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為兩代盛世奠定基礎的能臣 沒他大明恐只有百年國運

一個為兩代盛世奠定基礎的能臣 沒他大明恐只有百年國運

在土木堡之變前,大明帝國有三個盛世,分別是朱元璋時期的洪武之治,永樂帝時期永樂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時期的仁宣之治。這是大明帝國開疆拓土,繼往開來的時代,是堪比漢唐盛世的偉大時代。

可是這樣偉大的時代,卻曾遇到了一次嚴重的危機,嚴重到亡國的危機。

這事還得從朱棣那說起。

一個為兩代盛世奠定基礎的能臣 沒他大明恐只有百年國運

眾所周知,朱棣這個皇帝位置是從他侄兒朱允炆那搶來的,他登基為帝後,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向臣民證明他是比朱允炆更優秀的帝王,他會幹得比朱允炆好,他才是真正的正統,他才是天命所歸。

於是永樂大帝在位二十二年里幹了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

第一是修《永樂大典》,在解縉的主持下,兩千多人用了六年多的時間,終於修撰了這部《永樂大典》,這部大典總計近22900卷以上,裝成11095冊,總字數約37000萬字,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

第二是南征安南,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令大將張輔南征安南,此次大明可謂是傾舉國之兵八十萬南征,單單是兵力集結前後就花了三個多月,然後戰爭打了一年多,據統計此次南征所耗費的糧食就超過了一億斤,這還僅僅是糧食,還不算上其他物資損耗。

第三是北擊蒙古,朱棣曾先後五次親自率軍征討蒙古,平韃靼克瓦剌,打得蒙古人逃去無蹤,數十年不敢犯大明一步。

第四是下西洋,大明朝曾派鄭和七下西洋,據後人計算,鄭和下西洋所用的寶船,現在要想原樣複製出來的話,最少要花一億元人民幣,而當時一次下西洋的耗資就需要六百萬兩。

第五是遷都北京,其實我覺得朱棣遷都北京不是簡單的要天子守國門,因為永樂朝的國門都到外興安嶺去了,估計在朱棣的心目中就沒國門這麼一回事,他覺得天下都是他的,因為他也打敗了他所遇到的一切敵人。而當時朱棣遷都北京的原因,應該還是為了加強對北疆的控制,他的本意可不是為了「守國門」,因為朱棣可是大明朝除了在位時間短的幾個皇帝外,唯一一個不修長城的皇帝。

除了這些功績之外,朱棣還重開大運河,經營邊疆,西部建哈密衛,東北設努爾干都司,冊封蒙古三部,西南改土歸流,冊封西藏活佛,往吐魯番、伊犁、哈密派駐署理宗教事務的「僧綱司」……當時除了鄭和下西洋外,朱棣還有派陳誠通西域。

永樂盛世時,有八十多個國家向大明稱臣,最遠的屬國抵達了中非地區。

永樂大帝文治武功,偉業赫赫。因而《明史》贊他「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一個為兩代盛世奠定基礎的能臣 沒他大明恐只有百年國運

永樂大帝這些豐功偉績,一般的皇帝只要能做成一件,那就是一代明君,足以流傳清史了,可是朱棣卻能在二十來年的時間了,完成這麼多的創舉,這是建立在什麼的前提下呢?

很簡單,那就是兩個字——壓榨。

通過壓榨國力來完成這麼多的創舉。

因為要完成這些創舉,那是需要巨額的錢糧的,沒有錢沒有糧,永樂大帝根本上就完成不了這麼多的豐功偉績。

永樂朝前期確實實施了一系列政策,豐富了百姓的口袋,可是到了朱棣去世前的幾年裡,這個帝國已經快被他壓榨光了。

最直接的表現是兩方面,一呢是才開朝五六十年,在朱棣後期就爆發了十多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農民起義在古代是很常見的,可是大規模的還是十多場的大規模起義,那絕對是朝廷將國內的百姓壓榨得不行了才會出現的事情,這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賽兒起義。

第二個直接表現是,永樂朝後期爆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是寶鈔的嚴重貶值。寶鈔早在朱元璋時期就已發行,當時的出發點是為了方便百姓,可是當時根本上不知道有什麼「準備金」,所以導致了寶鈔的濫發。寶鈔這個東西皇帝是很喜歡的,通過印刷紙張就能用來給官員發薪,給將士犒賞,就能購買老百姓的物資。這到了永曆後期,老百姓都已經不敢接寶鈔了,朝廷又不允許金銀交易,於是很多地方的百姓寧肯回到以物換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也不願意接受寶鈔。

