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菜根譚:過儉者吝,過謙者卑
過儉者吝,過謙者卑
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
生活儉樸是一種美德,可是如果儉樸過分就是吝嗇、斤斤計較,反而傷害了與人交往的雅趣;處事謙讓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可是如果謙讓過分,就顯得卑躬屈膝、謹小慎微,反而讓人覺得是心計過多。
節儉樸素本來是一種美德,然而過分節儉就是小氣,就會變成為富不仁的守財奴,如此反而會傷害到一些正道上的往來。謙讓本來也是一種美德,可是如果太過分,就會變成是卑躬屈膝處處討好人,這樣會給人一種好用心機的感覺。
為人要有品行節操才能立足,如果節儉到吝,謙讓至偽,那麼節儉的目的何在,謙讓的初衷為何?節儉為美德,太過則有傷大雅。禮讓是美行,太過則有失常態。所以,處世「過」與「不及」都不可取,只要恰到好處即可。《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卻用他的過於節儉成就了他的吝嗇鬼之名。
嚴監生病重之時,諸親六眷都來問候。晚間擠了一屋子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上前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裡,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滴溜圓,把頭又狠狠地搖了幾搖,越髮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挂念。」他聽了這話,兩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直到趙...
嚴監生家裡有十多萬兩銀子,丫鬟無數,良田萬畝,此外,在縣城裡還有鋪面二十多間,經營典當,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幾百兩銀子。可笑的是,這樣一個家財萬貫之人,卻因為兩根燈草而「死不瞑目」,節儉到這種程度,人們也只能用「吝嗇鬼」來「讚揚」他了。
正如人們以節儉為美德一樣,從古至今,歷代聖賢莫不主張謙虛,而將驕傲視為毒蛇猛獸,避之不及。實際上,謙虛過了頭,就會成為一種懦弱。人背負著尊嚴行走在世間高低不同、起伏不定的道路上,會遇到不同的人,他們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特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鑒。要想學得別人的長處,我們需要謙虛,因為謙虛是與人相處的法寶,沒有人會對一個驕傲自大的人說出自己的經驗或寶貴的人生收穫。這個時候,人們是躬著腰的,也許會覺得很累——因為背上還背負著尊嚴。這種疲勞感時刻提醒著人們,要謙虛,但不能謙卑。
一位聞名遐邇的畫家每逢有青年畫家登門求教,總是很耐心地給人看畫指點;對於有潛力的青年才俊,更是盡心儘力,不惜耗費自己作畫的時間。一次,一位後輩畫家對於前輩的關愛有加感激涕零,老畫家微笑著講了一個故事:
40年前,一個青年拿了自己的畫作到京都,想請一位自己敬仰的前輩畫家指點一下。那畫家看這青年是個無名小卒,連畫軸都沒讓青年打開,便推託事務纏身,下了逐客令。青年走到門口,轉過身說了一句話:「大師,您現在站在山頂,往下俯視我輩無名小卒,的確十分渺小;但您也應該知道,我從山下往上看您,您同樣也十分渺小!」說完轉身揚長而去。青年後來發憤學藝,終於在藝術界有所成就。這位青年就是年輕時的老畫家。他時刻記得那一次冷遇,也時刻提醒自己,一個人是否形象高大,並不在於他所處的位置,而在於他的人格、胸襟和修養。
故事中的年輕畫家是謙虛的,但謙虛並不代表要放棄自己的尊嚴,面對前輩的輕視侮辱,他沒有唯唯諾諾地一味謙虛,而是高傲地回拒了,並用一生的時間為自己的高傲積蓄資本,最終成為一位有名的畫家。
謙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美德,是人們都應該努力去擁有的,但是凡事都應該適可而止,如果謙虛需要以尊嚴來換取的話,美德便也不美了。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即使自己有不如人之處,也要練就一身傲骨,並不斷努力,為自己的成功積累資本。
嚼菜根譚
「新興菜根譚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菜根譚解讀」
原文閱讀 詩歌鑒賞名家解讀 原創解讀
中秋將至,30首與月亮有關的詩詞。
善待別人的高度
教師節,最美麗的詩句送給最尊敬的老師
從「差等生」到「學霸」,只因媽媽找到了這3大秘決,原來孩子間差距的真正原因是這個!
有一種詩詞,不嘆愁緒,只言秋好
TAG:納蘭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