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對外戰爭最多的王朝,屢次以少量優勢兵力戰勝外敵

中國歷史上對外戰爭最多的王朝,屢次以少量優勢兵力戰勝外敵

自秦始皇實現大一統之後,中國就已經成為一個富強而統一的大國。在中國附近分布著大量游牧民族建立的行國,這些行國對中國存在一定的威脅,但從長期來看,都沒能徹底征服過中國,反倒是有不少行國最後被中國文化同化,比如鮮卑人。

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採用魏徵「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建議,著力發展國內經濟文化,以圖自強。經歷隋末戰亂之後,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人口稀少,國力遠不如隋朝時期。此時,唐朝的強敵主要來自北方行國,這些游牧民族常常擄掠西域諸國,阻塞絲綢之路,也常南下前擾唐朝北境。

中國歷史上對外戰爭最多的王朝,屢次以少量優勢兵力戰勝外敵

國力孱弱的唐朝初年,高祖李淵為安定北境,甚至選擇臣服於突厥,以換取國民經濟恢復的時間。太宗李世民即位不久就遇到東突厥20萬人南侵大唐,甚至兵臨長安城下。李世民只好率六騎親自前往渭河,最後與突厥人簽訂了便橋之盟後才讓突厥退兵。

便橋之盟後,李世民親自在皇宮練兵,下詔招募勇士參軍,並全力發展經濟。當大唐實力足夠強大時,朝廷抓住時機首先滅掉突厥,然後攻佔高句麗,在西域設置都護府,保護歸服大唐的西域諸國。本文主要講述突厥與高句麗戰爭,對大食(阿拉伯)和吐蕃戰爭將在下文講述。

中國歷史上對外戰爭最多的王朝,屢次以少量優勢兵力戰勝外敵

唐朝對突厥戰爭

公元618年,大唐初建。突厥人趁大唐國力上不強盛時多次侵擾唐境,頡利可汗曾率15萬大軍入境擄掠5000餘人,又派兵侵擾朔州、太原。公元626年,李世民剛即位不久,頡利可汗就集結20萬兵力直逼長安。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親自與頡利可汗隔著渭水對話,簽訂了屈辱的便橋盟約。

便橋之盟直接刺激了李世民,也激發了大唐與突厥決一死戰的居心。盟約之後,突厥國突遭連年雪災,國力迅速衰弱,各部落叛亂也日趨嚴重。而此時,李世民親自練兵,於是「士卒皆為精銳」,國力逐漸強盛,反擊突厥的時機也最終成熟。

中國歷史上對外戰爭最多的王朝,屢次以少量優勢兵力戰勝外敵

貞觀三年冬,大唐開國大將李靖率兵反擊突厥。貞觀四年,李靖率三千輕騎,在定襄出奇制勝大敗東突厥,頡利可汗戰敗而逃。隨後,李靖利用唐儉、安修仁出使頡利可汗營帳之時,領一萬精兵大破突厥。頡利可汗帶著僅有的數十騎兵向吐谷渾逃竄,結果在途中被唐軍俘虜,東突厥滅亡。頡利可汗被俘後被押送至長安,李世民賜給他田宅,封他為歸義王,幾年後病死長安。

唐高宗時期,西突厥勢力強盛,在西域與大唐爭利,對大唐威脅嚴重,並且阻礙了大唐與西亞的絲綢之路的暢通。西突厥首領阿史那賀魯原本在突厥內部政治鬥爭中失利而歸附大唐,還曾隨唐軍參與征討龜茲國戰爭。太宗死後,賀魯反叛自立為可汗,經過多年征討,唐軍已擊破其各部附屬。

中國歷史上對外戰爭最多的王朝,屢次以少量優勢兵力戰勝外敵

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大唐名將蘇定方領兵分兩路合擊阿史那賀魯。唐軍在大雪中行軍千里,士氣高昂,突襲賀魯大軍並獲得成功。賀魯戰敗逃至石國,被石國人擒獲後送與唐軍。西突厥滅亡。

