名,更希望於權臣將易代之事留待子孫後人。

而即使僅僅從自身家族而言,一個天子弱勢、霸府攝政的舊政權,也比一個強勢天子在位的新朝,要更加符合他們的利益,甚至就連權臣家族自身的重要人物,特殊情況下亦是如此。

比如著名的「大魏純臣」、大晉安平獻王司馬孚,若司馬家族始終作為魏朝第一權臣家族而存在,那麼年高德劭的他的話語權和地位,即使是司馬師司馬昭這樣的帝國攝政也必須充分尊敬;歷次上書奏議中他的名字排序更在其前;


晉安平獻王司馬孚

曹操一生沒有篡位,他死後兒子曹丕卻立刻稱帝,實為被逼無奈

可當司馬家族化家為國,變為大晉皇族以後,不但他自己要反過來對小兩輩的侄孫司馬炎俯首稱臣,更重要是他這支的子孫就僅僅變成了皇室遠支宗親,除了諸侯王虛名外,地位比之魏朝甚至是大幅度削弱了的。

如此鮮明對比,不論換了誰在他的立場上,也肯定會是一個大魏朝的忠臣。橫豎司馬氏公然當街弒君,只能提倡以孝治國,也並不能拿他這個一直唱反調的長輩如何,還得忍著噁心表面各種優禮,更能在史書中留下懷戀故主的忠臣義士之名,又何樂而不為?

又比如高洋改朝換代時,原高歡集團的眾多元老勛貴、甚至連他自己母親婁昭君都一致反對,同樣基於此理。因為晉陽的鮮卑勛貴們早以婁昭君為精神領袖,和鄴城的漢人士族集團水火不容。高洋和父兄那樣做個權臣,絕對遠比成為威福自專的強勢皇帝,更符合他們的利益。當然另一方面,這些人也絕沒有任何為早以名存實亡的鮮卑魏國去犧牲自家的覺悟,因此真到高洋帶著大軍一嚇唬,就統統閉口不言了。


高洋之母、北齊神武太后婁昭君

曹操一生沒有篡位,他死後兒子曹丕卻立刻稱帝,實為被逼無奈正因為霸府集團的人心不齊和不穩定,所以權臣若不篡位,就永遠會被對手藉著討伐權奸的罪名來攻擊與反對,時刻不能放鬆警惕;只有真正決然踏出那一步,成為名正言順的天子了,反對者才會變成天下共討之的反賊。

因為滿朝百官們一旦經歷了受禪易代,就會為了維護自己和家族的切身利益,自覺去維護新王朝,儘可能撲滅舊王朝的殘餘勢力反撲,這是真正關係自己身家性命和家族福祉的頭等大事。——舊王朝若死灰復燃,復辟成功,就意味著自己的一身功業俱都被「逆臣」之名玷污,子子孫孫都要蒙受羞辱。

曹丕受禪,就徹底斷絕了漢朝復興的最後可能,即使以諸葛亮之無雙國士大才,亦只能困居蜀中了。從中樞到地方州郡,從前那些在曹氏霸府治下尚可自欺欺人、心念漢室舊恩的人們,也徹底變成了魏朝臣子,而和作為舊漢勢力殘餘的蜀漢政權勢不兩立,只因有了光武帝建武中興前車之鑒,再沒有人會希望落到如新莽朝群臣那樣在史冊中背負污名的下場。

歷代權臣篡位的關鍵,並不在於能拓展什麼權柄,這些已經通過攝行皇權得到了,而就在於逼迫朝堂百官做這樣的正式站隊,交上不能後悔不可收回的投名狀。畢竟無數次歷史證明,打倒一個哪怕是新莽那樣的王朝,也永遠比打倒一個霍光、竇憲這樣的權臣家族要困難無數倍。

所以就算是武則天這麼一個在男權社會中可說千古奇葩的女性君主,她的權力鞏固程度都要遠遠超過霍光那樣的權臣,只因為大唐百官承認了她是新天子,對她宣誓效忠了,就自覺去會與那些反對她的人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則天大聖皇帝武曌

曹操一生沒有篡位,他死後兒子曹丕卻立刻稱帝,實為被逼無奈比起自己變成亂臣賊子、子孫死無遺類的風險,高居九重的天子是男是女實在不值一提。李唐復辟後,武周一朝之所以不可能如新莽那樣被否定,一眾如狄仁傑這樣的周朝大臣同樣也被承認為大唐忠臣,王孝傑這種常敗將軍只因有武周朝難得的開邊功績(收復安西四鎮),居然還進了大唐王朝的武廟,原因同樣在此,而絕不僅僅是中宗李顯、睿宗李旦個人對武則天的母子之情。

其實天朝之所以不可能如東瀛列島那般,實現長期穩定的幕府制度,一方面自然是從秦始皇建立集權帝制以來,君權無上至尊,遠非列島君主哪怕權柄最大時期可比;

歷朝歷代可在一段時間攝行皇權的大臣層出不窮,但根本不能將自己權柄穩定傳襲子孫,不可能讓自己所有兒子都裂土封王,獲得天經地義的皇位繼承資格,更不可能讓後裔各個都是天生就高人一等的天潢貴胄、鳳子龍孫,

另一方面也是「成王敗寇,贏家通殺」觀念太深入人心,天子和權臣之間根本無法互信。

想維持一個能延續下去的幕府,首要前提就是權臣及其子孫的地位權柄、身家性命都能得到充分保證,至少要有三代人,五六十年以上傳承。

而這在歷史那些無論有權無權,心中皆認定君權理所當然無上的皇帝治下,可能實現么?可現實中如劉禪這般有充分自知之明,心安理得「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不但不清算權臣還厚待其家人的君主,幾千年才出了幾個?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您關注狐狸的微信公眾號:狐言論史(huyanls1012)。狐狸會每天給您發送關於中國歷史的相關好文。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是曹魏最後的忠臣,他不死,司馬懿父子不敢篡位
他毒死髮妻,終身無後,篡位果實全歸父兄侄,自己落得驚嚇而死的惡名…
五丈原上他的遺囑更像是託孤,孔明臨死的時候後悔沒有篡位
曹操留下兩位託孤重臣,司馬懿父子等他倆死了之後才敢篡位
恩將仇報?楊堅稱帝後,竟將幫他篡位的功臣幾乎殺盡
司馬炎篡位,有一人反對,皇帝非但不敢殺,還得管他叫爺爺
朱棣篡位當上皇帝後,不認親生母親,結果一個小細節讓謊言穿幫!
躺槍的駙馬,兩任皇帝懷疑他要篡位,沒想到是他舉薦的人篡位了
趙光義是否靠篡位當上皇帝?從他對待嫂子的行為,就可以找到答案
朱棣篡位成功後,立刻下令囚禁後宮宮女,之後做的事被罵豬狗不如
朱棣篡位成功後,立刻下令囚禁後宮宮女,之後所做的事被罵不是人
怕兒子篡位,這個王乾脆把兒子都攆到外國去,卻反而遭來更可怕的事情
此人是曹丕留下的忠臣良將,如果聰明點,司馬懿父子篡位很難
為何諸葛亮在劉備死後不篡位稱帝?他竟暗藏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
曹操給魏國留下的兩大虎將:他倆不死 司馬懿父子不敢篡位
篡位稱帝後,生不齣兒子,他只好讓大臣幫自己生,將妃子送給大臣
這五位牛人,都是靠篡位做了皇帝,卻被後人稱讚,原因很簡單
曹操有25個兒子,為何都不如一個司馬懿,被他奪權篡位?
朱元璋還有一個義子很厲害,他只用了一招,義子永世不敢謀權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