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周邊小國,地方不大卻愛跟中國叫板,不是日本
古代中國作為東方唯一的大國,其文化始終都影響著整個東亞。比如說今天的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都曾經被中國的文化所深刻的影響,幾乎可以說,整個東方的文化全都盤旋與中國的肘下。但儘管這樣, 這些外邦人學去的始終不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他們可以學到中國的文字、醫療、甚至孔孟儒家也被他們捧上神壇,可是無論如何這些小國都沒能學會中國最深刻,最寶貴的文化核心——和。
眾所周知,當這些嘬爾小國弱小的時候,是中國主動承擔起了禮儀大邦的使命,無私的幫助它們,讓這些國家能夠見識到中國的先進文化,也能夠共同進步。可是當中國勢弱,重病纏身的時候,它們卻不會伸以援手,反而會落井下石。
在歷史上,東亞小國與華夏兵戎相向的情況屢見不鮮。不僅僅我們所熟知的日本、越南等國曾經於中國有過大規模的爭鬥,就連緬甸也曾經舉起了屠刀,砍向中國。但是到了現代,世界重新恢復秩序之後,中國以一個東方大國的身份重新崛起,東亞各國逐漸變得再一次馴順起來。我們可以看到,緬甸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不但緊緊挨著中國的雲南,而且是溝通中南半島的交通樞紐,其國的港口城市更是直接面對印度洋。
特殊的地理位置讓緬甸同樣有著非常特殊的國際地位。因為中國物產豐富,出口的產品往往需要通過海運抵達世界各地,緬甸天然的地理優勢讓其成為了中國製造的產品出產世界的一個中轉站。但是,當今世界雖然是和平與發展佔據主流,一些霸道的國家仍舊不願意看到中國崛起,對於緬甸他們往往採取各種方式籠絡、甚至賄賂,就是為了讓中國發展的腳步變緩。
今天我們不討論當今社會的各種大國博弈,僅僅就中國與緬甸的幾次戰爭進行簡要的描述。
遙想當初,強漢盛唐,中原王朝富庶繁榮,小國不斷來賀,都想向中國學習先進的技藝,那是怎樣的一種自豪!但是隨著中原的衰敗,小國變得囂張跋扈,不斷對中國的邊境進行挑釁,到了明清時期,中國更是泥潭深陷,難以應對小國的騷擾。因為緬甸接壤中國的雲南,所以雲南百姓對於緬甸人的記憶最為深刻,也最是憤恨。
早在唐代初年,彼時的雲南還沒有歸屬中原,那個時候,雲南還屬於南詔國。在那個科技並不發達的年代,雲南這個地方讓中原人聞之色變,瘴氣就是他們最為害怕的惡魔。但是南詔卻在雲南地區建立了國家,而且這個國家不但能夠自食其力,還能對當時緬甸的驃國進行大規模的劫掠。暫且不論劫掠是否符合王道,但是這意味從唐代開始,緬甸就已經和中國結了緣,當然是惡緣。
本來南詔國的實力非常強大,就是唐王朝貿然之間也不能應對南詔的精兵強將,所以驃國自然只能在南詔國的鼻息下生存。眾所周知,一個王朝最強盛的時候往往也就是開始衰落的時候,南詔發生了劇烈的政治鬥爭。國內的權貴們紛紛忙著奪權篡位,根本無心掌控驃國的一應事宜。因為原本派往征服驃國的1000兵馬並沒有回國,在南詔國發生內亂並且幾十年都沒有辦法平息的時候,這些外派的兵馬將士也沒有回到家鄉的心思了,身為士兵,他們早已厭倦了戰爭,所以決定就在緬甸長久的生存下去。
緬甸雖然不能算是國土遼闊,可是其田地養活這些來自南詔的將士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軍民們決定在伊洛瓦底河谷開闢荒地,並且在這裡重新建立起城市。
因為,出征的士兵全都是些壯年男子,他們在家中時也是壯勞力,所以開墾荒田自然也不在話下。這些士兵們很快就將伊洛瓦底河谷變成了千里沃野。遠離故鄉的他們已經決定不再回家,可是卻依舊需要組織起強大的軍隊來保護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些來自南詔的士兵們自稱「緬馬」,這些人以騎士自居,對外團結一致,很快就取得了赫赫威名。值得一提的是,這支南詔移民最終形成了如今緬甸人的主體——緬族!
