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究竟什麼是「格物致知」?

究竟什麼是「格物致知」?

究竟什麼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一語出自儒學經典《大學》,《大學》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學》認為,「格物致知」是一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基礎,如果沒有「格物致知」,就不能「正心」;如果不能「正心」,就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格物致知」十分重要。既然「格物致知」如此重要,那麼,什麼是「格物致知」呢?雖然《大學》反覆提及「格物致知」,但並未對其含義作進一步的解釋,中國的一些儒學大家們見仁見智,對其做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有些解釋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結果導致人們莫衷一是,一直無法確定「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究竟是什麼。兩千多年來,這個問題成了儒學中的一個難解之謎,有人甚至把它稱為儒學的一個千年疑案。

究竟什麼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原本是中國古代哲人對人類認識方式的一種描述或概括,並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那麼,它為什麼會成為儒學中的一個難解之謎呢?為什麼會成為儒學的一個千年疑案呢?筆者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格」字的解釋,若能把「格」字解釋清楚,那麼,「格物致知」的含義就有可能迎刃而解。那麼,究竟什麼是「格」呢?《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解釋是:其一,「格」有「到」和「來」的意思,例如《尚書·湯誓》就說:「格,爾眾庶!」(來,你們大家!);其二,「格」還有「推究、研究」的意思。[《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第82頁。]《辭海》的解釋是:「格」有「推究」、「來」、「至」以及「感通」之義。[夏征農主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9頁。] 根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和《辭海》的解釋,「格」字的含義應該是「到」、「來」、「至」以及「推究」。


「格」字的含義是「到」、「來」、「至」以及「推究」,那麼,「到」哪裡?「來」什麼地方?「至」哪裡?「推究」什麼?所有的目標都是「物」,「到」、「來」、「至」以及「推究」都是針對「物」而言。那麼,什麼是「物」呢?所謂「物」就是指事物,正如東漢鄭玄的解釋:「格,來也;物,猶事也。」

搞清了「格」和「物」的含義,那麼,什麼又是「格物」呢?通過「格」和「物」二字的解釋可以看出,所謂「格物」就是來到事物那裡,接觸並推究、研究事物。例如朱熹就認為,「格,至也。物,猶事也。窮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言欲致吾之知,在即事而窮其理也。」[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如果用現代語言表達,那麼「格物」就是接觸、感覺、認識事物的意思。

究竟什麼是「格物致知」?



「致」是產生、獲得的意思,而「知」是指知識。


上面我們一一解釋了「格」、「物」、「致」、「知」四字的含義,那麼,「格物致知」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所謂「格物致知」是指,人到達事物那裡,接觸、推究、研究事物,然後產生並獲得知識。如果用現代語言表達就是:人接觸、感覺、認識事物,然後產生並獲得知識。

通過「格物致知」的含義可以看出,「格物致知」說的是人通過認識事物而獲得知識的過程,這種說法與現代科學認識論也是相符的。如果中國古代的哲人們能沿著這一路徑深入探索下去,那就很有可能產生出中國的認識理論;然而非常遺憾的是,由於中國先哲們對問題的處理多是大而化之、淺嘗輒止,所以中國的認識理論一直未能誕生,正如馮友蘭先生所說,中國哲學從來就沒有走進認識論。

究竟什麼是「格物致知」?



通過以上探討可以看出,「格物致知」並非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可是這個並不複雜的問題為什麼會成為儒學的一個難解之謎呢?為什麼會成為儒學的一個千年疑案呢?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一些儒學大家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曲解了「格物致知」的含義,結果把一個原本很清楚的問題搞糊塗了。例如「格物」的本義是來到事物那裡,接觸並推究事物,然而,司馬光卻把它解釋為:「格,猶扞也、御也。能扞禦外物,然後能知至道矣」。按照司馬光的解釋,「格物」變成了抵禦外物,人只有抵禦外物才能獲得知識和「道」。不接觸、不認識外部事物,如何能夠獲得關於外部事物的知識呢?所以司馬光的解釋完全是一種曲解。再如心學大家王守仁為了捍衛他的「心學」,竭力否定「格物致知」,他認為:「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所謂格物致知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按照王守仁的說法,「格物」根本不可能「致知」,只有把「吾心之良知」推至「事事物物」才能夠「致知」。「格物致知」原本說的是通過認識事物而獲得知識,然而王守仁卻認為,所謂格物致知是通過「吾心之良知」推至「事事物物」,然後方能獲得知識。可見王守仁的解釋並不符合「格物致知」的原義,是典型的曲解。正是由於一些儒學大家的曲解,「格物致知」的含義變得十分混亂,結果把一個原本很清楚的問題搞成了儒學中的難解之謎,搞成了千年疑案。


我們今天重新探討這一問題,應該撥亂反正、追根溯源,恢復「格物致知」的本義。一旦「格物致知」的本義恢復了,那麼,儒學中的這個難解之謎就會迎刃而解,而儒學的這一千年疑案也會大白於天下。

YaK : yet another knowledge , 彼岸的知識。


致力於兒童創造力教育、編程能力和軟體設計能力培養。未來世界是複雜的不確定的,而現在的教育是傳統的和功利的;提供一個窗口讓孩子理解現代世界的含義。


需要自我的存在,發現思想的力量。從元狀態中尋找科學之美,理解自我的魅力。突破思維的局限和至酷。在多學科交叉的狀態下,尋找更多存在的可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於建嶸的東書房 的精彩文章:

從「自我改造」到「改造自我」——歷史變遷中的1950年代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
歷史上那些曾經的繁華都去哪了
中國經濟史上的怪圈:「抑兼并」與「不抑兼并」
中國文明如何走出悲情
蘇小和:民族主義是我們的死結

TAG:於建嶸的東書房 |

您可能感興趣

鬼影究竟是什麼?
什麼是自知?
究竟為什麼「癢」?
蒙汗藥究竟是什麼葯?
什麼是淫祀?
被寵物信任是什麼感覺?
什麼性格得什麼病?這也有關係!
曖昧是什麼?
你的皮膚為什麼會那麼差,你知道原因嗎?
神秘的「鬼壓床」究竟是什麼?
心理諮詢師不是什麼,而是什麼?
頻發「暈倒」怪病,究竟是什麼原因?
佛教的真理是什麼?你知道嗎?
愛是什麼?
暗物質是怎麼發現的?它到底是什麼?
我們知道文物分三個等級,那麼是依據什麼評判的呢?
同是熟知動物它們為什麼會失寵?
究竟什麼決定你的壽命?
薺菜渾身是寶,你知道怎麼吃嗎?應該注意些什麼?
4種性格的人易患癌症!你知道什麼是「癌症性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