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索絢爛的孔里文化——歷代祭孔

探索絢爛的孔里文化——歷代祭孔

「祭孔」亦稱祀孔,祭祀古稱祭禮。古人尊天敬祖,故對上天及祖先的祭祀十分重視,以致有人說:「祀,國之大事也。」孔子死後,魯哀公將其生前「所居之堂」僻作「壽堂,令其子孫「歲時奉祀」,以示對其尊崇與懷念之意,在封建社會中,因為由孔子思想演變而來的儒家思想是正統思想,因此,在歷代統治者祭天、祭地、祭日月、祭鬼神的同時,便有一項最隆重的祀典——祭孔。

探索絢爛的孔里文化——歷代祭孔

「祭孔」的歷代演變

孔子奔波一生,他的政治主張多未被當時的執政者所用。所以,孔子死時地位不高,影響遠不如後世之大。戰國時期又是個「爭氣力」的時代,各地群雄均要以馬上得天下,儒家無權無力,因此孔子死後,對其祀典自然十分簡單。及至楚漢戰爭結束,劉邦統一天下,採納謀士之言,尋求治國之道時,才在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過魯時,用太牢祀孔子,即用最高的祭天大禮祭祀孔子,並封孔子九世孫孔騰為奉祀君。自此以後,「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後從政」(《史記?孔子世家)。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東狩至魯祭孔子,將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一併祭祀。後來孔子的地位扶搖直上,祭孔儀式也越來越重、越來越複雜。東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祀孔時,更作「六代之樂」,規定了祭孔時的樂章。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皇帝遣使致祭時,又具體規定祭孔樂用宮懸,舞用六佾。

明孝宗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又將六佾改為八佾。

探索絢爛的孔里文化——歷代祭孔

祭孔的次數

歷代祀孔既被當作國之大典,於是便不斷增多祭孔的次數。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後增為春、秋兩次,東晉後春、夏、秋、冬四上丁(即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上旬第一個逢丁的日子)、四仲丁(即上列四個月中旬的丁日)、八小祭(每年的清明節、端午節、六月初一、仲秋節、重陽節、十月初一、臘八、除夕)及忌日等。後來有時又加上每月朔(初一)、望(十五),甚至二十四節氣等,祭祀有:國祭、家祭兩種。這些祭典有大有小,主要還有春秋二次丁日,二次中又以秋祭為主。後來人們又在陰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的生日)大祭。自實行公曆以來,國民政府又定陽曆九月二十八日,兩千多年來(直到1948年前),這—天的祭孔不僅儀式隆重,而且連在私塾中念書或在學堂學習的學生也要放假—至三天,以示隆重。

探索絢爛的孔里文化——歷代祭孔

「祭孔」之受祭者

大成殿內受祭者原先只有至聖孔子一人,後來逐漸增加上「四配(指孔老的四大弟子又稱四公、四聖。孔子的四大弟子:顏淵﹑子思﹑曾參﹑孟軻;老子的四大弟子:文子﹑列子﹑莊子﹑庚桑子)」、「十二哲」。東、西兩廡則位列孔子的其他弟子及日後傳播儒家思想做出貢獻的「先賢」、「先儒」。至民國年間已達一百五十六人之多。大成殿後的寢殿內,還供奉著孔子的妻子並官氏。另外,在孔廟後部東、西兩路還有一些承受祭祀的人。西路啟聖王寢殿內供奉孔子之父叔梁紇、母顏征在。東路後部家廟及崇聖祠內奉祀歷代「聖賢」們的先人。

探索絢爛的孔里文化——歷代祭孔

祭孔的參加人員

參加祭孔的人員,原來只限於孔氏直系子孫,自孔子九世孫孔騰專司祭祀的「奉祀君」開始,至孔子七十七代孫孔德成被任命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止,都明確標出祭孔為其主要職責。後來祭孔當作國家的大典,這種「國祭」更加隆重,「家祭」也照常舉行,國祭多由皇帝專門指定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親至闕里孔廟致祭。祭時又分亞獻、分獻、監祭、典儀等,有時官員一百零三名,鳴贊相禮等禮生八十名(後增至一百名),操琴、吹笙、擊鼓、擎旗、舞蹈等樂舞生一百二十名,再加上孔府所屬各級官員、四氏學生員、孔氏族人,有時還有廟、佃戶人參加。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政府還命令各級學校的學生也參加,往往多達千餘人,據當時的老人回憶,除主祭人(一般是衍聖公或孔庭族長)祭孔外,孔府四十名官員中,三品林廟舉事祭「至聖先師夫人並官氏」,四品官祭「四配」,五品官祭「十二哲」、兩廡及崇聖祠內各位。大祭這天晚上,從戌時(晚八、九點鐘)到子時(夜十二點左右)才可結束。

