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中秋節,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的八月,所以又稱「八月節」、「八月會」;又因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所以稱「團圓節」、「女兒節」。因為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亮」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這一節日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深厚情感。對中國人來說,過中秋不僅是一種民俗,而且可以由此理解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和情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又到一年中秋日,知行君祝各位朋友中秋快樂,平安康健!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


中秋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一說起源於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一說起源於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禮記?祭法》中有「夜明,祭月也」的記述,「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可見在起源上,「收穫」與「月亮」便構成了「中秋節」的核心要素。但這一節日最初並不固定,漢代在立秋或中秋之日舉行敬老、養老儀式,晉代也有中秋賞月之舉,但不太普遍。直至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紀》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竽之聲,宛如雲外。間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中秋賞月之盛況可見一斑。

中秋節成為重大節日,與科舉考試也有著聯繫,我國自隋唐設立「科舉制」以來,開科取士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進行隆重的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到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節日之一。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宋 馬遠 《月下把杯圖》


中秋傳說

關於中秋節,有不少美麗的傳說,這些傳說大多是圍繞月亮展開的,使中秋節染上了一種浪漫的神話色彩。在人們的想像中,月宮有巍峨的廣寒宮,有美麗的嫦娥,還有可愛的玉兔和神奇的桂樹,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天上人間」。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最早記載見於戰國末期的《歸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月精」。


西漢的《淮南子》有更為詳細的記載,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這件事驚動了后羿,他登上昆崙山頂,一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其到昆崙山訪友求道,遇到西王母,向她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不料這葯卻被后羿妻子嫦娥偷吃了,其飛落到月亮成了仙。后羿知道後悲痛欲絕,仰望夜空呼喚愛妻,這時他發現,月亮格外皎潔明亮,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吉祥。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在民間,「嫦娥奔月」還有另一種說法:嫦娥是在受到后羿弟子逢蒙的威脅後才服藥飛升的。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清 高其佩 《嫦娥》


東漢張衡的《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但在民間,老百姓更願意接受「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的故事受到了歷代文人的歌詠,唐人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魯迅在小說《奔月》中則重寫了這一古代神話,賦予了其現代意義。


吳剛伐桂


「吳剛伐桂」的故事,最早見於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傳說廣寒宮前有一株桂樹,高達五百丈。漢朝有一位西河人吳剛,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


李白有詩云「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毛澤東《蝶戀花》一詞則有「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之句。


由於這個神話,月亮又被稱為桂月、桂輪,月宮被稱為桂窟、桂宮,並比喻科舉考中為「月中折桂」、「蟾宮折桂」。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清 錢杜《潯江月夜》


玉兔搗葯


相傳月亮中有一隻兔子,其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早在春秋時便有了關於月中玉兔的傳說,屈原的《天問》中有「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之句,其中「菟」就是白兔,晉朝傅玄在《擬天問》中也提到:「月中何有?白兔搗葯。」


關於玉兔的來歷,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老人,但只有兔子什麼都沒有,後來兔子告訴老人「你們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進去,神仙們大受感動,於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一說是兔仙不忍嫦娥一人在廣寒宮寂寞度日,便讓自己最小的女兒進了月宮去陪伴嫦娥;另一說為玉兔就是嫦娥的化身,嫦娥奔月後,觸犯了玉帝的旨意,於是他將嫦娥變成白兔,每到月圓時,就要玉兔在月宮為天神搗葯以示懲戒。此後,「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人寫詩作詞,常常以玉兔象徵月亮,如賈島《贈智朗禪師》詩:「上人分明見,玉兔潭底沒。」辛棄疾《滿江紅?中秋》一詞中也有「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之句。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齊白石 《丹桂雙兔》


唐明皇游月宮譜《霓棠羽衣曲》


《明皇雜錄》、《龍城錄》等書記載了唐明皇「漫遊月宮」的故事,相傳唐明皇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明皇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只見門樓匾額上書「廣寒清虛之府」,但由於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明皇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於心中。日後明皇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此後每到八月十五中秋夜,便擺上供品,賞月祭月,同時觀賞宮女表演的優美舞曲。


美麗的傳說,為中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在輕盈的月光下,人們遙望夜空,似乎可以看到月宮中的嫦娥、吳剛、玉兔與桂樹,在神奇的想像中與自然融為一體,這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北宋 黃庭堅 《唐明皇游月宮》


中秋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也有不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豐富多彩的中秋習俗凝聚起了中國人共同的記憶與感情。


