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害怕網癮的根源是什麼?
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非常準確的問題,也是一個挺大的問題,作為一個兒童心理的工作者,我會嘗試用我微薄的經驗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個回答可能比較難讀,請見諒。
先上結論:當一個孩子出現網癮的時候,家長的恐懼在於,自己喪失了為人父母的資格,而且這種剝奪資格的人,正是自己的孩子。對於一些家長來說,當他們放棄了社會的成就,父母這一角色就是唯一的價值感來源,當為人父母的資格被剝奪之後,他們整個的人生價值感都消融了,這是父母對網癮等等一系列的議題下恐懼的根本性原因。
這個結論的導出,首先我們要先從父母這一角色開始。父母這一個角色是在是一個太過複雜的角色,甚至比絕大多數工作中所承擔的任務都要複雜,曾經有家長跟我開玩笑說,要是父母這一個職業做的成功,那麼在其他行業里做的成功是必然的。那麼它複雜在哪裡呢?
首先,父母這一個角色要承擔起社會的期待。社會對孩子的期待,在於希望每一個新生兒可以順利的過度,成為一個有利於社會群體的成員,但是新生兒是一無所知的,那麼是誰開始進行引導孩子的這個過程呢?是父母。所以父母自身,其實是感受到來自社會方面的各種各樣的壓力。特別是當孩子表現出一系列與社會期待不符的行為的時候,父母表面上會明著批評孩子,但是實際上卻是自己在擔心自己沒有辦法滿足來自社會的期待。所謂」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就是在描述這個職責的事情。但是這個說法本身卻是錯誤的,這個錯誤在於,過分的放大了父母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的作用,縮小了社會的因素,例如學校和社區的作用。所以父母在這個層面上來說,其實正在承擔起一些額外的壓力。
其次,父母這一個角色承擔起父母自己的期待。這個會涉及到父母自身經歷,還有對孩子的期待上,這兩個因素構成了家長自己對孩子的要求。父母對自己的認知方面,首先不得不說的是家長的創傷對塑造期待過程中的影響。很多家長在小的時候經歷過一些創傷,比如比較嚴苛的父母,或者說經歷過比較動蕩的年代等等,或者是家長們自己社會化失敗的那一面等等,這些因素會使家長們把自己的一些未完成的遺憾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
我經常問家長的一個問題是「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呢?」,大部分的家長開始的時候會說沒有,但是後面聊多了之後,總會告訴我一些東西,比如長相要什麼樣,性格要什麼樣,愛好要什麼樣,等等這一些期待,家長總是會不自覺的把孩子往自己理想的方面去培養。
這兩種期待合起來,會構成對孩子的要求的同時,也會構成父母自己對這一角色的理解。比如有些家長在社會化過程中步履艱難,那麼當孩子出生的時候,就會把教育重點放在讓孩子理解自己的艱辛上面,甚至過早的讓孩子接觸到一些較為黑暗的社會面。他們在滿足自己的需求的同時,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需要。
最後,父母這一角色要承擔起孩子的期待。如何認知和處理孩子的需求和期待,其實某種角度來說才是父母這一角色最核心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在目前大部分的家庭中的情況來說,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那一環。
孩子在0-18歲成人的過程中,這18年的變化,可能比大多數成人一生中的變化都要大。在每個階段中,孩子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從基本生理滿足,到歸屬與愛,到探索與求知,到渴望被尊重與理解,到獨立。這些需求,孩子們的表現卻是複雜與糾結的——一歲半的孩子,他們在不停的嘗試從媽媽的懷裡跑出去的同時,當媽媽放開手,孩子又馬上縮了回來,那這個孩子心理中正在體驗一種什麼呢?那假如孩子在使勁掙脫媽媽的懷抱的時候,媽媽以一種威脅的態度,孩子哭了,那這樣的過程會給孩子的心理什麼樣的影響呢?等等這些問題,構成了孩子複雜的心理情況。那家長是否具有足夠的敏銳度和覺察度來體會和處理孩子的需求呢?
