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们的励志故事与忍辱教育

我们的励志故事与忍辱教育


我们的励志故事与忍辱教育



写了几篇和「小故事」有关的文字,竟有人点赞,意外之余,也颇有些小欣慰。一有欣慰,就有些把持不住自己了,想再来几篇。我的城府之浅,由此可见。这一回,想说的是「励志」。先把小故事抄在下边:

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是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截出来的,著名的「胯下之辱」。在语言系统中,是一个成语;在历史叙述中,则是一个典故;在文化和教育中,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核心是要「忍辱」。为什么要「忍辱」呢?仅凭上面的那一段,是不够的,不完整的。有个完整的白话文版本在这儿,网上搜的:


淮阴侯韩信,淮阴县人。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又不善于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性钓鱼于淮阴」的「性」,应是「信」)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女人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韩信一次到市集去,被一个屠户欺辱,挑衅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就真地趴在地上,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整个集市的人都嘲笑韩信,以为他胆子真的很小。后来被萧何推荐给汉王刘邦,刘邦筑坛郑重地封韩信为大将,再后来韩信因为辅佐汉王刘邦成就霸业的功劳,被封为齐王。


对一个历史人物的书写,在这儿被浓缩成一个「忍辱」与「拜将」的励志故事。用心明了,逻辑清晰:先有「忍辱」之因,后有「拜将」之果,就像有春种就会有秋收一样。

是谁最先把司马迁的历史叙述截下来浓缩成这么一个励志故事送给我们的?我不知道,需要专门家的考证。



我们的励志故事与忍辱教育



我不放心我对这一励志故事的解读。我怕我会曲解励志故事编撰者的用心以及其特别的逻辑。我用手机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度」出来这么一段文字:


忍耐需要修养,忍辱需要度量,而忍辱负重则是一种境界。忍,乃是心头一把锋利的刀,要培养刀捅心头而不惊慌的气度,就要忍得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胯下之辱,占国之欺,争锋之伤……也许还要承受历史的骂名,但他们无怨无悔。

杀父之仇,忍!夺妻之恨,忍!占国之欺,忍!争锋之伤,忍!


我真有些毛骨悚然了。这一类的励志故事,好像要培养恐怖分子一样。在这一串的「忍」中,胯下之辱的「忍」应排在末尾,相比前边的那几个,实在算不得「辱」,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还是说「胯下之辱」吧。依上边的引文,我对这一忍辱励志故事的解读应该大致没错。然而,远远不够,「忍辱」不仅和「拜将」有其因果,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度量,一种境界。相形之下,我的解读实在有些修养不到,度量太小,境界低下。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情,非君子不能硬装,也就只能以小人之心来看这励志的「胯下之辱」。 比如,以我的小人之心,怎么也看不出当下的「忍辱」和将来的「拜将」之间会有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依司马迁的原文,当时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确实是有些「怯」的,「忍」是因为「怯」。如果他知道自己将来会被「拜将」,他还会不会甘受小混混给他的侮辱呢?如果把这里的「忍」说成一种修养、度量、境界,就是对「怯」的美丽的装潢!


还有,我有限的阅读和现实经历给我的教育是,绝大多数的受辱者并没有韩信那么幸运,是一直忍辱到死的。先忍辱而后官,先受辱而后荣,不能荣不能官的是绝大多数,在终生的受辱中靠着「后荣」和「后官」的梦想,直至忍辱而死,死前还要以先忍辱而后官、先受辱而后荣的故事为子孙励志。这样的励志,可称之为中国人的千年之梦,荒唐而滑稽,几近一个黑色幽默。



我们的励志故事与忍辱教育


忍辱!忍辱!


这样的励志故事,几乎历代都有,穿戴不同,裹的是相同的肉身。也有想不开的,就辱极而亡,为后人怜。或发疯,为后人笑。也有愤然而起的,就成为暴民,为后人诟,为后人嗤。


还有,受辱成为习惯,受辱者很可能会不觉其辱。

我有限的阅读和现实经历给我的教育是,如果是皇帝老儿的胯,匍匐钻胯者还会因此而满脸生辉,两眼放光的。旁观者呢?经常的情形是,因为想匍匐而不能所生的羡慕嫉妒恨。这在鲁迅先生笔下的我们亲爱的阿Q那里就有。何以如此?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塑造出的民族性格,使之然也。


我们也有「中华民族不可辱」的教育,大概是针对外敌而言的。对自己的同胞呢?似乎是可辱的。


比如韩信之于那一帮小混混;比如夺妻的恶棍、杀父的凶手。难道我们的忍辱励志有内辱和外辱之分?外辱不可忍,内辱就可以么?不但可以,还能忍出一种修养、一种度量、一种境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忍辱逻辑?