祭月、拜月、賞月、玩月


「祭月」是上古的儀式,與對月亮神的崇拜相關,早在夏商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如果說「祭月」是一種國家的祭祀儀式,「拜月」則更民間化,這種風俗源於北宋京師。中秋夜,滿城人家都要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拜月時一般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或對明月或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帝京景物略》記載,「八月十五日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入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與「祭月」、「拜月」相比,「賞月」、「玩月」更娛樂化。民間中秋賞月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頗為盛行。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宋代文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但在民間,中秋則是一個世俗歡愉的節日。明《江南志書》記載:「常熟縣八月望日,遊人操舟集湖橋望月。」古人玩月並不僅僅是只玩賞中天朗月,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連帶在一起觀賞,比如著名的景觀「盧溝曉月」、「三潭印月」等,都是人們中秋玩月的絕好所在。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清 陳枚 《月曼清游圖》之瓊台賞月


吃月餅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必食之品。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後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西湖遊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蘇軾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讚譽月餅。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據說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在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傳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的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隨口說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民間傳說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採取高壓政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看到裡面藏著紙條,於是紛紛起義反抗,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月餅:「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


除了吃月餅,我國不少地區還有吃芋頭、吃鴨子等民俗。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清 郎世寧 《圓明園十二行樂圖》之八月賞月


兔兒爺、玩花燈


《燕京歲時記》記載「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的《花王閣剩稿》記載:「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兔首人身,手持玉杵,有的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戰袍,也有的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騎則有麒麟虎豹等,也有的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的,不一而足。兔兒爺的功能也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舊時一到中秋,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


兔兒爺多見於北方,南方則有玩花燈等活動。早在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除了玩花燈,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另外還有兒童手提各式花燈在月下遊戲玩賞。


此外,南方還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番塔)的遊戲,《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也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宋 李嵩 《月夜看潮圖》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此外,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也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另外,一些地方還形成了一些特殊的中秋習俗,如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等。


中秋節:中國人的「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不只是民俗,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傳統。在「中秋」這個節日中,凝聚了傳統中國「天地人」的觀念,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表達了中國人對時間、空間與倫理的理解。


傳統中國是一種「循環」的時間觀,「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年復一年,這是傳統農業社會對時間的理解與認識,而中秋節的時間是八月十五,在孟、仲、季「三秋」之中,「仲秋」居中,而中秋節又在「仲秋」的正中間,可以看出傳統中國對這一節日的重視,在他們看來,這首先是一個收穫的節日,是一個慶賀豐收的節日,一年的辛苦在此時獲得了收成,對於傳統農業社會來說,確實是最值得慶祝。


中秋節又是一個「月亮」的節日,寄託了中國人的美好情感,也表達了中國人特有的宇宙觀或空間觀念,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追問的是月亮的起源,而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時可輟」則追問月亮的最終歸宿。此外月亮的特色,如「陰晴圓缺」的變換,如月光的輕柔、月影的朦朧,也成了人們表達情感的載體或背景,是歷代詩人吟詠的對象。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五代 佚名《浣月圖》


對於現實中的人來說,中秋節又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團圓」這一價值觀念是中國人特別重視的。傳統中國是一個以家庭為核心「由內而外」延展而構成的社會,這樣的社會結構講究「長幼有序、男女有別」,但也特彆強調「和」,也就是「團圓」。「團圓」可謂中國人的一種最高追求,而中秋節則是這一追求在節日上的體現。


思念故鄉與家人的「鄉愁」是中秋節特有的一種情結,這方面有不少著名的詩歌,如蘇軾《中秋月》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王建《十五夜望月》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杜甫《月夜憶舍弟》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些傳唱千年的詩歌,表達了詩人對親人、故鄉的深厚情感。從懷念親人到思念故鄉,從思念故鄉到心繫祖國,「中秋節」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種共同情感。


對於中國人來說,關於中秋節的民族記憶與民族情感,千百年來已經滲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中秋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2008年起,中秋節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錢鍾書:談教訓
凡事,留不盡之意則機圓
古人十句話,十個故事,重溫「尊師重道」傳統
毛澤東逝世40周年,中國從未忘記他
絢爛的孔里文化——歷代祭孔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中秋節丨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360攜三款智能雲鏡亮相2017深圳九州展
自從照了這個後視鏡,我更有信心過七夕了:360 S900 智能雲鏡評測
語音交互免喚醒,前後雙錄更靠譜,360智能雲鏡S600體驗
汽車智能化已成未來主流!這款汽車雲鏡現在就已經能夠做到這些事了!還有何人敢阻!
799元!360智能雲鏡S600亮相:6.86大屏
性價比炸裂!360推智能雲鏡,價格不足千元
你的記錄儀會說話嗎?軻軻西里智能雲鏡評測
360智能雲鏡S600挑戰性價比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