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略說慢心所」的表現類型
百
法略說(96)
慢心所」的表現類型
「慢」這個煩惱心所的內容比較多,比較細。,我們再來看看,「慢」有哪些種類,這個方面的內容,說的比較詳細的是《廣五蘊論》,裡面的內容是這麼說的:
云何慢?慢有七種。謂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云何慢?謂於劣計已勝,或於等計已等,如是心高舉為性。云何過慢?謂於等計已勝,或於勝計已等,如是心高舉為性。云何慢過慢?謂於勝計已勝,如是心高舉為性。云何我慢?謂於五取蘊,隨計為我,或為我所,如是心高舉為性。云何增上慢?謂未得增上殊勝所證之法,謂我已得,如是心高舉為性。增上殊勝所證法者:謂諸聖果、及三摩地、三摩缽底等。於彼未得,謂我已得,而自矜倨。云何卑慢?謂於多分殊勝,計已少分下劣,如是心高舉為性。云何邪慢?謂實無德,計已有德,如是心高舉為性。不生敬重所依為業。謂於尊者及有德者,而起倨慠,不生崇重。
這裡說到了慢的幾種分類,一共說了有七種慢: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這個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為什麼要這麼分類?我們應該詳細地了解一下。
第一種就叫「慢」,這個「慢」是說:「劣計已勝」,就是對於真的不如自己的人,比如在身份上,他覺得別人身份比自己低,就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了。或者你覺得物質上、名聲上、見解上等等,自己比別人高,就得意洋洋的,這就叫慢。「等計已等」,是指和自己差不多的,情況類似的,比如他是教課的法師,你也是教課的法師,有人說那個法師教得好,你說,「我也挺好的,為什麼老說他好呢,我也不差啊。」這個時候就是「等計己等」,把心高高舉起,覺得自己了不起,這也是慢。
第二種,什麼叫「過慢」呢?就是比這個慢更進一步了。「於等計已勝」,就是對跟自己差不多的,卻覺得自己比對方強。「於勝計已等」,就是別人明明比自己強,他覺得別人也就和自己差不多。這兩種情況,就是叫做「過慢」,比「慢」還要過分一點點了,超過了一點點。
再看第三個情況,什麼是「慢過慢」?慢過慢這種自以為是的心就更高了。「於勝計已勝」,就是對於在某方面明明是比你高的人,你也會覺得自己就是比他人強。你會覺得「他有什麼了不起啊,他肯定不如我」。這就是「慢過慢」的表現。
慢、過慢、慢過慢,這三種情況很多的,現在很多人學佛法,成佛啊利他啊,好像都是嘴上說說而已,一門心思追求的就是怎麼貶低別人突現自己,不但現在的人都不如自己,古代的祖師也沒什麼了不起,甚至佛菩薩也跟自己差不多,這樣的人還是很多的。我們一再強調,學百法這些心所,不只是為了學點知識,不是把這些心所僅僅當做概念了解一下,而是要通過對這些概念的體會,去觀察自己,有沒有那些毛病,然後盡量把它們對治掉。
第四個叫「我慢」。「我慢」這個詞應該比較熟悉吧?第七識四煩惱常俱,我痴、我見、我慢、我愛。什麼叫我慢呢?我們一直說五蘊假合為我,但是有人就是會認為有個「我」存在,會認為它是真實的、恆常不變的一種存在。你把這個五蘊假合的東西當作真實的我,或者當成「我所」,「我所」就是「我的」,你執著身體為我的身體,執著這個書是我的書,因為你一直覺得有我,就有我的東西,就有「我所」了。因為覺得有我了,有我所了,就會覺得我的東西都是很殊勝的,凡是和我沾邊的東西,都是很了不起的東西,所以會產生慢,這是我慢,這是因為有我執存在而產生的慢。
第五個呢,什麼是增上慢呢?增上慢,比如在戒律里講到大妄語的時候,會說「除增上慢」,就是說大妄語是一種重罪,但是其中有種非常特殊的情況是「增上慢」,他雖然說自己得了什麼果位、得了什麼神通了,如果他只是因為「增上慢」,就不算是犯大妄語這條根本戒。這個增上慢是什麼呢?比如你跟別人說自己得了神通了、得了什麼果位了,或者見了什麼靈異的東西了,實際上沒有得到沒有見到,只是為了騙人,獲取名利,這叫「未見言見、未證言證」,這就是大妄語,但是還有種情況,他並不是為了獲取名利而故意去欺騙人,只是他不懂教理,不懂神通啊果位啊,到底是咋回事,把自己看得太高,覺得自己有什麼感受了,就覺得自己得到聖果或者神通了,但實際根本沒有得到,他自己因為不懂判斷標準而隨便這麼說了,沒有故意騙人的意思,這就是增上慢。
有個故事:說有一位長老,弟子很多,影響很大,大家都說他已經是阿羅漢了,他也真的以為自己是阿羅漢了。後來他的一個徒弟證了阿羅漢,發現他的師父根本沒有證。於是徒弟在他師父經過的拐角處藏在那裡,他師父走過來的時候,他就變成老虎衝過去。他師父看見老虎衝過來了,心裡就生起了害怕的感覺,他馬上就明白自己沒有證阿羅漢,如果是真正的阿羅漢,這個懷疑和恐懼等情緒根本不應該有的。這時候他徒弟從老虎變回人了,他師父一看到他徒弟,就知道是他徒弟在點化他。然後他師父就拜他徒弟為師,將自己所有的身份和地位全部拋下,再去專心修行,後來也證得阿羅漢。在那之前,他覺得自己是阿羅漢,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了不起,覺得自己有那麼大的影響力,覺得自己有那麼大成就,真的把自己當做聖者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和別人說自己是阿羅漢,就不是大妄語,而是增上慢。