關於禮生、樂舞生,孔府檔案中記載較多。明太祖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奉旨於曲阜及各州縣遴選「民間俊秀子弟"六十名。應贊禮生與樂舞生,一例優免國家差徭。崇禎二年9公元1629年)又添禮生四十名.。專為孔廟祭祀所用的樂舞生,也是遴選「民間俊秀子弟」一百二十名,將二十名送京師太常寺協律處演習禮樂,與生員一例優免差徭。成化年間,添樂舞生八十名,弘治年間又添二十六名,仍照例優免差徭。每逢秋歲院考時,選其文學優者近四十名,以作補充。上述規定一直沿襲到清代,乃至民國。

探索絢爛的孔里文化——歷代祭孔

祭孔辦法

至於具體的祭孔辦法,最初比較簡單,日後越來越複雜、所需財物也越多。案上的俎、豆、篚、爵、簋、籩、鉶、犧尊、象尊、山尊、壺尊中盛滿了稻、梁、鰝魚、魚醢、鹿醢、兔脯、鹿脯、醢醢、韭沮、筍沮、菁沮、黑餅、白餅,還擺上剛宰過的整豬、整羊、整牛(腹中挖空,帶頭帶足),以及銅鏡、銅壘(內盛黃酒),御窯特製的五彩堆料大香爐、燭台等。《孔府檔案》中記,一次祭祀要牛二頭、豬二十六隻、羊三十一隻、鹿五隻,各種祭品的質量、形制及來源均有嚴格的規定。如祭牛必須全黑、體壯,無一根雜毛。專司貢獻祭牛的祭牛戶,往往四處尋訪,經年方可得到。鰝魚、菱、芡必須由昭陽湖中的船戶,按照固定的要求(重量、顏色、形狀)及時送到。

按照慣例,參加祭祀者只應是男子。祭孔以前,主祭人及一些陪祭人員要提前三日去孔廟東、西齋宿齋戒沐浴更衣,做好各種準備。參加祭祀者所穿的服裝,均依古禮,不得私自更改。更有一套特製的服裝,標準的「大成樂」及舞具,奏樂及舞蹈均按固定的程式。為保證祭孔樂舞的古意及不使古代樂舞湮沒,清至民國年間,曲阜特設「古 樂傳習所祭孔樂舞的古意及不使古代樂舞湮沒,清至民國年間曲阜特設「古樂傳習所」。

祭孔樂舞的表演場所在大成殿的露台上。「大成樂」主要有柷(木製,斗狀,擊柷開始)、敔(木製,虎形,刷敔結束、)特鍾、特磬、編鐘、編磬、琴、瑟、簫、排簫、笙、笛、篪、搏柎、壎、鞀鼓等,壎、鞀鼓等。舞生有的持節,大部分人兩手分持龠和羽。舞時分初獻(樂奏宣平之章)、亞獻(樂奏秩平之章)、終獻(樂奏敘平之章)。每部分又有三十二節,即三十二種動作。每種動作以一個字作代表,如初獻第一節「覺」為「正立龠下垂羽植」,亞獻第一節「至」為「正立龠平衡羽居右」,終獻第三十二節「嘉」為「俯首至羽龠如十字」等。

探索絢爛的孔里文化——歷代祭孔

祭孔的具體方法

祭孔的具體方法,從來有嚴格的規定。如清乾隆時規定:

「前期三日,書寫官恭陳祝版於視事挺正中正殿。祝文曰:『維××等×年×月×日×××代孫襲封衍聖公×等敢昭告於至聖先師曰:惟祖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茲惟仲(春、下、秋、冬)謹以牲帛醴齋粢盛庶品式陳明薦,配以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三世祖、亞聖孟子,尚饗。』(崇聖祠、啟聖祠亦寫類似祝文),衍聖公具公服北向恭閱訖,書寫官捧安亭內,同香帛由快睹門送入廟,恭安奎文閣下,遂分述執事榜於廟庭。大成殿正位、配位前衍聖公主鬯,寢殿分獻官一員、十二哲分獻官二員。東西廡分獻官六員……掌宰以百戶,司膳以管勾,典儀以典籍,典樂以司樂、司繳、巡綽皆以伴官,其餘分獻及各執事,皆以廟庭執事官及教職等……」

祭時行跪拜禮多次,各種規定程序十分嚴格。

探索絢爛的孔里文化——歷代祭孔

祭孔的主要儀式

在《大成殿釋典禮》的書中曾這樣記載著祭孔的主要儀式:

