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梵志迄今為止最大規模個展,9月亮相尤倫斯

曾梵志迄今為止最大規模個展,9月亮相尤倫斯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於2016年9月19日至11月19日在大展廳和甬道呈現個展「曾梵志:散步」。本展覽是曾梵志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涵蓋最廣泛的展覽,亦為其在北京舉辦的首個機構個展,力圖全面梳理藝術家近三十年的創作歷程,囊括以繪畫及雕塑為形式的六十餘件作品;其中,許多作品從世界範圍內的收藏機構借展而來。大展廳中呈現曾梵志所有主要系列的作品,勾勒出其藝術探索的完整軌跡,並與從希臘化時期的雕塑到盧西安·弗洛伊德繪畫的經典藝術作品形成呼應。此外,曾梵志新近創作的紙上作品在一個獨立的展區中呈現;這些作品首次在中國展出,標誌著曾梵志向中國美學傳統的回歸。甬道的空間則用於呈現藝術家的兩件尺幅巨大的風景畫。



曾梵志迄今為止最大規模個展,9月亮相尤倫斯


展覽標題「散步」源自曾梵志作於1990年的同名作品,試圖將觀眾引入藝術家的創作旅程。曾梵志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上頗具代表性的一代藝術家之一,於1990年代早期在國際藝術界嶄露頭角,通過持續不斷的創作及個人化的視覺語言展現中國社會與文化的圖景。1980年代末,他在湖北美術學院的創作實驗批判性地借鑒了當時在中國各大藝術院校中被奉為範本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並結合西方的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藝術,以全新的方式詮釋了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社會現實。1990年代初期,他移居北京,並在不久之後憑藉「面具」系列而聲名鵲起;該系列以獃滯、疏離的象徵性人物形象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眾生相」,以及現代人普遍的異化與焦慮狀態。此後,曾梵志持續鑽研繪畫的本體形式,以粗糲的筆觸創作色彩明艷、尺幅巨大而動感十足的「抽象風景」系列。近期,他以7幅風景畫(尺幅達4米 x 4米)向歷史上的大師作品致敬——諸如列奧納多·達·芬奇、阿爾布雷特·丟勒的畫作;這些風景畫均曾在國外的藝術機構中展出。曾梵志最新創作的紙上作品體現了其近期的藝術實踐方向:他以更為節制、自省的方式進行內在的精神探索。時至今日,曾梵志或許完全承擔了中國歷史上的藝術家們所一貫肩負的使命:作為寄身俗世的審視者,以精湛的技藝為世人帶來升華與慰藉。


展覽的空間設計由曾梵志的長期合作夥伴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提供。依據UCCA的展廳構造與策展理念,安藤忠雄以曲折、延展的空間結構呈現藝術家的創作概貌。他將展廳比作曾梵志的「腦部結構」,根據作品的時期及主題,以獨立而開放的6面牆體分割並聯結整個展廳,營造出浸入式的整體氛圍;又在所有的獨立牆體上打開一扇邊長為2.4米的正方形「窗戶」以貫穿整個大展廳。這些獨立牆體由深灰色的外側牆壁所包圍,共同體現曾梵志各個階段的藝術靈感,彷彿邀請觀眾在其精神世界中進行一次「散步」。


展覽的策展人、UCCA館長田霏宇表示:「UCCA榮幸地為大家帶來曾梵志迄今為止在世界範圍內最全面的展覽。正如藝術是探索歷史、傳達審美取向的媒介,曾梵志獨特的繪畫聯結了個人在當代中國的生活經驗與諸世紀以來不同文化傳統中的藝術結晶。這次展覽的主旨不僅在於綜合地反映曾梵志卓越的創作才能,也在於反思審美教養在紛擾現實下的重要性。」


曾梵志說:「我很幸運在少年時代通過繪畫而踏上了一條至今為止近三十年的藝術創作歷程。這條路給予我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天地。在這片天地中,藝術創作引領我穿梭於漫長的歷史長廊,在時間和空間里自由地漫步。對於這樣奇妙而獨特的經歷,我心存感激,更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分享和展示我不同時期的作品,跟公眾共同經歷一次美好的視覺散步。」


展覽簡介



「曾梵志:散步」由UCCA館長田霏宇策劃,由助理策展人郭希協助呈現,展覽的空間設計由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提供。「曾梵志:散步」由展覽贊助聯盟——三立控股、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辰時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雲鋒基金、超盈文化有限公司、王中軍及趙旭——提供支持。特別支持來自Pinault Collection。開幕晚宴由高古軒畫廊提供慷慨贊助。特別鳴謝迪奧及香格納畫廊的額外支持。燈光技術支持來自紅日照明。特別鳴謝新加坡泰勒版畫研究院(STPI)提供部分紙上作品的製作支持。本次展覽的周邊限定產品由速寫CROQUIS、哲品ZENS、echo回聲、cam-in、ART TIMES藝時等聯合設計。