頻繁的爆發農民起義,又加上嚴重的通貨膨脹,這完全是一副亡國的表現啊。

永樂22年(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出征漠北的路上,終於病倒在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的軍營里,最終一病不起死在了出征的途中,也算是馬革裹屍,這算是朱棣最好的歸宿了。

而就在死前最後的一口氣,朱棣喊了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不是他深愛的已故的徐皇后,也不是他最疼愛的皇孫朱瞻基,而是那個成全他永樂盛世的最大幕後功臣,同時也是唯一一個能讓帝國起死回生的千古能臣——夏原吉。

一個為兩代盛世奠定基礎的能臣 沒他大明恐只有百年國運

央視曾有部紀錄片叫《大明管家》,就是介紹這位來自湖南湘陰的奇才夏原吉,介紹他是怎麼輔佐朱棣,盡心儘力,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的維持帝國經濟的運轉,以籌集錢糧讓朱棣去實現他的文治武功的。

夏原吉名氣並不大,在洪武時期不如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在建文時期不如方孝孺、黃子澄、齊泰,永樂朝不如蹇義、解縉,仁宣之治時又不如楊士奇、楊榮、楊溥這三楊。

可是夏原吉卻是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的最大幕後功臣之一,他還是一個頗具傳奇性的人物,大明兩百餘年,換了兩百多戶部尚書,有些尚書可謂是做不到一年,才幾個月就被換下,可是夏原吉卻做了大明的戶部尚書27年,執掌大明經濟財政將近三十年。

而且他在福建湖南等很多地方,地位相當於北宋時期的包拯,很多地方還有關於他的神話傳說,他還是唯一一個在朱元璋、朱棣這倆「文臣屠夫」的時代里,一直被重用,一直被依靠的重臣。

他死後獲得了文臣的最高榮譽:贈太師,謚忠靖。當時所有的大明高官都有為他寫悼詞,哪怕是和他政見不同的,也對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為什麼他這麼牛掰呢?能得到上至皇帝,中至群臣,下至百姓的一致稱讚呢?

那是因為他確確實實是一位實幹的廉臣,一位真正為國為民的幹吏。

朱棣重用夏原吉為戶部尚書後,夏原吉就實施了一系列政策:「裁冗食,平賦役,嚴鹽法,錢鈔之禁,清倉場,廣屯種,以給邊庶民,且便商賈。」

裁冗食就是「精簡機構」,減少皇室等處的開支用度,甚至朱棣本人花費等問題都要被裁剪,這是很難辦到的,但夏元吉知難而上,永樂四年,他借籌措下西洋經費為由,請旨裁減中央到地方閑散衙門200個,分流近千人。朱棣每年給諸皇子的賞賜,也經其諫勸,每年儉省近三分之一。朝廷禁軍,經其核算淘汰大量老弱殘兵,建成兵少戰力精的「三大營」……

平賦役就是增加對富戶階層的稅收,減免貧民階層稅收,並允許鄉民出錢代勞役,這種辦法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清倉場」,即清理各地倉庫,嚴查貪污,每遇貪墨要案,夏原吉親自核算,屢屢揭穿貪官伎倆,貪官的家產則被充公成為了國家的財政。

「廣屯種」就是招募內地無地鄉民去邊塞耕種落戶。夏原吉的辦法並不是如朱元璋時代的「強制遷移」,而是國家出台「優惠」政策,用免稅和經濟補助吸引農民前去落戶,結果明朝九邊各地22年來「戶口增倍」,最早從內地「闖關東」的人,也恰出現在這一時期。

更厲害的是「嚴鹽法」和「錢鈔之禁」。

「嚴鹽法」即由每年商人向九邊運輸糧草換取鹽引,變為商人僅向北征蒙古的「出發地」集中輸送糧食換鹽引,這小小的調整,雖減少了九邊其他邊鎮的收入,卻保證國家可以短時間集中大量錢糧,打好北征之戰。後來大明遷都北京時,他又故伎重演,從而解決了大明遷都的經濟難題,雖說是「權宜之計」,可畢竟解決了問題。

「錢鈔之禁」是因寶鈔的濫發引起的嚴重通貨膨脹和百姓對寶鈔的極端不信任,雖然朝廷嚴禁使用金銀交易,也讓百姓接受不了寶鈔。夏元吉反對用強,他對症下藥,一方面緊縮銀根,保障寶鈔信譽,另一面讓寶鈔價格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食鹽掛鉤,以維持寶鈔經濟價值。

