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說郭德綱拯救了相聲這個行當?

為什麼說郭德綱拯救了相聲這個行當?


作者:陳阿嬌



與徒弟曹雲金的師徒之爭,讓郭德綱再度走上風口浪尖。無論對郭德綱是口誅筆伐還是支持力挺,都沒法否認他是當下相聲界最炙手可熱的演員,最具有票房號召力和關注度。沒有人從一開始就走紅,而郭德綱橫空出世於世紀之交相聲最低谷的一段時間,並帶來了相聲市場的再度復興。



為什麼說郭德綱拯救了相聲這個行當?

圖源網路



郭德綱不是相聲的代名詞,與他有關的烏煙瘴氣的爭議和話題不絕於耳,但誰也沒法否認他的業務水平確實是當代翹楚。郭德綱身上有各種各樣可能存在的問題,但正如馬季對他的評價,「郭德綱讓相聲晚死50年」。



一、郭德綱在電視相聲、晚會相聲之外救活了現場相聲市場,不說偽相聲


當下,相聲表演並不少見,無論是茶館小劇場還是大的體育場館,不時有相聲藝人登台獻藝,售票賺錢。知名的相聲演員,還可以發起類似歌星演唱會一樣的全國巡演。相聲市場的繁榮,讓大家漸漸忘記上個世紀90年代,相聲經歷過非常嚴重的低谷,低到有人判斷這門藝術將要滅絕。日常生活里看不到相聲的蹤跡,只有在春節晚會上,才有演員來一段照本宣科、不怎麼好笑的「歌頌型」相聲段子。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低谷,根本上來說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但最直接的原因,是80年代以後,舞台相聲、廣播相聲、電視相聲、晚會相聲等所謂新的形式,對作為「現場藝術」的相聲的戕害。相聲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與以上方式是格格不入的。晚會和舞台的表演,是「規定時間的規定動作」,相聲恰恰需要即興發揮。同時,比相聲更適合電視傳播的小品走俏,代入感更強、表現形式更直接,代替了相聲,成為語言類節目中的龍頭。


90年代末以後,相聲不僅陷入逐漸沒人看的境地,而且漸漸沒人演、沒人學了。有人戲稱廣播電視里的相聲,其實是「偽相聲」,雖然是兩人站在那裡對話的形式表演,只是背台詞,徒有相聲的外殼,沒有功力,就展現不了相聲的魅力,有些觀眾不樂就硬「咯吱」的尷尬感。所以,靠電視傳播成長起來的相聲演員,難以吸引觀眾、特別是年輕人關注和喜愛這門藝術。相聲沒落也就順理成章。


大約在2005年,郭德綱的一夜爆紅,才真正結束了相聲沒落的進程。他是來自於民間的相聲演員,7歲跟隨老先生開蒙學習評書,在曲藝之鄉天津浸淫、研習十幾年,有豐富的茶館、小劇場公開售票表演的演出經驗。郭德綱自稱會600多段傳統段子,雖然遭到了包括蘇文茂在內的一些知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的質疑,但是他本人能說幾百段傳統段子是毋庸置疑的,還能表演京劇、評劇等。他領銜的相聲團體德雲社(早期稱為北京相聲大會)爆紅後,全國各地才再度湧現了一些相聲現場表演,也逐漸有人開始從事和學習這門曲藝藝術。


就連日後和郭德綱發生齟齬的另一位相聲演員王自健也曾經表示過,相聲演員能夠再度靠說相聲養活自己,要感謝郭德綱。而表演藝術家馬季生前也曾經多次表達:「一個郭德綱的出現使相聲又熱起來了,這對相聲界是好事。很多傳統段子再出現,人們發現原來相聲有如此大的魅力。」

不管郭德綱和什麼人如何「開撕」,目前相聲演出市場上,還是郭德綱的票最好賣,所過之處,一票難求。公眾人物當然應該有社會責任注意自己的言行,但從專業角度也應該對觀眾負責。私德之外,作為藝人第一位的公德是把自己的業務做好。相聲這門藝術再度復興,繁榮了演出市場,郭德綱有很大貢獻。



二、傳統藝術水太深、太難學,郭德綱最大程度繼承了傳統相聲的遺產



相聲和戲曲、雜技等很多傳統藝術形式一樣,水太深、太難學,成材率低,成「角兒」的比率就更低。


表面上看,相聲就是說話,逗樂,但真正將相聲作為一門專業來學習,卻需要下非常大的功夫,不亞於電影《霸王別姬》中段小樓和程蝶衣在富連成戲班子里所吃的苦。相聲也不是人人都能學,首先要口齒清楚、反應敏捷、記憶力強,還能忍受常年枯燥的訓練,之後又要在不斷登台獻藝的過程中積累表演經驗,才能夠「出徒」。


從清末明初,天橋民間藝人「窮不怕」朱紹文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確立了兩人對口相聲的形式以來,一百多年時間裡,相聲的表演形式不斷規範,內容不斷豐富,相聲演員必須從小練習「童子功」,所謂「說、學、逗、唱」的四門功課,內容是非常龐大的。最基礎的基本功,即在練習嘴皮子時,就要掌握氣息、聲色、節奏還有嘴上的靈活度。而這只是冰山之一角的入門。據說僅相聲演員的基本功,既有十二項之多,要終年苦練,像打怪升級一樣逐漸攻克。所以普遍的觀點是,學習相聲最好是家傳,父一輩子一輩,如果出生於這樣的相聲世家,那可能學起來也會方便一些。

