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自稱「中華」解放者,簽訂條約不同意清政府用「中國」二字

日本自稱「中華」解放者,簽訂條約不同意清政府用「中國」二字

日本自稱「中華」解放者,簽訂條約不同意清政府用「中國」二字

文|雪珥

1894年甲午戰爭中,日本軍隊登陸中國之後,一方面大肆屠殺,另一方面卻又大力展開了所謂的「文力征伐」。其中非常核心的一點,就是自稱「中華」解放者。在日軍所發布的大量文告中,自稱為「驅除韃虜」的解放者,公開號召漢人「絕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勢,唱義中原,糾合壯徒,革命軍,以逐滿清氏於境外......」。

甲午戰爭前後的日本文獻中,日本人將自己稱為「神州」「中華」幾乎是一種常態,這成為他們戰時在東亞進行國家形象塑造的基調。

日本自稱「中華」解放者,簽訂條約不同意清政府用「中國」二字日本繪畫中的甲午戰爭

早在1871年,中日兩國談判《中日修好條規》,過程中出現很有意思的插曲:日本代表團不同意清政府在條約中自稱「中國」,談判甚至因此陷入停頓。日本方面認為:「中國系對己邦邊疆荒服而言」,要求只寫「大清國」。這樣的要求,被中國代表力拒:「我中華之稱中國,自上古迄今,由來已久,即與各國立約,亦僅只約首書寫大清國字樣,其條款內容皆稱中國,從無寫改國號之例。」

雙方陷入僵局。後經李鴻章親自出面,與日本欽差全權大臣伊達宗城約定:「漢文約內則書中國日本,和文約內則書大日本、大清。」這在表面看是雙方各讓一步,實際上是中國從慣例上讓步了。但日本代表團在謄正時,在其所持漢文本內,依舊用「大清」而非「中國」,導致中國代表團提出嚴正抗議。日本方面辯稱,其漢文本中的「大清」是和文譯文,「不必與貴國正本漢文並視而論」。李鴻章息事寧人,未再堅持。

日本自稱「中華」解放者,簽訂條約不同意清政府用「中國」二字

除了自詡中華之外,日本人還進行了精心的包裝,將其侵略之戰轉為所謂文明對野蠻的戰爭。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發表《日清戰爭是文明和野蠻的戰爭》,認為日本是以「世界文明的進步為目的」,因此這場戰爭「不是人與人、國與國之戰,而是一場宗教戰爭」。

福澤諭吉早在1881年就提出:「今以西方諸國威迫我東洋之勢,無異於火之蔓延。然而東洋諸國,特別是與我毗鄰的中國、朝鮮等反應遲鈍,不能抵擋其威迫之勢,猶如木板房子不堪火勢。故以我日本的武力援之,不單是為了他國,也是為了我自己,這一點可想而知。以武力保護他們,以文明開化他們,必須使他們效仿我國,迅速輸入近代文明。」

與福澤諭吉相同,日本另一啟蒙思想家植村正久提出「要把日清戰爭作為精神問題」,認為「日清戰爭的真正動機,是新舊兩種精神的衝突。為了邁入新文明,日本即使在流血,也要揚眉吐氣地向天地神明告白我們的國策」。

日本自稱「中華」解放者,簽訂條約不同意清政府用「中國」二字

日本甲午戰爭浮世繪

在這樣的自我道德拔高和掩飾下,日本給自己賦予了亞洲解放者和文明傳播者的光彩外衣。在日本明治天皇的對華宣戰詔書中,就有「求文明之化於平和之治」這樣的「導語」,立論上遠比光緒皇帝的宣戰詔書要堂皇高遠得多。

這種自我認知,已經成為日本人歷史觀的主流,即使二戰結束的一甲子間,日本思想界和政界雖然認為「昭和(特別是前半期)是悲慘污辱的時代」,但都共同堅信「明治是榮光的時代」,即1931年「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之前的日本對外政策偉大、光榮、正確。作為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場對外戰爭,甲午戰爭成為日本邁入「文明國」行列的肇始。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薛冰清評《自由之路》︱誰解放了奴隸:解放者,或奴隸自己?
飽受指責的歐洲「解放者」,蘇聯二戰光榮歷史大翻案
《漫研部》作者用漫畫婊「奴隸解放者」
在歐洲上空肆意馳騁的解放者
懟的就是你!《漫研部》作者用漫畫婊「奴隸解放者」
史上最粗糙手槍:「解放者」
《最終幻想14 紅蓮之解放者》連接父子情 主題曲「革命」曝光
歸義英雄張議潮:被人遺忘的漢人解放者
歐聯杯北歐德比高賠可搏 解放者杯最強者先拔頭籌
《最終幻想14:紅蓮的解放者》添加新職業 新預告片公布
解放者林肯的一則故事
解放者杯:亞瓜拉尼VS格雷米奧
《最終幻想14 紅蓮的解放者》發售宣傳片太燃了
FF14總監吉田直樹談《紅蓮的解放者》開發歷程
只有2美元 FP-45解放者手槍
二戰德軍是怎樣把自己裝扮成解放者的
解放者杯巴甲強隊值得信賴
蘇軍二戰被稱為「解放者的暴行」?德國婦女最慘!「讓人憤怒」!
《最終幻想14》「紅蓮的解放者」大量截圖 御姐真空沙灘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