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奇案:誰殺了兩江總督?
原創 2016-09-11 雕蟲老紀 法律讀庫
作者:雕蟲老紀,公號:雕蟲老紀。
古今奇案多,最奇是哪個?思來想去,估計非「刺馬」(「汶祥刺馬」)案莫屬。此案非但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更是對中國近現代史的走向產生了不小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您聽說過但又肯定陌生的「刺馬」案。
案件發生在同治九年(1870年)。
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1868年8月,曾國藩赴任直隸總督,馬新貽接替曾國藩任兩江總督(該職自1860年起一直由曾國藩擔任),總理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軍政事務。
當時江寧城內綠營兵大小頭目按規定每月需考核一次,稱為月課。月課內容主要為弓、刀、石、馬四大項,考核成績作為武職遷升黜降的重要依據,向為軍營所重視。
同治九年七月的月課,定於二十五日在督署西邊的校場舉行,屆時總督馬新怡親自檢閱。不巧,當日下雨,大考便推遲到第二天。
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上午,雨後初晴的空氣清新怡人。馬新貽校場閱兵完畢,心情不錯,走下檢閱台,穿過校場,走上回署箭道。
為一睹新總督風采,箭道兩旁有很多百姓圍觀。
當馬新貽走到督署後院門外時,一人突然跪道求助,此人是馬新貽的同鄉——山東鄆城武生王咸鎮,之前馬新貽已兩次給予其資助。馬身邊兩名衛兵上前,一人將王咸鎮推開,一人對其進行查問,其他人依然前行。
忽聞有人喊冤,從人群中衝出一個大漢,飛奔向前,走到馬新怡面前,彎腰打千。
馬新怡停步喝問:「你是誰?」「大人!」那漢子邊說邊向前走一步,猛然從腰間抽出一把匕首,用力插入馬新怡右肋之下。馬新貽旋即倒地。
現場一片混亂,衛兵紛紛擁上。只見那刺客並不逃跑,仰天長笑:「刺客是我張文祥!」,任憑衛兵捆縛。口中不停道:「養兵千日,用軍一朝。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今日拚命,20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江寧將軍魁玉聞訊後大驚失色,飛奔督署探視,只見馬新貽生命垂危。
魁玉隨即提審兇犯。雖再三拷問,案犯只供稱系河南人,名張汶祥,至於行刺事由,則閃爍支離。
馬新貽於次日下午不治身亡。
有清一朝,從未有過總督遇刺,一時舉國震驚。兩宮太后已經讓天津教案搞得焦頭爛額,還沒緩過神來,又被這個謀殺朝廷重臣的驚天大案猛踹了心窩。在朝廷嚴旨之下,魁玉會同藩司梅啟照及江寧當地司道各員突擊審訊,然一晃月余,毫無進展。
朝廷隨後降旨,令漕運總督張之萬(張之洞胞兄)任江蘇巡撫,審理此案。
後又將曾國藩調補兩江總督,並指派刑部尚書鄭敦謹為欽差大臣,會審該案。
曾、張的態度均是「拖字訣」,審案消極,鄭欽差則雄心勃勃,志在啃下這個難案。幾經周折,依然毫無進展。
從刺馬當日起,先後有五十多位官員對兇犯進行審訊,持續了八個多月,雖結案,終無確供。
根據張汶祥「一味支離」的供述,官方最終確認的案件事實是:
張汶祥曾從太平軍,復通海盜。馬新貽任浙江巡撫時,大破走私海盜,剿殺張的盜伙甚眾。又因張妻被一個名叫吳炳燮的男人誘逃,張曾攔轎向馬新貽控告吳炳燮。馬新貽見是芝麻小事,將其狀紙擲出轎外,未准審理。後張在寧波城裡開設小押店(受押小物件的小當鋪,利息遠高於一般當鋪),又遭馬新貽政令取締,本利俱虧。張蓄怨成仇,遂逞凶行刺。
簡單點說,就是:你個馬新貽,跟我玩得好的海盜兄弟們都被你滅了,我老婆跟人跑了找你告狀你又不睬我,想做點小買賣又被你掀了攤子。你這是存心跟老子過不去呀,你不讓老子好過,老子就弄死你!