幾乎所有反對郭德綱的人,質疑的都是他的人品,鮮有針對他的專業發聲的,就是因為他和很多相聲從業者的差別不是水平好與差的區別,而是會與不會的區別。就是因為他在專業方面確實超出了自己的同行。


郭德綱的業務之所以好,就是他比較完整地將傳統相聲的遺產繼承了下來,主張先繼承再發展,繼承是主要的。他的橫空出世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作用。郭德綱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天津,這裡是曲藝「窩子」,很多老藝人聚集於此,他們經歷並見證過上世紀50年代之前相聲的民間繁榮,幾乎每個人都有幾本相聲的海內孤本,身懷一兩門絕技,每個人都是一座富礦。郭德綱正是幼年遊走於這批老藝人之間,才有條件繼承了傳統相聲的技藝,類似於武俠小說里主人公意外得到絕學的奇遇。



三、再現了富連成式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為相聲接續香火



郭德綱和曹雲金的師徒之爭,其中一個焦點就是,郭德綱對外一直稱自己的徒弟為「兒徒」,就是入室學習,在師父家白吃白住學習三年,然後要為師父效力兩年以報師恩。而曹雲金則稱自己當時入室學藝,其實是給郭德綱交過學費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兒徒」,但學成之後卻同樣要忍受師父的盤剝,為求發展不得不離開。

孰是孰非,陷入了羅生門。但其中卻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郭德綱在教授弟子學習相聲的過程中,無論收不收錢,確實都是帶在身邊「入室學習」,口傳心授「一口一口喂大」,這與現代化的學校教學有著根本區別。正如前文所說,傳統曲藝學習的難度大、成材率低,所以一對一親授的方式,才有可能比較完整的學會、學通。


其實對於大多數東方曲藝形式來說,藝人不僅僅要以從事的藝術為職業養家糊口,還要以此為一種生活方式,學校教育流於表面,難以抵達藝術的高層境界。


大家熟知的日本藝妓和落語(類似單口相聲的曲藝形式),至今仍然堅持傳統教學方式,與相聲的傳統教學十分相似。以落語為例,初出茅廬的弟子一般要進入師父家裡授業,被稱為「前座」(相當於學徒),經過多年的訓練和苦修,背誦下一定數目的段子,才藝達到師父所要求的水準之後,師父會對弟子進行一場考試。通常,師父會邀請來自己在本行內的好友,一同見證。若弟子通過測試,被行業內部認同,才可以開始賺錢。而更高級的是「真打」(高級落語家),大約需要經過八九年,甚至更多年數的學習。中國的相聲教學比落語的形式更加複雜,內容也更加龐大,非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學成。


在郭德綱之前,傳統的收徒授業的方式雖然仍在相聲界存在,但卻是逐漸沒落,幾乎尋找不到蹤跡。更多的是愛好者們利用閑暇時間,去相聲師父家裡「上活」(授業),最多也就學成一個「票友」水平,跟幾年在師父身邊耳濡目染是沒法比的。雖然郭德綱和徒弟的矛盾總是引發方方面面的爭議,但他畢竟是恢復了如類似富連成戲班子的教學方式,設立了「雲、鶴、九、霄」四科相聲學員。郭德綱的所謂「相聲家譜」,或許有其經營演藝公司的私利之心,將離開演藝公司的弟子「逐出師門」,也難免帶有封建家長制的糟粕;但另一方面,他通過實踐恢復相聲教學的傳統形式,使之不至於失傳,確實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算接上了相聲傳幫帶的香火。


【小結】郭德綱身上的爭議很多,唯獨沒有人說他相聲說得不好。即使並不完美,也確實是行業翹楚。作為公眾人物,一個演員應該注重私德,與大眾的價值觀儘力和解,少出現一些「毀三觀」的爭議。但藝人的第一公德就是做好自己的藝術,無論是從繼承、傳承還是傳播,郭德綱對於相聲的貢獻是值得肯定的。



本文系騰訊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觀察 的精彩文章:

看奧運時,你會覺得中國人受欺負嗎
國人為何喜歡自稱為「XX狗」?
巴西為什麼沒出過頂尖作家
小孩讀不懂魯迅,能怪小孩嗎?
鄉村合并了,鄉愁還會有嗎?

TAG:文化觀察 |

您可能感興趣

雨聲說些什麼呢?
為什麼在封建王朝里會說伴君如伴虎!看完這個你就什麼都明白了!
原創:什麼是俗?什麼是雅?聽聽郭德綱怎麼說
作者說了些什麼?
黃河現在為什麼沒有洪水了?我們對黃河做了什麼?
你為什麼腫了?
為什麼你說了一堆,他只回個嗯?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菊花」?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曬斑?
為什麼說吃虧了還應該歡喜?
看了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要拒絕雞湯了
抗美援朝,為什麼毛主席堅決要出兵?因為麥克阿瑟做了這件事!
你為什麼不理我了?為什麼?
梁漱溟說了什麼,讓毛澤東如此憤怒?
你為什麼這麼窮?看了就不會窮了!
為什麼說柯基萌?養過你就知道了
失戀教會了你什麼?說的太對了
為什麼那麼多人崇拜毛主席?彭真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一語驚醒!
中國誰的廟宇最多?為什麼國人都敬重這個人?這說明了什麼?
真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