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在嗎?」「不在。」

「在嗎?」「不在。」

每晚十點,一位少年陪你說晚安

「在嗎?」「不在。」


文/大將軍郭


經作者授權發布


你最不喜歡的微信聊天開場白是什麼?


我最怕的有三種,「在嗎?」「忙嗎?」以及,直接發個表情。

比這三種更可怕的是,只有以上這些,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收到這樣的信息,我手都有點抖,摸不清對方的套路,不知道該如何回復。


問「在嗎」究竟是要幹什麼呢?我還以為這是沒有智能手機年代的QQ標準開場白呢,畢竟那時候的溝通需要先確認對方是不是在線,現在絕大多數人的微信都在線吧?那「在嗎」究竟是問我在不在哪裡呢?


並且無論在不在,打開微信都能看到消息,有事說事就好,在或不在,都不影響發送消息不是嗎?並且不知道對方到底有什麼事,還真是不敢隨意回復。萬一是借錢呢?


最有意思的一次是,我二十分鐘後看到消息,回復「我來了」,對方沒迴音,過了半小時又問了我「在嗎」,真遺憾我又是延時看到的,等我再次回復「在」之後的第二天他再次問我「在嗎」。中間過去了十幾個小時,然而我最後還是不知道他找我什麼事。

這是什麼遊戲?不停地確認你在嗎在嗎,但就不說實質內容,真是急煞人也。


問「忙嗎」這種,更是讓人心焦,你說該怎麼回答?平時大家都挺忙的,要是告訴你很忙,顯得不近人情,拒人於千里之外。要是說不忙呢,又不切實際,如果回復了不忙,是不是意味著接下來不好拒絕對方的請求呢?


還有二話不說發表情包的,是不是節奏不對?對話還沒開始就表情包大戰?哎呀,我還沒準備好呢,不知來者何意,不敢輕舉妄動啊!


以上三種開場白,真的是讓人接不住,不怕你用任何姿勢開始,最怕你說完開場白就保持沉默。微信畢竟只是個溝通工具而已,真正能讓我們連通起來的是溝通的內容,只要你簡單問候,說明來意,給對方時間回復即可,就是這麼簡單。何必把它變成讓人猜不透的謎題呢?


或許正是因為微信等即時溝通工具太過於方便,讓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當你想聯繫某人,只需點開某個手機軟體,幾秒鐘發送完消息就萬事大吉,而對方花幾秒鐘回復不過是理所應當的事。我們能即時性的發送消息,所以也期待著對方能即時性的「秒回」,這種期待本身就是一種不合理的需求。

但我們常常是迫不及待的,認定了自己發送的消息就應該得到「秒回」的待遇,認定了既然我可以及時觸達你,你也應該同樣快速回應我。如果內心有這種期盼,只會加劇你的焦躁。不是對方做得不到位,因為這本就不是一種必須的要求,是我們自己在不合理的需求之下暴露了內心的不安全感、控制欲和過度的路徑依賴。


對方沒按照自己的期望快速回應,會讓我們覺得無所適從,無法確定是沒收到還是不想回,心裡惴惴不安、躁動難耐,時不時就要查看手機,如果達到了忍耐的時間極限,甚至會懷疑,是不是手機沒網了?於是你重啟軟體,咦?還是沒回應,無奈之下,你再發一條「在嗎」,心裡的失落一點點蔓延。沒收到回復讓你無法踏實做事,左思右想對方為什麼不回復,歸根結底是因為懸而未決的不安全感。就像天氣預報下雨卻沒帶傘,外出後卻記不清是否鎖好了門,你把跟手機另一端的聯結當成了一種必需品,稍有缺失便難以承受。


這也是我們人際交往模式的一種折射,只不過體現在社交網路當中,不加區分的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步調來行事,一旦撲空就覺得十分泄氣,甚至有些惱怒,「他為什麼不回復呢?明明他剛剛發了一條朋友圈,應該看到了我的消息啊」,遇到這種情況,也沒什麼特別的原因能解釋,只是因為對方發那條朋友圈比回復你的消息更重要,發朋友圈就是他當時更迫切的需求。忽略總有其原因,這個原因就是你沒那麼重要而已。


如果你單方面默認對方一定要按照你期望的時間回復,這就是一種無形的控制枷鎖,因為對方並沒有與你達成共識接受你的規則啊。

真的有急事需要聯繫,社交軟體並不是最好的選擇,電話的即時性更強、溝通更清晰,相同時間內能傳達的信息更豐富,還可以得到及時的回復。為什麼沒有選擇電話溝通呢?如果連對方的電話都沒有,那說明你們的關係還沒達到能交換電話號碼這種更私人的程度,所以真的沒什麼必要要求對方如何;如果有電話而不打,那是你個人對微信等社交軟體有著過度的路徑依賴,寄希望於一個社交軟體能解決你全部的溝通需求,這是一種慣性,其實也是一種惰性。


當然,我們都懷著美好的願望,希望自己重要到足以讓任何人放下手邊的事情來回應自己,但是現實中,我們不也常常是那個沒有秒回信息的人嗎?無論是哪種人際溝通途徑,無論是線上聊天還是線下見面,能給人留下迴旋和冗餘,才是最基本的尊重和善意。


我曾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微信沒有設置消息已讀提示呢?是因為設計產品的人深耕人性,了解了已讀消息提示後卻不回復給雙方帶來的尷尬,清楚了在某些場景下,我們不想立刻回復的心理感受,一個已讀提醒帶來的壓迫感真的是太重了。畢竟,溝通是為了我們能更輕鬆,而不是增加心理負擔,不是嗎?


即時化工具提供的是便利的可能性而已,但能否真的產生便利,決定權在於雙方。在你觸達他的那一刻,你的任務完成了,之後能做的也不過是被動等待,什麼時候回復,回復什麼內容,都取決於對方的狀況和需求。


就像剛剛的我,在廁所拿起手機,又收到了一連串奪命連環消息,內心只想回應一句,「請給我一點尿尿的時間。」


- END -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安少年 的精彩文章:

灰姑娘哪有時間遇到王子
長這麼大沒談過戀愛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晚安少年 |

您可能感興趣

「在不在?」「不在!」
「在嗎?」「不在,我也很窮。」
「在?還在?不回話?」「姑奶奶,求你別催了」
「在嗎」「你吃了嗎」「你在幹嘛」
「在看什麼呢?」 「我在看你呀」
「在嗎?在幹嘛?」聊天少問這些問題!
「在你們心裡,我是不是一文不值!」
一句「在么?」全是套路!!
《紅樓夢》中最深情的告白:不是「我愛你」,也不是「在一起」,而是……
「在球場上,你有害怕的對手嗎?」科比的回答屌炸了
有事請直說,別問「在嗎?」
「在所有的道別里 還是最喜歡明天見。」 ????晚安!
有事直接說,別問我「在嗎」。
如何看待漸漸流行的「在家上學」,是好的嗎?
做人,九「在」,九「不在」(深度好文)
「太空加油」在即,「在軌保養」又該如何進行?
人生要自在:九「在」,九「不在」
尚在獄中朴槿惠便籌劃「自立」,文在寅這次真的「在劫難逃」了!
不為詩和遠方,我依舊「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