應該說,這樣的犯罪屢見不鮮。
但是,放在這個案件中,這樣的解釋似乎很難讓人接受。如果問一句「元芳,你怎麼看?」回答恐怕都不能是:「大人,此事必有蹊蹺」,而是:「大人,此事背後一定有一個天大的秘密!」
通觀整個案件,細思恐極之處主要有:
1.一個升斗小民在警衛森嚴的督署重地,竟然如入無人之境,一擊而中。
2.刺殺成功後,兇手非但不跑,反而一再念叨「養兵千日,用軍一朝。」
3.曾國藩正被天津教案拖入人生最低谷,接到朝廷令其復任兩江總督的諭旨後,卻遷延不動。到任後,對審案更是消極怠工。
4. 刑部尚書鄭敦謹作為審案欽差,來時滿懷鬥志,審案結束後,並未回京交旨,而由其隨行郎中代行。後朝廷令其回京,其更以病為託詞,請求開缺,終生不再為官。
5.輿論反應之快之干擾,匪夷所思。刺殺案剛發生,審理剛開始,江寧城乃至周邊上海等處,說書、戲劇等均已將刺馬案大肆演繹。時值鄉試,安徽學政出試題,竟然寓其譏諷。
6.馬的家人透露,馬新貽赴江南就職途中回家祭祖時,曾一再秘密叮囑兩位兄長:「我此去吉凶難料,萬一不測,千萬不要到京告狀,要忍氣吞聲,方能自保。」
汶祥刺馬,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說法:
1.馬新貽系回民,暗通新疆回王,圖謀東南數省,張汶祥恨其叛賊逆臣,決心刺殺;
2.馬新貽因審理江蘇巡撫之子於惠衡致死人命一案,造成「督撫不和」,招致殺身之禍;
3.馬新貽力剿海盜,張汶祥為友報仇;
4.馬新貽「漁色負友」,張汶祥為友復仇。
5.馬新貽觸犯湘軍集團利益,被後者謀殺。
第四種說法即「漁色負友」說,經戲曲、小說、影視演繹,幾成民間輿論定論。這種說法里,基本上都是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兄弟情仇、愛與背叛的故事。三個男人結拜為異性兄弟,老大和老二的老婆有染,並殺了老二,老三遂刺殺老大為老二報仇。邵氏兄弟曾於1973年製作電影《刺馬》,由姜大衛、狄龍等主演,講述的是馬新貽、黃縱、張汶祥三個結拜兄弟的愛恨情仇。陳可辛執導,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徐靜蕾主演的電影《投名狀》2007年上映,展現了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三個結拜兄弟之間的恩仇糾葛。除《投名狀》有意和這個故事保持一定距離(如其中蘇州圍城殺降系李鴻章故事),而對三兄弟的名字另起爐灶外,基本上,老大就叫馬新貽,老三就叫張汶祥,而老二的姓名則變動不居,似以叫曹二虎為多。看過《古惑仔》的都知道,出賣兄弟、吃裡爬外、勾引二嫂。這是江湖三大忌,是要三刀六眼、人人得而誅之的。在這種敘事里,馬新貽成了人面獸心的敗類,是不齒於人類的臭狗屎;張汶祥則替天行道,是條人人敬仰的好漢。
第五種說法即湘軍「刺馬」說最被學界認同。湘軍集團所進行的有著深刻政治背景的謀殺案,從犯罪的實施,到輿論的配合,始終有組織、有預謀。具體而言,又有不同的分析:一是兩江是湘軍地盤,馬新貽並無顯赫軍功或政績,不過是朝廷為了制衡湘軍的棋子,招致湘軍不服引來殺身之禍。二是攻佔天京後,曾國藩旋即請奏裁撤湘軍。幾萬湘軍士卒被裁撤卻並未歸鄉,而是加入哥老會等黑惡勢力,嚴重影響社會治安。馬新貽懲治散兵游勇手段非常嚴厲,招致這些老兵油子的報復。