胯下之辱可忍,争锋之伤可忍,夺妻之恨可忍,杀父之仇可忍,占国之欺可忍,如此等等的忍,还有没有边界?拥有了这种没有边界的忍辱,其修养、度量、境界还是不是人的修养、度量、境界?猪在挨刀绝命的时候,可是有反抗的嚎叫的!难道我们的忍辱教育要让我们比猪还不如吗?



我们的励志故事与忍辱教育



我总觉得,让韩信钻裤裆的那些小混混,和达官贵人们依势欺人的儿子孙子们,古时称为「纨绔子弟」,现在称之为「富二代」或者「官二代」有些气味相投。我实在有些怀疑,这样的忍辱励志,是那些曾经忍过辱而后成为达官贵人的所谓「人上人」送给我们的。他们把「胯下之辱」从《史记·淮阴侯列传》里截出来,浓缩成励志故事,看似励志,实为训诫。这样的忍辱教育,很可能就是他们为了在他们施辱于人的时候,让受辱者甘受其辱,甚至不觉其辱。这样的忍辱教育,似乎给小人物指出了一条能够至达成功的路径,但对绝大多数的忍辱者,怎么看都像一剂迷魂汤:天下太平,有辱就忍着吧,忍着往上爬吧,爬上来的有种,爬上不来的继续忍——忍死你!我实在有些想不来,以「胯下之辱」作为励志故事,我们的关注点为什么从来都在「忍辱」与「拜将」的韩信,而要忽略和放过施辱于韩信的那些小混混?辱,耻辱,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解读和指认?真正耻辱的到底是施辱于人的混混,还是甘愿受辱的韩信?


没有边界的忍辱,即使不是故意,也是一种纵恶。一味地放任恶行,即使不是故意,也是恶行的同谋。


我们在实施忍辱教育的时候,经常会用一句俗语「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不忍,刀就会落下,伤及于心。如果这里的「心」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心脏,而与我们常说的精神、心灵有关的话,一味地忍辱,刀就不会落下,伤及我们的「心」么?忍与不忍,到底哪一个更有利于「心」的护卫?


自己遭辱,能忍,看到别人遭辱就应该更能忍了。如此的忍,忍出来的人格,以至于民族性格,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与性格?



我们的励志故事与忍辱教育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刻有德国神学家马丁·尼莫拉的一段忏悔文: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我以为,无论是内辱还是外辱,当「忍辱」失去边界的时候,马丁·尼莫拉的忏悔文中描述的情景就一定会成为现实。


抗日战争时期,五六个日本兵、五六杆枪就可以对两千多个中国民众实施屠杀,且能够成功,与我们长期的这种忍辱教育塑造成的民族心性有没有关系?


至于内辱造成的伤害和人道灾难,用不着我说,过去有,现在有,将来大概也还会有的。


励志!励志!我们还有许多的励志故事,比如「头悬梁锥刺股」,好像要鼓励我们自残一样。


忍辱的励志,是否也散发着一股自残的气味?



我们的励志故事与忍辱教育



励志故事是励志教育的组成部分,关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民族性格的塑造。


我们需要励志故事,也需要警惕那些掺进了「三聚氰胺」或「苏丹红」的励志故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杨争光说一不是二 的精彩文章:

TAG:杨争光说一不是二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的教育故事徵文
教育了無痕——我的家教故事
孩子的教育叫我操心
教育小故事——不嘛不嘛
我們的教育應該教而沒有教的兩件事
《我的事業是父親》——揭秘家庭教育理論的真諦,你不可不知的育兒經!
不要被如此教育事件磨損了意志
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教育感言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校園欺凌」事件:感同身受的教育是當前教育的重大缺失
緬懷傑出營養教育家——何志謙教授
育兒!教育孩子之前,家長必須懂的事情!
我與一個自閉症兒童軒軒的教育故事
如果義務教育是空話,素質教育簡直就是騙局
扯淡的VR顛覆傳統教育,做教育內容還需敬畏之心!
清末皇帝溥儀,真實歷史你不知道他受的教育,傳統教育的對錯
性教育童書尺度大讓媽媽震驚,家長該如何性教育
素質教育必須從家庭教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