夏原吉就是通過各種手段來穩定和發展國家經濟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並削減不必要的財政支出,以便於朱棣去干他的豐功偉業。

可是朱棣做的事實在是太多了,步子實在是太大了,雖然夏原吉給朱棣摸了許多潤滑油,還是扯到了蛋,大明的國力被嚴重削弱,經濟財政遇到了嚴重的困難,朱棣死後,繼位的朱高熾不得不放棄數十萬大明將士用生命打下的安南,這就是因為國家的財政實在是支撐不了對安南的控制了。

而朱高熾也知道大明的嚴峻形勢,所以他繼續重要夏原吉,而夏原吉出獄後(永樂十九年,朱棣欲發動第三次北征,一舉平滅韃靼太師阿魯台。深感國家財政日益吃緊的夏元吉竭力阻止,觸怒了朱棣,加上一直深恨夏元吉的國公張輔以及漢王朱高煦的爭相挑撥,夏元吉被解除職務,送「內宮監」長期關押。),依然鞠躬盡瘁的為恢復大明國力而殫精竭慮,他再改「嚴鹽法」,允許商人用寶鈔直接換鹽引,規定以300貫換1引,另外繼續對皇帝吝嗇,要求禁絕宮廷奢靡消費。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後,夏元吉繼續主持改革商稅,減少國內關卡,鼓勵商品流通,削減收稅比例,做到「稅少而財增」,經永樂時代日益空隙的國庫,終於重新充裕起來。

也就是說,沒有夏原吉在背後想盡辦法發展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永樂大帝就沒錢糧來實現他的豐功偉績,永樂大帝就沒人來給他在遠征時籌集糧餉,甚至就不會有永樂盛世。而永樂後期幾乎敗光了家產,在仁宣時期沒有夏原吉力挽狂瀾,挽救大明的經濟,只怕大明就會因巨大的財政危機而導致亡國,大明將只有不到百年的國運。

這不是危言聳聽,要知道崇禎之所以亡國,最大原因就是財政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當時大明並不窮,江南一帶依然富庶,那些文臣武將巨賈們,一個個都富得流油。

可是大明朝廷窮,窮到沒錢賑災,窮到沒錢發餉以鎮壓起義,窮到沒錢來鞏固邊防……如果大明朝廷有錢,如果崇禎能有個夏原吉一般的經濟能臣來為他「賺錢」,大明不會在1644年就亡了,畢竟大明當時至少在淮河以南,還是深得民心的。當時大明最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地,最富庶的地方,真正的糧倉,都還未亂,那裡的百姓都還是擁護大明朝的。怪只怪東林黨一黨獨大,以至於無人制衡這群蛀蟲,無人從他們口袋裡掏錢,最終導致了大明朝滅亡了,當然了東林黨也被滿清給血洗了,這就是因果報應,這就是有國才有家。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四個人被小說黑得太慘,其實歷史上他們都是能力不俗的能臣名將
他們都是亂世能臣,在六國鬱郁不得志,卻在秦國成就一番功績
有人罵他亂世奸雄,也有人誇他治世能臣,他卻說世人皆看錯我
不是曹操不想做能臣,是亂世只能出梟雄,治世有能臣,時勢造英雄
三國其實是這樣:治世之能臣曹操,早在滎陽之戰就已經死去?
一個被誤解的能臣,不能用「只會磕頭」來形容此人
此人是晚清重臣有人稱讚他是治國能臣有人罵他是賣國漢奸
怎一「奸」字了得!剖析明代能臣徐有貞的傳奇人生
郭世佑:李鴻章——一個被長期誤解的愛國能臣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到這樣評價令人震驚
劉邦手下這麼多的能臣武將,沒想到最後是他笑到了最後
一位被低估的大清能臣,可惜生不逢時
清朝一品大員遭刺殺,重臣、能臣審訊累年無結果,遂成百年疑案
崇禎亡國:名將能臣輩出,可惜不會用人
亂世奸雄還是治世能臣,關於袁世凱我們該怎麼評價?
唐太宗手下能臣武將數不勝數,為何長孫無忌卻能排在功臣榜第一?
此人智謀能臣卻一生悲情,曹操劉備曾屈尊求降,他卻至死只認一人
明朝影響力最大的能臣!他文武全才,甚至能和孔孟比肩
我們都被騙了,紀曉嵐究竟是能臣還是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