展覽同名出版物《曾梵志:散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其中,田霏宇、凱倫·史密斯的文章,以及藝術家與古根海姆美術館亞洲藝術部三星資深策展人孟璐的對談全面地梳理了藝術家的創作生涯。同時,UCCA邀請知名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談論其展廳空間的設計理念,使通過這本畫冊徜徉於展廳的讀者遊刃有餘地品味眼前的每一處「景緻」。該畫冊於尤倫斯藝術商店(UCCASTORE)有售。


本次展覽亦延伸出一系列精心策劃的公共項目講座及對話活動,邀請理查德·席夫(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艾菲·瑪麗·凱恩學監)、張頌仁(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聯合創始人)、皮力(香港M+博物館高級策展人)、皮道堅(策展人)、凱倫·史密斯(策展人)、徐勇民(湖北美術學院院長)、曹丹(湖北美術學院基礎部主任)等人圍繞展覽展開討論。講座期間,UCCA放映記錄、研究曾梵志創作和理念的紀錄片《遊》。



藝術家簡介


曾梵志1964年生於武漢,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生活、工作於北京。曾梵志舉辦的個展包括:「曾梵志:理想主義」(新加坡美術館,新加坡,2007);「曾梵志」(聖艾蒂安現代藝術博物館,聖艾蒂安,法國,2007);「曾梵志」(弗朗西斯科·高迪基金會,巴塞羅那,2009);「2010:曾梵志」(外灘美術館,上海,2010)。2013年至2014年,法國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以曾梵志的作品為主題舉行了大型階段性回顧展。2014年,由法國盧浮宮特別委託創作的作品《從1830至今No。 4》與歐仁·德拉克羅瓦的名作《自由引導人民》並列展出。曾梵志的作品入選群展「第 53 屆威尼斯雙年展:創造世界」(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威尼斯,2009);「世界屬於你」(格拉西宮,威尼斯,義大利,2011—2012);「水墨:借古說今中國當代藝術」(大都會博物館,紐約,2013—2014);「油畫、紙上作品及雕塑」(高古軒畫廊,紐約,2015)。



展覽作品簡介




早期作品



即將從故鄉的湖北美術學院 (1987年—1991年)畢業之際,曾梵志創作了一系列油畫作品。這些早期作品奠定了藝術家創作主題和風格的基調,反映了那段特殊歷史時期中大眾的普遍焦慮,亦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回應了當時具象繪畫在中國所引發的討論。作品《散步》(1990年)似乎要掙脫掉構成其自身的筆觸與線條。《受難》(1990年)的畫面配色令人不安,身著紅衣的摹寫對象被赭石色的長線條包裹,彷彿與靠椅融為一體,其構圖令人聯想起弗朗西斯·培根的《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的畫像〉研究》(1953年)。在另外兩幅油畫作品《黃昏之一》(1990年)和《黃昏之二》(1993年)中,曾梵志的創作逐漸朝向一種更為成熟的風格演變——其中,人物的巨大的手掌和銳利的眼神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成為其作品的標誌性特徵。



協和醫院


「協和醫院」系列完成於1991年至1992年間,以「三聯畫」的形式為代表性特徵,標誌著曾梵志成熟風格的形成。這些作品創作於「肉」系列之前,不僅延續了藝術家早期的創作方向,以獨特的視角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肉體,更反映出其嚴謹的構圖與社會洞察力。本次展覽中的兩幅三聯畫分別呈現了26、29個人物形象,令人聯想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繪畫,托馬斯·哈特·本頓及托馬斯·伊肯斯陰暗的現實主義畫作,以及弗朗西斯·培根對肖像三聯畫的處理。這些作品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展覽「後89中國新藝術」中展出;該展覽於1993年初在香港舉辦,隨後巡迴至澳大利亞與美國,構成評論家栗憲庭的概念——「玩世現實主義」——的基礎。在其具有啟發性的論文《當前中國藝術的「無聊感」》(1992年)中,栗憲庭表示,曾梵志的「協和醫院」系列「更具多義的隱喻性,用描繪治病這個正經的事件,開了個惡毒的玩笑」。栗憲庭又將曾梵志與當時的其他藝術家相提並論,諸如王勁松和劉煒——「這幾位畫家的作品是趨於外向的、嘲世的,所以畫面處理多漫畫化、戲劇化和更具輕鬆感」。年輕的曾梵志創作了尺幅如此巨大、構圖如此複雜的作品,並見證它們立刻登上國際藝術界的舞台,因而對於其正在形成的風格樹立了信心。我們可以從這些作品中發現諸多繪畫主題元素——面具、輕笑、被覆蓋的形體——這些元素成為曾梵志下一創作階段的標誌性特徵,以及極具表現力的筆觸——預示其近期的創作趨勢。