緬甸如今的國名就是從緬馬這個稱謂演變而來的。
公元1044年,緬甸一個較為強大的城邦蒲甘國統一了全國,它成為了首個統一緬甸的王國。打這之後,緬甸的統一就成為了一種常態。
因為和中原之間始終隔著一個大理國,所以緬甸並不為中原所重視,直到蒙古大軍南下建立起了大元帝國以後,原本相安無事的兩國迅速產生了劇烈的矛盾。眾所周知,蒙古人是最好戰的一個民族,他們強大的武力一度讓半個世界都為之顫抖,所以元帝國最開始的時候對於緬甸的態度就是征服,最不濟也要鎮壓。
公元1277年,始終不肯臣服的緬甸和中原終於爆發了一場大戰,在這場大戰中,緬甸人首次使用了象兵。當如同巨牆一般的大象成了建制,這對久居北方的大元軍隊來說完全是一場噩夢,他們沒有與大象交戰的經驗,自然也就頓時手足無措。
其實大象這種動物是非常聰明的,只要經過訓練就能夠像馬匹一樣溫順聽話,所以盛產大象的緬甸選擇大象作為最強大的一股守備力量並不出人意料。只是誰也沒有想到當戰無不勝的元軍摸清了大象的習性以後情況急轉直下。當時元軍僅僅出動了一萬兩千名騎兵,但是卻全部都是大元南征北戰的精銳,他們對於戰爭非常熟悉,雖然大象具有世間罕見的衝撞力,可是蒙古士兵卻更加的聰明。
大元士兵機智的選擇森林附近作為戰場,當大象猛攻以後,元軍立即退進了森林,一進入叢林,大象無與倫比的衝撞力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反而因為體型巨大變成了累贅。當元軍集中攢射以後,大象遭受了弓箭的傷害變得異常瘋狂,不顧一切的逃竄,很多緬甸士兵都被大象所誤傷。因為這次大戰緬甸方面已經出動了全國兵力,失敗以後的緬甸國馬上就沒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只能身死國滅。
當大元滅亡以後,漢人重新崛起。因為漢人當時的目光只限於北方的游牧名族對南方異族的態度本身就不十分重視,所以給緬甸死灰復燃留下了可乘之機。明朝中期,緬甸成功復國,他們看中了中華大地的富庶,於是出兵入侵雲南。彼時的大明國雖然有些疲敝,但是對外還是非常強硬的。為了保護雲南的百姓,中原王朝迅速出兵。誰都沒有想到,這一次出兵竟然耗費了整整數十年,數十年的時間,大明往雲南戰場投入了巨大的兵力以及物資,可是,雖然雲南的危局得到了緩解。緬北的大片中國疆土還是迫不得已丟給了緬甸人。
自此以後中原王朝在對抗緬甸的戰爭之中就再也沒有取得勝利。
清朝,緬甸再一次入侵雲南。滿人本來出身蠻夷,就不善於在南方作戰,他們的士兵也不如蒙古大軍的戰鬥力,所以當清朝大軍進入雲南與緬甸人作戰的時候,戰爭的天平很快就倒向了一邊。緬甸人熟悉雲南的天氣和地理,而長途跋涉的清軍卻並不熟悉,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四年,大清同樣投入了不少的精力,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這是滿清入關以來少有的失敗,所以滿人引以為恥辱,但是因為並沒有傷筋動骨,所以朝廷並沒有過度重視。
直到乾隆年間,緬甸再一次出兵中國,這一次他們的軍隊中出現了西方的僱傭兵,這些僱傭兵手中都是新式的火銃,整整有五千名之多。
這場清緬之間的第二次戰爭一觸即發,當時的清軍雖然已經裝備了火槍,可是因為朝廷並不重視新式武器的研發,裝備已經十分的落後,所以作起戰來,失敗連連。很快乾隆勃然大怒,將指揮戰鬥的大臣處理了不少,在皇帝親自過問下,滿清的精銳騎兵進入雲南平亂。可是這個時代已經不是騎兵的天下了,新式裝備和老式騎兵之間誰勝誰負一目了然,皇帝派去的騎兵幾乎全軍覆沒,將領也因為失敗而自殺。
乾隆直到這個時候都沒能重視緬甸,他總是以為緬甸是偏遠小國,瘴癘從生,士兵是因為水土不服才失敗的。
水土不服固然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可是武器裝備以及戰術的差距才是決定新因素,故步自封的大清總以為不斷派往大軍就能夠犁庭掃穴,其實人海戰術往往在攻打南方小國之時取不到什麼好效果。五六萬精兵再加上新式裝備就足以一掃頹勢,幾十萬大軍再這樣的戰場上其實根本起不到什麼好的作用,反而會白白浪費糧草,拖垮國內已經不堪賦稅重壓的百姓,失敗也在所難免。所以說理念以及裝備才是中國對緬甸屢戰屢敗的根由。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謝謝!!
中國有塊一個寶地,人死了都擠破頭搶著往裡埋,奇怪
宋朝之所以滅亡,是因趙匡胤遺留給後代一個嚴重隱患
四支大军被俘全部被屠,人数多达80万,人称杀人王
TAG:山川文社 |
※請不要每天說中國的不好,深扒那些中國秒甩美國的地方!
※世界上唯一一個不與中國建交的鄰國,哪國這麼牛逼
※在大地的維度上,中國是一個怎樣的中國?
※還是不是最強的國家?中國「大鍋」讓美國玩不下去了
※祖國太強大,這個中國人國王不幹,跑回國當老百姓了
※中國回應「支持中國立場的都是小國」 這不是打群架
※這個小國執意要做美國永不沉沒的航母:中國兩大狠招讓其後悔不迭
※中國航母,最新武器曝光,愣是給美國吃了一記,中國也不是好惹的
※盤點原屬中國的十大外國城市 平壤也曾是中國的!
※中國第一個賣國賊,竟然是他
※在韓國 這些是中國遊客去不到的地方
※世界最大飛機即將在中國恢復生產:這個國家最終還是倒向中國懷抱
※都說近代中國太悲摧,但那時的中國,在很多國家眼裡還是老大哥
※這個國家歇斯底里想摧毀中國三峽大壩:中國讓其吃不了兜著走
※美國一白人對中國留學生叫喊:你們是混蛋,滾回中國
※都說近代中國太悲摧,但那時的中國,在很多國家眼
※一邊受難一邊派准航母找岔中國,對日本地震中國軍人做不到幫祈禱
※此國離中國極遠,開國國父卻是中國人!
※西方國家對中國「忌憚不已」,某國一語道破天機
※美國大寶貝被中國從深海撈起,想不到竟幫了中國一個大忙