    鳴贊(唱禮的司儀):樂舞生就位,執事者各司其事,陪祭官就位,分獻官就位。

    引贊(在主祭官身旁,引導主祭官進行各種活動的人):就位。

    嗚贊:瘞毛血。

    引贊:詣盥洗所,盥手,詣酌奠位酹酒尊,一跪三叩。

    鳴贊:迎神。

    (起樂)舉迎神,樂奏昭平之章。

    引贊:詣盥洗所,盥手,洗爵,升堂,至先師神位前跪,叩頭,平身,上香,複位。

    嗚贊:三跪九叩。

    奠帛行初獻禮。

    (起樂)舉初獻,樂奏宣平之章。

    引贊:詣盥洗所,盥手,洗爵,詣酒樽所,司尊者舉冪酌酒,詣至聖先師神位前跪,叩頭,平身,獻爵,複位。

    嗚贊:送神。

    (起樂)舉送神,樂奏德平之章。

    鳴贊:三跪九叩,恭捧祝帛詣燎位。

    引贊:詣亡王位,焚正位,祝一柝,帛一段,複位。

    嗚贊:禮畢。

上述祭孔儀式中多次盥手,是為了祭祀「必豐、必潔、必誠、必敬"(孔氏族規),焚「帛」是把一種紙筒內裝的棉花、絲綢等,拿到大成殿「焚帛祠"燒掉。「瘞毛血」原意為將宰殺牛羊豬的毛血埋掉,實指祭地。民國以來,國民政府既要祭孔,又不能不改變一下舊的規程,於是便由半夜起祭,改為早七點,由獻爵獻胙改為獻花圈。政府官員多不穿古式祭服,由跪拜禮改為鞠躬禮,主要儀式是:

一、典禮開始;二、全體肅立;三、主祭者就位;四、陪祭者就位;五、與祭者就位;六、上香;七、獻花;八、獻爵(古代祭祀時獻酒三次,即初獻爵、亞獻爵、終獻爵,合稱「三獻」);九、讀祭文;十,全體向先師孔子行三鞠躬禮;十一、禮成。

參加者除政府各級官員外,也還有一些來賓、記者、參觀團等。

不惟曲阜孔廟(闕里孔廟)祭孔如此隆重,各地也略同。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皇帝下詔全國各州縣均仿照闕里孔廟建修孔子廟(文廟),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又下令各地均仿闕里古制祭孔。國民政府也規定每年陰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全國一律祭孔。

2005年國內外十四個地方的孔廟參加了全球聯合祭孔。作為孔子故鄉曲阜來說,闕里(曲阜)孔廟從來為天下之首,此次祭孔也基本上合於古時迎神、送神、三獻之禮,又加上改造、創新,如:以曲阜「開城儀式」為前奏,先造成肅穆和熱烈的氣氛,接著「開廟儀式",朗誦孔子讚詞。公祭時獻花籃,吟詠《詩經?商頌》之《烈祖》及《周頌》之《清廟》。大成樂舞幾章除依古名外,又冠以「天下大同」、「和而不同」、「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天人合一」等內容。公祭完後,由一批小學生齊聲朗誦《論語》結束。禮樂、樂生、舞生的服裝、道具及音樂、舞姿均依明制。此次祭祀以後,受到中外人士的好評。

祭孔大典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特定的環境下,由特定的人群參加舉行的一種具有唯一獨特性的活動。其特點:一、時間已有千年之久;二、在曲阜孔廟大成殿前;三、國祭,即祭孔規格最高;四、其樂、舞、禮儀,均為儒家禮制的集中體現。因為它在傳承中華文化中有其突出的地位,它是儒家思想精華的―個重要載體,是中華文化發展中的一朵奇葩。為此,較早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國際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文由【大道知行】(微信號:dadapzhixing)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絢爛的孔里文化——歷代祭孔
淺議漢魏石經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精髓
文化|探索發現壽山石的奧秘
景泰藍的絢爛文化
古代文化歷史殷墟玉器
古畫中的古代七夕乞巧文化
神密的金字塔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古代經濟文化最繁榮的北宋如何走向覆滅
盛唐下的敦煌莫高窟文化的燦爛發展
深入現代朝陽 探尋文化古迹
描金瓷器文化:乾隆珊瑚紅龍紋描金膽式瓶
石犀茶寵、皮影書籤亮相成博 川版文創不光賣萌更蘊藏文化
孔子的專屬宮殿:去北京孔廟「漲點」文化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建筑文化
石窟文化,佛教的精華,藝術的結晶
跨越千年的青銅鏡,為古代燦爛的銅鏡文化而讚歎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城隍廟 特色的建築 文化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