1992年初,生活在武漢的曾梵志開始創作「肉」系列作品。這個時期的作品色調以紅、白色為主,以誇張、厚重而粗糲的線條呈現人的「肉體」,並常將其與肉鋪的豬肉、牛肉並置起來。其中,《獻血過量》(1992年)具有同「協和醫院」系列相似的基督教繪畫風格——白布上的裸體嬰兒,以及周圍赤裸身體的人群,讓人聯想起耶穌誕生的場面。對於曾梵志,白床單上病人的「肉體」與肉鋪的「肉」之間發生了某種視覺上的「意義滑動」;他試圖以病理學的視角審視被抑制的身體及其背後的權力機制,並表達了絕望而陰鬱的情緒,反映了當時沉悶而壓抑的社會氛圍。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德國與美國表現性繪畫對他的影響。在早期的探索階段,曾梵志常會反覆研究諸如馬克斯·貝克曼、威廉·德·庫寧等人的作品形式。他認為:「我試著重新創作他們的作品,觀察他們如何完成。在每一次臨摹中,我都能夠發現真正屬於我自己的微小元素。」



面具


1993年,曾梵志移居北京,並於1年後開始創作其標誌性的「面具」系列作品。縱觀藝術史,「面具」作為符號在不同文化的經典作品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如戈雅的《沙丁魚葬禮》(約1812年—1819年)與詹姆斯·恩索爾的《被面具包圍的自畫像》(1899年)等,又如中國傳統戲劇中的「臉譜」。在曾梵志的作品中,面具指涉主體的自我與其社會身份的區隔,通過對面孔的遮蔽而指涉現代社會中普遍的異化狀態、孤獨感與焦慮情緒;他刻畫了一系列獃滯而怪異的人物肖像,他們的姿態與表情誇張而僵硬,具有某種令人不安的一致性。譬如,在《面具系列1996第6號》(1996年)中,畫面的構圖似乎在戲仿表現青少年幸福生活的群像。其中,系著紅領巾的人物擁擠地排列在背景中,面具下扭曲的嘴唇似乎正勉強擠出笑容;人物碩大的雙手與其身體的尺寸不成比例,以僵硬而做作的姿態傳達了為面具所掩蓋的情緒張力。畫面中,黃色、淡褐色、棕色的陰影與刺眼的紅色形成鮮明的對比,與人物形象一併建構出凝滯而疏離的戲劇性場面。在《肖像》(2004年)中,人物的身體完全被其時髦的大衣所包裹、甚至淹沒,其面具流露出漠不關心的孤獨神情;畫面中的木馬形象則烘托出某種溫情而虛假的懷舊感。「面具」系列作品不僅反映了在政治話語中人物受壓抑的生存與精神狀態——如紅領巾、鮮花、噴氣式飛機等元素所暗示的那樣,亦致力於反思商品經濟與消費文化對於主體性的衝擊。


2000年起,曾梵志以全新的技法與理念探索肖像畫這一題材,突出「線條」在形式與表意層面的作用。在《我們》(2002年)中,肖像被簡化為人物面孔的「特寫」,由層層疊加、覆蓋的螺旋形線條構成,不僅賦予整個畫面以非同尋常的觸覺性,亦似乎通過破壞性的線條本身為圖像戴上一副「面具」,從而製造出頗具偶然性的混亂美學效果。這一階段,曾梵志對繪畫本體的語言進行實驗性的探索,預示著其後的「抽象風景」系列。



肖像



在整個藝術生涯中,曾梵志通過繪製肖像向西方藝術史中對他產生深遠影響的藝術家致敬,並以這種形式描繪其日常生活中的朋友、家人與合作者。刻畫英國藝術家盧西安·弗洛伊德的兩幅肖像繪畫分別取材自塞西爾·比頓和大衛·道森的攝影,它們分別捕捉了弗洛伊德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樣貌。曾梵志將弗洛伊德的形象重置於空曠的布面背景上,使人物形象顯得孤獨而消瘦。在描繪弗朗西斯·培根的肖像作品《培根和肉》(2008年)中,曾梵志以「肉」點綴培根的肖像——兩位藝術家的作品中均出現了「肉」這一元素,從而影射培根對人體結構的迷戀。通過這種方式,曾梵志與其他藝術家的創作建立起某種聯繫。同樣的圖像處理方法被用於藝術家的自畫像,以及朋友、合作者,諸如收藏家烏里·希克和畫廊主何浦林:他們被孤單地置於畫布上,明確的明暗關係和僵硬的擺拍姿勢,都隱約透露出「人生宛如一場獨角戲」的悲涼之感。