實際上來說,在我的眼中,這三個期待其實應該是一個三角關係,這三個期待中,其實相互之間有對抗,同時這三者之間有相互支持的關係。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具有心理問題的孩子而言,這個三角是失衡的。這種失衡體現在父母因為自己的某種執念或者體驗放大了自身的需求,在這個三角中,尋求與社會要求那一邊聯合,去壓制甚至無視孩子的需求。這樣的力量越強大,孩子的心理問題也就越嚴重。隨著孩子年齡長大,自身感受到自己的需求長期被忽視和壓制,他們會慢慢產生一個想法:既然我的父母沒法滿足我的需求,那我只能自己滿足了。所以他們開始去跨越父母,為自己在社會的某一個團體中尋找一個位置,當他在那個位置中獲得到自我滿足,那他自然就會放棄父母,也就是炒了父母的魷魚。而這個時候,父母會感受到危機感,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哪裡做錯了,但是還是想要與過去同樣對孩子的影響力,但是實際上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諷刺的是,這種循環的開端,是始於父母對孩子需求的無視,當孩子們找到自己的歸屬感的時候,他們開始無視家長的時候,家長卻表現的和孩子們一樣。稍稍不同的是,家長可以使用自己的資源強制的去壓制孩子的行為,但是這種不公這卻是所有不幸的開端。
所謂的網癮問題,其實無非也就是這樣的一個結果。我所接觸的孩子中,夠所謂網癮的定義的孩子,最小可以到8歲,他們執著於那些遊戲,其實是因為只有在遊戲中,他們可以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式去和人進行溝通,比如有的孩子通過攻擊性來和其他人建立聯繫,在現實中父母是絕對禁止的,那麼就只有通過槍戰以及在我的世界中坑別人,來獲得與別人建立聯繫的感覺。那麼至於為什麼那個孩子只會用攻擊性來和別人建立關係,那是因為在他過去的經驗中,他就是這麼被對待的,所以他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和其他人建立關係。網癮問題和其他孩子的心理問題一樣,都提示了作為家庭系統本身,在某一側,已經瀕臨崩潰。
最後,我想引用一首歌的歌詞作為結尾,我想這首歌唱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迷茫與感受。也應該是這個問題最佳的答案。
邪惡少年EB - 寫在01年4月30日
寫在01年4月30日
爸爸媽媽
當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
我已經遊盪在了夜幕下的街頭
這個家實在太累我無法承受只有出走
我寧可睡在馬路在街頭做老
也不想回家因為家裡我連老鼠都不如
你們說的每字每句都是金科玉律
這一個每天我進進出出的家卻成了監獄
我什麼也不敢說不敢做
在自己的家裡我卻必須偷偷摸摸
我明明在呼吸卻壓抑得好象
就快要斷氣
現在我什麼也不管我必須離開這裡
受夠了這一切現在我想要一點改變
口袋裡面只有六十幾塊錢
但我不想回家那裡找不到我的尊嚴
家裡好比真空包裝袋沒有我的生存空間
爸爸媽媽對不起我不指望原諒
因為我也已經不明白應該要怎樣
才能抹平你們留在我心口的傷
凌晨三點的街上
冰冷的雨點在我身上
流浪流浪
走在我的路上
帶著我的憂傷
自由是我的方向
爸爸你想知道原
媽媽你問為什麼為什麼
為什麼每一天我要面對你們一頓審判
為什麼我的日記你們總要偷偷翻看
為什麼我的CD被砸爛我的雜誌被撕成碎片
為什麼你們錯了卻從來都不肯道歉
為什麼同學來電
你們總說我不在家
難道我已經不屬於這個家
為什麼你們嚴密監控我的一舉一動每一步
為什麼你們的眼裡沒有兒子只看到分數
為什麼我大聲地喊出心裡話你們卻總是不聞不問
你們是假裝沒有聽見還是真的
沒把我當人
為什麼我們本是一家
卻非要打這場戰爭
為什麼我問了這麼多為什麼
卻從來沒有一個答案告訴我為什麼
太多讓我心碎的問題沒有一個答案所以
我只有逃避
你們傷透我的心卻總是一點都不在意
還在勸我懸崖勒馬
是你們把我一點一點推上懸崖
我有爸爸我有媽媽我有一個家
但我卻覺得自己更像屬於街頭的孤兒
我知道你們把我養大成人歷盡千辛萬苦
可我是你們的兒子不是一頭寵物
放下在我出生前就制定好的藍圖
讓我走自己的路
對父母的尊重不是言聽計從
我有自己的意見卻從來都得不到尊重
是你們讓我如此瘋狂
你們給我大腦
卻不允許我有自己的思想
我只是想要一點自由一點寬容一點尊重
卻總是被你們當作幼稚
你們可以繼續無視我的選擇罵我無知
但我的人生道路我的夢想你們無法阻止
別再嘗試把我捏成你們想要的樣子
我是你們的兒子
不是一個泥娃娃
也不是算盤珠子
對不起但我現在必須踏出家門
尋找自由在哪裡
信就寫到這裡
此致敬禮
你們的兒子
高夢博a.k.a.邪惡少年EB
2001年4月30日
怎麼才能算用光線進行建築設計?
如果《西遊記》中三個徒弟都是唐僧臆想出來的,會是怎樣的故事?
离岸对冲基金管理人注册地,是选择香港,新加坡,卢森堡,还是其他?
混合動力汽車為什麼突然火了?混動都經歷了哪些階段?不同的技術各有什麼特點?
皮膚由差變好是什麼體驗?
TAG:知乎 |
※網癮是病嗎?暴力戒網癮,究竟誰有病?
※你家狗狗也要戒網癮嗎?滿心歡喜迎接你回家,卻遭受電擊,這個項圈究竟有多可怕……
※網癮徵兆有哪些?你知道多少?
※身為網癮少女被家長強行抓去電療是一種什麼感受?
※談網癮前,你搞清楚什麼是癮了么?
※孩子有了「網癮」,是家庭出了問題嗎?
※網癮是一種病嗎?
※網癮到底是不是病?小伙沉迷遊戲,竟然尿失禁長褥瘡
※趙麗穎居然也是網癮少女?網友回復亮了!
※你有「網癮」?病入膏肓?正常的大腦是怎樣工作的?
※網癮根源之一——父親功能的缺失!
※因為這個原因網友紛紛艾特焦俊艷,這個網癮少女簡直太接地氣了!
※家有網癮寶寶,父母應該怎麼做?打罵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愛豆不怕問 | 進口小哥哥是個「網癮少年」?這樣可愛的迪瑪希不得不愛
※【網癮少年】這竟然是周杰倫的網吧,簡直太有設計感了!
※光下結論,都沒分清孩子網癮的原因,談何對症下藥根治呢?
※你是手機控嗎?你有網癮嗎?來看看這些數據吧
※要想根治網癮還得找對方法!
※網癮就像毒癮一樣,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