三是傳聞馬新貽就任兩江總督,是奉慈禧太后密旨追查太平天國寶藏下落。南京城破前,舉國上下想著太平軍經營「小天堂」十一年,必然金山銀山、富可敵國。誰知南京被打下後,天王府被湘軍一把火燒沒了,得到攻城主帥曾國荃的奏報是聖庫內空空如也,沒見到啥金銀財寶,「地主家也沒餘糧」。朝廷表面不說,私下卻深深懷疑財寶為曾國荃及湘軍私吞,並暗查此事。湘軍上層尤其是曾國荃於是將馬新貽視為心腹大患。四是馬新貽大力排擠整飭水師,招致江南水師提督黃翼升報復。曾國藩肯定不是刺馬案幕後主使,但鑒於家族榮辱和湘軍利益,默認也並非不可能。
因其案情撲朔迷離,後人將「刺馬案」與「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案」、「太原案」並稱為「清末四大奇案」。
無論該案真兇是誰真相如何,圍繞案件所發生的政治角力、利益爭鬥,都暴露了「同治中興」光環背後的致命隱患。難怪翁同龢感嘆,刺馬案實在是「三百年未有之奇事也,嘻,衰征矣!」
同治十年二月初六日,上諭下:
張汶祥比照謀反逆犯凌遲處死律,凌遲處死,並於馬新貽的靈柩前摘心致祭;
張汶祥之子張長幅,年十一歲,解內務府閹割,發往新疆給官兵為奴。
馬新貽,字谷山,回族,山東菏澤人。道光年間進士,歷任安徽建平知縣、合肥知縣、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撫,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等職,歿年49歲,無子嗣。馬新貽在所轄之地,減民負、惠民生,官聲甚好,頗受百姓愛戴。馬大人是個好官,但在此案流言中,卻是另外一副面孔。也許是遭人誣陷被潑髒水,也許是道貌岸然卻被撕了畫皮,不管怎樣,都暴露了這些那些不可直視的人性。
歷史深處,迷霧重重,人影幢幢,誰能分清哪些是魑魅魍魎,哪些是大善忠良?可憐那個十一歲的男孩,無故遭此磨難,嘆嘆。
拿破崙之死的六大謎團
童謠中的百年懸案:最完美的謀殺
疑案迷思: 誰在5000年前殺死了他
相期無負平生:拜謁曾國藩、左宗棠二侯墓散記
夜幕降臨,當小保姆走進叫獸的房間之後
TAG:法律讀庫 |
※清朝唯一被刺殺的兩江總督是誰?
※兩江總督是一個什麼官銜?滿清八大總督之一,兩江到底是哪兩個江
※冷知識:清朝的總督有幾個?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誰更位高權重?
※奇聞:清朝唯一一個被淹死的總督
※晚清的「湖廣總督」管轄哪幾個省?「兩廣總督」呢?
※清初兩江總督都有哪些「兼職」?
※清朝的總督
※刺殺總督之一:馬新貽這事,豈不甚奇?
※揭秘:張作霖為啥拒絕「東三省總督」的提親?
※清朝九門提督和直隸總督誰更牛?
※刺殺總督之四:兩江地區是湘軍的禁臠 誰都不能染指
※兩江總督竟然不管浙江?浙江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
※清末之「刺馬案」:位高權重的兩江總督被當眾刺死,兇手被刀鉤碎割!
※清朝八大總督
※清朝總督一級高官待遇揭秘:清朝總督收入究竟多少?
※馬年刺馬:總督大人被堂而皇之刺殺的清末奇案
※「東三省總督」的提親,張作霖為何拒絕?
※明末皮島總督毛文龍該不該殺?能不能殺?
※清朝的巡撫是總督的下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