抽象風景



2002年左右,曾梵志先是玩笑式地用線條來「破壞」已完成的肖像作品,此後慢慢摸索出一套與此前截然不同的繪畫方式。從2004年起,他正式發展出一個新的系列「抽象風景」,用純粹的線條來表現介於自然和意識之間的景緻。同一時期,藝術家開始在作品中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覺表現形式,尤其是中國古典園林。對植物的細緻觀察加深了他對「氣韻生動」這一中國傳統理念的體悟,並由此發展出一套方法:以凌亂的線條表現鮮活的生命感,強調藝術家本人在作品中的存在。隨後,曾梵志憑藉此種方法描繪了包括野生動物、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英雄在內的一系列形象。


這一技法的難度在於:如何讓錯綜複雜的抽象線條「透氣」、不死板,同時又確保它們的流暢、肯定和延綿。為此,藝術家大量採用「濕畫法」;這種畫法需要精確的預判,並保持均衡、高效的繪畫速度。為此,曾梵志找到一種調配油彩的方法,以延長其變乾的時間。在創作之前,曾梵志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思考;但一旦動筆,他就幾乎不再中斷。他勾勒出圖像的輪廓,並進行著色,再以大量的線條解構畫面。於是,當觀眾站在遠處觀賞作品時,畫中的形象十分清晰;當他們貼近畫面時,這些形象便完全消融於線條中。由此,不同層面的視覺信息相互交織,讓作品顯得既具象、又抽象。



致敬



展廳的中心陳列著7幅大尺幅的正方形繪畫,其長、寬均達4米,結合了西方藝術史中的經典圖像與曾梵志「抽象風景」系列的標誌性主題、筆法。每幅作品均佔據了展廳中的一面狹長的獨立展牆——它們是安藤忠雄的展覽空間設計的核心。這些繪畫依據曾梵志靈感來源的作品、而非其作品本身創作的時序而排布。古羅馬時期的雕塑《拉奧孔》中的人物形象存在於此繪畫序列的開端——這件原作的公開展示標誌著文藝復興時期梵蒂岡博物館的誕生;依據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年—1519年)畫作創作的兩幅繪畫作品,以及4幅基於阿爾布雷特·丟勒(1471年—1528年)畫作的作品緊隨其後。這些令人震撼的作品與其說挪用了藝術史上的經典畫作,不如說在向它們致敬:在作品複雜的筆觸與高超的謄寫之下,我們可以發現,曾梵志正試圖穿越西方的藝術史傳統,將其自身的成熟風格融入不斷啟發他的藝術遺產。曾梵志對經典繪畫的援引並非僅以其主題本身的盛譽與美感而引人注目,亦充分反映了藝術家對它們的多層次、深入理解;其中,達·芬奇與丟勒的原作採用多種媒介——諸如炭筆與粉筆(達·芬奇的《伯林頓府草圖》,1500年)、水彩(丟勒的《野兔》,1502年)、鋼筆(丟勒的《祈禱的手》,1508年),完成於1500年至1521年間,而「拉奧孔」群像正是在這一時期內的1506年被發掘出來。「拉奧孔」群像創作於公元前1世紀晚期,其精湛的技術與理想化人體的視覺呈現激發了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的創作靈感,正如這些大師對曾梵志的啟發。這組作品將整個展廳串聯起來,凸顯出藝術家在審美修養、美學研究與藝術創作上的造詣。



江山如此多嬌



《江山如此多嬌之一》(2010年)與《江山如此多嬌之二》(2010年)是曾梵志從2006年開始持續創作的「抽象風景」系列的一部分,此處呈現其中尺幅最大的兩幅。畫面近景的樹枝後蔓延著熊熊燃燒的烈火,在兩幅作品中傳達著截然不同的視覺經驗——火燒過後死寂的景象與生機盎然的叢林景緻。作品的標題源於毛澤東1936年創作的詩詞《沁園春·雪》,以及1959年起懸掛在人民大會堂、被同樣命名為《江山如此多嬌》(1959年)的巨幅山水畫——該作品由關山月及傅抱石共同創作,旨在表達對國家的讚美與遠大抱負。沿用這一宏大且極具歷史意義的主題,曾梵志不僅將個人化的審視及藝術理念融入風景之中,亦影射了許多中國藝術作品的「宏大敘事」背後所承載的意識形態。