東、西突厥被大唐滅國後,唐朝在西域設置安西四鎮,駐軍鎮守,還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管理原突厥土地及保護各附屬國。對突厥戰爭的勝利使大唐控制了西域,有力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也讓諸國紛紛歸附大唐,促進漢文明與西域文明的交流。

東征高句麗

唐太宗貞觀十八年至高宗總章元年,大唐多次東征朝鮮半島,先後攻佔了百濟、高句麗。唐初,唐朝與高句麗關係較好,高祖李淵還曾冊封高建武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句麗王。時朝鮮半島為三國分立狀態,分別是高句麗、新羅和百濟,其中新羅與大唐關係最好,並與大唐保持著朝貢關係。

中國歷史上對外戰爭最多的王朝,屢次以少量優勢兵力戰勝外敵

貞觀十七年,新羅使節向李世民請求幫助解決高句麗、百濟對新羅國的侵略。十八年,大唐發兵東征高句麗,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與水軍分道進攻高句麗。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其後張亮、李勣(徐世績)分別攻佔卑沙城、遼東城。

六月,唐軍進攻安市城,高句麗派15萬大軍來救安市,但被大唐擊敗,餘眾投降唐軍,此戰是為安市大捷。但至九月,唐軍未能攻下安市,恐天氣轉涼,士馬難以久留,李世民被迫撤兵回朝。

貞觀二十一年,太宗再次東征高句麗,派牛進達、李勣率軍從水陸進攻高句麗。唐軍數次擊敗高句麗人,最終迫使高句麗王派齣兒子到長安謝罪。二十二年,薛萬徹在泊溝城大敗高句麗軍隊。二十三年,太宗再次徵發30萬大軍,準備一舉消滅高句麗,但因太宗駕崩而未能成行。

中國歷史上對外戰爭最多的王朝,屢次以少量優勢兵力戰勝外敵

高宗即位後,大唐與高句麗、百濟之間相安無事,但永徽六年,兩國再次入侵新羅,攻佔新羅33城。新羅王再次派使者入唐求救,高宗命程名振和蘇定方領兵進攻高句麗。顯慶三年,程名振攻克高句麗赤烽鎮;四年,薛仁貴在橫山大敗百濟,直趨百濟都城俱拔城(今韓國全州)。百濟於是傾國而戰,但仍被蘇定方擊破,國王扶余義慈率眾投降,百濟滅國。

失去盟國百濟之後,高句麗陷入孤立。蘇定方在濁水(今朝鮮大同江)擊敗高句麗軍,兵圍平壤。因久攻不下,高宗命唐軍班師回國。龍朔年間,劉仁軌多次擊敗百濟。乾封元年,高句麗發生內亂,唐軍抓住時機進攻高句麗,最終在總章元年攻佔平壤,滅掉高句麗國,並在平壤設置安東都護府,薛仁貴領兵二萬鎮守平壤。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
中國歷史上5場以弱勝強的戰爭
外媒評選的歷史上十大最野蠻的戰爭武器,中國有兩樣上榜
外媒評選的歷史上十大最野蠻的戰爭武器
中國歷史上戰力最強當屬戰國
中越兩國歷史上發生過的七次戰爭
中國歷史上戰鬥力最強的省,自古以來出狼兵
中國歷史上戰鬥力最強的10支軍隊,最後一個誰敢惹
世界歷史傷亡人數最多的五大戰爭 中國竟全部參戰
中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四場戰爭
世界歷史上,中國的戰爭賠款是最多的嗎?
他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用兵如神、戰無不勝的大將,最後死的太窩囊
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部隊,只有十八個人,但戰鬥力無比強悍
歷史上最苛刻的戰爭條款,割走戰敗國一半領土
影響中國歷史的五大戰爭,最後一場被認為國人的恥辱
中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四大戰爭,三場和清朝掛鉤!
中國歷史上十大著名的「北伐戰爭」
通過數據分析,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失敗
中國歷史上八大以少勝多戰役,淝水最懸殊,巨鹿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