這裡進一步解釋一下,什麼叫「增上殊勝所證之法」呢?就是指聖果,從小乘來說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大乘來說從初地到十地,一直到成佛。三摩地和三摩缽底就是我們說的止觀、禪定,初禪到四禪,或者叫四禪八定。
我們佛學院曾經請了一個學者來講課,他說自己得了初禪,他還覺得自己已經開悟了。有個學生問他,你不學佛法,也可以開悟嗎?他說:「能啊,那些科學家、哲學家,他們不一定學佛,但是他們悟到的東西,實際上和你們是一樣的。」那麼這種情況,大家可以分辨一下,到底是大妄語還是增上慢?這種情況他到底是太拿自己當回事,不知道自己的斤兩了,而說自己證了呢,還是他心裡就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沒有證,而為了名、為了利,故意說謊話?這兩種在表現上都一樣,都是沒有證和別人說自己證了,但是從根本來講是有區別的。
第六個叫卑慢,什麼是卑慢?比如要學佛要有很多的福德和智慧才能夠圓滿,他會覺得自己福德和智慧太少了,根機太差了,這樣會出現什麼狀況呢?他會覺得這個佛法太多、太難了,我現在力量太小,沒法去學,沒法去做。你們現在學唯識,是不是聽到很多人說,「唯識的東西太難了,我學不了。」這個情況很多的是吧?要麼他說禪修這個太難了,我坐不了;戒律太多了,我持不了。因為這些內容太多,你不能一下學會,就覺得自己可以不做了,還覺得自己的這種選擇是對的,還洋洋得意,這就是卑慢。你看很多念佛的,他們喜歡說,「我根性差啊,學教理我學不了,我念念佛就行了。」嘴上說學不了,說我念佛求往生就行了,實際上心裡覺得你們學教理沒有什麼用,你們浪費時間你們傻,還是我念佛求往生更聰明。這就是卑慢,表面上是卑,實際上內心裏面是慢。表面上說自己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實際上心裡覺得我比你強,我這種選擇才是對的。佛陀曾經舉過這樣的例子,在《百喻經》裡面說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渴了到河邊去取水,他覺得河水太多,扭頭就走,不喝了,別人問他為什麼不喝水就走了啊,他說我只喝一瓶水就行,這裡卻有一河的水,我怎麼喝的完啊?佛說這樣的人就是愚痴。
最後,還有一個叫「邪慢」,邪慢是什麼呢?「謂實無德,計已有德,如是心高舉為性。」 「實無德」是什麼呢?德就是剛才我們說的功德和福德,實際你沒有德,你就是沒有去持戒、修禪定、學教理、布施、放生,沒有去做這些善業,沒有去做這些功德。但是你就是覺得自己有,覺得自己厲害,自己比別人要強。學佛的人裡面這種情況也比較多,本來沒有什麼修行和見識,卻網上喜歡指手畫腳地批評人家,說人家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就覺得自己有德,其實有什麼呢?但是不管怎麼樣,就是覺得自己強。其實這個就是慢。
一個人有了慢心,對別人就不會生起尊重的感覺,那麼在佛法里講的眾生平等,這個平等的觀念你就肯定不會有。慢就是不斷的在比較,比較誰高誰低,當你總是在比較誰高誰低的時候,你就不會有那種平等的感覺。我們整天說眾生平等,就會成為一種套話。這種有高有低的心,會讓你不敬重其它人,不敬重其它事,進而你會不敬重三寶、四諦。你對那些聖賢,還有那些用來解脫的方法,你也不會敬重了。你就不會去親近善士聽聞正法了,對這些功德和福德你都不敬重,也就不會去為了解脫而修行了,那你也就永遠在生死中輪迴了,所以前面不是說過,慢是生死輪迴的因,是受諸苦的因啊。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慢」
為什麼不能「以色見如來」?
大象看書的時候,鼻子放在書的裡面還是外面?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嗔」
《阿彌陀經》中揭示的「往生三部曲」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動漫中「嬌類」少女的不同表現類型及形式!
※六大類型頸椎病的癥狀表現
※3種類型的女生,「想要」的表現也不同
※出現這種類型的咳嗽要當心 或是肺癌的徵兆
※伸展的類型
※肥胖症分為哪兩種 肥胖不同類型表現癥狀
※不同類型心絞痛的癥狀有哪些?
※那種類型的白血病預後好?
※如何發現及確認糖尿病的類型?
※神經衰弱類型及其調節方法
※萌萌噠!你喜歡哪種類型的表白?
※各種類型的嘴唇畫法,看的好過癮!
※各種類型的肥胖,看看你是哪一種類型吧!
※特定類型的夢境,可能是某些心理健康問題的癥狀
※癌細胞最喜歡哪種類型的人群?
※脾胃虛弱的三種類型,你是哪一型?
※短髮燙髮髮型都有哪些類型 四大類型的髮型讓你更加熟悉潮流
※墮落之王有哪些魔法類型 三種魔法類型圖解
※就愛合併同類項?看那些演員「機械複製」同類型角色的表演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