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畫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卷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卷
沈周的《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卷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 徐書城
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畫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並稱為「吳門四家」,此說最早似見諸清·王鑒《染香庵跋畫》一書中提到的:「成、弘間,吳中翰墨甲天下。推為名者,惟文、沈仇、唐諸公,為揜前絕後」。「吳門」為中國古代泛指蘇州市及其附近地域的名稱。以「吳門四家」為首的畫家群體或泛稱「吳門畫派」。沈周,不僅為「吳門四家」中最年長者,或亦可視為該畫派的開創人。
沈周(1427-1508),字啟南,晚號石田、石田翁,江蘇長洲(今蘇州)相城鎮人。父祖輩皆隱居不仕,均工詩文,能書畫。沈周的祖父沈澄,與元末一些著名畫家交往甚篤。其父沈恆,字恆吉,為明初著名文人畫家杜瓊入室弟子,故其畫風直承宋元「南宗」文人山水。沈恆和他的兄長在相城「構有竹居,兄弟讀書其中,吟詩作畫」。(見《明史·沈周列傳》)。本文所介紹的畫卷標名為《有竹庄中秋賞月圖》,「有竹庄」,即為沈氏世代隱居之寓所。
沈周不僅繼承了他的父輩隱居不仕的家風,詩文書畫之藝亦為家學淵源。他早年也曾跟杜瓊學畫。杜瓊的畫法基本上完全傳承了元人,因此沈周早年的畫風也未能脫出宋元文人山水畫的窠臼;四十歲之後才逐步顯現出他個人的獨特風格——早歲較細謹,晚年則粗獷。五十八歲時始號「白石翁」,此時才開始在畫上鈐「白石翁」之印。這幅《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即鈐有此印,可證問他的晚年傑作無疑。
明代初年,山水畫的畫風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忠實繼承了宋元時代的「南宗」文人畫傳統,著名人物如杜瓊、王紱、徐賁、謝縉、姚綬等,但缺乏鮮明的時代特點;另一類為「復古」派,即把南宋時期的馬遠、夏珪的所謂「院體」即宮廷繪畫重新恢復,代表人物有戴進、吳偉等人。這兩種不同畫風的根本性區別在於「皴法」的不同,前者為肇自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的所謂「披麻皴」;後者則繼承了馬、夏等人的所謂「斧劈皴」。兩者在明初畫壇上形成了勢均力敵的態勢,直到沈周等人為代表的「吳門畫派」崛起而改觀。沈周的畫,基本上屬於「南宗」文人畫的「披麻皴」系統,特別是他的早年作品,優雅平淡;但到中年以後逐步改變,用筆變為粗拙,這似乎受到「浙派」的戴進等人的影響。儘管如此,沈周的畫法本質上仍為「南宗」文人畫的「披麻皴」系統,只不過他的用筆較為粗獷,線條較為短促滯重一些。這種情況,不妨可視為他對宋元文人畫傳統的一種較明顯的「推陳出新」,遂具有了突出的時代面貌。從這幅《有竹庄中秋賞月圖》來看,應視為沈周的山水畫中頗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自元初趙孟俯明確提出「書畫同本」(「書畫本來同」)之說,以書法筆法入畫的藝術實踐便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更成為畫家們一種十分有意識的行為。李貞伯的《書道之藝》中曾指出:「沈石田妙於詩畫,然字不甚工。後乃仿黃山谷,輒得其筆意,蓋書畫同一機也」。沈周晚年的書體完全是黃庭堅的粗獷特點,由此改變了他早年畫風的細謹特點。在本畫卷中,「書」與「畫」並列而相得益彰;而更為值得一提的是他書寫了自己所作的詩篇,充分體現了文人的詩、書、畫三位一體的優秀文化傳統和抒情達意的最高境界。
