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忠君的人非張勳,而是他,只是被康、梁坑的傾家蕩產
保皇會能夠迅速將勤王由一紙計劃落實為籌備行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新加坡華僑的傾力支持和幫助,主要體現於財政方面。
南洋華商邱菽園提供了勤王所需的主要款項。邱菽園的父親邱篤信是新加坡的米業大王,他自20歲赴新加坡做苦力,10年後開恆春號經營米糧,至19世紀70年代,就積聚起百萬家財。
1896年4月邱篤信病故,年僅22歲的邱菽園繼承父業,他年輕倜儻又滿腔豪氣,辦事往往一擲千金,對於視為大義所系的勤工救國,更不惜盡囊相助。在整個勤王運動中,邱菽園共捐款20百元,占保皇會全部得款的三分之二,可謂勤王大業的財政支柱。其時保皇會雖然向各地華僑廣泛募捐,認捐者相當踴躍,但一則華僑中富商不多,二則認捐爽快交款難,是一般常情,三則清廷駐外機構橫加阻撓,粱啟超在檀香山等地的籌款即長期不能到位,並因而見疑於同門。
因此,沒有邱菽園的捐款,保皇會的勤王計劃至少還要在紙上擱置一段時間。所以保皇會財政上一直倚重邱菽園。運動之初,梁啟超認為:「若能得百萬,以其半供內地豪傑,必其半招菲島之勁旅,可以垂手而成大業。」而這時邱菽園已經捐款10萬元。
1900年3月,梁啟超致函表示感激之餘,勸以再接再厲,「兄以義俠任此數之十一,誠為可敬,望更以兄之血誠,儘力以感召同志,南洋一帶能得其十七,則美洲必可足其十三也。生死骨肉,壘望我叔子矣。」幾天後致康有為的一封信又說:「弟子所望於南洋者,望其得六十以上之數也。叔子肯周遊說法,或可望乎。弟子茲圖一切事,望告叔子同舟共濟。」
6月中旬,北方形勢驟變,聯軍開始水陸進攻,又風聞「上弒之謠」,新加坡華僑認為危機迫在眉睫,不斷催促保皇會趕緊採取行動。
對此康有為感到時不我待,趕製出詳細的行軍作戰計劃,幾乎盡遣所聯絡到的兩廣民間武裝頭目全力取桂。
本來邱菽園答應將用於福建的5萬元改用於廣西方向,匯出3萬元後,見保皇會遲遲未動,怒而扣留餘款。恰好此時發生廣西容縣被變民圍困事件,粱鐵君「以為或者即李立之兵」,康有為在未經證實的情況下,「因以此告此間及吉、暹,雲西已起,但不令打勤旗,今已電令改插勤旗,諸公得此報上實耗,乃少解」。
在康的哄騙勸說下,邱菽園不僅匯出餘下的2萬款項,還允諾再捐10萬元,以求「刻日成軍」。邱雖有百萬家產,但要立即拿出現款,也非易事。他「四處籌借,既不然,亦於兩禮拜內,必得此十萬」。果然言出必果,最後用屋契作保,以6厘息再借款10萬元捐出。康有為一方面感嘆其「破家為國,再無第二人」,另一方面則陷人兩難境地,倉促行動,「又慮條理未備,而不能妄起,然再遲,人心散矣」,竟指示部下「速為之,成敗皆在今日,今不妨冒險」。
※張勳復辟時為何打溥儀兄弟的耳光,還說自己才是愛新覺羅家的人?
※張勳要學莽張飛吼斷盧溝橋:真的是兵不夠,吼來湊嗎?
※張勳不與老段談判,要找坑他的黎元洪說理,他說得著嗎?
※文武倆聖人居然是康有為和張勳!
※因為沒留鬍子,康有為欲當張勳的宰相而被拒
※清朝最後的死忠,辮子軍張勳決心復辟滿清,奈何只是棋子一個
※張勳為何敢狂扇親貴,還揚言說除了皇帝我最大的話?
※張勳家人反對復辟,老妻警告說:小心你腦袋被砍,做一字平肩王
※張勳復辟前一天在幹嘛?有人對他說了明白話,為何不聽?
※張勳復辟大清,為何罵了小恭親王還打了他一巴掌?
※張勳復辟:忠心遺老復辟大清,為何罵了小恭親王還打了他一巴掌?
※張勳大肆捕殺剪辮子的人,手下問怎麼處理和尚與尼姑,他說
※前有袁世凱稱帝,後有張勳復辟,為何都失敗得這麼快?
※康聖人和段總理為何要坑忠勇仗義的「老實人」張勳?
※張勳的子女都嫁入豪門,但不是很幸福,兒子曾一夜輸掉洋房!
※糞坑裡的聖人:討逆軍趕走張勳,國師康有為去哪了?
※第一位因為鬍子難看而做不成宰相的人,張勳復辟康有為的搞笑行為
※幫清朝復辟的張勳死後,為什麼溥儀生父連空頭侯爵都不願意給他?
※張勳復辟後納了個稱為「二姑娘」的男寵,此人是誰?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