雕塑與靜物



即便在形式極簡的雕塑中,曾梵志亦沒有走向純粹的抽象風格。其雕塑的題目《踏雪尋梅之一》(2014年)隱約地透露出作品與冬雪梅枝的形式相關性,亦昭示著藝術家對中國傳統繪畫母題的借鑒。展覽中,3件以植物枝椏和澆築技術製作的雕塑作品反映了藝術家工作方法的整體化和系統化特徵:他似乎嘗試將在「抽象風景」系列中使用的工作方法延伸至立體空間內——用線條「追逐」潛意識中的內在情感和身體意向。此外,雕塑也承襲了藝術家繪畫中孤寂而虛空的氣質。


「靜物」的形式代表了曾梵志藝術探索的另一個方面。譬如,《西瓜》(2003年)所處理的圖像元素亦為「面具」和肖像系列中曾出現的意象,常常與人物形象並列呈現。綠皮紅瓤的西瓜與血液、政治、暴力、宗教等元素相關的象徵意義變得不易察覺——藝術家在簡潔的背景中只淺淡地保留了類似於《自畫像》(1996年)、《最後的晚餐》(2001年)背景中以書法形式呈現的詩詞。2010年之後,該系列作品的文字提示也被抹去,觀眾的視線所及,似乎只有一塊「純粹的」西瓜。遵循近似的邏輯,一件呈現破舊靴子的作品亦具有代表性,讓人聯想到勞動、身體,以及諸如庫爾貝、梵高等藝術前輩的畫作。



紙上作品



從2008年至今,曾梵志致力於紙上作品的創作。這些作品的圖像介於風景與抽象之間,具有3個方面的來源:其一,曾梵志在世界各地搜尋了許多紋理獨一無二的手工紙,並與新加坡泰勒版畫研究院(STPI)——位於新加坡的版畫與造紙工作室——的專家共同鑽研此類媒材的製作工藝,並從紙的內部理路聯想和挖掘出潛在的圖像,順應媒介本身的物質性;其次,這些繪畫源於藝術家對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持續性收藏與研究,兼收並蓄了不同時期古代繪畫中的氣韻、意境與虛實;最後,繪畫的圖像也是對真實存在的自然風景、書籍和紙張的綜合和改造,反映了藝術家的內在精神背景。由此,曾梵志提出一種觀看世界的角度,並促成內在與既有物象之間的和解,施行「物象」與「心象」的內外融合之道。



曾梵志:散步



展覽開幕暨新聞發布會:2016年9月18日


對公眾開放:2016年9月19日-2016年11月19日


展覽地點:UCCA大展廳、甬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探尋絲綢之路密碼:河出蔥嶺,河出崑崙?
首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公益宣傳片《寫好中國字 做好中國人》王羲之故里開機
我的愛狹隘、偏執,像針尖上的蜂蜜
鐵凝作品封面欣賞
都說日本抹茶道源自中國,這是真的嗎?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今晚阿里巴巴18周年年會,史上規模最大!
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耗時39年
阿里巴巴今日將舉行史上最大規模年會
英國倫敦塔橋關閉3個月 進行35年來首次大規模整修
世界最大規模刀展——2017亞特蘭大刀展
中國規模最宏大的帝王陵墓,歷時247年,5位皇帝埋葬於此
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場浩劫
中國最牛的一個姓氏:家族香火延續兩千年,祖宅規模僅次明清皇宮
日本宮城縣最大規模代表團訪問吉林 紀念結好30周年
豆瓣日記:每年規模最大的傢具展開展,關於年輕化趨勢,我們總結了15個看點
天津最大規模羅馬式建筑西開教堂整100歲,將來會變成什麼樣?
意在中國!澳大利亞舉行30年來最大規模軍演:在中國周邊逗留仨月
全球規模最大唐卡展亮相北京:7平米作品耗時7年價值超千萬
中國最牛的姓氏:家族香火2500年不斷,祖宅規模僅次皇宮
「最美天坑」:漢中發現世界最大規模天坑群
「有史以來杭州規模最大年會」阿里18周年慶,馬雲酷炫造型嗨翻!
2018年紐約春拍劇透:佳士得首現洛克菲勒家族最大規模慈善拍賣!
中國第一家族,2500多年興盛不衰,如今祖宅規模堪比皇宮!
「最大規模光腳賽跑」創吉尼斯世界紀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