這幅《有竹庄中秋賞月圖》歷來流傳有緒,見諸著錄頗多,如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福開森編:《歷代著錄畫目》,等等。其中的詩篇亦曾收入《石田老人詩選》(卷一)。這幅作品又曾為現代北京著名畫家惠孝同先生收藏並題有長跋,誠為一件不可多得之佳作。
月圓還似故人圓——《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卷流傳小考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 王健
《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卷,整卷由畫面與書法兩部分組成,畫面高34厘米,長 135.5厘米,書法部分高34.5厘米,長895厘米,高頭大卷,可稱沈周書畫作品中的煌煌巨制。
畫面描繪的是沈周(1427~1509)在其居所「有竹庄」內的平安亭與友人中秋飲酒賞月時的情景。山水清勝,竹樹橋亭,明月高懸,景緻幽靜。書法部分則是沈周滿懷激情,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興緻勃勃地抒發其與浦汝正等友人中秋賞月時的複雜心情。該卷畫作筆墨雄健老辣,格調疏簡蒼勁,意境清幽高曠,具有粗沈山水畫的特點。書法則結體嚴整,筆法沉著穩健,蒼勁老練。整卷書畫詩文相映成章,堪稱詩、書、畫三絕。據詩中「老夫老及六十年,更問中秋賒四十。」句可推知此卷為沈周於成化二十二年即1486年六十歲時所作。據學者研究,沈周在五十八歲時始號「白石翁」,與此卷書法卷末所鈐「白石翁」一印正相吻合。
根據歷代著錄,沈周曾多次表現其與友人在有竹庄中秋賞月的畫作。如波士頓美術館藏《十四月夜圖》卷,該卷縱30.5cm,橫134.6cm。卷後有沈周再題詩和祝允明題詩,並經孫艾、羅小川、程正揆、吳諤、吳楨等遞藏。該卷左方自題「十四月夜」四字,卷後有七言歌行一首,中有「舒庵與我六十人,更問中秋賒四十。」之句,當與《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卷為同年所作。
《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卷引首有貞伯題寫「有竹庄中秋賞月」大字篆額。貞伯即李應楨(1431-1493),初名依,字應禎,更字楨伯,後以字行,改字貞伯,號范庵。與沈周為同鄉,均是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景泰四年(1453)舉會鄉試,入太學,授中書舍人。後遷南兵部郎中,弘治中官至太僕少卿。李應楨博學好古,篆、楷俱入格,真行草隸,亦清潤端方,如其為人。雖潛心古法,而所自得為多,學為明朝第一。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虛腕疾書,今人莫能及。人有求者多怒不應,以故傳世極少。卒年六十三。文震孟《姑蘇名賢小記》曰:「少卿書法自成家,蓋軼唐而上,然每恥以是見名。」文徵明曾從其學書。如果該卷引首為李應楨同年所題,則時李應禎56歲。
後隔水有孫承澤(1592-1676)康熙八年己酉(1669年)題跋,時孫氏78歲。孫承澤是明末清初的書畫收藏大家,生活於明末清初社會動蕩、政權交替之際,在明末、清朝都做過官,後來隱居西山櫻桃溝,建退翁亭,號退谷。今之退谷、退翁亭即由此而得名。孫氏晚年在此著書立說,鑒賞書畫,《庚子銷夏記》就是他在退居期間所作的書畫著錄專著。在其成書於1660年的《庚子銷夏記》中就著錄樂《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卷。書中寫道:「石田《有竹庄賞月圖》。石翁置有竹庄,嘗出疏以募竹,其事甚韻。此圖乃石翁與浦汝正中秋賞月庄中之平安亭而作。筆墨更為清勝,後有長歌可入白蘇集中,字大如椀,亦似黃魯直得意之筆。」
他還寫道:「嘗見石翁題畫有絕佳之詩,而集中俱不載。安得有心人肯大為搜羅,以成快編也。石翁集乃陳明卿為孝廉時所刻,不足盡石翁之百一也。」四庫全書本《石田詩選》收錄有此卷中之詩。四庫本《石田詩選》為乾隆四十六年據光祿寺署丞華汝德所編,故與孫承澤所言陳明卿本不同。
另外,該卷孫氏題跋寫於1669年,當是《庚子銷夏記》成書後孫氏再跋,故題跋內容未載書中。
孫承澤之後,此卷為清末溫雲心、溫忠瀚父子所藏。「太原溫雲心氏鑒藏」、「雲心珍賞」兩印為溫雲心的鑒藏印。溫雲心,(溫啟封)清末人,太原人,有《玉鏡台詞》一卷行世。其子溫忠瀚,同治元年壬戌科進士,官湖南學政使,撰有《兩漢石續》六卷。外簽「光緒癸未(1883)年七月重裝題記」即溫雲心之子溫忠瀚的手筆。「紅葉盦」為溫忠瀚的齋室名。上海圖書館藏有《飛鴻堂印譜》五集四十卷二十冊線裝本。有溫忠瀚題記,並有「紅葉盦主」一印。
尾紙有張允中庚寅年,即1950年詩跋一,洋洋洒洒的詩文長題對此卷推崇備至,盛讚沈周此卷「通體筆法如鐵鑄,繞指柔處亦蒼蒼」的藝術成就和孫承澤「退翁法眼精且詳」的鑒定眼光。張允中近現代有兩人,均為著名收藏家。一為生於台中縣大雅鄉的張允中(1928~),張氏耕讀傳家,是當地望族,祖父和外祖父均為收藏古玩名家。張允中夫婦旅居日本四十多年,後回到台灣,齋名為「寄暢園」。另一位則為京城著名收藏家張允中(1880-?)。由該卷上「補蘿盦」、「允中長樂」、「張允中六十以後之作」三方鑒藏印及款署「庚寅清和月下沅,東越補廠中六十有九。」 庚寅為1950年,時張允中69歲,由此上推69年,故可知其生年為1880年。故此張允中應為民國時京城收藏家張致和張允中。
雖然張允中的詩跋在惠孝同先生的題跋之前,但他只是借觀者,此卷並非張允中的藏品,真正所有者則是惠孝同先生。惠孝同(1902-1979)滿族,北京市人。原名惠均,字孝同,號柘湖,別號松溪、晴廬。1920年入中國畫學研究會,拜金城為師,專攻山水。1925年升為研究會研究員。1927年與金蔭湖、胡佩衡等共組湖社畫會,編輯《湖社月刊》,歷任畫會幹事、評議、教員、副會長,湖社畫會天津傳習社社長、天津分會會長。曾任職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解放後,歷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常委,北京中國畫院藝術委員會常委、主任委員,新國畫研究會常委、研究組副主任,國子監國畫補習學校校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50年代曾出訪印度尼西亞,回國後在中央美院舉辦個展。惠孝同山水傳統功力深厚,構圖頗具巧思,所作樹石古厚渾茫,意境深幽。他在尋覓新時代山水畫發展的新途中也做出了可貴的探索,與古一舟、周元亮、陶一清、何鏡涵、松全森合作的巨幅長卷《首都之春》,寫由通縣經城區至石景山、官廳水庫之北京新貌,將古法與今法相融合,造化與心源相貫通,創造了新的時代風格。惠孝同先生富收藏,很多名跡都曾是他家的藏品,如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北宋駙馬都尉王詵的《漁村小雪圖》卷就曾是其藏品之一,由此可見其在當時的鑒藏實力。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賞畫|韓滉《五牛圖》
※賞畫|明 · 李流芳《夏山欲雨圖》卷
※賞畫|張大千《秋江釣艇圖》
※賞畫|清 · 禹之鼎 王翚《李圖南聽松圖像》卷
※賞畫|清 · 王原祁《谿山草堂圖》
※賞畫|朱耷《秋山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賞畫|清 華喦《翠羽和鳴圖》軸
※讀詩賞畫說徐渭——徐渭《墨竹石榴卷》賞讀
※賞畫|明 · 楊文驄《仙人村塢圖》
※賞畫|張大千藏經箋彩墨《秋山圖》
※賞畫|上海博物館藏吳歷《湖天春色圖》
※賞畫|溥儒《清江流雲圖》
※賞畫|朱屺瞻《青嶂萬疊古兜山》
※賞畫|宋初「三家山水」之 李成《讀碑窠石圖》
※賞畫|謝稚柳《紅葉山禽圖》
※賞畫|明 董其昌《疏林茅屋圖》卷(石渠寶笈)
※賞畫|陳之佛《茶梅幽禽圖》
※賞畫|朱屺瞻《山翠橋紅》
※立春時節,賞畫中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